魏紅
摘 要: 作為高等教育“三駕馬車之一”,中外合作辦學實質性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促進辦學體制創(chuàng)新,對獨立學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至關重要。本文綜述了全國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及天津市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概況,旨在為天津市獨立學院成功申報和管理中外合作辦學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獨立學院 中外合作辦學 思考 建議
一、研究背景
中外合作辦學于20世紀80年代末起步、90年代迅速發(fā)展,現(xiàn)已邁入質量提升期,經歷了3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作為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經濟全球化及“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對各類行業(yè)機構而言,人才國際化成為必然要求。中外合作辦學推動辦學改革,豐富培養(yǎng)途徑,成為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及高校增強競爭力的有力抓手。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學院逐步從規(guī)模發(fā)展期過渡到內涵發(fā)展期,必須憑借國際化發(fā)展與自身特色優(yōu)勢,逐步縮小與公辦高校的差距,提高核心競爭力。因此,有關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的全面研究,對獨立學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及實現(xiàn)長足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現(xiàn)狀
國內對于獨立學院的研究,多集中于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改革、大學生就業(y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黨建工作、國際交流、外事職能、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等,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多針對公辦高等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或具體某個地區(qū)的中外合作辦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運行機制、面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
以天津市獨立學院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多著眼于學生社團、教師績效、教育教學改革等,如“獨立學院實現(xiàn)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以天津市獨立學院為例”[1]。以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多強調項目效果,如“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滿意度分析”[2]、“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效分析——以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為例”[3]等。
目前,以天津市獨立學院為對象研究中外合作辦學的論文或課題較少,且研究不夠全面,未能總結國內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現(xiàn)狀,也未深入探討并總結天津市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經驗。本研究多角度、多層次探索全國及天津市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現(xiàn)狀,并總結獨立學院成功申報辦學的經驗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廣意義,為天津市獨立學院實現(xiàn)教育國際化、增強核心競爭力建言獻策。
三、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綜述
(一)全國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監(jiān)管工作信息平臺顯示:截止到2017年8月,我國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195個(本科層次930個)。截止到2017年2月16日,18所獨立學院(全國共有獨立學院265所),與23所國外大學合作舉辦了共30項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開設1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舉辦項目的獨立學院只占獨立學院總數的6.79%。
(二)天津市中外合作辦學概況
截至2017年5月,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57所(含獨立學院10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監(jiān)管工作信息平臺(截止到2017年8月3日),天津市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2所、項目38項,其中本科層次24項;僅有1所獨立學院成功申報1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5年8月,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與美國阿蘭特國際大學聯(lián)合申報的物聯(lián)網工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獲教育部審批通過,成為天津市唯一一個獨立學院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并于2016年9月開始正式招生),占獨立學院總數10%。獨立學院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天津市非獨立學院舉辦的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之比為1:24。獨立學院總數與天津市普通高校非獨立學院總數之比,兩者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之比、機構之比,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構的獨立學院總數與天津市獨立學院總數之比詳見下圖1-2和下表(因獨立學院僅可舉辦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增強可比性,本文特搜集天津市非獨立學院高等教育機構舉辦的本科層次項目數據)。
24個本科中外合作項目中,29.2%的中方大學為“雙一流”高校;外方合作大學按從多到少排列依次為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日本等(見圖3)。22所外方大學中,50%在中國有2個以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合作層次均為4年制的本科級別教育,合作專業(yè)按照管理類、電氣信息類、外國語言文學類、經濟類(國金、國貿、財政、金融、會計)、其他類(藝、教、農、醫(yī)、工)分類,分別為6、7、1、3和7個(見圖4)。
由此可知,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數量天津與全國之比為1:29。天津市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仍有較大發(fā)展空間,參與申辦的獨立學院主動性、積極性有待增強;項目數量有待大幅度增長;舉辦專業(yè)有待拓展;合作外方院校除考慮加、澳、美、法、英外,可進一步向亞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擴展。
四、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申報管理建議
在經濟全球化及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天津市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豐富教育內容與教學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天津教育及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因此,獨立學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申報與管理,更好地憑借個體特色與優(yōu)勢,有效利用國外教學資源,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fā)展科學研究、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
(一)響應國家及地區(qū)政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4]。根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為“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guī)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工作”[5]。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中,進一步擴大和完善優(yōu)質教育體系,辦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亟待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機構和政府決策部門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協(xié)同創(chuàng)新。天津市教委下達《關于推進教育對外開放的實施細則》,提出總體思路為“提升合作辦學水平,以更加靈活的機制,更加優(yōu)惠的政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天津市教育對外開放再上新水平。到2017年中外教育合作機構和項目達到50個。到2020年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交流協(xié)作平臺達到80個,把天津市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城市”[6]。endprint
由此可知,中外合作辦學享有國家和地區(qū)的利好政策。能在國際合作交流工作贏得先機的高校,必將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獨立學院應積極響應號召,緊抓契機,獲得國際化辦學支持,促進學院又好又快發(fā)展,并力爭在天津市及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有所作為。
(二)精選國外大學及專業(yè)
在合作大學方面,《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要求“外方合作辦學者應為國外高水平大學及具有優(yōu)勢學科的大學”[7]。獨立學院辦學歷史短積淀少,與公辦大學有差距,很難與國外知名高校合作,但可通過國內高校資源共享、當地政府引薦、國內地區(qū)整體宣傳優(yōu)勢(例如通過“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等,與國外較高水平大學建立關系。同時,盡量擴大合作地區(qū)的范圍,除北美、歐洲外,還可考慮率先與南美、東南亞、中東等地區(qū)院校合作。在合作專業(yè)方面,獨立學院可重點考慮雙方大學強勢學科,實現(xiàn)“強強結合”,或國內緊缺薄弱的“應用技術型”專業(yè)等,以滿足社會需求。此外,學院還應做好留學意向調查,充分考慮師生需求;結合學院發(fā)展現(xiàn)狀,在申報之前進行大學與專業(yè)充分論證與可行性分析。
(三)聯(lián)合拓展
獨立學院應加強院校間、區(qū)域間和國內外合作,可通過“京津冀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政策,聯(lián)合多個國內大學共同申報中外合作辦學;亦可選擇與具有多個校區(qū)的國外大學或大學聯(lián)盟合作,由“一對一”變?yōu)椤耙粚Χ唷?;亦可基于“一帶一路”倡議,考慮與沿線國家大學合作。
(四)吸收教育資源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核心在于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但引進之后,重在吸收。獨立學院應做到理性合理引進,與學院實際相結合,按照教學計劃與師生反饋有效吸收國外原版教學資料,促進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與科研實質性合作。
(五)加強師資培養(yǎng)
國際化水平師資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基本條件和根本保證。獨立學院應重視培養(yǎng)本土教師,定期派送教師進行海外交流,包括攻讀學位、參加課程培訓、從教、進修訪問、在國際組織和學術性協(xié)會中擔任職務等,以此具備最前沿的專業(yè)知識及外語能力,掌握中西方教學方式的差異。另外,學院還應與國外合作大學聯(lián)合開展教研、科研合作項目,讓教師在高水平平臺上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理論結合實踐,教授好中外合作項目課程。
除此之外,參與建立獨立學院的校本部,企業(yè)集團及當地政府組織、教育管理部門應對獨立學院的國際交流工作給予支持,例如投資方在教學設施及師資聘請方面加大投入,上級管理部門建立國外大學交流機制、提供交流平臺、簡化申請流程手續(xù)及制定相關優(yōu)惠政策等。
五、結語
作為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的有力抓手,中外合作辦學在高校教育國際化中無比重要。獨立學院在內涵發(fā)展期的新時代,應抓緊政策契機與國內外需求,不斷引進融合先進辦學理念、辦學模式和管理經驗,做好中外合作辦學,培養(yǎng)優(yōu)秀國際化人才,謀求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婧.獨立學院實現(xiàn)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以天津市獨立學院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6(11):97-100.
[2]吳薇,羅俊燕.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滿意度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82-86.
[3]蔡瀟雁,吳捷.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效分析——以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為例[J].統(tǒng)計與管理,2015(8):141-142.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7-29.
[5]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Z].2015-03-28.
[6]關于推進教育對外開放的實施細則[Z].津教委〔2016〕40號,2016.
[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Z].教育部令〔2004〕20號,2004-06-02.
本文系2017年天津市教委重點調研系統(tǒng)課題“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存在問題與對策”(JWDY-20172008)和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2017年秋季校級重點資助研究課題“獨立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與實踐”階段性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