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不夠,往往在時間的推移中喪失了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初中英語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的下降,“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也辛苦”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教師以開放性思維教學結合初中英語課本,從實際出發(fā),設置恰當有效的問題和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面,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相互合作,共同進步,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的同時也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學生也在課堂活動的參與中,發(fā)散了思維,擴充了知識,結識了朋友,增強了信心,能夠有效地轉化和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呈現(xiàn)“我會學,我會用,我善學,我樂用”的局面,豐富自己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英語學習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開放性思維;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郝楓林(1978-),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第五中學,教育碩士,中學一級教師,銀川市興慶區(qū)骨干教師,英國雷丁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一、引言
傳統(tǒng)教學沒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要,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識的灌輸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分數(shù)是第一位的。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往往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為什么,喪失了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同工廠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一樣。如今,我們倡導的開放性思維教學則是教師講的少,學生悟的多,探究性較強,注重對孩子們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啟發(fā),重視動手能力和領悟能力的培養(yǎng)。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潛能釋放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發(fā)展。教師需要結合當?shù)氐慕虒W實際和學情,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等更加直觀的教學工具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思維習慣,讓學生體現(xiàn)共性的同時又尊重了差異性,讓英語的學習真正體現(xiàn)了語言學習的特性。這樣的教學和學習更好地體現(xiàn)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交際性和實用性。
二、開放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開放性思維可以突破傳統(tǒng)思維定勢,多視角、全方位看問題。如果我們將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教師作為引導者放手讓學生做學生說,只是從旁指導,學生成了主角,教師教的輕松學生也學的輕松,真正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沒有課堂的參與感的局面。開放性思維能夠改變學生被動、封閉式的學習,教學內容也不局限于課本,教師充分引導和發(fā)揮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探求事物的多種解決方法,為更好更全面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如果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合理整合教學內容,細心設計教學過程,通過一些能夠引發(fā)思考和討論的話題和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以及在小組中和班級中的討論中不斷解決英語學習上的問題,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得到加強,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學習也會變得更加主動有效。
1.互動性教學。開放性思維教學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突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xiàn),才能更好地釋放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活動的參與中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能力,不再畏懼英語學習,并能對英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了人們的交流。所以,我們唯有使用它才能賦予其生命力。有這樣一堂課:“回形針有多少用途?”老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并且給小組內的每個成員發(fā)了一張表格,要求大家先獨立完成,然后進行組內交流,最后進行組與組的交流。教師進行旁聽、指導、幫助或糾正。大家努力開動腦筋,幾分鐘后,每人都寫出了至少五六種關于曲別針的不同用法。老師要求大家小組內進行交流,小組成員分享后得到了更多的用法。最后,老師要求進行組與組的交流。不同小組的人陸續(xù)過來分享,然后學生的奇思怪想猶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xiàn),讓大家難以置信的是一個小小的曲別針竟然總結出了三十多種用法。
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作為一個指導者,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發(fā)揮,而不是讓自己從頭忙到尾。比起教師枯燥的講授,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互助學習顯然更有效。學生在想一想,試一試,改一改,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會成長的更快。這時候教師要不吝嗇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語言或表情。鼓勵性的語言很多、如:“Excellent(真好)”“Marvelous(真棒)”“Wonderful(棒極了)”“Absolutely right(完全正確)”“Well done”等。老師可以用“Thank you(謝謝)”“Thats it(就是這個答案)”來肯定學生的回答。這兩個句子看起來都很平常,但每當老師用熱情的目光、真誠的語調說出來時,就會讓學生信心百倍,經常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智慧火花。在不斷的交流和溝通中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學習英語的畏懼感逐漸消失,變得敢說英語、想說英語,英語學習變得輕松了。
2.情景化教學。近年來初中英語課本經過不斷修訂,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許多話題都可以與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周邊的生活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這為教師根據不同學生英語水平,創(chuàng)造情景性教學環(huán)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果總是在課堂中為學生設定某一場景,或書本上的某一場景,讓學生再現(xiàn)這些對話和情境,而其實這些活動很多時候是脫離實際的,是生搬硬套的,所以學生只是對知識機械的復制和單純的完成老師所給予的任務,而失去了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這就導致許多學生不能在真實的場景中正確的使用英語。由于教材信息量大,覆蓋面廣,教師要避免在進行教材重組的過程中顧此失彼,因此,不同省份,不同學校,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師對課本的使用也應該是有所處理的,如何增補、刪除、改編和替換還要考慮到符合自己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將開放性思維教學和課本內容很好的結合起來,精心地設計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增強分析問題的透徹性,從而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渴望學習。
例如人教版九年級英語課本中介紹圣誕節(jié)的一篇課文,文中涉及到了圣誕節(jié)的背景,圣誕精神和外國的人名,學生理解起來相當困難。教師運用開放性思維教學模式化靜為動、創(chuàng)設條件為學生降低學習難度。在課文教學前,播放《圣誕歡歌》的電影做好知識背景的鋪墊,激活了學生本身對故事的理解與記憶。圖片、聲音和視頻的配合是學生迅速進入了故事情景。這樣輕松有效的方式使學生熟悉了課文內容,并對圣誕精神有了深入的思考,更形象地感受到國外圣誕節(jié)的氛圍以及慶祝方式。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展開探討,了解了大量的中外的節(jié)日,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識,汲取他人的知識,比如節(jié)日的名稱、日期、慶祝方式、節(jié)日食品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夠大大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開放性思維方式的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藝術方面,教師要力求做到傳授知識的準確性和教育方法的藝術性、靈活性,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拓展思維。在課堂公平性與針對性方面,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提高、個性發(fā)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3.生活化教學。由于英語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與初中生的生活也變得息息相關,英語的學習也就更加重要了。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樂于接觸新鮮事物,學習能力強,掌握知識快,但興趣的持久力不足。這時候就更需要教師最大限度地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性。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一些英語的單詞,標志等,在使用計算機、手機和網絡等工具時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英語詞匯才能更好地了解一些功能和需要,這也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重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所以聽說讀寫是必備的基礎。在沒有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前提下,如何讓學生掌握英語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題,特別是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掌握難度就更大了。所以,在英語的教學中,只有將英語學習與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相結合,讓學生學中用、用中學,不斷鞏固,形成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才能避免初中英語教學脫離生活實際。教師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提供必要的指導,明確學習目的,結合生活實際,加強運用,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和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在英語閱讀中,經常會出現(xiàn)新詞匯WeChat(微信),Alipay(支付寶),Mobike ( 摩拜單車)等,這些詞匯和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的非常緊密,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將他們融入到課堂中進行輔助學習,這些內容實用又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很容易掌握,并且能夠在生活中不斷去運用和鞏固。教師拋出話題,卻不強加個人的觀點。以身作則地做好學生的引路人,誘導者,因為思維的培養(yǎng)和能力的形成最終還是取決于學生自己的努力。學生在不斷地思考,討論,總結和學習中發(fā)展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英語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停留在紙上談兵,要讓英語學習無處不在,邊學邊用,邊用邊學,成為一種思維習慣。
語言學習離不開文化感受,除了本國文化學習,同時也對英美等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歷史地理、人文社會、飲食住行、宗教信仰等各發(fā)面進行了解,可以擴展學生的思維和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他們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英語教學不再只是教語言,還要把語言所承載的文化見識同時傳遞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才是真正的語言學習。
三、總結
運用多角度的開放性思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教師的啟發(fā)中和同伴的互助中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觀點和建議得到抒發(fā)、修改和采用,使英語學習真正做到學中用,用中學,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將圖片、聲音、文字以及圖像等因素巧妙的整合在一起并融入到初中英語開放性思維的教學中,這樣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教學手段讓增強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學習成績提高的同時,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開放性思維為教師提供了一種教學選擇,也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在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同時形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手段,學生能夠在擴展思維的同時增強了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家教委.英語課程標準[M].
[2]劉鳳山.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66(07):59-60.
[3]葉曉燕.試析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海外英語,2011,99(0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