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柔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讀譜是我國音樂教育活動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活動,一種看法認為,音樂讀寫能力是音樂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另一種看法則是認為音樂才是最重要的,而讀譜只是項翻譯的工具而已,只有記住音樂概念時才有用。讀譜系統(tǒng)中又有“固定唱名”讀譜法及“首調唱名”讀譜法之爭。在國內,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各有其支持者,正反面間各有所主張的道理,皆不容忽視。
一般學校普通音樂課中慣用七年的固定唱名法,忽然在第八年起改用移動系統(tǒng)的“首調唱名法”,不管在觀念上或讀譜技能上,皆不易轉換成功,因此,??吹接腥嗽谖寰€譜上,針對每個人音符標記數字簡譜,而這些數字簡譜大多為首調唱名,換言之,一般人用首調唱名較自然,也較易唱準,但又無讀譜能力。另外,中國傳統(tǒng)音樂本身為首調觀念,民間管用的數字簡譜亦以首調為基礎。諸如這般事實,可見社會大眾自然音律的感覺上是偏向首調的。
既然事實如此,何不早在義務教育音樂課中一貫性的令學生早日建立首調讀譜能力。持相反意見者,有種種不同的見解與顧慮,諸如首調唱名法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絕對音感等等,其中最大的堅持在于隨調移動位置,容易混淆,不易教學,此乃不容否定的一點,但并非無法解決。如果可以解決此問題,相信學校音樂課的教學成果將大力提升。
柯達伊成功的扭轉了匈牙利使用固定唱名法的傳統(tǒng),一貫性的運用首調唱名法與其各階段教學中,建立中小學讀譜能力,并擴充至調性、和聲、曲式、音感等全方位的音樂學習。其教學的方法與體系,已在全世界引起許多的效應與影響。筆者與此,以柯達伊教學法的理念,提出個人對首調唱名法運用與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中的探索。
關于首調唱名法的起源,根據Grove音樂詞典之記載是起源于19世紀中期的英國。原先是英格蘭東部市的以為教師在一篇論文中提出的教學方法。但是將這個理念與方法加以具體運用與發(fā)揚光大的是約翰科恩牧師,初期他只是為了尋找一套容易教導教會主日學生歌唱方法,在發(fā)現之后加以具體運用,并隨時在問題產生時做必要的改良(例如使用手號,節(jié)奏唱名來輔助)。而逐漸形成一套相當完整的記譜及視譜系統(tǒng),透過文章的發(fā)表與實際的教學,這套方法受到相當普遍的認同,為了更深入的推廣這套方法,約翰科恩牧師于1869年辭去教會工作,成立首調唱名學院,全心地投入這個影響深遠的推廣運動。
1.首調唱名法之Do音,隨調而變動更具自然的音樂性,亦除去歌唱者調整升降的麻煩與歌唱音準問題,但須學習移位識譜。
2.長久使用首調唱名法能建立敏銳的調性感,能感應占大多數的調性音樂。至于非調性音樂雖不一定能確定其絕對音高,亦能對音高的色彩有所分辨。
3.首調唱名法每個唱名代表其在調上之功能,而非絕對位置,故易推演各種調式之邏輯及模式,有助于以類比方式,舉一反三學習各種調式及曲子中調的結構與動向。
4.對于和聲,首調唱名法既能奠基于每個音在調上的功能性。故而普通學生更易于了解各種類推應用的基本功能和弦,進而延伸至和聲的進行及曲式的學習。
5.首調唱名法使移調不但在視覺上,在理念上都成為簡而易行的相對位置之變動而已,而不再牽扯許多復雜的音程轉換。
6.運用絕對音名配合首調唱名兼具相對及絕對音感,理念及技能,使得音樂的學習更周密。
7.首調唱名法中亦會遇到曲中有變化半音之狀況,故其并非不學習變化音,只是變化音指的是自然調性外真正的變化音。
8.C大調(固定唱名法)為首調唱名法中一組,學習首調唱名法者亦能使用固定唱名法。
柯達伊在英國訪問教學時,對首調唱名的教學效果贊嘆不已,最大的原因在于其具有相對音高的特性與調性功能的關系,前者如聽覺音感能力的建立,及視覺移調的動向及自然的表現音樂性。楊立梅老師根據其對柯達伊教學法的研究提出,柯達伊認為經驗證明。因為唱名不但表現了音高,而且具有了音級的傾向明確,建立了調式基礎。
首調唱名體系中注意音級之間相對關系,各音級的傾向明確,調式感覺清楚,最接近音樂自然的感覺。在各個不同音級上建立的大小調,統(tǒng)統(tǒng)歸結為主音為do是大調和主音為la是小調兩種形式,使調式關系,概念簡單化。對于在不同調性高度的五聲音階調式,歐洲自然調式,教會調式也容易分析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