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白族語常用地名釋讀

2018-01-23 23:30:57
壹讀 2018年7期
關鍵詞:劍川壩子辭海

平 女

地名,不僅是代表地理實體的一種語言符號,還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自然、歷史以及社會文化內涵。破釋地名,能從一片歷史碎片中,觸摸先祖遷徙墾殖的艱辛;能從半幅朦朧的山水畫中,想象曾經的明朗清麗;能從古漢語中領悟到少數民族語同漢語間的淵源關系,使民族自信充溢于胸,家鄉(xiāng)情懷更加濃烈。多少年來,筆者曾困惑于“瞼”、“鄉(xiāng)邑”、“鄉(xiāng)黨”、“賧”、“禾”、“登”等白族常用地名。隨著對白族文化的深入認識,才漸漸明朗開來,并深感白族地名是先民在各個歷史時期活動的產物,是先祖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釋讀出來,以便代代相傳,故撰此文,以拋磚引玉。

“瞼”,白族人稱“城”。瞼,音jiān?!掇o海》釋“眼皮。唐時南詔人稱州為瞼。如云南瞼;白厓瞼”。瞼,根據字形,與眼睛有關。為什么南詔人稱州為瞼呢?這極有可能是記錄者白語漢譯所誤。白族稱城市,其語音與“jiān”相近,無法用漢語拼音準確表示,記錄者借用近音字“瞼”代替了城。如昆明城、大理城、麗江城、劍川城,白族語稱“昆明瞼、大理瞼、麗江瞼、劍川瞼”。白族語說“城”、“成”等,音都與“瞼”相近。這其實就是城的變音。京城,就是“京瞼”。大理周城,白族語稱“真瞼”,意為真正的城。一個村名叫“真瞼”,走進看看周城人家大門那斗拱重檐、飛鳥層疊,極盡富麗堂皇、精美卓絕的氣派,聽聽周城乃周朝子民的民間傳說,周城古村潛藏著怎樣的歷史文化?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鄉(xiāng)邑,指鄉(xiāng)村,常用“南鄉(xiāng)北邑”指本村與周圍的村莊。鄉(xiāng),白族語音變?yōu)椤皒ióng”。邑,亦略有變化。據查,鄉(xiāng),相傳周制以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后泛指農村,縣級以下單位。邑,甲骨文字形,上為囗wéi,表示韁域,下為跪著的人形,表人口,合起來表示城邑。從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關,舊指諸侯分給大夫地?!掇o海》釋四個義項:①古代稱侯國為邑;②京城,《詩》“商邑翼翼,四方之極”;③泛指一般城市,大曰都,小曰邑,秦漢以后指縣以下小鎮(zhèn)。④舊時縣的別稱。白族帶“邑”的村落很多,如九河龍應,白族語“龍邑”,新海邑為“新邑”,其他還有“砟邑”、“雞邑”等。

黨,指鄉(xiāng)村,壩子。又稱“鄉(xiāng)xióng黨”。黨,相傳周制以五百家為黨,后“鄉(xiāng)黨”泛指鄉(xiāng)里。可知白族稱鄉(xiāng)村“鄉(xiāng)xióng邑”或“鄉(xiāng)xióng黨”,是鄉(xiāng)邑、鄉(xiāng)黨的音變,沿著周制而來的古地名。黨,可指壩子,如稱九河壩為九河黨,劍川壩為劍川黨。黨,亦可作為地方來講,如“那黨俺黨”,就是“你們地方我們地方”的意思。但由于白族歷史上沒有文字,由于語音有所變化,記錄者往往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造成費解,如用“賧”代替“黨”。

賧,《辭海》釋“我國古代西南地區(qū)某些少數民族語的音譯字。川原。多用于地名。唐樊綽《蠻書》卷八:‘川謂之賧?!娪凇缎U書》及《新唐書·南詔傳》的地名有穹賧、河賧、邆賧、小施賧、劍尋賧等”。白族語“賧”,指壩子。邆賧,白族語為豆賧,因該壩種蠶豆聞名遐邇而得名。白族人把云南山間分布著大小不一的盆地稱之為“賧”,有時也用“賧”指田野。賧,從字形看,與山間盆地沒有關系,應為“黨”音譯的別字。賧,作為與財物有關的字,至今仍存活在白族語中,用作偷人。如“賧得”即偷得,如“賧人家”,即偷人。白族通常稱壩子上部為“黨顛”,下部為 “黨末”,中間為“黨心”。顛,即頭,末,末尾,心,中心。如九河甸頭為“黨顛”,甸尾坪為“黨末坪”,中和甸心村為“黨心”。劍川壩也有“黨顛”“黨末”“黨心”的村落名。

壩,通常指壩,建筑在山谷或河流中攔截水流的水利建筑物,如水庫大壩(壩)。壩子,西南地區(qū)稱平地或平原,即山間盆地,白族語既稱“黨”,也稱壩子,二者都在使用。

登,用得最多的白族村寨名。如龍登、寺登、砟登、豐登、馬登、松登、漆登、南登、北登、宛登、東登、佴登……這數不勝數的登,就是白族村寨最明顯的標志,凡帶有“登”的村名,大都是古村落名稱。如騰沖和順,古名“陽宛登”,曾榮獲中國十大魅力古鎮(zhèn)第一名。劍川沙溪“寺登”被稱為茶馬古道上最后一個古集市,而成為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名錄。被國家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云龍諾鄧,是白族語音譯所用漢字不同而已,根據白族語村名叫“龍登”。

筆者多年觀察分析,認為白族帶“登”的地名,與歷史上的氐人密不可分。白族語“登”,表明村居在略高的坡面上,如千年歷史文化名村諾鄧就是一戶戶聳立而上成為一幅立體畫;麗江玉龍縣九河鄉(xiāng)龍應村,白族語叫“龍邑”,又以方位分南登、宛登、北登、睅馬登、史家坡等,老房子都在坡面上。氐,從字形看,“氏”下面帶點,表示一個氏族居住在土坡上。不少學者認為氐,乃坻,也作阺。坻,《辭海》有兩個義項,一為“水中的小洲高地”;二為“山的傾斜面,側坡”,并引張衡《西京賦》:“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來說明?!柏底种x,從《說文》為斷崖之崩落,乃四川梯形‘盆地地質構造’之地理形式”(《范義田文集》緒論)。由此可知白族語“登”,就是漢語“坻”或“阺”,氐人,氐族,就是因居住“坻”地稱呼而來,意即居住在坡面上的民族。那么,我們的先民為什么把村落建在坡面上呢?這與先民的歷史淵源、生存環(huán)境有關。從歷史淵源看,遠祖氐人生活的區(qū)域,在如今甘肅東南、陜西西南以及四川西北和西部,向西延伸至羌族聚集的河湟地區(qū),向南則延伸到西南少數民族之間,歷史上氐羌合稱西戎。從所處地理位置看,無論甘肅陜西,還是四川云南,渭水、漢江、嘉陵江、白龍江、岷江、金沙江、瀾滄江流域的崇山峻嶺間,都是白族先民氐人墾殖生活的地方。從生產方式看,氐人以農耕為主,早在漢代,氐人已有較為發(fā)達的農業(yè)經濟。《后漢書·西南夷傳》云:“土地險阻,有麻田,出名馬,牛、羊、漆、蜜”。魚豢《魏略》云:“俗能織布,善田種,畜養(yǎng)豕、牛、馬、驢、騾”。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蠻荒歲月,平坦的土地是何等珍貴,聰明的先人不得不充分合理地利用資源,坡地用來居住,平地用來種植莊稼,大山用來砍伐柴薪放牧牲畜。況且在戰(zhàn)爭頻繁和自然災禍頻繁的歷史歲月中,居住坡地要比居住平地有更多的優(yōu)勢。春秋爭霸,戰(zhàn)國七雄,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楚漢相爭,漢擊匈奴,三國兩晉,五胡十六國……頻繁的征戰(zhàn)、遷徙,大量氐羌族群陸續(xù)入滇,滇地多山的特點,也決定了氐人后裔的白族人自然選擇坡地來安居樂業(yè)。如今深入民間了解,就不難發(fā)現(xiàn)云南大大小小的壩子中,最先居住的族群通常是在山腳坡面上,而非壩子中,在壩子中居住的族群往往是后來者。由此觀之,白族帶“登”的村寨,是承接氐人而來的古音、古稱謂,有著幾千年悠久的歷史。簡言之白族語“登”,即漢語“坻(阺)”,氐人、氐族之稱因居住坻地而來。登,準確寫法應為“鄧”,鄧乃鄧之繁體。鄧,《辭?!丰尮乓孛?,古地名。

禾,普通話“hé”,白族語為“ó”。禾,《辭?!丰尅凹此?。①為黍稷稻等糧食作物的總稱;②特指稻”。“禾ó”,古音,今天麗江白族納西族漢族人都仍在使用,如“這一禾ó收成好”,意為這一季糧食收成好。由禾ó一年一熟引申開去,指種植粟的村子?!八凇?,白族語指稻谷,以禾為村,意為種植稻谷的村子。玉龍縣九河就是由“九禾ó”演變而來。賓川有一個“萂ó村”,也是由“禾村”演變而來,字形不同,讀音完全相同。今天納西人說九河仍然是“九禾ó”。南詔時的太和,白族語叫“菿禾ó”, 菿,大,即大村。民間有人認為南詔時從“菿禾ó”開始往北分封,依次為二禾、三禾、四禾、五禾、六禾、七禾、八禾、九禾、十禾。太禾至六禾在大理境內,七禾、八禾、九禾、十禾,在麗江境內的七河、八河、九河、束河。這一說法是否真實,缺乏實證,但玉龍縣九河,由“九禾”演變而來,是多數人的共識,九河鄉(xiāng)境內現(xiàn)仍有“木瓜禾”“干末禾”的村子。今天大理、麗江以“河”、“和”命名的村落,追溯下來,大多源于“禾ó”。如劍川河南村本主廟上至今仍書寫“大禾”二字。

坡,白族音變?yōu)椤癰ó”。白族有不少以“坡bó”命名的村寨。如麗江九河龍應史家坡,白族語叫“姓史坡bó”。今天蘭坪縣、云龍縣白族仍講“那坡bó俺坡bó”,意為“你們村我們村”;問人家“儂阿哪坡伙?”意為“你是哪個村的人”。近年有人以“堡”代替“坡”,“堡”為土筑的小城,可作地名。但白族以“bó”命名的村,通常在坡面上,而非土筑的小城。

坪,白族語略有音變。《辭?!丰尅胺褐干絽^(qū)和丘陵區(qū)局部的平地或平原。我國西北黃土地區(qū)的溝谷中的黃土階地或平臺”。白族村落地名有“睅馬坪(放馬坪)”、“咪望坪(月亮坪)”、“黨末坪(甸尾坪)”等許多帶“坪”的村落名。

谷,白族語讀音用法同漢語一樣,指兩山之間的夾道或流水道。如九河有“菿谷”地名,意為大山谷;石頭鄉(xiāng)白族語叫“谷嵕”等。

鄙,《辭海》釋“①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鄙。②小邑。③邊遠之處?!卑鬃逭Z用“鄙”表示不同的區(qū)位,有可能源自周代五百家為鄙。如“那鄙”指“你們那里”,“俺鄙”指“我們這里”。鄙,可指大范圍亦可指小范圍,具體情況根據語境來判斷。

界,地域的限隔。如國界,田界。白族人把居住地、宅基地稱為“界登”。有時指大范圍的村落,有時指某一戶的宅基地。

集,街、集市。集,《說文》釋“群鳥在樹上也”,引申為會合、聚集、集市等義。白族稱設有集市的村落為“集那”,趕街為“做集、趕集”。九河街叫“塘那集”,麗江街叫“麗江集”。

白族村落還有帶“塘、屯、營”的地名,如麗江九河“塘那”,大理的三營、蘭坪的營盤,鶴慶的辛屯、母屯等。塘,源于清代云南綠營兵分汛設塘?!尔惤韭浴份d九河關汛分“螳螂塘、西哨塘、清水塘、白漢場塘、杜窩塘”。屯,源于元、明時期的軍屯民屯,如明朝百萬大軍進云南,屯墾落籍在鶴慶的帶 “屯”的村寨。麗江金山的新團,就是由鶴慶辛屯演變而來。營,軍營、營寨,凡帶“營”的村,都曾是軍隊駐扎的地方。

岣,白族稱“林箐”。岣,《廣韻》釋“山巔”?!掇o?!丰尅吧矫保鬃逭Z指“林木深邃的山箐”,山上古栗木林箐皆稱為“岣”。九河河源白族語為“稍蔞岣”,意為“種植燕麥的山箐”。石頭鄉(xiāng)箐門村白族語稱“岣沿那”,意為“山箐邊”。

嵕zōng,白族指“數峰并峙的山谷”。嵕,《辭?!丰尅皵捣宀⒅诺纳健K抉R相如《上林賦》‘凌三嵏之危,下磧歷之坻’?!睄竿瑣尽>藕影诐h場白族語稱“白漢嵕”,因該地夾在老君山鐵架山對峙間,兩邊群山綿延得名,白漢,白族和漢族和睦共居。石頭鄉(xiāng),白族語稱“谷嵕”,也因地處千山萬壑的老君山腹地得名。一個“嵕”字,涵蓋了白族山區(qū)的人文地理。

共工,稱江河。共工,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白族以水神代稱江河。坐落在江河邊的村落常以此命名,如九河清江村叫“清工”,劍川河南河北河東三村叫“工南、工北、工東”等。

漰,稱水庫。漰,字典釋堰壩。宋韓拙《山水全集載》“山上有水曰涀,山下有水曰淀,山澗有水曰漰”,水庫正是匯集山澗水而成,故曰漰。九河回龍村叫“泊漰”,因有匯集山澗水的龍?zhí)兜妹4罄碣e川萂村也有“巖漰、菿漰”等地名。

浜,稱田壩中的湖。語音與京劇《沙家浜》中的“浜bāng”同。湖邊常有 “浜邊、浜東、浜西、浜南、浜北”等地名。浜,字詞典釋為“小河溝”,但白族語指“湖”,再從著名的沙家浜來看,浜,確實是湖。

濄,稱海。濄,《辭海》釋水名。但白族人對較大的湖稱“濄”,如劍川濄、大理濄,大理洱海白族語叫“佴濄”,佴,《說文》釋“佽也”。由相次、隨后而來,白族語指“下邊”,“佴濄”意為“下邊的?!薄6V車两袢杂小皾氵?、濄東、濄西、濄南、濄北”等白族語地名。

同是白族,但各地對鄉(xiāng)村組織單位的稱呼有所不同。有的用鄉(xiāng)(xióng)邑,有的用坡(bó),有的用鄙,有的用登(鄧)。這看似混雜的地名稱謂,其實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地理文化意義。從以上種種地名來看,白族語地名的確是反映白族社會歷史的活化石,是白族先民在各個歷史時期活動的產物,它記錄了白族這一族群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艱難跋涉的足跡,記錄了幾千年的戰(zhàn)爭、浩劫、磨難史,記錄了白族的歷史變遷與多源流的融合。這一個個的白族語地名,能用古漢語釋讀,這不會是一種巧合,是白族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征戰(zhàn)遷徙、南北奔突、拓荒墾殖的積淀。

著名作家馮驥才說:“地名是一個地域的文化載體,一種特定的文化象征,一種牽動鄉(xiāng)土情懷的稱謂”。筆者用古漢語釋讀一個個的白族地名,尋覓、觸摸、感知到白族地名所蘊藏的豐富的歷史、地理文化意義,甚為驚喜。

猜你喜歡
劍川壩子辭海
食藥兼用野壩子
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稱——壩子
科學導報(2022年22期)2022-04-27 00:43:08
幾株月季
散文詩世界(2022年2期)2022-03-10 19:07:20
千年繁華后的平淡劍川彌井村
云南畫報(2021年5期)2021-07-22 08:45:18
保山市糧食生產發(fā)展的輝煌歷史成就
劍川娃
民族音樂(2019年3期)2019-08-14 01:05:18
劍川花椒的主要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極“左”年代劍川民間文人的詩創(chuàng)作——以趙慰蒼為中心
西南學林(2013年2期)2013-11-12 12:59:10
鳳凰周刊(2009年22期)2009-05-10 10:31:46
平安县| 金乡县| 德清县| 汾西县| 天峻县| 德昌县| 漳州市| 得荣县| 公主岭市| 叶城县| 应用必备| 安乡县| 会理县| 图片| 哈密市| 搜索| 满城县| 庆城县| 南川市| 庆元县| 文安县| 峨眉山市| 漳浦县| 囊谦县| 乐昌市| 双鸭山市| 广河县| 永春县| 泾川县| 绥芬河市| 佛学| 嘉兴市| 东平县| 兖州市| 平塘县| 于田县| 安新县| 左云县| 全南县| 峨眉山市|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