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懿+王元
【摘要】經濟數學課程是財經類高等職業(yè)院校的首要公共課內容,其教學專業(yè)理論的專業(yè)度和完整度,直接對財經類人才培養(yǎng)的未來就業(yè)產生影響?;诖?,本文對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教學開展現狀,提出教育改革的優(yōu)化探索分析策略,為引導國內財經類高職院校改革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理論引導。
【關鍵詞】財經類高職院校 經濟數學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224.0-4;G71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232-02
教育是社會發(fā)展動力輸出到的源泉,也是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反應。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發(fā)展速率不斷提升,社會經濟財經人才發(fā)展的需求比例不斷增加。高校人才培養(yǎng)除了要融合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三維目標,同時也要不斷進行學科教育內容拓展,構建創(chuàng)新式學科教學模式,激發(fā)潛在人才培養(yǎng)動力。
一、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課程設置存在問題
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開展課程設置結構混亂,課程設計間的關聯性不強,是影響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成果的首要因素。依據相關文獻數據顯示,70%-72%的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一般設置在大一學年,距離學生大三實習社會實踐應用的時間間隔較長。而經濟數學課程開展與學生后期實踐之間除了專業(yè)課之外,沒有開設其他實踐關聯課程,導致學生經濟數學課程學習理論運用性較低。脫節(jié)式的課程設計安排方式,導致學生的經濟數學課程知識學習缺乏連貫性,致使高職學生的經濟數學課程內容實際應用率較低。同時,60.11%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理論知識,致使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理論知識,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差異,導致學生經濟數學課程理論知識學習困難,實踐運用更受到阻礙。
(二)學生數學基礎薄弱
財經類高職院校學生文化水平從參差不齊,尤其是像財經類中經濟數學課程中數學理論與實際經濟理論要求較高的公共課,更是毫無知曉,財經類高職院校在學生這種數學基礎之上開展經濟數學課程教學,無疑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情況發(fā)生,財經類高職院校的經濟數學課程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落后
財經類高職院校數學教學課程開展過程中困難重重,與財經類高校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一方面,高校過于注重財經類人才培養(yǎng)的理論教學,忽視了經濟數學課程教學與社會財經工作實踐之間的關聯,從而導致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教育工作開展與社會人才需要脫節(jié);另一方面,高校中財經數學教學課程模式局限于教學課堂,將理論與實踐課程分割開來教學,傳統(tǒng)定格式的教育模式,嚴重影響了數學課程在新時期的創(chuàng)新與拓展。
二、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分析
(一)優(yōu)化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我國財經類高職院校數學學科教育工作開展現狀的歸納來看,必須進一步引導數學學科內容與教學實際相適應,全面完善財經類學科教育開展過程中的不足,推進教育改革工作的引導,應加強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教學數學課程改革落實,不斷優(yōu)化教學目標是關鍵。
其一,經濟數學課程內容與我國經濟發(fā)展有著密切性聯系,因此,教師進行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遵循課程設計的書本理論目標外,也要不斷的在教學內容中增加社會經濟發(fā)展目標,拓展學生的知識學習視野,為學生搭建財經數學課程知識運用平臺。
其二,財經類高職類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的不斷拓展,在于教師課堂教學工作,要重點突出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教師應在逐步拓展學生經濟數學課程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搭建理論課堂實踐平臺。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設計經濟數學課程應用場景,然后組織學生運用經濟數學理論知識、相關財務政策,對情境問題對策進行解答。教師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裕的自我探究學習空間,同時,教師又能夠及時的對學生的解決策略給予評價,實現了現代教育工作的理論綜合引導,這也是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優(yōu)化的直接體現。
(二)豐富教學內容
基于現階段教學內容方面的不足,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高職院校以培養(yǎng)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教育核心,從而在內容設置上,要“以應用為主,以適用為度”。在《經濟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首先明確教學內容的應用方向,即后續(xù)經濟類專業(y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在內容設置過程中,“適用為度”的設置原則,是在綜合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而提出的。教學過程中,要將一元微積分的社會經濟計算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并對其應用作為核心教學內容,而對于多元微積分的教學內容,在原有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則可進行適當刪減。
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上述教學內容改革的理論為指引,建立了由基礎模塊、專業(yè)模塊、應用模塊為主要內容的特色內容體系,其中,基礎模塊是指《經濟數學》當中,各個專業(yè)學生都要掌握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基礎概念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將概念應用于生活實例或專業(yè)課程當中的能力,主要內容應包括一元微積分學、極限與連續(xù)。
專業(yè)模塊即是由于專業(yè)特點而進行的數學知識拓展學習。在財經類公共課程當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經濟數學內容最為豐富,與其他專業(yè)之間的關聯度也很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與專業(yè)課程的銜接教學,以滿足其他專業(yè)對相應經濟數學課程知識的教學需求,促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綜合提升,具體的課程內容應包括極限的運算、微分方程、部分多元函數的微積分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突破原有教學知識結構當中的教學局限,構建更具適用性的教學知識體系。
應用模塊的數學教學,應側重數學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的實用性,在財經專業(yè)當中,重點強調與專業(yè)知識的結合應用,促進《經濟數學》與其他專業(yè)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具體的教學內容應包括單利、復利以及貼現等。endprint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基于財經類高職院校的教育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要充分認識到經濟數學在整個財經領域當中的應用作用。因此,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數學教學經驗與水平,同時還要對專業(yè)領域內其他課程教學與實際應用的需求進行全面的掌握。
財經類專業(yè)的總體教學內容都以理論為主,較為枯燥,因此,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以興趣教學為基礎,充分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可以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式教學以及討論式教學模式等為主,借助專業(yè)案例綜合運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任務驅動法就是結合了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式教學以及討論式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為學生設置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與交流學習,為學生在生活實際當中熟練的應用經濟數學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在信息網絡時代,各類高職院校當中都引進了眾多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師應對其進行充分利用,充分挖掘經濟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之間的適用性,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在線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將教學案例以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具體化,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將教學整體內容形象化,幫助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更為透徹的理解。在新的發(fā)展時期,引導學生適當應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也是高職院校的一項發(fā)展趨勢,這與社會生產的信息化發(fā)展相關,高職院校畢業(yè)生作為專業(yè)適用型的優(yōu)秀人才,必須具備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分析,為我國現代實用性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實踐理論。在此基礎上,解決我國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必須實施不斷優(yōu)化高職數學學科教學的目標、優(yōu)化與拓展學科教學內容、以及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因此,淺析財經類高職院校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是實現社會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有效對接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李海霞.基于建模思想與項目教學法的高職經濟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17,(02):128-129.
[2]王興良.“兩服務”理念指導下高職經濟數學課程內容體系的構建[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0):4.
[3]劉育江.高職經濟數學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究[J]. 企業(yè)導報,2014,(16):163-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