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近年新公布的出土文獻(xiàn)中,不少篇目里都有眾多的人物名號(hào),如清華簡《楚居》、《系年》、《良臣》等。綜合這類材料并結(jié)合傳世文獻(xiàn)來看,不僅同一人物有多種名號(hào),且同一名號(hào)的用字又有很多不同。以下選取古文字資料所見四位人物,搜索其名號(hào)的各種異文,或辨析名、字,或探求身份,或分類匯考,以就正于方家。
馬王堆帛書《繆和》(第85行上)載“荊莊王欲伐陳,使沈尹樹往觀之”*《呂氏春秋·似順》、《說苑·權(quán)謀》載此事說楚莊王欲伐陳,“使人視之”。,沈尹樹亦與楚莊王在同一故事中,張政烺認(rèn)為即沈尹筮,樹、筮音近通假*張政烺:《張政烺論易叢稿》,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282頁。,廖名春認(rèn)為樹(禪—侯)讀為戍(書—侯)*廖名春:《帛書〈繆和〉、〈昭力〉簡說》,《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14頁。,鄧球柏疑為沈尹戌*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增訂本),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531頁。,于豪亮謂戌為戍字之誤,戍、樹音近相通*于豪亮:《馬王堆帛書〈周易〉釋文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10頁。。
按,以沈尹樹即沈尹莖是很正確的,但以“樹”讀為筮、戍則非是。古人常在字前加“子”,如顏回字子淵,稱呼時(shí)又可省掉“子”稱顏淵。沈尹莖在楚簡中既然可以稱為“沈尹子”,則或莖當(dāng)為其字。根據(jù)名、字意思相關(guān),則“樹”當(dāng)為其名之本字,方可與或莖構(gòu)成聯(lián)系。這樣,作“戍”應(yīng)為樹之音近假借字,“戌”則是誤字。“”古有二訓(xùn),一為床前幾,一為木名。前者與樹聯(lián)系不甚緊密,以為木名又不合古人以集合名詞為字的一般做法,如齊陳瓘字子玉、魏蘧瑗字伯玉,楚羊舌鮒字叔魚,魯孔鯉字伯魚等等,玉包含瓘、瑗,魚包括鮒、鯉。因此“莖”當(dāng)為本字,指樹木的主干,“”為假借字。綜上,古書常見的沈尹莖,其名為樹,或用假借字戍,戍又訛為戌;字為子莖,或用假借字,莖或訛作竺、筮、蒸、巫。
《上博九·史蒥》篇記載了史蒥與孔子之間的對(duì)話。史蒥的身份,文中只有一句類似自我介紹的謙語見于簡1,“蒥也,古齊邦敝史之子也”。整理者據(jù)此認(rèn)為蒥是史官人名*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73頁。,沒有更多說明。
按,《漢書·古今人表》“中上”有人名“史留”。梁玉繩、錢大昕等均曰“未詳”。翟云升曰:“或曰即史廖,見《史記·秦紀(jì)》。廖、留音同也?!敝軌鄄唬骸凹词肤σ病!端囄闹尽分苄跆?。籀之為留,古字通省耳?!蓖跸戎t曰:“周說近之,而《表》次時(shí)代稍后?!睂O國仁曰:“此即史籀,留為籀之省寫字?!?諸家意見并參王利器、王貞珉:《漢書古今人表疏證》,濟(jì)南:齊魯書社,1988年,第319頁。依據(jù)史留在《人表》中所處的位置,可以推測(cè)他應(yīng)當(dāng)為春秋中晚期人,不可能是周宣王太史之史籀。疑簡文之“史蒥”與《人表》“史留”是同一人。史蒥既以齊邦史臣身份與孔子對(duì)話并被記錄下來,地位應(yīng)該不會(huì)很一般,收入《人表》的可能性當(dāng)然很大;生活年代又跟孔子相當(dāng),也正好與他在人表中所處的位置相符。因此史留很可能就是“史蒥”。不過文獻(xiàn)中有關(guān)此人的記錄幾乎找不到,具體身世事跡尚待考證。
古文字資料所見之商湯名號(hào)甚多,分述之,可有如下八種,逐一辨析如下:
(一)湯(湯、康、漮、唐)?!豆辍ぷ鸬隆泛?、《上博二·容成》簡39、《上博九·舉治》簡14 、17、《清華壹·尹至》、《尹誥》等作“湯”,漢代簡帛亦作“湯”;《上博一·緇衣》簡3、《上博四·曹沫》簡65、《清華叁·良臣》簡2作“康”;《上博九·史蒥》簡3作“漮”;甲骨文、王家臺(tái)秦簡《歸藏》作“唐”???、漮、湯、唐音近通用。
(二)武湯(武唐、武湯)。甲骨文又稱“武唐”(《合集》26770),《北大叁·周馴》簡27作“武湯”?!对姟ど添灐ばB》“武湯”,鄭箋:“有威武之德者成湯?!蔽墨I(xiàn)或稱商湯為武王,《商頌·長發(fā)》“武王載旆”毛傳:“武王,湯也?!笨资瑁骸坝形涔τ型醯轮蓽!薄妒酚洝ひ蟊炯o(jì)》:“于是湯曰‘吾甚武’,號(hào)曰武王?!?/p>
《論語·堯曰》、《墨子·兼愛下》均有商湯自稱“予小子履”,《大戴禮記·少閑》稱“商履”。若“履”為湯之名,則將成、湯理解為號(hào)更合適。《逸周書·史記解》“成商伐之,有洛以亡”,孔晁注:“湯號(hào)曰成,故曰成商?!薄督饦亲印づd王篇》謂湯有“天成”之號(hào),亦與稱“成”相關(guān)?!堵肥贰ぐl(fā)揮五》注謂湯為商之邑名,梁玉繩從此說,以為蓋以地為號(hào)*梁玉繩等撰,吳樹平等點(diǎn)校:《史記漢書諸表訂補(bǔ)十種》,第505頁。。
(五)成湯(成康、成唐)。又稱“成湯”,《清華壹·保訓(xùn)》簡9作“成康”,周原甲骨(H11:1)、春秋晚期叔夷镈(《集成》00285)作“成唐”。
(七)天乙湯(天乙唐)。春秋時(shí)期宋公欒簠(《集成》04589、04590)、宋公司鋪(《通鑒》06157)稱“天乙唐”?!盾髯印こ上唷纷鳌疤煲覝?。
伊尹之名號(hào),古文字多見,黃庭頎曾有論述*黃庭頎:《論古文字材料所見之“伊尹”稱號(hào)——兼論〈尹至〉、〈尹誥〉之“尹”、“執(zhí)”(摯)》,簡帛網(wǎng)2013年7月15日(原載《東華中文學(xué)報(bào)》第5期,臺(tái)灣東華大學(xué)中文系,2012年12月)。,然仍有頗多可作補(bǔ)論與考述。茲分類如下,并略作辨析。
《上博二·容成》簡37作“泗尹”,泗(心—質(zhì))、伊(影—脂)音近相通?!肚迦A叁·良臣》簡2作“伊”,“”習(xí)見于三晉文字,讀為官稱之尹。
(二)伊。甲骨文伊尹或稱“伊”,羅振玉謂“伊尹”之名或“但舉一字曰伊”*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三種》,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363頁。,王國維也說伊尹“亦單稱伊*王國維:《古史新證》,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第50頁。,裘錫圭認(rèn)為“伊”用作“伊尹”二字*裘錫圭:《甲骨文字考釋(續(xù))》,《裘錫圭學(xué)術(shù)文集·甲骨文卷》第193頁。。大部分學(xué)者以羅、王說為是。伊尹稱“伊”,傳世文獻(xiàn)似不見。
(三)尹?!渡喜┮弧ぞl衣》簡3、《郭店·緇衣》簡5、《清華壹·尹至》簡10、《尹誥》簡1稱伊尹為“尹”。
(四)摯(執(zhí))。伊尹名摯,《名疑集》卷1謂“一名贄”*陳士元:《名疑集》,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15頁。?!肚迦A壹·尹至》簡2、《尹誥》簡2等作“執(zhí)”。
“伊尹”名稱的構(gòu)成,《書·胤征》“伊尹去亳適夏”孔疏曰:“伊,氏;尹,字。”《殷本紀(jì)》:“伊尹名阿衡?!彼抉R貞《索隱》曰:“尹,正也,謂湯使之正天下?!爆F(xiàn)代學(xué)者或謂伊是私名,尹是族長或官名等身份標(biāo)識(shí)*參看張政烺:《釋“它示”——論卜辭中沒有蠶神》,《甲骨金文與商周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43頁;陳夢(mèng)家:《殷虛卜辭綜述》,第363頁;劉宗漢:《卜辭伊尹考》,《西周文明論集》,北京:朝華出版社,2004年,第326頁;黃庭頎:《論古文字材料所見之“伊尹”稱號(hào)——兼論〈尹至〉、〈尹誥〉之“尹”、“執(zhí)”(摯)》。;或謂伊是族名,伊尹即伊族之長*溫明榮、郭振祿、劉一曼:《試論卜辭分期中的幾個(gè)問題》,《中國考古學(xué)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jì)念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72頁;肖良瓊:《卜辭中的伊尹和伊尹放太甲》,《古文字研究》第21輯,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14頁。。按,若伊為私名,則《孫子·用間》、《墨子·尚賢中》、《楚辭·天問》等所稱之“伊摯”則為兩名并稱,較難解釋。所謂伊族,亦難從卜辭中覓得蹤跡?!秴问洗呵铩け疚丁氛f伊尹之母“居伊水之上,孕”,因“命之曰伊尹”,傳說雖不一定可靠,但從楚簡作“泗尹”來看,由伊水得氏并非沒有可能。
(九)伊丁、伊尹丁、伊丁人。卜辭又有“伊丁”(《合集》32802)、“伊尹丁”(《屯南》3033)“伊丁人”(《南·明》497),“丁”或釋為“方(祊)”*參看裘錫圭:《說卜辭的焚巫尪和作土龍》,《裘錫圭學(xué)術(shù)文集·甲骨文卷》,第196,196頁。。姚孝遂、肖丁認(rèn)為伊尹祭日為丁,稱“伊丁”當(dāng)是廟號(hào)*姚孝遂、肖?。骸缎⊥湍系丶坠强坚尅罚本褐腥A書局,1985年,第65頁。。需要指出的是,伊尹雖不是商之先王,但卜辭反映出他所享有的祭祀十分隆重,其地位之尊崇斷非人臣所能比擬。張光直對(duì)此有深入探討*張光直:《談王亥與伊尹的祭日并再論殷商王制》,《中國青銅時(shí)代》,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3年,第211—235頁。,可參看*有關(guān)伊尹的研究尚有李裕民《伊尹的出身及其姓名考辨》(《山西大學(xué)學(xué)報(bào)》1983年第4期),蔡哲茂《伊尹傳說的研究》(《中國神話與傳說學(xué)術(shù)研討會(huì)論文集》,臺(tái)北:漢學(xué)研究中心,1996 年),葉懿芳《伊尹的神話與傳說之研究》(中興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0年8月),黃若惠《伊尹身分之再探討》(《史學(xué)匯刊》第20期,臺(tái)北:蘭臺(tái)出版社,2005年),劉鳳華《殷墟村南系甲骨卜辭中有關(guān)伊尹稱“示”的材料》(《中國文字研究》第12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
圖1 甲骨喜貞:翌乙酉,唐(湯)歲,黃尹其賓”*林宏明:《甲骨新綴第325—326例》,先秦史研究網(wǎng)站2012年3月21日。 ,這樣黃尹與伊尹一樣可以配享先王,又為黃尹即伊尹增添了證據(jù)。本文也傾向于黃尹即伊尹。不過伊尹為何又稱黃尹,仍然沒有合理的解釋。郭沫若認(rèn)為“黃”讀為衡,黃尹即阿衡,也就是伊尹*郭沫若:《卜辭通纂》,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83年,第314頁。 ?!妒酚洝ひ蟊炯o(jì)》說“伊尹名阿衡”,但這個(gè)意見似乎并沒有得到認(rèn)可,歷代學(xué)者都有反對(duì)*參看王維堤:《關(guān)于伊尹的姓氏名號(hào)及其它》,《中華文史論叢》1982年第2輯。 ,如司馬貞《索隱》曰:“阿,倚也,衡,平也。言依倚而取平。書曰:唯嗣王弗惠于阿衡。亦曰保衡,皆伊尹之官號(hào),非名也?!贝送獯奘鲈Ρ嬉烈c阿衡、保衡非一人*崔述:《商考信錄》,《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第24—25頁。 ,唐蘭也認(rèn)為“黃尹”、“黃”即阿衡或保衡,但非伊尹*唐蘭:《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甲骨文研究資料匯編》第14冊(cè),第587頁。 ,陳夢(mèng)家亦持相同意見*陳夢(mèng)家:《殷虛卜辭綜述》,第363—364頁。 。《書·君奭》“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時(shí)則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時(shí)則有若保衡。在太戊,時(shí)則有若伊陟、臣扈”,分伊尹、保衡為二人;《清華叁·良臣》簡2“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