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波
肛周膿腫, 即為肛管直腸膿腫, 為細菌感染所致軟組織急性化膿性病癥[1]。當前肛周膿腫經引流處理治愈的報道較少。臨床主要經抗菌藥物降低細菌感染發(fā)生率、病死率。但治療的過程中濫用抗生素, 耐藥菌株會不斷增加。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診的200例肛周膿腫患者, 所有患者研究前均知情, 愿意配合檢查。其中男122例, 女78例;年齡最小20歲, 最大78歲,平均年齡(49.6±19.4)歲。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切開引流術治療:低位肛周膿腫者采用鹽酸利多卡因(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3676)局部麻醉, 待明確膿腫濃腔位置后, 做一手術切口。實行常規(guī)消毒后, 在膿腫的中心以放射狀切開, 充分排盡濃腔內的膿液、殘留物質。然后, 經食指伸入濃腔內, 明確濃腔、四周組織以及是否存在內瘺口、四周濃腔等情況。采用過氧化氫溶液(北京海德潤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1021382)、甲硝唑(河南天方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1021570), 沖洗傷口。再放置凡士林紗布, 不加壓包扎。高位肛周膿腫者, 經骶管麻醉后, 切開和手術操作同上, 重點需明確是否存在內瘺口。
膿液細菌培養(yǎng)的方法:手術過程中, 穿刺留取標本, 在膿腫位置經碘伏消毒液(北京四環(huán)衛(wèi)生藥械廠有限公司)消毒后, 采取一次性注射器進行穿刺, 抽取5 ml膿液。然后,將抽取的膿液注入培養(yǎng)管中, 送至細菌室培養(yǎng)、藥敏試驗。結合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 對細菌、真菌實行培養(yǎng)。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膿液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結果。
2.1 膿液細菌培養(yǎng)情況 檢出菌株數共200株, 其中革蘭陰性菌共188株, 包括大腸埃希菌145株, 占72.5%(145/200);肺炎克雷伯菌12株, 占6.0%(12/200);奇異變形菌11株, 占5.5%(11/200);弗勞地檸檬酸桿菌13株, 占6.5%(13/200);產氣腸桿菌7株, 占3.5%(7/200)。革蘭陽性菌共12株, 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7株, 占3.5%(7/200);無乳鏈球菌5株, 占2.5%(5/200)。
2.2 藥敏試驗結果 膿液培養(yǎng)中, 革蘭陰性菌共188株, 對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環(huán)丙沙星、頭孢替坦、頭孢曲松、頭孢唑林、厄他培南、頭孢吡肟、呋喃妥因、慶大霉素、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舒巴坦、復方新諾明、頭孢他啶、妥布霉素的敏感株、耐藥率分別為:32株、79.79%(150/188), 46株、43.62%(82/188), 55株、0(0/188), 32株、12.23%(23/188), 40株、35.11%(66/188), 56株、4.26%(8/188), 34株、36.70%(69/188), 35株、42.55%(80/188),67株、2.66%(5/188), 55株、3.19%(6/188), 42株、7.45%(14/188),33株、41.49%(78/188), 67株、0(0/188), 43株、19.68%(37/188),52株、0(0/188), 34株、54.26%(102/188), 61株、8.51%(16/188),36 株、7.98%(15/188)。
肛中膿腫屬于臨床方面發(fā)病率較高的病癥, 這一病癥主要發(fā)病人群集中在中青年, 且男性例數多于女性[2]。病原菌的構成為需氧菌、厭氧菌, 前者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后者主要包括脆弱類桿菌、其他類桿菌。一般情況下, 肛周膿腫由≥2種致病菌感染所致[3-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膿液細菌培養(yǎng)中, 革蘭陰性菌共188株。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菌、弗勞地檸檬酸桿菌、產氣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均為人體腸道內正常菌群, 在人體處于動態(tài)時, 沒有毒副反應。然而, 在肛腺受損、感染時, 會對肛門直腸黏膜構成不良影響, 使得肛門直腸黏膜屏障受到破壞, 進而引發(fā)肛周膿腫病癥[7-11]。這一感染類型的膿腫,也可以叫做肛瘺性膿腫, 多通過抗生素治療。但是, 經抗生素治療, 易于導致患者病情反復, 進而發(fā)展為肛瘺[12-16]。為此, 本次研究通過膿腫切開引流術治療。另一種細菌培養(yǎng),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感染來源于皮膚, 也可以叫做非肛瘺性膿腫。經膿腫切開, 實行擴創(chuàng)處理, 引流即可達到治愈的效果。這種治療具有操作簡單、痛苦小、治愈時間短等優(yōu)勢,所以不會對肛周膿腫患者的肛管功能, 造成不良影響。藥敏試驗結果中, 氨芐西林的耐藥性最高, 阿米卡星、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沒有耐藥性。
總之, 肛周膿腫感染病原菌, 對常用的抗菌藥物的敏感率較低, 耐藥性較高。為此, 肛周膿腫治療的過程中, 應以革蘭陰性菌鑒為主選擇抗菌藥物, 并結合膿液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結果, 合理選擇抗生素類含酶抑制劑復合藥物、氨基糖苷類藥物、其他內酰胺類藥物, 以降低耐藥性, 提高肛周膿腫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
[1] 周井義, 張永剛, 楊棟, 等.68例肛周膿腫患者的膿液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分析.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13):304-306.
[2] 李明輝, 張祎, 白曉剛.肛周膿腫患者的膿液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結果分析.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6, 11(3):183-184.
[3] 劉長春.肛周膿腫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試驗結果136例分析.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6, 6(19):135-138.
[4] 蔡開順.肛周膿腫膿液細菌培養(yǎng)120例臨床分析.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 2017, 27(1):46-48.
[5] 羅超蘭, 喻世萬, 徐征, 等.肛周膿腫患者的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分析(附76例報告).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3, 19(2):96-98.
[6] 廖穎嬰, 潘芳杰, 夏志剛.肛周膿腫114例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結果分析.新疆中醫(yī)藥, 2006, 24(1):26.
[7] 王立柱, 王丹丹.肛周膿腫30例膿液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分析.中國肛腸病雜志, 2010, 30(7):39-41.
[8] 張學誠, 張力方, 王書君.瘺管性肛周膿腫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分析.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 45(10):923-925.
[9] 李永海, 葉偉明, 劉遠成, 等.肛周膿腫膿液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分析.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15(4):549-551.
[10] 馬艷潔.肛周膿腫患者的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研究.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4(2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