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波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才的交流越來越廣泛,由于多種原因,很多父母又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只能把孩子留在居住地,由家中老人來照顧。這樣就形成了留守兒童這樣一個群體,現(xiàn)階段由于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本身的原因,再有對孩子的溺愛,使得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多,這就需要小學教師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教育。
關鍵詞:教師;關愛;留守兒童
我們都知道,留守兒童問題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點。在各個班級教學中,各學科教師對班上的留守兒童更是重點照顧。雖然現(xiàn)階段我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發(fā)展,但是農村的整體水平與城市還是有很大差距,留在農村家里的孩子在心理上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要真正地重視起來。因此,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我們班主任就應該多關心學生,尤其是缺乏父母關愛的學生——留守兒童。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呢?根據我任教以來的所見、所為、所感,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借此機會呼吁我們廣大教師同仁多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從而營造一個和諧而溫馨的校園。
一、關心留守兒童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和在父母身邊的孩子比起來,那些留守兒童需要更多的關愛,他們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很多事情和問題不能傾訴,這樣下來,時間久了,就會給孩子心理上留下陰影。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夠只做表面文章,要有意識地去接近他們,深入地了解他們。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讓他們體會到教師的愛。在筆者以前教過的一個叫小×的孩子,由于父母離異,誰也不想要他,就一直和上了年紀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奶奶也沒有生活來源,他和奶奶的生活非常艱苦。當我了解到小×的情況后,就在學習和生活上都給他一些幫助,并號召全班同學伸出友愛之手,給他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讓他體會到班集體的溫暖,也可以讓他體會來自集體的溫暖。通過我和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使小明的臉上又洋溢起了笑容,對生活和學習也充滿的信心。
二、對留守兒童要有愛心、耐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每位小學教師都要學會怎么去愛自己的學生。如果一個教師缺少對孩子的愛,就不可能教育好孩子。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留守兒童更是如此。因此每一位小學任課教師都要在眾多的教學事務中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筆者作為一個班的班主任,管理著班上60多個孩子,其中有10多位是留守兒童。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愛。我們作為教師,要從小事上、細節(jié)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溝通。用自己的愛去彌補他們所缺少的父母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就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家。
三、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有些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地上班,不能回家,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相對于父母在家的兒童的心理問題更多、更突出、更嚴重。他們長期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與人溝通交流,使他們變得自卑、內向、敏感,還有一些學生由于是爺爺奶奶照看,爺爺奶奶對他們的溺愛,使他們養(yǎng)成了我行我素、唯我獨大的性格。稍不順心,就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講節(jié)儉的重要性,放一些農民工在外打工的片段,讓他們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得更好,并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辦有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助他們少走彎路。
四、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在那個年代,都基本上沒有上過學,即使上過學,學的文化知識也非常有限,他們不能對孩子進行學習指導,又由于思想觀念的不同,留守兒童很難和爺爺奶奶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日復一日,很多留守兒童的學習不能得到家長的課外及時指導,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在本班展開幫扶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幫學活動。由成績好的學生在課后指導留守兒童中的學困生,使他們的學習成績及時跟上。對于心理上的問題,則有教師一對一地進行開導,讓他們知道作為父母的不容易,更要讓他們知道,父母并不是不關心他們,不愛他們,打開他們的心結,讓他們快樂起來。
總之,作為班主任,我們不但要在學習上重點照顧留守兒童,在生活上更要給他們更多的幫助。同時要在平時多與留守兒童的父母聯(lián)系,讓他們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多通過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老師的關懷下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謝紅.淺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技視界,2012(10):109-111.
[2]李春玉,陶齊美.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索[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5):116-119.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