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紅
摘 要:家長和教師常常認為幼兒年齡小,對幼兒的心理問題不太重視,日久天長,幼兒的心理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家長和教師除了關(guān)注幼兒的身體發(fā)育和智力發(fā)展之外,還要關(guān)注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心理。要多閱讀有關(guān)幼兒心理發(fā)育和心理障礙的書籍,及時察覺幼兒的心理障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dǎo)。文章結(jié)合具體案例對此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4-0027-01
一、案例背景
我班有一位男生,名字叫明明(化名),今年5歲。他學習知識非常快,有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因為爸爸媽媽經(jīng)常要忙工作,他是由奶奶照顧生活起居的。老人對孫子非常疼愛,基本上有求必應(yīng)。有時候明明的一些做法不對,但老人認為孩子還小,長大自然就會變好。明明的爸爸媽媽很少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自然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等察覺到明明的一些反常行為時,就認為明明心理有問題。在幼兒園里,教師和同學也無法理解明明的一些行為,認為明明是“問題學生”。明明的反常行為如下:同桌是一位男生,明明和同桌共處時,突然會無緣無故地抱住同桌,有時還會抓住同桌的手不放,甚至還會打同桌。明明不僅會對同桌做出這樣的舉動,對其他同學有時也會如此。其他同學常常被明明蠻橫的行為嚇哭,教師接二連三地找明明談話,但并沒有產(chǎn)生多大效果。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教師只能聯(lián)系明明的父母。明明的父母則表示明明和鄰居家的孩子在一起玩時,也會有相似的行為。起初并沒有太在意,直到鄰居家的孩子看到明明就走開,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改變明明的行為舉止?,F(xiàn)在沒有伙伴和明明一起玩耍,明明的情緒非常糟糕,常常有事沒事地發(fā)脾氣,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
二、輔導(dǎo)過程
在和明明家長交流幾次以后,教師沒有找到明明存在心理問題的根源。于是,教師試著和明明近距離接觸,以找出問題的原因。教師陪著明明一起吃飯,做游戲,還會親親他的額頭,和他聊一些他最感興趣的話題,如奧特曼。漸漸地明明開始主動和教師親近,有時也愿意主動傾訴自己的想法,抵觸情緒少了很多。這時,教師用一些比較正式的口氣告訴明明哪些做法不恰當,以及這種不恰當?shù)淖龇〞碓鯓拥暮蠊?。明明聽了以后說:“老師,我是因為想跟他們一起玩,才會抓住他們的手不放。我打他們,也是想讓他們害怕我,聽我的話,和我成為好朋友,一起做游戲?!睆拿髅鞯脑捓锟梢钥闯?,他的初心并不是惡意的,相反他非常希望其他同學可以接納他,成為朋友。但明明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有時就采用一些過激的手段。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后,教師再次聯(lián)系明明的父母,希望可以通過明明與鄰居同伴的“交友史”,找出反常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通過交談了解到:明明的父母經(jīng)常出差,明明經(jīng)常一個人在家,雖然有奶奶陪伴,但奶奶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得帶明明出去和其他同伴玩,時間長了,明明也就習慣了獨處。感受不到家人的關(guān)愛,渴望交朋友的需求又得不到滿足,明明有時便對鄰居同伴采取一些過激行為,這是他想與同伴玩的心理的一種表現(xiàn)。搞清楚了明明心理問題的來龍去脈,教師進行合理的教導(dǎo),就可以糾正這些不良行為。
三、采取的對策
(1)教師要肯定明明想交朋友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要告訴明明:抱同伴、捏同伴的手時動作要輕,因為太用力會弄疼同伴,還要問同伴是不是愿意,同伴愿意才可以拉同伴的手。而打人是錯誤的行為,不僅會傷害同伴的身體,還會讓同伴認為你討厭他,同伴就會遠離你,這樣只能讓關(guān)系更加疏遠。喜歡一個朋友,就要去關(guān)心他、保護他。(2)告訴家長不要一味地批評明明,而要耐心地用講故事的方法,引導(dǎo)明明學會友好地對待同伴。父母可以每周舉行一次聚會,讓明明邀請同伴來家里玩,以增進他們之間的友誼。父母也應(yīng)該每周帶明明出去走一走,和明明一起玩游戲,多表揚明明的優(yōu)點。(3)和所有任課教師一起探討如何糾正明明的不良行為。經(jīng)過一番討論,大家認為不僅平常要多關(guān)心、多鼓勵明明,讓明明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重視,而且還要在課堂上當著其他同學的面夸贊明明的優(yōu)點,改變其他同學對明明的印象,慢慢接納明明。這樣,能讓明明感覺到同伴的友好,進而愿意打開自己的心扉,與他人進行交流,融入班集體這個大家庭中,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四、分析與反省
(1)“心理問題”的前因后果。幼兒的心理發(fā)展速度很快,所以容易在早期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只是癥狀不太嚴重。家長和教師認為孩子長大以后會慢慢改變,于是常常放任不管,直到孩子慢慢長大,和其他同學無法玩到一起,性格孤僻,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其實,幼兒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可以反映他的心理狀況,家長和教師要注意接收幼兒的心理求助信號,把心理問題及早扼殺在搖籃里。(2)盡量避免給幼兒“戴帽子”。面對可能有心理問題的幼兒,家長和教師不要一味地用“你有問題”“你無可救藥”等過激語言來刺激幼兒。因為這樣只會加劇不良行為的蔓延,起不到積極的教育效果。(3)共同重視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家長和教師要多關(guān)注幼兒的心理發(fā)育,不僅要指導(dǎo)幼兒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而且還要指導(dǎo)學生學會做事和做人,健全幼兒的人格,促使幼兒生理和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錫嚴.陽光普照 花自會開——一個問題孩子的心靈再塑[J].河北教育,2016(01).
[2]文明發(fā).例談“問題孩子”的教育策略[J].貴州教育,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