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兵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氣味無處不在,它可以指聞到的味道,也可以指志趣和情調(diào)。氣味無形卻有質(zhì),它可以記錄生活,也可以引人思考……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話題式的材料作文,命題的核心對象是氣味,寫作時必須圍繞氣味展開,否則就是偏離題意。
1.從氣味的感官意入手,氣味就是我們嘗到的味道或者嗅到的味道,可以從親情入手,比如寫品嘗到媽媽燒的紅燒肉與眾不同,是因為媽媽在煮肉時加了啤酒和冰糖,所以嘗到的味道既甘甜又不油膩,很是獨特,表達母親煮肉技巧和生活智慧等。
2.從氣味的比喻義入手,氣味就是志趣和情調(diào),可以懷想一位文化類名人,比如戲劇家孟小冬身上洋溢的氣味,描述其志趣追求和形成的風格流派。
3.從氣味的價值與評價著力,可以寫議論文,如集中寫一位書畫家的墨香味道,闡述其詩畫成就形成過程以及重大貢獻。也可以寫校園或社會的書香氣,論述讀書的重要價值以及如何讓讀書蔚然成風。
有的考生只會就氣味寫氣味,寫不出個中情味、趣味、內(nèi)蘊,沒有具體的例證,有些例證雖有論證,觀點卻顯得牽強附會,這說明學生的破題能力、闡述能力、描繪能力還有所欠缺。
二類文
豆干的氣味
□繆清
小河邊的磨坊雖老邁而古樸,但那吱呀吱呀的磨豆聲卻仍然在我耳畔久久回蕩,那緩緩飄起的豆干香也依舊在心田蕩漾。
知道它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它們也在慢慢老去,正如磨坊的主人一般。這是一戶陳姓人家,老主人曾經(jīng)對我說,磨豆腐,曬豆干,幾代人傳下的家業(yè),都做一輩子了。
在我還小的時候,看他們做豆干,是我唯一的樂趣。在我記憶中,磨坊總在黃昏時才開工,會傳來老石磨沉重的聲音。
然而真正吸引我的是那股豆香味兒,一路指引著我。每當我趕到時,黃澄澄的豆子安安靜靜地躺在一缸清水中。一邊的老人,帶著疲憊的神情,用他粗糙不堪的手緊緊握著石磨的木柄,一下一下地推著,磨下滲出乳白色的汁液,流入早已準備好的木桶中。過一會兒,它們就會被倒入沸騰的大鍋中,等凝固后,便成為可食用的豆腐腦,不過它們離豆干還差一些工序。
在這時,一旁閑坐著的老人便會起身,彎下腰,去陳舊的角落找出更加陳舊的壓板。然后在豆腐腦與壓板之間隔上一層紗布,用一個大石塊壓在上面。剩下的,就是等待。這時,老人總會抽上一根旱煙,繚繞的煙霧熏黃了老人干枯的面孔,正如這座磨坊的炊煙熏透了小河靜靜流去的歲月。
老人的豆干做成后,我永遠都是第一個食客。輕咬一口,會嘗到桂皮與八角的香味。后來,我去縣城上學了。縣城有許多鄉(xiāng)村沒有的東西,可是沒有我喜歡的豆干。
半年前我回了一次老家,令我吃驚的是,那座磨坊已經(jīng)不見了。有人告訴我,磨坊搬走了,我找了幾天,也沒有找到。我來到河邊散步,忽然,記憶中熟悉的氣味又裊裊飄來,循味索源,終于發(fā)現(xiàn)了我尋覓已久的磨坊。
推開門進去,是那老人。見我進門,先是驚訝,很快便沉靜下來,指著桌上的小布包說:吃吧,就你還記得這個味兒啦。
老人看著我的吃相,突然笑起來,張開缺了顆牙的嘴,慢慢磨著一小塊豆干。
就在這時,我想起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話:一花一葉皆有情,一茶一飯過一生。
深深呼吸,緩緩前行,慢慢品咂香豆干,那氣味,屬于老人,屬于懂得傳統(tǒng)工藝的人,屬于現(xiàn)在和未來。
評點
文章首先描寫出磨坊碾豆吱呀聲,并飄出豆干香味,創(chuàng)設意境,引出后面對磨坊和豆干的描寫。豆干做好,再加上對旱煙的描寫,寫出勞作場景,張弛有度,舒緩情節(jié),勞作之余也有人生閑趣。最后用汪曾祺先生的名言,不僅增加文化味道,也表達了作者對手工豆干的無盡留戀。
一類文
走出我的世界
□吳海燕
江西,南昌,一座青云譜道院坐落水村郊外, 疏枝香蕊,清香裊裊,送到鼻端。
我漫步在八大山人紀念館中,雙碑長廊如古老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古樸肅穆之氣迎面襲來。指腹輕撫碑石,那厚重冰涼的觸覺,不禁讓我困惑:八大山人,身世凄迷,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處,活著還有什么情趣呢?
正一籌莫展之際,一幅《古梅圖軸》映入我的眼簾。畫卷上老梅一株,主干心空,一側(cè)吐新芽,綻放墨梅花瓣兩三,宛若清香在鼻,怡人心神,碩大的根部裸露在外,給人一種飽經(jīng)風霜、劫后余生之感。旁邊是八大山人的題詞:“梅花畫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p>
這里的思肖就是鄭思肖,宋末畫家,擅長畫蘭,宋滅后,寄居吳下,作墨蘭畫,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已被掠奪。思肖便是那墨蘭,改朝換代卻不忘初心,情系故土,窮心不改,如磁針石般忠孝氣節(jié)感人肺腑,其凄悲人生況味令人動容。
八大山人筆下的墨梅又何嘗不是如此,劫后重生外露根部似朱耷的人生遭際,殘山剩水身,心念故國情,詩畫真禪意,草茅逃名志。乍看“八大山人”署名,四個字連綴起來,若“哭之”“笑之”,似故意為之,或意先乎筆端,以寄托他啼笑皆非的凄楚心境。
苦寒的困境打壓不了墨梅的清香,支離的身世隱藏不了璀璨的孤星。八大山人將山、石、樹、草,信手拾掇,濃淡疏密有致,遠近高低錯落,以草草飄逸之筆為自己勾勒了別具匠心的自由王國。在生命最縱橫恣肆的時期,忘身于藝術(shù),畫風純熟,由巧返璞,人生歸真,返璞歸零,倔強的生命與抱樸守拙的心境內(nèi)外合一,構(gòu)筑了人生與藝術(shù)的至境。
八大山人“氣味”何在?就在他筆下的墨梅,香自苦寒來,味在靜穆之趣,畫藏疏曠之韻。“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边@份清淡、灑脫、疏放的志趣和格調(diào),值得你我好好玩味。
評點
作者立意由淺入深,以墨梅之清香開啟全文,然后借物喻人,寫出八大山人獨特的“氣味”。行文思路清晰,移步換景,不同視角觀景,筆法細膩,以畫帶人,構(gòu)思精巧。結(jié)構(gòu)層層推進,邏輯縝密,格局疏朗,文化氣味濃郁。
評分:內(nèi)容25分+表達22分+發(fā)展等級20分=67分。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