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知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教育界的各個方面都開始逐步落實,小學數學教育也不例外,積極響應號召進行教學方面的整改。課堂導入技巧的提出讓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有所改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課堂導入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為了把學生的心從課堂外“拉回來”,給學生一個適應課堂節(jié)奏的時間;另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興趣在學生學習當中能夠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淺談了課堂導入技巧對于數學教育發(fā)展的積極性及影響影響,不管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而言都有著極大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導入技巧 運用
導入環(huán)節(jié)設置的好,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生吸引到知識的海洋之中,便于在教學伊始創(chuàng)建出一種和諧、上進的課堂氛圍。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如何才能更好的與實踐課堂相聯(lián)系,找到最合適的導入方法,是我們當下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展開具體探討。[1]
一、巧借故事情節(jié)進行數學教學的課堂導入
故事導入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利用學生熟知的故事情節(jié)加以數學性的改編,引發(fā)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利用這種興趣將其升華成求知欲,從而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比如在學習六年級“確定起跑線”這塊兒知識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學生大多都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教師可以著眼于這個故事進行改編,“兔子和烏龜比賽完輸給烏龜后心里很不甘心,于是決定和烏龜再比一次,這次他們決定把場地定在一個圓形的場地上,他們一起站在同一直線起跑線上,烏龜站在內圈的位置,兔子站在外圈,兔子這次沒有睡覺,為什么跑完了比賽后兔子還是輸了”,以這種故事情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發(fā)學生的討論,經過討論可以得出同一圓心不同半徑的兩個圓周長是不相同的,所以才要在跑步比賽的時候確定不同的起跑線,然后就可以針對如何確定起跑線進行講解了,用故事的形式成功導入課堂,引出了該節(jié)課要進行學習的教學內容,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效率。但要注意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這種方法導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
二、前后關聯(lián)進行有效的數學課堂導入
數學是一門前后相關性比較緊密的學科,后面知識的學習大多會與前面的已學知識產生聯(lián)系,用舊的知識引入課堂有其優(yōu)勢所在,可以讓學生在還沒完全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時候用舊的知識對其產生引導,以便發(fā)揮更好的狀態(tài)來學習新的知識,同時還可以溫故知新。譬如在進行六年級下冊百分數(二)的學習中,我們可以在課堂開始的前5--10分鐘讓學生對六年級上冊時候學習的百分數(一)進行復習,很明顯這兩課之間是存在關聯(lián)的,百分數(一)中講的是比較理論性的東西,即什么叫百分數,而百分數(二)中講述的是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方式,比如打折、成數、稅率等等,由于間隔時間較長,可能學生對上學期學的百分數(一)印象已經不深,這樣在進行該堂課課堂內容學習的時候就會比較吃力,先對百分數(一)進行復習,溫故而知新,不僅復習了舊的知識,而且提高了本堂課的學習效率,一舉多得。
三、巧妙的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數學導入課堂
數學知識的學習相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很難使全部學生提起興趣,而如果以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進行導入則可以極大程度上緩和數學學習的枯燥性,還可以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從情境中分析得出所需要的知識點,也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比如在進行六年級知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情境,比如可以對學生說現(xiàn)在正在進行一場運動會,然后教師模仿播音員的口氣進行播報:首先走過來的方隊是體操方隊,一共36人,第二個走過來的是足球隊,一共15人,然后是跳水對,一共是16人,已知該運動會總共有200人,問具體各隊所占總人數的比例,因為學生還沒學扇形統(tǒng)計圖,所以肯定是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待到學生總結整理完后,教師對該節(jié)課的課堂內容展開講解,然后讓學生比較兩種統(tǒng)計方法的不同點以及便捷性,這樣不僅從理論上對學生講解了扇形圖的由來,還讓學生對扇形圖的具體實踐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利用實物展示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的課堂導入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導入的時候,最為切實的就是利用實物展示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導入。這種教學導入模式主要是考慮到了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由于學生知識架構欠缺不能夠通過大腦清晰的對空間立體圖形進行形象的認識,所以在教學導入當中引進了這種實物導入的方式。在此之前,學生接觸到的圖形都是平面圖形,故對立體圖形的了解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如在對立體圖形體積和面積的計算、長寬高的測量等都不能明確的認識。以實物展示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能夠有效的加強學生對于課程的熟悉程度。譬如,在五年級教學當中對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初次接觸立體圖形難免生疏,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進行認識,由此向學生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求法。實物圖形在教學課堂中的展示,有利于學生進行測量和討論,多角度的認識立體圖形。[3]
五、演示的方式導入課堂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演示的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當中也是運用次數居多的一種方式。針對課堂的教學內容在課前進行簡單的實操演示,能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知識點。演示可以直觀的向學生展示本節(jié)課所授內容,有利于學生比較容易的接受新知識。譬如,在針對小學五年級的《小數乘法》這個章節(jié)的學習時,便可以巧妙的借用這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導入。教師通過在黑板上演示計算小數的加法,向學生傳遞“在進行小數加法運算的時候要先把小數點對齊然后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進行相加從而得出結果”的運算順序。這種演示的進行,有利于學生對接下來對小數乘法以及如何進行簡便運算的學習。同樣,在進行小數乘小數這塊兒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運用演示的方式,在黑板上為學生進行演示計算,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運算法則,確保運算方式的正確性。
結語
課堂導入是對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的一次偉大革新,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更需要各位教師同仁去具體研究,只有教師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創(chuàng)新,擅于創(chuàng)新,才能讓數學課堂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致力于提高課堂效率,巧借優(yōu)質的課堂導入模式進行教學,為課堂增光添彩,是新課改對每一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池長環(huán).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生成性”備課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24):32-33,117.
[2]尹安群.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38-173.
[3]張洪娟.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準備策略[J].2011(12):54-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