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在小學學校教育中,德育的教學效用至關(guān)重要。這門學科并不是以分數(shù)論“成敗”,而是旨在通過專門的學科教育,并將德育的因素融合到其他學科之中,是以個人的習慣舉止、道德品行的培養(yǎng)和引導為主要目標,學生在參與日常的學校活動、教學過程、課外延伸等具體實踐中,表現(xiàn)出對真與假、美與丑的分辨能力,教師由此獲得正確的教育教學信息,以期對癥下藥,讓幼小的心靈植下真、善、美,分辨假、惡、丑,并學會在生活中、校園中、課堂中樹立正確的思想和觀念,做有道德的人,行有道德的事,才能真正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下綜合發(fā)展的目標。
一、教師是德育的引路人
向小學生傳授德育知識的教師,首先就要具備強烈的德育意識,從自身做起,率先垂范,要具有讓學生敬佩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地位極高,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笑一怒都會被學生所關(guān)注和評價。因此,教師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引路人,教師的表率行為要帶給學生一種正能量。教師還要從教學觀念上加以強化,即面向所有學生,一個也不能漏掉。要將德育知識融入授課環(huán)節(jié)之中,用巧妙的方式方法,悄然進入到學生的眼中、耳中、心中。教師決不能吝嗇自己的美好語言,要鼓勵學生、點撥學生、引導學生、表揚學生,使其在一個微妙的心理環(huán)境中陡然獲得心境的打開和自信心的提高,從而也獲得品德的滋養(yǎng)和孕育。教師始終要行得端,坐得正。用自己的言行向?qū)W生說明一切,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從而以教師為榜樣,修正自己的言行。如,早自習通常都比較早,如果要給那些存有遲到僥幸心理的學生一種震懾力,教師就要用自己的早到來監(jiān)督和培養(yǎng)學生不遲到的好習慣。教師每次早到,學生看在眼里,會生出效仿和堅持的潛意識,不知不覺學生遲到的僥幸念頭就會打消。又如,教師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一定要切記不可“一棒子打死”,批評言辭不留余地,直戳學生痛點,這種批評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學生生出逆反心理,并可能惡性發(fā)展。因此,教師要用智慧教育學生,對自我形象進行美化,對學生循循善誘,提前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個人特點、家庭環(huán)境等多方面訊息,對犯錯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全面的認知,分析犯錯的原因,再與學生進行深入交談,用溫和而又關(guān)切的語言與學生促膝交談。那么,學生的心理一旦得到觸動,則會對教師的勸導語言接納和消化,從而使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對錯誤行為的糾正觀念,為其今后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打下基礎(chǔ)??梢哉f,教師的德育實踐功不可沒。
二、課堂是德育的主陣地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面對紛繁復雜、良莠不齊的網(wǎng)絡信息,學校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的形勢更加嚴峻。小學德育不單單要從單獨的課程上進行教授,還要利用各個學科的集結(jié)之力,讓德育的觸角延伸到各個學科中,通過各種課堂教學,將德育知識融入教學內(nèi)容中,既進行學科知識的傳授,又進行德育的滲透。同時,教師要從學生這個主體出發(fā)精研教學,讓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那么,無論是語文學科還是歷史學科,無論是數(shù)學學科還是地理學科等,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素材,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jié)合對學生進行講授,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愛國主義教育。一方面進行學科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學習,另一方面獲得了道德品質(zhì)和情操的滋養(yǎng)和培養(yǎng)。如,語文教學《黃繼光》一課,教師通過范讀、朗讀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同時也讓學生看到英雄人物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黃繼光為了祖國的利益,懷揣著一腔愛國熱情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掃射的機槍口,這一壯烈之舉,讓多少人為之震撼和欽佩。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黃繼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引導學生深刻體味黃繼光舍小身為大國的舉動,形成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道德認知。
三、活動是德育的檢驗器
德育效果究竟如何,盡管有時看到學生個個回答正確,但唯有現(xiàn)實的檢驗才能成為德育的利器。學校組織班級開展各種活動,一方面是對學生德育效果的檢驗,另一方面又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好契機。如,在每年秋季學校舉辦秋季運動會,其中的拔河比賽是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規(guī)模也是最大的,幾乎是每一個年級每一個班全體出動。這個比賽就是鼓勵學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這樣才能獲得班級的勝利。學生在參與比賽中,有的磨破了手,有的咬緊牙關(guān),個個汗流浹背。勝利總是只屬于一方的,獲得勝利的班級歡呼雀躍,大家對集體利益體會得更為深刻。教師要引導學生為了集體利益共同出力,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贊揚,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對失敗持有積極的心態(tài),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滋養(yǎng)和意志力上的磨煉。
總之,德育要融會貫通,要時時處處進行,不放過任何細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校營造的良好德育大環(huán)境下,獲得道德的滋養(yǎng)并付諸行動,從而獲得全面發(fā)展,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