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huán)境、掌握現(xiàn)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所以高中地理課程首先必須具有很強的基礎性、經(jīng)典性和繼承性,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區(qū)域發(fā)展等問題,以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其次,高中地理課程的內容還要體現(xiàn)先進性、時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當前地理科學的發(fā)展趨勢,體現(xiàn)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強調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所以,教師不只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實施者,更應該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創(chuàng)新者,需要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技能、新的教學輔助手段、新的教學探究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核心是電子計算機和現(xiàn)代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課程整合,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合中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新的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信息不只是一種輔助工具,還將成為基本的知識載體、教學媒介和交流工具。在多媒體地理教學中,教師將地理教學信息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與學生構成一組地理教學交互系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教學信息以文本、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形式按一定的結構方式在計算機中呈現(xiàn),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給出的提示識記教學信息,與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流。這種教學方式,尤其對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有著不可替代的輔助作用。
地理教學中,名詞概念多,原理、規(guī)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自然規(guī)律,所跨空間大,學生想象起來有困難;還有,圖形是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各類地圖、坐標圖(兩維、三維、多維)、等值線圖、光照圖、景觀圖、模式圖、聯(lián)系圖等,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都需要學生掌握讀圖、析圖能力,而只靠一支筆一張嘴一本地圖冊,是難以完成的;還有地理教學空間的廣闊性,也是小小的教室容納不下的,所以地理教學中會有野外考察、實地觀測等,而這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條件實現(xiàn);教學中強調要因材施教,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要因人而異,要突出學生主體,教師就需要準備多種教學方式,并且還要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學要有學習評價,課堂練習、各種檢測題的呈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靠嘴說筆抄也有局限性??傊?,地理教學中的這些重難點的解決,信息化教學,是個不錯的選擇。
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的多媒體技術能大量、高速地傳遞地理教學中龐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視頻、音頻數(shù)據(jù),模擬地理規(guī)律,演示地理動畫。多媒體地理教學能夠分解復雜的教學信息,使學生認知過程由難變易。地理教學難點多在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大氣運動”和“水循環(huán)”等一些知識較為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有許多自然地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遠離學生生活的實際環(huán)境,學生理解起來很吃力,且容易遺忘。這些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以視頻圖像、動畫演示出來后,復雜的地理知識就變成了形象具體、生動有趣的東西,因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正確而有效地運用好電教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是培養(yǎng)地理智能型、開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地理教學一刻也離不開圖形,尤其是各類地圖。地圖是地理學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學科的骨架,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現(xiàn)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發(fā)揮地圖的作用是地理教學成功之母。就高中課本來講,大小圖形就有288幅,另外還有高中地圖冊和與之配套的一些圖形。換句話說,如何掌握好這些圖的內容、發(fā)揮它的作用,是學好高中地理知識的關鍵。如果用一般教學手段展示圖的內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電教手段,就充分發(fā)揮了它的作用。地理教學中,利用GIS軟件對地圖的操作、簡單查詢和分析,可以輔助講授特定的教學內容。如通過地圖圖層(主題)的操作、能直觀地顯示地理信息,描述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狀態(tài)、要素間的因果關系等,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對中學地理教學來說,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完成得好壞,是檢查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jù)。1991年國家頒布《中小學地理學科國情教育綱要》,目的就是要加強地理教學中德育功能的落實。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識的教學中,采用電化教學手段有獨到之處。例如在講到環(huán)境問題一節(jié)內容時,把目前我國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視頻音頻展示出來,并與無污染的美好景觀作對比,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了,愛國情感,保護環(huán)境的熱情也會油然而生。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多媒體地理教學軟件的教學信息不是單向線性流動,而是形成分支、鏈條式的網(wǎng)狀流動結構。這有利于與地理學科相關和交叉學科知識的呈現(xiàn),人機交互中學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轉跳信息模塊,完成學習過程。
多媒體技術改變了以往信息加工、獲取和傳遞速度慢、容量小、方式單一的落后教學格局,以立體、交叉、高速、便捷和美觀自然等優(yōu)點而迅速受到各個領域的歡迎。把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不是簡單的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wǎng)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與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地理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在整體優(yōu)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去完成中學地理教學任務,是教學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給地理教學帶來生機、帶來活力,能有效突破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