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惠議??
摘 要: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利用短暫的40分鐘時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結合筆者從四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觀念;感悟;思考;團隊
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社會,探究如何充分利用一節(jié)課40分鐘這短暫的時間,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對于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中高年級教學經驗,與資深同事的探討,上網搜集資料等談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 轉變教學觀念
在辦公室與同事交流中,經常聽到個別同事說:“一節(jié)課下來,喉嚨都冒煙了?!碑斠幻蠋煷_實很辛苦,但為何一節(jié)課下來喉嚨就不行了呢?這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有一定的關系。新課程改革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雖然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已經很多年了,但部分教師還是沒有完全改變教學觀念,擔心學生這個不會,那個不會,所以教師把所有的都承包了,都完整地講了一遍,一節(jié)課下來自然是累得氣喘吁吁。學生如同小樹苗,教師如同大樹,如果小樹苗永遠都在大樹蔭下成長,永遠只能是一棵脆弱的小樹苗,小樹苗必須在大樹的保護下,自己尋找水源,吸引雨露,才能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進行適當地引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快樂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
二、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教材的主要用途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把內容背下來,教材課后的習題一般都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教材的主要作用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學《梅花魂》一文時,文中“當我們要回國并告訴外祖父也一起回祖國時,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這是外祖父在文中第二次哭,我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想象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感悟外祖父身在異國,不能回歸祖國的情感,有的學生說:“外祖父也很想回國,但年齡太大了,回不了?!庇械膶W生說:“外祖父這次沒有回國,就永遠都回不了祖國了,以后只能葬身異國了?!庇械膶W生說:“我們都要回國了,外祖父年紀大了,回不了祖國,傷心至極,他才會這么失態(tài),在孩子面前哭得像個小孩子,真可憐。”通過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讀中感悟外祖父思歸難歸的悲痛心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 引導學生讀中思考
新課程改革提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尋找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思考的氛圍,留足時間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展開思考。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當朗讀“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竟然發(fā)現(xiàn)有學生竊竊私語:“這些人太傻了,不跳下去就不會死了。”這時,我沒有正面批評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思考:“班長馬寶玉說任務已經勝利完成了,那為什么要砸槍,第一個跳下懸崖呢?如果不跳下懸崖,可能會是怎樣的結局?”經教師一點撥,班級里頓時像炸開了鍋似的,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學生說:“狼牙山五壯士的子彈都打完了,就連最后一個手榴彈也用了,如果不跳下懸崖,肯定會被敵人抓了。”有的學生說:“敵眾我寡,如果不跳下懸崖,也只能死在敵人的槍口下。”有的學生說:“如果被敵人抓了,那就完蛋了,肯定會被敵人嚴刑拷打,逼問共產黨的秘密,那簡直就是生不如死?!鄙踔劣袑W生說:“狼牙山五壯士能以少勝多,是因為他們背負著拖住敵人,引敵人上山的任務,日寇集中兵力,人數太多,如果能殲滅敵人,我部隊就不用轉移了,如今他們的任務完成了,跳崖必死無疑,不跳崖被敵人抓了也活不了,還得受敵人折磨,那更是生不如死,所以他們毅然選擇為了革命事業(yè)跳崖犧牲自己,這種堅強不屈、不畏犧牲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p>
四、 發(fā)揚團隊精神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小學生離開父母,融入到班級這個大集體,處于合作學習的初始階段,不知道如何去合作學習,教師要進行適當、適時地引導,才不會導致整個合作討論期間成了學生談天說地的契機,偶爾聽一些老師的公開課,表面上同學們的合作學習氣氛很活躍,靠近學生仔細一聽,原來學生商討的并不是學習的問題,這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做好引導。俗話說:“孤軍奮戰(zhàn),其力有限,眾志成城,堅不可摧?!币粋€人的能力、想法是有限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集合眾人之長,合作的方式可以是班級合作,可以是小組合作,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如教學《窮人》一文,課后我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桑娜拉開帳子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漁夫一家本來生活就很拮據了,加上西蒙的兩個孩子,他們一家的生活要如何繼續(xù)?大膽展開想象,續(xù)寫,小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的想象更合理。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為了集體榮譽,誰都不肯服輸,更不會在討論期間商討與學習無關的問題了。
總之,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畢巖.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思考[J].教育,2016(6).
[2]張海燕.淺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