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
【摘 要】本文提出了“課文示例——討論寫法——仿寫轉(zhuǎn)移”的訓練思路。讓學生以精煉、簡潔、樸實、親切的語言寫作。學習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里的寫作順序。
【關鍵詞】習作 訓練 引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061
我們的語文教材,其入選范文,總體上說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為在講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運用范文向?qū)W生提供寫作材料,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材料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于是我嘗試利用現(xiàn)行教材,將文本的內(nèi)容進行整合,作為習作例文,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習作。
一、緊扣例文思路,加強訓練
怎樣借鑒課文去指導學生作文呢?我們認為:抓住作者“寫什么?怎么寫?寫得好在哪里?”為主體,認真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結合課文進行分析、指點,在教學中緊扣訓練點的訓練要求,加強訓練,以期體現(xiàn)“課文示例——討論寫法——仿寫轉(zhuǎn)移”的訓練思路。
(一)抓重點
不同的范文知識點不同,一篇范文一般包括精彩的語句片段、語法修辭、寫作技巧、結構知識和寫法借鑒等,但每篇例文的側(cè)重點不同,我們只能突破重點。例如:在教學指導寫一種植物時,我讓學生仔細閱讀《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篇課文,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怎樣描寫楊梅的生長過程,學習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里的寫作順序,以及精煉、簡潔、樸實、親切的寫作語言。
(二)促能力
教學一篇課文,就要促進學生一種能力的提高。例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的訓練中,作者怎樣有序、有重點地寫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是重點。于是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落,首先讓學生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什么,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再說說這段共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接著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把楊梅形狀的特點寫具體的,辨析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通過比較,學生理解了第一種寫法更生動、直觀、形象,最后再讓學生仿照句子描述自己喜愛的一種水果,訓練點自然生成。
(三)巧借鑒
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根據(jù)學生情況,選準例文讀寫中可借鑒的地方,或結構層次,或選材組材,或描寫方法……例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作者開門見山地點出“我”的故鄉(xiāng)所在地,“我的故鄉(xiāng)在江南”。這里既有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又能引起讀者的好奇:“我”為什么愛楊梅,楊梅有哪些可愛之處呢?于是學生潛移默化地學會了一種文章開頭的描寫方法。
二、整合例文練點,落到實處
小學生寫作的過程基本上都是由模仿到獨創(chuàng),這也正遵循了閱讀——模仿——借鑒——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平時,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讀寫習慣和認真留心觀察生活的能力,積累各種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巧用“教材”逐步增加學生的語言貯備和材料積累,并實時訓練學生仿寫,促進學生更好地讀寫結合,提高寫作水平。如教《長城》一文,讓學生先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由概括描述到具體描寫,由實物到聯(lián)想,遠近相連,虛實結合,精讀重點句,掌握長城的長、高大、堅固的特點,體會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辛。
在指導觀察方法時,圖文結合,讓學生學會由觀察實物到聯(lián)想的過渡的寫法,然后練習寫過渡段,并利用文中“站在……扶著……自然想起……”等詞練習仿寫。一學生的習作《玉蘭》有這樣一段話:“我站在潔白無瑕的玉蘭花下,撫摸著蒼勁的樹干,仰望著那一樹繁花在早春中迎寒而立,就自然想起了我們時代的先鋒”。
三、細化寫法,舉一反三
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包括進行作文指導的時候,重點要抓住描寫楊梅顏色、形狀、味道的段落,讓學生去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教師對教材的處理不能為閱讀而閱讀,否則學生的表達就無法豐富,也不可能使閱讀為表達服務。
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我們從文本中尋求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共同點,引導學生仔細學習例文,作者是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通過用眼的觀察,用手觸摸,用嘴品嘗等方法向我們介紹了他最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學生描摹之后,悟出妙處,自己認真思考,找到教材“范文”與自己寫作之間的異同點,由此激發(fā)表達欲望。例如,文中寫“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此刻需要引導學生去體會對比描寫的妙處,這種敘述描寫方法可以遷移到學生寫作《我喜愛的一種水果》中。不同的是,后者需要融入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正是體現(xiàn)了學生習作由模仿到個性表達的過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