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泊??
摘要:目前,在初三物理復習課堂教學中,有很多教學問題值得我們反思,比如本文所提及的復習教學“失效”的問題。筆者就如何讓初三物理復習變得更高效為起點展開論述,并提出幾點切實有效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初三;物理;復習;高效
初三考試結果既是初中生的畢業(yè)成績,也是考取高中的主要依據(jù),對于初中生來說是最為關鍵的一個年級。初三物理復習課程教學是中考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統(tǒng)攬整個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進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性分析,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識思維體系。
一、 初三物理復習“失效”反思
初三階段時間緊湊、教學任務重,如何做到高效的復習,是每一個初三物理教師需要反思的問題。
1. 教過與教懂
許多教師總是追求新題練習和新穎的課題評講,以求學生得到更多的解題經(jīng)驗,以便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可是當學生對新習題束手無策的時候,教師會單純的聯(lián)想到因為學生能力不夠,所以才解不出題目。教師若反思:“教過就是教懂”,那這些學生都是一個復讀機了,只需要不斷地更新程序就可以收錄新知識,過目不忘。但是,無論學生的學情如何,都會存在他們知識點的薄弱之處,雖然要求教師對學生做到“對癥下藥”是不太現(xiàn)實的事情,但是反復練習、溫故知新是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指導復習的通用手法,這樣才能有效地從“教過”達到“教懂”。
2. 整體與局部
在初三復習過程中,有的教師認為初三總復習是為少數(shù)學生的升學而服務的環(huán)節(jié),甚至只為升重點高中考生設立的。于是復習課程設計多半都是針對最高要求的課標而設置。導致服務了局部學生,而脫離了整體學生的能力提升,很多學生對教師的初三物理復習課程內容聽不懂、不理解,甚至感到復習課很無趣。
教師應該反思:中考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yè)的標準”為前提,再考慮中考是“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據(jù)之一。所以中考的考試題目肯定是以整體的初中生水平測試為前提的,考試內容較為基礎,不會很難。復習與訓練學生初中物理能力的起點應該面向整體學生的知識需求而展開,要求其復習課程設置為:起點低、慢速度、高結尾、留思考,像平時上課一樣,淺入深出,注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有效生成。因此,筆者認為:初三物理復習課程應該“整體重于局部”。
3. 教材與練習
經(jīng)過筆者的觀察所得,常見的初三物理教師一到復習課程的時候,手中總是拿著一大堆的試卷,沒有課本也沒有備課筆記。通常是歷年真題、模擬試卷、期末和期中考試卷等等。其實,初三物理復習課程最好是以課本為主要教材,其次是一些物理復習的一些輔助資料。比如《通城一典》等。教師絕對不能本末倒置,只有用好物理課本,以它為中心選擇輔導教材,才能讓學生遠離題海戰(zhàn)術的誤區(qū)。古語云:萬變不離其宗。只有把握好課本,掌握其基礎知識點,才能讓初三物理復習變得更加高效。
二、 初三物理復習工作“提效”對策
1. 系統(tǒng)復習,打好基礎
“系統(tǒng)復習,打好基礎”是主要根據(jù)課程標準對每個單元知識點做一個全面的復習,做到網(wǎng)絡式的知識點形成,讓學生熟悉課本,有效記憶基礎知識、基礎的解題規(guī)律和物理概念。物理課堂教學應該著重給學生打好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應付多變的考試。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復習目的是把學生平時零散、局部的學習內容聯(lián)系起來,使得物理知識結構更加立體、整齊、直觀;讓學生更加明確教材的重要性,揭示教材基礎內容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因此,教師應采用“一線連珠”的方式,把物理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并借助概念圖、表格、大綱、圖示、口訣等方法進行有效的基礎教學。具體如下:
(1) 注重初中物理基礎知識點的復習。物理基礎知識點的復習有以下幾種方式:首先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物理知識點的逐個追溯,讓學生同步回憶;其次教師按照知識點歸納整理,然后給學生思維上的“填白”;最后就是課前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總,教師通過講評學生的歸總,達到一個知識點重現(xiàn)的教學效果。指導學生主動復習,讓學生對考點的知識理解透徹。
(2) 重視基礎概念的延伸與其關聯(lián)性和差異性。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生對復習知識點的學習,更應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初三總復習課程應注重學生對基礎概念的對比與聯(lián)系。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前后結合,舉一反三,深化理解物理概念的內容,提升在物理概念方面的學習能力。
(3) 注重物理基礎方法的總結。在物理基礎知識復習課程中,教師應該結合物理相關的方法進行總結。比如復習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的《力》時候,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壓力的作用效果等實驗題時,教師應該強調變量和轉換的解題方法運用。在復習九年級上冊第十四章的《電阻》時,要注意等效方法的運用等等。
2. 專題復習,步步踐行
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以物理專題的形式開展,以練習為主。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要適當增加教學內容的難度,對重點的知識點作一個突破性總結。
(1) 注重的難點。首先選題是關鍵,要教師精選有代表性、綜合性的經(jīng)典習題作為教學例子;其次是在課堂教學中的析題過程,教師要善于點撥,消除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模糊意識,讓解題思路更加清晰、思維更加開拓,從而提升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
(2) 專題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可以圍繞重點、難點設立專題,其目的就是借著重點、難點的知識讓學生得到更大的提升;也可以把習題進行一個分類,并設立專題,譬如探究性的實驗題,目的是結合同類型的習題,讓學生做到觸類旁通。教師要協(xié)助學生總結前一輪復習的情況,找準學生普遍存在的誤區(qū),以便接下來的專題復習中的有效點撥。這是一個系統(tǒng)的資源整合,教師應該把多地中考的試題進行拆分和組合,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學生實際需求的專題復習資料。
(3) 復習教學中的具體做法。首先,課堂點撥的重點是“精講、細講”,教師要做到去粗取精的指導作用。對于一些概念的講解應該在已有的定義與基礎上加以升華,讓學生弄清楚概念與規(guī)律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和差異。其次,在處理物理習題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講解教學,這樣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惡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各類例題進行比較、匯總、歸類、對比,進而掌握解題的技巧。endprint
3. 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初三物理復習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綜合練習,鞏固深化”,教師要對2011年至今的物理試題、“中考說明”、蘇教版的初中物理課程標準進行研究,編制模擬題集,檢查其盲區(qū),為學生補漏,以達到鞏固深化的作用。具體如下:
(1) 對中考的熱點進行歸類、強化。近三年的中考物理題目的熱點歸類如下:1. 開放性題。就是學生根據(jù)一幅圖畫分析其物理現(xiàn)象、原因等;2. 動態(tài)電路及故障分析題。這類題目主要考量學生對電路的熟悉程度;3. 估算題。這類題是以生活的實際事例為前提,考量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應用程度。如體重、行走速度、慣性定律等等;4. 物理方法題。這一類主要是考學生物理概念上的問題,如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等的方法運用。教師應該對這四種題型進行有效分類,這樣有助于學生對題型的解題方法歸總,以便掌握其解題規(guī)律。
(2) 教師應針對易錯題進行評講,讓學生注意細節(jié)。對于易錯題,教師應該找其同類的習題,讓學生進行對比性練習,直到學生弄清楚為止。同時要求學生對易錯題的易錯之處進行分析、記錄,用特殊符號標注,為課后復習作準備。
(3) 加強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思維。解題過程中語言表達不清楚是學生中考的“大忌”。解題步驟混淆不清,造成會做但是還是丟分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學生日常解題規(guī)范訓練中,應注重學生語言表達部分的培養(yǎng)。比如,①嚴格實驗問題的開放性,強調實驗過程和方法,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實驗過程;②學生作圖要注意圖的清晰度;③計算題中的文字說明要簡要明了,公式、單位也要應用準確,禁止只有結果沒有解題過程的現(xiàn)象發(fā)生。
(4) 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心理素質。學生心理因素也是決定考試成敗的重要因素,而很大程度上學生會受到此因素的影響,使得中考無法正常發(fā)揮。所以,在中考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比如在考試過程中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考前情緒、協(xié)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樹立信心、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等等。
4. 回顧課本,適應中考
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般是設置在考前一周,教師要營造學生自主復習的環(huán)境,極大限度地找出每一位學生存在的不足,進行查漏補缺。首先是要針對總結復習檢測,讓學生用筆記本記錄自己易錯的題目,加深自己的記憶,杜絕錯誤再犯;其次是讓學生瀏覽自己做過的習題,加強記憶。
三、 總結
綜合上述,在初三物理復習課堂中,教師要強調學生課前、課后的思維疏導工作,上課時要注重課堂氣氛,指導時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外重視學生作業(yè)的反饋,這樣才能讓初三物理復習變得更高效。
參考文獻:
[1]張小軍.淺談如何做好初三物理總復習[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華聲卷2)[C].2015:2.
[2]湯佳男.初中畢業(yè)班提高物理復習課效率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