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連參加了幾個與汽車相關的大型活動,對玩車這件事又多了些新的感悟,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說說一汽大眾在佛山工廠舉辦的新高爾夫上市會及車迷嘉年華,盡管這款經(jīng)典車型已經(jīng)有了超過40年的光輝歷史,但七代半新車一出來,從現(xiàn)場的氣氛就能看出,它明顯還是沖著年輕人去的。受邀參加的車友大多是80和90后,助演的都是街舞、說唱、花式籃球這一類節(jié)目。從前來捧場的那些高爾夫改裝車也能看出鮮明的時代感,從高四到高七,一水兒都低趴著,再加個夸張的寬體,這無疑是當下最時髦的扮相了。就算根本不去競速,也要從姿態(tài)和聲音上裝出很有速度感的樣子,一般人是看不懂這一代年輕人的玩法,我其實也只是半知半解。
整這么低干嘛?大概最有意見的就是玩越野的那幫純爺們了,畢竟他們整天念叨的就是升高、絞盤、差速鎖……沒錯,越野這個圈子里目前為數(shù)最多的,就是那些和我差不多年紀的60和70后,被小鮮肉們稱為中年油膩男的大叔們。離開低趴改裝聚會,一下來到某個越野俱樂部的大本營,我感覺就像一按遙控器,從“中國有嘻哈”瞬間轉(zhuǎn)臺到了“荒野求生”,畫風大變!
然后我心血來潮,又去杭州看了一趟房車展,這才發(fā)現(xiàn)另有乾坤,整個就是“夕陽紅”專場嘛。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來看車的大多是50后的老大哥和老大姐們。一想也是,玩房車真得是既有錢又有閑,這些剛退休的中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是該好好游山玩水享受生活。像我這樣的上班族,即使買得起房車也沒有時間玩呀,所以也就是看看算了。
玩什么車,這真的和年齡有關系,但好像不應該有這么明顯的代溝吧?這是中國特色嗎?可能有這方面的因素,畢竟所謂的汽車文化在中國真正冒頭也就短短十多年,尚未產(chǎn)生長期的系統(tǒng)性的影響力。記得有一次去德國參加寶馬M活動,一個接近80高齡的老賽手開著第一代M3帶我上賽道,車開得那叫一個刺激,而國內(nèi)最老的那批車手也才50出頭吧。要想有成熟包容的汽車文化,要想讓各年齡層的愛車和玩車人互相理解減少代溝,前提是要有過共同的經(jīng)歷與體驗,而這肯定需要時間來沉淀。這就好比你看過機器貓而我喜歡哆啦A夢,那咱們才有得聊。
在我家附近的一個小廣場,最近每晚都會冒出一批領跳街舞的少年,老老少少跟著他們跳起了街舞版的廣場舞,那場面竟然也非常和諧。突然一想,《汽車之友-沖程》有點像這個小廣場。我們關注玩車,而且各種玩法都有,只要你能玩出些名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