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英玲
摘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傳統(tǒng)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改變著我們的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F(xiàn)代信息技術以其生動形象、圖像清晰、色彩艷麗、可靜可動、信息量大、可以突破時空限制等特點,迅速成為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而且普及的教學手段,深受廣大教師的喜愛?,F(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整合,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動起來。
關鍵詞:信息技術;審美情趣;研討探究;搜集資料;拓展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diào):“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應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yǎng)成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薄皩W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種媒體學習語文。”這些課程理念和總體目標恰好順應了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審美、朗讀理解等能力。特別是當前,許多學校教室里都配備了多媒體觸控式一體機或其他多媒體播放設備,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是如魚得水、錦上添花。作為語文教師,應在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使語文課堂彰顯出獨特的魅力。
一、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古人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n堂教學要達到的理想效果應當是:課未始,興已濃;課正行,興愈濃;課已畢,興猶濃。要達到這樣的教學境界,就要利用形、色、聲、像兼?zhèn)涞默F(xiàn)代信息技術,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花鐘》這一課時,我先配樂播放了一段世界上各式各樣、姹紫嫣紅的大花鐘。然后提問:“這些是什么?你以前見過嗎?”學生答道: “這是花鐘。但是我們這里很少見?!保▽W生在預習中已經(jīng)有所了解。)這時我把其中一個漂亮的大花鐘放大、定格:誰知道這個漂亮的的花鐘都有哪幾種花組成的,它們開花時間分別在什么時候?當學生答不出來時,接著又播放了組成這個美麗的大花鐘的幾種花的花名、開花時間等的三維動畫,使學生從整體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根據(jù)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形象生動的特點,需要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多動手、多觀察,思維才會隨之展開。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對爬山虎是怎樣一步一步爬上墻的過程更清楚,我就讓學生先在多媒體觸控式一體機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動手畫一畫爬山虎的爬墻動作。學生親自繪畫操作,嘗到了動手操作的樂趣,這時老師再播放爬山虎爬墻的三維動畫。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巧用信息技術展示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語文課文中富有文采的語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語文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審美優(yōu)勢,成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F(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充分幫助學生領悟課文深層之美,獲得美的感受。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著名的國學語言大師季羨林先生所寫的。文章表達的德國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蘊涵在圖畫和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教學中我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巧妙地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人文和自然之美。為了使學生感受德國街道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美景,我抓住“走過任何一條街,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边@句花中的“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兩個成語,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欣賞了多幅表現(xiàn)“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美景的畫面,再讓學生用不同的詞語形容剛才看到的情景。同學們說出了“五彩繽紛、爭奇斗艷、夢,美不勝收”等許多表現(xiàn)花多花美的詞語。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積累了許多優(yōu)美詞語。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德國景色之奇麗,民族之奇特。
語文課堂上,字詞的教學、精美的語句、片段欣賞都離不開文字。傳統(tǒng)的識字、寫字教學只能依靠粉筆黑板。此時多媒體的優(yōu)勢就顯示出來了。字體的設計可以是楷體、宋體,也可以是藝術字體;字體呈現(xiàn)的方式可以是靜態(tài)的、動態(tài)的;字的顏色可以是五彩斑斕,再用漂亮的背景做襯托,文字的魅力彰顯無疑。
三、巧用信息技術研討探究,提升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自從學校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觸控式一體機后,我不僅自己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還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F(xiàn)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腦,學生運用電腦的能力不容小覷。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前,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擇其中一篇課文,精心搜集網(wǎng)絡學習資源,設計本課的PPT學習課件,然后在學習這一課時,師生運用自己制作的課件進行學習、交流,會更加高效、興味盎然,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進一步得到提高。
四、巧用信息技術搜集資料,拓寬學生知識面
語文教學綜合性強,信息量大,知識面廣。學生在沒有知識積累的情況下,教師很難實現(xiàn)理想的課堂教學,一節(jié)課下來,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而且課堂上只有老師講,沒有學生說。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給師生們帶來了便捷、高效,讓學生從網(wǎng)絡中事先搜集、處理有關學習內(nèi)容的信息,為上課做好準備,從而完成學習目標。
實踐證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越性,真正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使語文課堂彰顯出無限魅力。
五、巧用信息技術拓展訓練,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
人教版五、六年級語文教材,每一冊都有一個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不僅如此,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在每個年級的某些課文學習中也都有滲透。在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時,如果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拓展訓練,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和鼓舞。”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整合恰恰能很好地喚醒學生的各種內(nèi)在情感。我們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彰顯出迷人的魅力,牢牢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習成為一件最有意義和最感興趣的事
參考文獻:
[1]劉艷霞. “生本”視閾下中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的研究[D].喀什大學,2017.
[2]王叢珊. 竇桂梅語文主題教學之“統(tǒng)整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6.
[3]郝兆杰. 以人為本的教育技術價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