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
南京市建鄴路小學一直遵循“生成教育”的理念。杜威說,教育即生長。“生成教育”,就是追求師生積極而有意義地生成的教育。積極,是生長的狀態(tài);意義,是生長的價值。我們學校以語文學科為抓手,從語文國家課程入手,借助語文實踐活動,開發(fā)校本課程,打造學校特色品牌。
一、 固本培元——借助語文課程,鍛造“學會生成,樂于生成”的教師
教育科研是學校文化的理論支撐。在此觀念指導下,我校申報了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生成問題研究》,我們的研究目標:改變教師的觀念,使教師的觀念由“教師是課程設計的忠實執(zhí)行者”轉變到“教師是真正的課程設計者”。并把這一觀念轉變成為教師的自覺意識和行為。從教師的教育教學的實踐當中創(chuàng)建一套課程內容生成的策略體系,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論和可推廣性的經驗。將課程內容生成的策略體系運用到具體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
我們把語文學科作為重要抓手,結合課題研究,推廣了新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我們提出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語文課程標準》、學生需求、教法、學法,還要備教學資源、教科研課題。具體地說,備課時,要求教師每單元選擇一個教材,可以在教材的重點處、難點處、空白處、延伸處、拓展處、細節(jié)處,還可以在教師的教法處和在學生的學法處,思考“預期生成內容及生成意圖”。同時,我們還在“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上,結合教學反思,增加了“每課發(fā)現(xiàn)一點點,每課創(chuàng)新一點點”的環(huán)節(jié),讓老師們及時記錄備課及上課時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之處。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拓寬學生視野,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我們開發(fā)了“多彩語文,快樂生成”單元拓展練習。
我們先后有90余篇“生成”論文在省市區(qū)征文競賽中獲獎,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的實踐過程中轉變了教育觀念,改進了教育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質量。在歷次市區(qū)質量調研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我校語文學科的獎勵宗旨是獎勵優(yōu)秀、直面差異、注重實效。獎勵優(yōu)秀——我們增設了年級均分第一的獎勵,為了配合公平、公正原則,教師交換年級批改,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地點批改,批改前將答題要點統(tǒng)一,遇到爭議問題由分管學科的領導仲裁。直面差異——因為接手的班級情況不一樣,有的班級本身基礎好,家長又配合;有的班級相對薄弱。如果只是獎勵第一,這樣會給接班的老師帶來負面情緒,造成都想接好班的局面。于是,我們直面差異,設置了標準分進步獎勵。標準分=(班級均分-年級均分)÷年級標準差,標準分越大越好。標準分數是一種可以看出某分數在分布中相對位置的方法。標準分數能夠真實地反映一個分數距離平均數的相對標準距離。用標準分來考核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更為合理、有效。它不受生源及試卷難易程度的影響,反映成績公平、客觀。“標準差進步”這一指標的最大好處是,當老師轉化了一名后進生,這一指標會立即提升,這樣能較為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讓老師們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信任。兩項獎勵可以同時獲得,重復計算。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們力求上進,短短幾年,學校培養(yǎng)了六名區(qū)學科帶頭人,多位教師在競賽中獲獎。學校鍛造“學會生成,樂于生成”的教師隊伍,效益已逐步彰顯。
二、 源頭活水——借助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觸類旁通,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生
學生是學校真正的主人。他們能力的高低,直接體現(xiàn)了學校的教學效益。培養(yǎng)“觸類旁通,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生,是我?!吧晌幕钡闹匾w現(xiàn)。
我們成立了“快樂小鹿學堂”,它下設“快樂小鹿藝術學堂”“快樂小鹿體育學堂”“快樂小鹿科學學堂”“快樂小鹿讀書學堂”四個分學堂,每一學堂下又設有不同種類的興趣小組。我們的目標是學生百分百參與,老師百分百投入。為保證質量,做好落實,我們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場地、定教師、定人員。我們將活動時間固定在星期三下午的最后一節(jié)課,并采用“主教+助教”兩人授課制,主教老師負責技能的傳授,知識的點播,教學案例的撰寫;而助教老師則負責積極配合,協(xié)助主教教師準備材料,做好學生指導工作,做好學生的“生成記錄”。我們的教師采取層層負責制,開學初,由總負責教師召開四個學堂的負責教師會議,布置本學期的工作重點,四個負責教師再分別召開本組教師的會議,將學校的工作要求與本組的市級需求相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由于發(fā)揮了教師的積極性,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教師們群策群力,提出了一個個可行性方案。
結合《云雀的心愿》一文,我?guī)ьI學生,走出了校門,發(fā)現(xiàn)護城河里的魚總是不斷大批死亡。同學們不知何因,經過沿河觀察,調查分析,學生后來查出原因,是因為河水受到污染。污染源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附近醫(yī)院的污水;二是,附近工廠的廢水;三是,附近居民家庭的生活污水。這些污水從不同方向流入護城河,造成河水受到污染,水質變化引起魚大量死亡。事后,學生寫出調查報告送到有關部門,該現(xiàn)象得到遏止和處理,取得成效。此外,學生從老師組織的“不同水質下的金魚生長情況調查”活動中得到啟示,在純凈水、礦泉水、白開水、果汁、碳酸飲料中綜合對比營養(yǎng)成分、價格情況,開展了“喝水的學問”研究。素質教育就成為了特色教育,學生形成某一素質發(fā)展的生長點就是興趣特長。
我們以特色活動為突破口,全面推行“生成教育”。由于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實現(xiàn)“從無到有、舉一反三、由淺入深、自主創(chuàng)新”的“生成過程”,所以,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每年為中學輸送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
三、 特色立?!柚拘L厣?,打造“自成一體,與眾不同”的校本課程
在辦學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教育改革為學校的發(fā)展與變化創(chuàng)造了機遇,同時也給學校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發(fā)展與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辦出獨具特色的學校,是我們擺脫困難境地、找準發(fā)展方向、成功辦學的關鍵。
我校經過不斷摸索,打造了“自成一體,與眾不同”的校本課程《童心新街口》。開發(fā)校本課程,我們的目光首先聚焦在“新街口”地區(qū),這是因為“新街口”地區(qū)的確有開掘不盡的課程資源。比如說,新街口的歷史見證了南京的變化與發(fā)展;新街口的建筑,展示著民國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新街口的服務質量,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最好契機;新街口處處可見電腦的運用,這又是啟迪、拓展學生網絡智慧的教育現(xiàn)場。因此,新街口是教育的寶庫。
讓同學們不僅研究新街口,還要發(fā)現(xiàn)身邊的點滴;不僅要了解新街口,熱愛新街口,還要了解自我、了解家鄉(xiāng)、了解世界。我們的活動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發(fā)散的,也是深化的。“童心”,既是校本課程的起點,又是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點,而且也是校本課程的落腳點。
回顧我校的校本課程發(fā)展歷程,我們經歷了困惑與摸索階段,也品嘗到成功與收獲的喜悅,同時見證了該課程對學生的成長、教師的發(fā)展、學校質量的提升所起到的促進作用。家長以及外校來聽課的老師說我們的學生思維活躍,發(fā)言踴躍,知識面變寬了,自主學習能力更強了。2011年3月,全區(qū)的素質教育現(xiàn)場會在我校召開,也標志著學校校本課程發(fā)展的又一次飛躍。
四、 環(huán)境浸潤——借助古典詩詞,創(chuàng)設“回歸本真,充滿靈動”的校園環(huán)境
“生成教育”為學校注入了活力,為學校的文化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空間。
我們借助古典詩詞,打造書香詩韻校園。我們將校園大廳的四根柱子重新包裝,仿照浮雕的效果,設計成“生成文化立柱”,古色古香的環(huán)境,與暑假正在改建的車棚大門相映成趣。創(chuàng)設了三個標點符號《“?”—發(fā)現(xiàn)問題;“……”—展開想象;“!”— 爭取成功》作為學校的特色標志。我們將這三個標點符號設計成“風帆”造型,置放在迎著校園大門的比較顯眼的位置。同時,根據這三個標點符號,我們依次在相應的樓層走廊中懸掛了三個篇章——發(fā)現(xiàn)篇、想象篇、成功篇,將學生有關“發(fā)現(xiàn)”“想象”“創(chuàng)造”的活動照片及他們自己的名言懸掛在走廊上,凸顯了校園文化。
我們將樓梯走道做成書香詩韻樓道,讓古詩浸潤學生的童年,讓學生從小閱讀經典,與經典文化對話,讓每一個樓道都來講述靈動的故事。
(作者單位:南京市建鄴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