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漢末魏初這個時代是很重要的時代,在文學(xué)方面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因當(dāng)時正在黃巾和董卓大亂之后,而且又是黨錮的糾紛之后,這時曹操出來了。不過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lián)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F(xiàn)在我們再看歷史,歷史上的記載和論斷有時也是極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為通常我們曉得,某朝的年代長一點,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點,其中差不多沒有好人。為什么呢?因為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dāng)然恭維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別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貶斥異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記載上半個好人也沒有。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頗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說壞話的公例。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董卓之后,曹操專權(quán)。在他的統(tǒng)治之下,第一個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嚴(yán)的,因為大亂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亂,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曾經(jīng)說:“倘無我,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這句話他倒并沒有說謊。因此之故,影響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風(fēng)格,就是文章要簡約嚴(yán)明的意思。
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可惜他的文章傳得很少。他膽子很大,文章通脫得力不少,做文章時又沒有顧忌,想寫什么便寫出來。
所以曹操征求人才時也這樣說,不忠不孝不要緊,只要有才便可以。這是別人所不敢說的。曹操寫詩,竟說“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他引出離當(dāng)時不久的事實,這也是別人所不敢用的。還有一樣,比方人死時,常常寫點遺令,這是名人的一件極時髦的事。當(dāng)時的遺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多言身后當(dāng)葬于何處何處,或葬于某某名人的墓旁。曹操獨不然,他的遺令不但沒有依著格式,內(nèi)容竟講到遺下的衣服和伎女怎樣處置等問題。
陸機雖然評曰“貽塵謗于后王”,然而我想他無論如何是一個精明人,他自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天下的方士文士統(tǒng)統(tǒng)搜羅起來,省得他們在外面給他搗亂。所以他的帷幄里面,方士文士就特別多。
魏文帝曹丕,以長子而承父業(yè),篡漢而即帝位。他也是喜歡文章的。其弟曹植,還有明帝曹叡,都是喜歡文章的。不過到那個時候,于通脫之外,更加上華麗。曹丕著《典論·論文》,現(xiàn)已失散無全本,那里面說,“詩賦欲麗”“文以氣為主”。
他說詩賦不必寓教訓(xùn),反對當(dāng)時那些寓訓(xùn)勉于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xué)眼光來看,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xué)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一派。所以曹丕寫的詩賦很好,更因他以“氣”為主,故于華麗以外,加上壯大。歸納起來,漢末魏初的文章,可說是清峻、通脫、華麗、壯大。在文學(xué)的意見上,曹丕和曹植表面上似乎是不同的。曹丕說文章可以留名聲于千載,但子建卻說文章為小道,不足論。據(jù)我的意見,子建大概是違心之論。這里有兩個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個人大概總是不滿意自己所做而羨慕他人所為的,他的文章已經(jīng)做得好,于是他便敢說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動的目標(biāo)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說文章是無用了。(1927年廣州夏期學(xué)術(shù)演講會上的演講,有刪節(ji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