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秋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是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在課堂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旨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幫助其夯實基礎,掌握語言技巧,逐漸提升語用能力。其中,閱讀是課堂之重,不僅是四項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思維發(fā)展的關鍵,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很大促進作用。
支架理論是建構主義中一種比較成熟的教學理論,顧名思義,就是為學生逐步搭建學習的臺階,引導其認知,幫助其消化并掌握相關技巧的教學模式。在臨時支架的幫助下,能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過渡新課學習,一方面激發(fā)其積極性,促進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能力,幫助其掌握基礎技能,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由此,便能充分發(fā)揮支架作用,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1. 構建支架——準確把握,恰當提問
基于建構理論,在搭建支架前要充分了解學情,準確把握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確保提供的幫助能促進學生智力、思維的發(fā)展,讓其“跳一跳,夠得到”,為目標的完成奠定基礎。在講解一篇關于德國音樂家理查德瓦格納的人物傳記時,作者采取倒敘寫作的方式,直到文末才提及人物名字。對于這一文章,學生缺乏經(jīng)驗,在閱讀時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尤其是在介紹音樂知識這一塊,由于認知的缺乏,理解起來分外吃力。對此,我就搭建支架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其學習經(jīng)驗,像人物傳記的一半寫作手法,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內(nèi)容,大多涉及生平經(jīng)歷與成績,由此作為切入點閱讀,就能大大降低難度。了解這一點后,我就找準時機提問引導:(1) Do you know some famous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2) Can you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talk about your feelings? (3)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musicians? 借助問題引導,學生就能理清思路,明確閱讀方向,知道如何切入,逐漸產(chǎn)生文本探究的興趣。這時,為了提高積極性,可以播放一些相關音樂家的作品,混合一些世界名曲,讓其辨別比較,幫助其更快融入。
2. 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層次,激發(fā)興趣
進入文本探究后,學生的閱讀逐步深入,由單一的認知拓展為多元理解,要在同一時刻完成不同的任務,一方面掃清閱讀障礙,掌握詞匯、語法重點,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借助文章背景,促進文本體驗,加強情感共鳴??紤]到人物傳記的課文多有生僻詞匯,在講解時要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充分利用文本注釋以及文本內(nèi)容提示學生,引導學生關注內(nèi)容與寫作特點。意識到這一點,就可結(jié)合文本提問:“Most famous composers are sentimental. Can you find these details in the text? Everyones life stories can reflect a lot of meaningful things.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at? What inspiration can you get in this biography?”這樣一來,便能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層層深入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抓住文章寫法以及文體深入剖析。在思維推進的過程中受到興趣激發(fā)更好地融入課堂,積極主動地探究,促進問題解決。
3. 獨立探索——夯實基礎,靈活引導
在支架和情境的幫助下,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基礎知識與能,基本上完成了整篇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其中包括詞匯、引申意、長難句、基礎語法等內(nèi)容,給其奠定了能力發(fā)展的基礎。這時,就要抓住時機深化理解,將知識概念拓展,提供學生獨立探索的平臺,讓其在原有知識的基礎突破難點,有效突破。在此之前,我們要做好準備工作,結(jié)合文本搜集相關資料,像背景知識、語法要點以及課后習題等,讓學生及時訓練,像“In what sense can a person be said to be the artist?”對此將其改編為高級句式:“Someone has talent that can be said natural ability, but what kind of characters do you have? Are you an artist?”這樣一來,便能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進而產(chǎn)生探究文本的興趣。這時,開展獨立思考,給其充分的自主空間就尤為重要,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靈活調(diào)度“教”、“學”關系,還能發(fā)揮學生能動性,讓其在層層探索中自主發(fā)展。
4. 合作評價——優(yōu)勢互補,及時反饋
自主學習過后,學生的問題已經(jīng)解決大半,但是由于個體間的差異,整體上仍然存在問題。對此,我就會組織合作學習,開展小組交流,鼓勵學生優(yōu)勢互補,針對問題討論交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閱讀課堂上,學生的問題各有不同,像生僻詞匯、俚語、長難句等,對此就可取長補短,相互幫助,一起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培養(yǎng)團隊意識,增強學習信心,還能促進難點突破,切實提高能力。問題解決后,我會引導評價,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像組內(nèi)互評、小組互評、同桌互評等,讓學生客觀評價,深刻反省,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及時改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及時學習效果提供建議,促進學習反饋,引導學生接納支架模式,在運用的過程中自主提升,形成整體性的評價系統(tǒng)。
總之,支架模式的運用是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一大亮點,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緊跟新課改步伐,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不僅充分激發(fā)了學生興趣,為其語言探究提供了動力,還最大化地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引導自主學習,促進個性化發(fā)展,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