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華 代偉 杜倩 王漫
摘 要:通過對2017年高考全國三卷物理第25題多種解法的討論,并將該壓軸題與考試大綱相結合分析,旨在同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探討交流;更好地領會新課改精神,改進物理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通過對該題的多種求解分析,幫助高中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關鍵詞:高考;全國卷;物理;一題多解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7)11-0045-3
2017年5月11日,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公布了《四川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實施規(guī)定》。根據(jù)規(guī)定,四川高考在試卷類型方面的變化是:2017年四川高考所有科目均使用全國卷。理科綜合今年是第一次正式使用全國卷,其題型內容相較以往而言都有較大的變化。理科綜合的物理部分注重在知識的掌握基礎上對學生思維的考查,其中第25題作為物理考查部分的壓軸題,考查的主要是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學生在試題分析過程中如果思維深度不夠,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則很難將該題正確解答。
1 第25題原題再現(xiàn)及基本解析
原題 如圖1,兩個滑塊A和B的質量分別為mA=1 kg和mB=5 kg,放在靜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兩端,兩者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1=0.5;木板的質量為m=4 kg,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0.1。某時刻A、B兩滑塊開始相向滑動,初速度大小均為v0=3 m/s。A、B相遇時,A與木板恰好相對靜止。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解法三:圖像法,利用速度-時間圖像求解
如圖2所示,以地面為參考系,找出幾個關鍵點,即滑塊B與木板具有相同速度時速度大小以及時間;滑塊A受力情況以及與木板具有相同速度的時間。即圖中D、H、G各點的坐標求出即可。
3 思考與討論
高考是一場選拔性考試,壓軸題最能體現(xiàn)高考選拔性的特點。物理壓軸題作為高考必做的最后一道題,其綜合性強、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高。要讓學生對此題給出滿意的答案關鍵在于老師在平時訓練中注重對學生思維深度的培養(yǎng)。與此同時,通過對物理壓軸題的剖析、理解,教師要能把握高考的命題思想,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加強對學生的訓練。通過對2017年高考理科綜合全國三卷物理第25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物理試題的設問題較為常見,試題的物理情境構建容易,但對問題的分析具有深度,命題更加傾向于對于思維的訓練,要求學生思維不僅具有廣度還應具有一定的深度。其次,物理教學中要重視物理基礎知識和物理思想的訓練,要在基礎知識上進行延伸。在全國卷的壓軸題中,滲透的一種命題思想是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深入理解物理學規(guī)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擺脫題海戰(zhàn)術,回歸物理本質學習。
參考文獻:
[1]鄒勤,代偉,王玉涵.2016年高考四川物理壓軸題多種解法[J].物理通報,2017(4):115-117.
[2]聶映中,盧國慶.用運動狀態(tài)分析法再解98高考物理壓軸題[J].九江師專學報,1999(05):58-59.
[3]何治文. 破解高考物理壓軸題的幾種技巧[J]. 西部素質教育,2017(07):277.
[4]呂華榮,楊國平.高考物理試卷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以2012年部分省份物理高考試卷為例[J]. 考試研究,2013(05):20-26.
(欄目編輯 陳 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