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潮翟 琳王 暢
①中國.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山西臨汾) 041004 ②山西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行為實驗教學中心 E-mail: zhangchao951217@163.com
大學生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中的中介作用*
張 潮①②翟 琳①②王 暢①②
①中國.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山西臨汾) 041004 ②山西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行為實驗教學中心 E-mail: zhangchao951217@163.com
目的:探討大學生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間的中介作用。方法:選取315名大學生,采用手機依賴指數(shù)量表(MPAI)、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SCS)以及學業(yè)拖延量表(PASS)進行測量,使用回歸分析、Bootstrap程序及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來檢驗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結(jié)果:手機依賴得分與學業(yè)拖延顯著正相關(guān)(r=0.22,P<0.01);與自我控制量表得分顯著負相關(guān)(r=-0.29,P<0.01);學業(yè)拖延與自我控制量表得分顯著負相關(guān)(r=-0.19, P<0.01);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結(jié)論:大學生手機依賴對學業(yè)拖延有顯著的影響,自我控制是重要的中介變量。
手機依賴;自我控制;學業(yè)拖延;中介效應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手機已成為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與此伴隨的現(xiàn)象是手機依賴在大學校園越來越普遍[1]。關(guān)于手機依賴,不同學者界定的角度不同,有從其后果出發(fā)認為手機依賴是個體因使用手機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tài)[2],也有學者從戒斷性出發(fā),強調(diào)沒有手機時個體的焦慮狀態(tài)[3]。更有學者將其直接定義為手機成癮[4]。從中可以看出,手機依賴的兩個突出特征是長時間沉迷和行為失控。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不僅會威脅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個體出現(xiàn)生理、心理問題及不同程度的社會功能障礙[5-7],而且對大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8]。因此,對大學生手機依賴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學業(yè)拖延是學生在學業(yè)上表現(xiàn)出來的有意延遲學業(yè)任務的行為[9]。研究顯示,大學生學業(yè)拖延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對學業(yè)任務的厭惡,進而產(chǎn)生的逃避行為[10]。而大學生手機依賴也是一種學業(yè)逃避的行為[11]。兩者從概念的界定來看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二者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而目前關(guān)于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兩者關(guān)系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著眼于探討二者的關(guān)系。
自我控制,就是個人對自身心理與行為的控制能力[12],通常體現(xiàn)在完成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個體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排除誘惑、干擾,最終保證目標的實現(xiàn)。自我控制能力常常與個體的沖動性行為密切相關(guān),比如:吸煙、酗酒等物質(zhì)成癮行為[13],并且有研究顯示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與手機依賴存在顯著負相關(guān)[14]。同時,自我控制能力低的個體,在學業(yè)上的表現(xiàn)較差[15],易產(chǎn)生學業(yè)拖延行為[16]。綜上所述,手機依賴、學業(yè)拖延均與個體的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關(guān),因此手機依賴可以通過自我控制來間接影響學業(yè)拖延行為。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旨在探討手機依賴、自我控制和學業(yè)拖延三者的關(guān)系,并著重分析自我控制的中介機制,以期為解決大學生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行為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對象
選取山西某大學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共發(fā)放問卷330份,回收有效問卷315份(95.4%)。其中,男生89人,女生226人;理科141人,文科174人;年齡18~24歲,平均(21±2)歲;城市173人,農(nóng)村142;獨生子女116人,非獨生子女199人。
1.2 方法
1.2.1 手機依賴指數(shù)(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中文版[17]采用Leung[18]修訂的,經(jīng)我國學者黃海等翻譯及再次修訂后的手機依賴量表,修定后的量表共包含17道題。問卷為5點計分,從“一點也不”到“總是”,得分越高,手機依賴的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1。在本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0。
1.2.2 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19]采用譚樹華,郭永玉修訂的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共包括19個題目,分沖動控制、健康習慣、抵御誘惑、專注工作、節(jié)制娛樂5個維度。問卷為5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其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6,重測信度為0.85。本研究中,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68。
1.2.3 學業(yè)拖延量表(Procrastination Assessment Scale-students)[20]本研究采用的是東北師范大學關(guān)雪菁修訂的PASS量表中文版,使用量表的第一部分,包含6個維度:撰寫學期論文、學習備考、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執(zhí)行管理任務、參加會議和完成一般的學校活動。問卷為5點計分,從“從不拖延”到“總是”,得分越高,學業(yè)拖延水平越嚴重。其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60,重測信度為0.63。本研究中,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6。
1.3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由于本研究采取的是問卷測量的方法,所以數(shù)據(jù)可能產(chǎn)生共同方法偏差,因此需要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采取Harman的單因素因子分析對其進行檢驗,結(jié)果表明,未旋轉(zhuǎn)生成14個因子,解釋了64.50%的變異,第一個因子解釋了15.40%的方差變異,小于40%,表明本研究中共同方法偏差不嚴重。
1.4 統(tǒng)計處理
回收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進行處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手機依賴上高、低組被試在自我控制能力與學業(yè)拖延上的差異;使用Pearson積差相關(guān)探討手機依賴、自我控制及學業(yè)拖延得分的相關(guān);運用層級回歸的方法檢驗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與學業(yè)拖延之間的中介效應;運用Bootstrap以及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方法檢驗中介效應是否顯著。
2.1 高、低手機依賴組大學生的自我控制和學業(yè)拖延的比較
依據(jù)手機依賴的總分將高分端27%的大學生定義為高手機依賴者(總分>51)和將低分端27%的大學生定義為低手機依賴者(總分<38)。結(jié)果顯示,高手機依賴者(n=84)在學業(yè)拖延上的得分高于低手機依賴者(n=84),在沖動控制、學習表現(xiàn)、節(jié)制娛樂3個維度上的得分均低于低手機依賴者。在抵制誘惑和健康習慣上的得分與低手機依賴者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高、低手機依賴組大學生的自我控制和學業(yè)拖延得分比較(±s)
表1 高、低手機依賴組大學生的自我控制和學業(yè)拖延得分比較(±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變 量 高依賴組 低依賴組 t抵制誘惑 11.57±2.06 11.60±2.11 -0.07健康習慣 8.61±2.05 9.07±2.19 -1.42沖動控制 18.31±3.61 20.82±5.41 -3.54***學習表現(xiàn) 7.99±1.45 9.37±1.58 -5.90***節(jié)制娛樂 9.68±2.29 10.62±2.97 -2.30*自我控制 56.15±6.12 61.47±8.82 -4.54***學業(yè)拖延 33.52±6.93 29.26±6.82 4.02***
表2 手機依賴、自我控制和學業(yè)拖延的相關(guān)(r)
2.2 手機依賴與自我控制、學業(yè)拖延的相關(guān)
結(jié)果表明,手機依賴得分與自我控制得分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guān)(P<0.01);手機依賴得分與學業(yè)拖延得分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自我控制得分與學業(yè)拖延得分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1),見表2。
2.3 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的中介效應首先,采取溫忠麟、侯杰泰、張雷等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21],對自我控制在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學業(yè)拖延行為之間的可能中介效應進行分析。第一步,以大學生學業(yè)拖延水平作為因變量,以手機依賴得分作為預測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路徑系數(shù)c;第二步,以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作為因變量,以手機依賴得分作為預測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路徑系數(shù)a;第三步,以大學生學業(yè)拖延水平作為因變量,以手機依賴程度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時作為預測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路徑系數(shù)b和c',見表3。
表3 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中的中介效應檢驗
由表3可知,在第一步中,手機依賴正向預測學業(yè)拖延;在第二步中,自我控制負向預測學業(yè)拖延;第三步,在控制了自我控制對學業(yè)拖延的影響后,手機依賴仍然可以負向預測學業(yè)拖延。即在因變量學業(yè)拖延和自變量手機依賴之間加入中介變量自我控制之后,學業(yè)拖延和手機依賴之間的回歸系數(shù)的絕對值降低。因此,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與學業(yè)拖延之間起到了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18. 5%。
其次,采用Bootstrap程序[22-26]直接檢驗自我控制的中介效應。采用非參百分位檢驗取樣方法,在總體中有放回地隨機抽取5000個樣本,取95%的置信區(qū)間。結(jié)果顯示,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中的中介效應顯著,區(qū)間[0.005,0.052]中不包含0,中介效應為2.5%;手機依賴對學業(yè)拖延的直接作用顯著,區(qū)間[0.043,0.181]中不包含0。因此,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與學業(yè)拖延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最后,為了進一步檢驗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采用Amos 17.0來建構(gòu)自我控制的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見圖1。
圖1 手機依賴、自我控制和學業(yè)拖延的關(guān)系路徑
對假設模型進行修正后,發(fā)現(xiàn)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良好:χ2/df=3.17,RMSEA=0.08,NFI=0.87,CFI =0.90,IFI=0.90。從圖1可以看出,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中起中介作用,并且自我控制的直接效應和中介效應的比率為:(0.33×0.16)/0.27 =19.5%。
首先,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程度不同,在自我控制和學業(yè)拖延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高手機依賴的基本特征是使用手機失控和長時間沉迷手機,所以高手機依賴者在沖動控制和節(jié)制娛樂上的得分低于低手機依賴者。對于大學生而言,導致的后果是高手機依賴者在學習表現(xiàn)上的得分也顯著低于低手機依賴者,即在面對手機和學業(yè)任務時可能選擇繼續(xù)沉迷于手機,更容易產(chǎn)生學業(yè)拖延。
其次,在具體探討手機依賴、學業(yè)拖延與自我控制的關(guān)系時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與學業(yè)拖延的顯著正相關(guān),自我控制與學業(yè)拖延顯著負相關(guān),均驗證了前人的研究結(jié)果[16,25],這說明手機依賴的學生在學習上極易產(chǎn)生拖延的現(xiàn)象,這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的學生常常“機不離手”,不僅課余時間玩手機,而且在上課時也是課堂上的“低頭族”,對于學業(yè)任務一拖再拖。手機依賴與自我控制顯著負相關(guān),與已有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14,26],可以從啟動假設理論來解釋,手機依賴的個體更容易遭受情緒困擾[5,7],傾向于啟動熱情緒系統(tǒng),抑制冷情緒系統(tǒng),導致自我控制能力降低[27]。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手機依賴的個體,自我控制力較差,即手機依賴的個體由于長期的癡迷手機,理智性較差,更容易沖動行事,不計較后果。
最后,檢驗自我控制的中介效應發(fā)現(xiàn),①大學生手機依賴可以直接影響其學業(yè)拖延行為。這是由于一方面,手機依賴者通常自身的嚴謹性較差[28],而嚴謹性被認為是影響拖延的重要因素,與拖延呈顯著負相關(guān)[29],因此更容易產(chǎn)生拖延行為。另一方面,手機依賴者會體驗更低的自尊感[30],從期望價值理論來看,低自尊的個體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任務的難度,認為投入時間、精力是對自己缺乏價值的確認。因此,手機依賴者伴隨的低自尊感在自我防御的機制下,更容易產(chǎn)生拖延行為;②手機依賴也可以通過自我控制來間接影響學業(yè)拖延行為。一方面,手機依賴的個體會伴隨著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低自我控制能力是對任務缺乏組織管理能力的一個表現(xiàn)[31],會導致個體更易出現(xiàn)拖延行為,即手機依賴的個體可能缺乏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業(yè)任務的能力,從而導致任務的延遲完成。另一方面,從時間折扣理論來看,低自我控制能力的個體更容易在面對任務時,由于間隔的時間,往往會低估任務的價值,從而延遲任務的完成,也就是說,手機依賴的個體往往伴隨較差的自控力,而這種低自控力特質(zhì)會使其在面對任務時產(chǎn)生不適當?shù)墓烙?認為其價值完全沒有當前的手機娛樂帶來的滿足感重要,因此極易產(chǎn)生拖延行為。
總之,手機依賴可以直接影響學業(yè)拖延,也可以通過自我控制間接影響手機依賴。這一結(jié)果提醒高校教育者,課堂上限制手機的使用很有必要,可以借此訓練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來同時改善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的情況。
[1]洪艷萍,肖小琴.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及其與人格特質(zhì)[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4):626-628
[2]師建國.手機依賴綜合征[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19(2): 138-139
[3]Lee D J.College students’hand-phone usage culture survey[J]. University Culture Newspaper,2002,31:253-272
[4]Bianchi A,Phillips J G.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5,8(1): 39-51
[5]劉紅,王洪禮.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與孤獨感[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1):66-69
[6]Fredrik S,Michael C,Lennart H.Use of wireless telephones and self-reported health symptoms: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mong Swedish adolescents aged 15-19 years[J].Environmental Health:A Global Access Science Source,2008,7(18):1-10
[7]姜永志,白曉麗.大學生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依賴對疏離感的影響: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4,30(5):540-549
[8]Andrew Lepp,Jacob E Barkley,Aryn C Karpinsk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 phone use,academic performance,anxiety,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 college studen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1(1):343-350
[9]Chu A H C,Choi J N.Rethinking procrastination:Positive effects“active”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n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5,145(2):245-264
[10]Solomon L J,Rothhlum E D.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requenc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correlat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31(4):503-509
[11]李瀅彤,梁利,趙靚,等.大學生課堂手機依賴現(xiàn)象的思考[J].中國東盟博覽,2012,9(9):96-97
[12]Bridges K R,Roig M.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irrational thinking:A re-examination with context controlled[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7,22(6):941-944
[13]Gibson C,&Wright J L.Low self-control and coworker delinquency:A research note[J]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2010,29 (6):483-492
[14]柴曉運,柯玉葉.始成年期大學新生同一性風格、自我控制和手機依賴的關(guān)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6):881-885
[15]Tangney J P,Baumeister R F,Boone A L.High self-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less pathology,better grade,and Interpersonal succ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4,72(2):271-324
[16]王亞琳.自我控制團體輔導對研究生學業(yè)拖延的改善[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2):208-210
[17]黃海,牛露穎.手機依賴指數(shù)中文版在大學生中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5):835-838
[18]Leung L.Leisure boredom,sensation seeking,self-esteem,addiction symptoms and patterns of mobile phone use[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8:359-381
[19]譚樹華,郭永玉.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5):468-470
[20]關(guān)雪菁.折扣機制與任務性質(zhì)對學業(yè)拖延行為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21]溫忠麟,侯杰泰,張雷.調(diào)節(jié)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J].心理學報,2005,37(2):268-274
[22]Preacher K J,Hayes A F.Asymptotic and resamp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 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J].Behav Res Methods,2008,40(3):879-891
[23]杜岸政,古純文,丁桂鳳.心理學研究中的中介效應分析意義及方法評述[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28(8):578-583
[24]甘怡群.中介效應研究的新趨勢—研究設計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28(8):584-585
[25]冀嘉嘉,吳燕,田學紅.大學生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3(5):482-487
[26]徐曉丹.手機成癮大學生自我控制的缺陷和機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27]Schmeichel B J,Demaree H A,Robinson J L.Ego depletion by response exagger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6,42(1):95-102
[28]黃海,余莉,郭詩卉.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大五人格的關(guān)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34(4):414-419
[29]Johnson J L,Bloom A M.An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ive factors of personality to variance in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5,18(1):127-133
[30]Sánchez-Martínez M,Otero A.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ell phone use in adolescents in the community of Madrid(Spain) [J].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9,12(2):131-137
[31]李曉東,關(guān)雪菁,薛玲玲.拖延行為的心理學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1(3):67-70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contro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ZHANG Chao,ZHAI Lin,WANG Chang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contro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Methods:Totally 315 college studen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MPAI),Self-Control Scale(SCS),Procrastination Assessment Scalestudents(PASS).The regression analysis,Bootstrap and SEM were used to test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control. Results:The MPAI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ASS scores(r=0.22,P<0.01).While the MPAI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elf-control(r=-0.29,P<0.01).The PASS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elf-control(r=-0.19,P<0.01).Self-control played a part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and the mediation effect.Conclusion:Mobile phone dependence has a strong impact on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or college,self-control is an important mediating variabl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Self-control;Academic procrastination;Mediating effect
R395.6
A
1005-1252(2017)01-0145-04
10.13342/j.cnki.cjhp.2017.01.034
2016-09-15)
http://www.cjhp.com.cn/
山西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編號:GH-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