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墨
用“幸?!眮硇稳菀粋€國家,仿佛最近變得很流行。著名統(tǒng)計機構(gòu)“蓋洛普”每年都會出一個報告,用多個因素加權(quán),計算出一個國家居民的“幸福度”。
我居住在丹麥——那個傳說中“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丹麥曾多次蟬聯(lián)全球幸福榜榜首,2013年,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解決方案網(wǎng)絡發(fā)布的《2013全球幸福指數(shù)》報告就表示,丹麥是全球最幸福的國家;全球著名的研究咨詢公司蓋洛普對100多個國家國民的生活滿意度調(diào)查顯示,丹麥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幸福國家,丹麥人被稱為“世界最快樂的人群”。甚至有人將丹麥稱為“疑似共產(chǎn)主義國家”,讓人們對這個不起眼的小國充滿完美的幻想。
“你幸福嗎?”我時不時地就會把這個略帶神經(jīng)質(zhì)的問題丟給身邊的丹麥朋友。多數(shù)人的回答是:“嗯……是吧!”有點猶豫,但不這樣說,好像又有點對不起那個連年衛(wèi)冕的稱號。也有人會更加謹慎地解釋:“因為好像沒有理由不幸福?!?/p>
蓋洛普對“幸?!钡慕y(tǒng)計標準,并不是用經(jīng)濟增長來作為唯一衡量標準,還包括人們生存條件和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健康生活、社會信任度、生活自由度、政府廉潔度和慷慨程度等。從這些方面來說,丹麥確實是一個“相當幸?!钡膰摇M渌睔W國家一樣,生活在一個壽命長、自由、安全、富足的國度,沒有理由不幸福。
但我始終覺得,“幸福感”能夠用“沒有理由不幸?!比シ醋C嗎?究竟什么樣的國家,可以被稱為“幸福國家”呢?生活在所謂的“幸福國家”,真的可以得到情感和物質(zhì)上的雙重滿足嗎?是時候給“幸福國家”這個概念祛魅了。
【“不幸福的人都自殺了”】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們的丹麥語老師在上課時曾開玩笑地說:“你們知道為什么說丹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嗎?因為不幸福的人都自殺了?!痹诘?,一個真實的數(shù)據(jù)是:在這個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擁有全世界最高的抑郁癥和其它心理疾病的發(fā)病率,自殺率也自然是名列前茅。
丹麥人對抑郁癥很敏感。哪怕是隨口說“我抑郁了”,在丹麥人眼中看來,你就是在真實地談論自己的病癥。幾乎每個人都有患抑郁癥的朋友,我身邊最嚴重的一個例子,是一個丹麥朋友的女友嚴重抑郁,甚至在他們訂婚之后還幾度試圖自殺。收到他們婚禮喜帖的一個月后,他們分手了,因為再多的愛和藥物,也無法讓他的未婚妻擺脫抑郁癥的困擾。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實在看不到她的人生中有任何理由不幸?!徽J為“最幸福”的國家卻有那么多不快樂的人,是不是人類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出了什么問題?顯然,一些東西并不能用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上的富足來填充。
根據(jù)丹麥國家健康服務中心的統(tǒng)計,約有60萬丹麥人會在一生中罹患抑郁癥,對于一個人口只有560萬的國家來說,相當于每10個人就有一個會得抑郁癥,這還不包括其它心理疾病。據(jù)另一份研究報告估算,丹麥有38%的女人和32%的男人會在一生中至少接受一次心理疾病治療。同理,丹麥抗抑郁藥物的消耗量也是驚人的——每千人每天服用84劑量,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冰島。這樣看來,自殺率高也就不稀奇了。
丹麥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被世人熟知的名人幾乎都患有抑郁癥。比如鬼才導演拉斯·馮·提爾(代表作《黑暗中的舞者》《狗鎮(zhèn)》等),曾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和心理恐懼癥,以至于連飛機都不敢坐,不論拍電影還是參加電影節(jié),都要選擇火車或者汽車可達的地方。2011年,他甚至執(zhí)導了一部電影《憂郁癥》,為了呈現(xiàn)抑郁癥具備摧毀一切的力量,他用了一個非常抽象的結(jié)尾來結(jié)束這部電影——一個名叫“憂郁癥”的行星撞上了地球,而那位得了憂郁癥的女主人公,她平靜地迎接毀滅的來臨。
用童話故事感動全世界的安徒生,也是抑郁癥患者。有傳聞說,《海的女兒》就是他在人生最抑郁的時光中完成的作品,因為那時他最愛的男人愛德華·克林要和一個女人結(jié)婚了,自己的愛情卻無處訴說,只能付諸紙上,而那個眼睜睜看著王子娶公主的人魚小姐,正是安徒生本人的影射……
抑郁癥的高發(fā)病率,在其它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也很常見,瑞典、挪威和芬蘭都是抑郁癥的高發(fā)地區(qū)。其中,天氣也許是一個無解的致命缺陷,每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可以稱為冬季,雖然氣溫并不低得恐怖,但是漫長的黑暗總是讓人提不起精神。
陰沉的季節(jié)為何會讓這么多人感到疲憊低落?科學界提出了幾套理論,雖然目前尚無定論,但這些假說基本都與生物鐘有關(guān),冬季憂郁似乎與晝短夜長有關(guān),明亮的光線看起來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一套理論認為,某些人的眼睛對光線不太敏感,所以當周圍的亮度下降到某個臨界值以下,他們就難以使自己的生物鐘與外界同步;而另一套理論則認為,有些人冬天分泌的褪黑素比夏天多——就像某些表現(xiàn)出強烈季節(jié)性行為的哺乳動物一樣。
曾有一個名為雅各布的丹麥藝人以承諾“改變丹麥的壞天氣”為主張,競選丹麥國會議員,結(jié)果居然當選了——很顯然,他并沒有辦法履行承諾,但天氣確實成為了許多丹麥人心中的痛。
【“詹代法則”:北歐人的性格潛規(guī)則】
從可以計算的幸福度來看,社會的相對平等,是“幸福國家”的要素之一;貧富差距過大所滋生的社會動蕩、犯罪和階層固化,確實會削減人們感受到幸福的可能。但是平等就真的等于幸福嗎?
我得承認,坊間流傳的那種“丹麥沒有窮人”的說法是真的,以全世界最高的稅收(最高達60%)支撐起來的丹麥福利體系,保證了所有人生有所養(yǎng)、病有所保、老有所依。丹麥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富人甘愿出錢養(yǎng)窮人”的國家,曾有幾個政黨爭取降低稅收,都被否決了,因為多數(shù)人都不想看到有人因貧窮而被迫犯罪,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社會的終極理想。
在丹麥,即使是流浪漢也可以定期從政府領(lǐng)錢度日,甚至聽說政府還會定期給流浪漢安排召妓的福利,難怪有人說,在丹麥當流浪漢不是生活所迫,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甚至有自己的雜志來介紹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
但是,過于理想化追求平等的反面,是壓抑屬于個人的幸福感。
丹麥人對平等的追求很極致,甚至希望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這不僅體現(xiàn)在福利體系上,這種思維甚至也滲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不論工作還是生活中,我經(jīng)常會聽到以這樣的話作開場或結(jié)束語:我們都同意……”對于丹麥人來說,確認一個基本的共識,是任何一次對話的基礎(chǔ),如果有任何異議,他們就會重新討論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結(jié)果。endprint
這種追求絕對平等的理念也塑造了丹麥人的社會行為準則。“和所有人看起來一樣”,是丹麥人的基本禮儀。曾經(jīng)有一個美國媽媽開心地和一群丹麥媽媽們分享自己女兒班級成績排名第一,但她收獲的卻是一陣尷尬的沉默。在丹麥,炫耀自己有而別人沒有的東西是可恥的。甚至是得了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也不會與同僚談論自己的成就。在丹麥的學校和公司里,光看外表和行事方式,很難看出來誰是科學家,誰是領(lǐng)導。
這些特點,其實根源于北歐人性格中的一個重要潛規(guī)則“詹代法則”,其中最重要的幾條就是:“不要以為你很特別”“不要以為你比‘我們聰明”“不要想象自己比‘我們好”“不要以為你比‘我們更重要”,總結(jié)起來,就是不鼓勵突出個性,不主張宣揚成功,避免打破常規(guī),不愿顯出野心抱負。
此詞匯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30年代丹麥裔挪威小說家阿克賽爾·桑德莫塞的小說《穿越自己足跡的避難者》中。小說虛構(gòu)了一個丹麥小鎮(zhèn)“詹代”,里面規(guī)定小鎮(zhèn)居民必須遵守的十條規(guī)矩,“不僅丹麥人,詹代法則在丹麥之外也得到了漣漪般的認可——挪威人對這些法則太熟悉了,我們還會聽到,它在瑞典甚至是一支更為強大的維持常態(tài)的作用力。不過今天,你向丹麥人提起詹代法則,他們可能會翻一翻眼睛,深深地嘆口氣”。
這背后體現(xiàn)出的社會生態(tài)是,人們害怕超乎常規(guī)的事物和特立獨行的人,對雄心抱負不以為然,不鼓勵追求成功。丹麥或說北歐社會的平等,經(jīng)濟差距不大,和這一文化潛意識密不可分。這種心態(tài)讓丹麥社會總體上顯得較為平和,但在另一個層面,也會顯得進取心不足,遏制了努力上升的空間。
越來越多的丹麥年輕人開始抱怨這些隱形的法則——年輕人個性張揚,好不容易作出點成績,卻只能像個老者一樣深藏功與名,甚至不能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特的人,富有的人都覺得讓別人知道自己有錢是一種罪惡,時間久了估計就真的“抑郁”了。(當然了,就丹麥的稅收和行業(yè)管理水平來說,要想成為鶴立雞群的富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數(shù)人都不得不過著和大家一樣的生活。)
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作家維·蘇·奈保爾對丹麥的這種平等生活嗤之以鼻,不惜惡語相向:“如果你對可怕的地方感興趣,我建議你去丹麥看看。那里沒有餓死鬼,每個人都住在漂亮的小房子里。但是那里也沒有富人,沒人有機會過奢侈的生活,每個人都很抑郁。每個人都住在一個精致的小屋里,里面有他們引以為傲的丹麥家具和丹麥燈飾,沒有了這些東西他們就會發(fā)瘋。”
順便一提,這種不計一切的平等,也蔓延到了男女性別方面。在丹麥,男人為女人搬椅子,可能會被好事者認為是性別歧視,女人們也不覺得有必要讓男性展現(xiàn)出“紳士風度”,將她們當成弱勢群體照顧,比如吃飯付賬單等。女孩們喜歡跑到西班牙等國家度假,在那里,男人會在街上對她們吹口哨、贊美她們的漂亮裙子,而同樣的行為,在丹麥則被視為禁忌。甚至有人開始大聲疾呼“社會上應該有男子氣十足的硬漢”,雖然女權(quán)運動是好事,但鐵血硬漢和溫柔美女,就一定代表著不平等嗎?這值得商榷。
【幸福是“別人家的生活”】
人類的天性之一似乎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不滿,而對別人的生活充滿幻想。
對于一些在社會中艱苦拼搏的年輕人來說,丹麥的年輕人應該是幸福的,他們出生在一個相對完善的社會體系中,年輕時,可以住公房或以極少的價錢買到一個全產(chǎn)權(quán)的大房子,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一個度假屋,大學畢業(yè)有很多工作可以選擇,不用每天為失業(yè)煩惱,如果考慮物價因素的話,養(yǎng)老金也比現(xiàn)在高得多。
但包括丹麥在內(nèi)的福利國家,未來卻在走下坡路?,F(xiàn)有的社會福利系統(tǒng)因為經(jīng)濟衰退已顯出頹勢,失業(yè)保險金的期限從10年降到4年直到現(xiàn)在的2年,沒有人可以保證未來會不會繼續(xù)減少甚至完全取消。相比起來,房價又一路飆升,在大城市中有一個落腳之地變得越來越難。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對于這一輩年輕人,已知未來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更好生活的狀態(tài),要怎樣才能幸福?
當然,在外人眼中,這些問題很容易就會被“最幸福國度”的外衣掩蓋起來,并熱衷于用自己的視角來解讀別人的幸福。
據(jù)說最近在英國流行一本名為《Hygge》的書,告訴悲情的英國人如何像丹麥人一樣幸福地生活?!癏ygge”是丹麥語中一個比較特殊的詞匯,在其它語言中很難找到準確的翻譯。我的理解那就是一種“自娛自樂”的狀態(tài),對英國人來說,最符合Hygge狀態(tài)的典型丹麥生活,就是一家人或一群朋友坐在家中的火爐旁,坐在精美的丹麥燈飾下喝著小酒,吃著自家煮的美食聊天,簡單,幸?!?/p>
但是,作為一個生活在丹麥的外國人,我對這一場景的理解是:漫長的沒有陽光的日子要靠彼此溫暖才能繼續(xù)生活;物價太貴,在家中聚會才是最經(jīng)濟實惠的方式;至于聊天的內(nèi)容,他們從不談悲傷的故事,因為沒有人愿意戳破“幸?!钡呐菽?。
也許我已經(jīng)有了抑郁癥的前兆,或者是不小心暴露了人類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特性,又或許只是想說:遠方?jīng)]你想的那么好,腳下也沒你想的那么差,至于是否應該生活在“幸福國家”,那真的就是見仁見智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