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和借鑒民國時期江西國文教育,汲取作文教學成果,保留傳統(tǒng)語文教育精華,并運用到當代語文教學中。在作文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發(fā)揮范文的引領作用,強調(diào)模仿寫作,并關注學生心靈,選擇共同關注的主題,注重引導啟發(fā),開啟學生思維大門。注重作文批改,精心設計批改語。
【關鍵詞】民國;江西教育;國文;作文
近期研究民國時期江西國文教育,筆者體會頗多。民國時期,一改古代教育“只讀圣賢書”的風氣,語文成為一門知識性、生活性、技能性結合得十分緊密的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假使我們的學生學了多年語文,寫不出一份得體的自我推薦,擬不好一則合格的計劃書,就很難說語文教學是成功的。語文教學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寫的訓練——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點。語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似乎很早以前就發(fā)現(xiàn)閱讀教學的一些通病,他在《論教本與寫作中》談到“現(xiàn)在許多中學生乃至大學生對于國文教學有一種共同的不滿意,就是教材和作文是不相關聯(lián)的,在各走各的路”,現(xiàn)在依然如此,突出地表現(xiàn)為:很多人學了十多年語文,聽老師分析講解過幾百篇課文,其中大部分是經(jīng)典佳作,但下起筆來依然語言枯澀,文句不暢,難道那么多好作品都沒有一點影響力嗎?佳作是佳作,但它只被大家用來觀瞻,學歸學,用歸用,課文被孤立起來,而沒有發(fā)揮佳作的實踐價值。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發(fā)揮教科書中范文的引領作用,這些范文文質(zhì)兼美,既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又十分實際,適宜于學生的模仿。
一、作文當配合課堂范文的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語言風格進行,把佳作欣賞與模仿練習結合起來
民國時期江西國文教育十分強調(diào)讀文與作文的關聯(lián)性,認為讀文是作文的源頭活水,“讀文與作文當打成一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模仿是寫作的初步?!都t樓夢》除了矚目的鑒賞價值外,它的以家族為背景反映時代變遷的手法也影響了巴金、曹禺等作家,魯迅的《狂人日記》是對果戈理的《狂人日記》的參照,后人總是從前人的創(chuàng)作中汲取經(jīng)驗,歸我所用。作文訓練既可以從詞匯的運用、句式的選擇、修辭格的運用等小處模仿,也可以注重寫人、記事、狀物、寫景等文學技巧的模仿,關鍵是要及時地化理論為實踐,而不是限于紙上談兵。例如《林沖風雪山神廟》中,景物的描寫有力地烘托了氣氛,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推波助瀾?;谶@一認識,可讓學生作一以環(huán)境渲染人物心境的短文?!疤焐鸦?,藍色的夜空中升起一輪明月,依稀的炮仗志從遠處傳入耳膜,坐在高高的山坡上,天地間仿佛只剩下我一個人……”這位同學就注意了用景物描寫渲染中秋不能歸家的體驗。再如《背影》中父親的細節(jié)描寫,可以此啟發(fā)學生觀察熟悉的人是否有富于特征的細節(jié)。
隨文訓練是結合例文進行的,固然具備極大的靈活性與隨機性,但并不是毫無目的,無章可循。有經(jīng)驗的教學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選擇適當?shù)闹黝},并給予正確的引導與啟發(f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最終達到提高的目的,否則事倍功半。
二、作文訓練當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貼近心靈,選擇共同關注的主題
作文訓練是配合范文的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進行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具體讓學生寫什么內(nèi)容,定什么樣的主題,教師當注意選擇。作文擬題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與經(jīng)驗,所擬的題目要善于引發(fā)學生興趣,最好是含義豐富,并且容易發(fā)揮的。江西民國教育家王易認為作文題目“一面須與課本有聯(lián)絡,一面須與時局相關聯(lián)”,二中教師陳玄香曾在抗戰(zhàn)中擬過一個作文題“給廬山孤軍的一封信”,而汪國鎮(zhèn)大先生則在畢業(yè)考中出題《我之前途——服務歟?升學歟》,多好的題目,既貼時勢,又有遠大境界。
青春期學生是渴望傾述的,要找對他們的情感的激發(fā)點,喚起他們的生活體驗,讓他們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并且大膽說真話。年青人對生活充滿熱情,對前途充滿關注,心中有許多憧憬,抓住這一點,讓他們寫理想與渴望不失為好主題。一位教師在講完《丑小鴨》之后,以《相信奇跡》為主題讓學生寫一段隨想,學生很快表達出真切自然的感情:“千年的鐵樹會開花,星光雨會降落,丑小鴨會變成白天鵝,原來默默等待與堅忍的拼搏會有奇跡發(fā)生?!币粋€童話主題成功契合了學生心理,引起情感共鳴。此類例子有很多,譬如展現(xiàn)學生個性興趣愛好的,談偶像崇拜,談他們的理想與目標,很多時候?qū)W生無話可寫,在于沒有直擊他們的心靈,作為老師,不能漠視學生的心理,按自己的主觀意愿隨便定題,而要選擇學生熟悉的、關注的話題。
同樣,擬題也要有訣竅,注意題目的新穎別致。清新的、詩意化的題目更容易喚起人們的情感體驗,有些泛濫的題目會讓學心生厭惡或麻木。如《告別母?!凡蝗鐡Q一下《明天,我將離開你》,《我最喜歡的……》試試換成《至愛》,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以期喚起學生的新鮮感。
三、注意啟發(fā)引導,開啟學生思維大門,挖掘可以發(fā)揮的部分
學生作文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同學寫不出情形下,老師要啟發(fā)引導,開發(fā)學生思維,并且了解他們寫不出來的原因,因勢利導,鼓勵他們說真話。譬如老師布置《未來會怎樣》即興抒情的短文,學生咬緊筆桿,還是說:“老師,我真的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富有教育機智的老師就應當因勢利導,“是嗎?那你就寫不知道好了,不過你得說說為什么沒有張開熱切的雙臂去迎接未來,為什么大家準備好了,你還沒有準備好?” ,于是就有了以下文字“因為我赤手空拳,一無所有,在沒有任何準備之前,不愿去空想未來,我唯有扎扎實實做好現(xiàn)在,走好腳下每一條路……”這位同學終究沒有寫出未來憧憬,但提筆寫了,并寫出了真實感受,老師的啟發(fā)起到一定效果。
四、注重批改,抓住要點,巧妙設計批改語
越了解民國時期語文教育,越為語文前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筆者讀了南昌心遠中學建校百年的學生回憶錄,深深被打動。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學生們對語文老師的作文評語了,讓學生們津津樂道,給他們一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民國時期的語文老師,作文注重精批細改,尊重學生的勞動,文章的精彩處和不合格處,都用眉批指出。文章文筆流暢,修辭得體,就不作修動,不抹煞學生思想。
作文批語更是清新動人,發(fā)人深省。每每讀來,令人如沐春風!女教師易正倫的批語言簡意賅,又楚楚動人。如“娓娓動聽”“才清語奇”“如數(shù)家珍”。涂夢梅善于作比,贊學生作文“如青云出岫,舒卷自如”;管本蕎更是對學生不遺余力的稱贊,有同學名子美,他評“君名子美,文有子美之風”。言不在多,在精,在美,這樣充滿智慧和靈性的評語,怎不令我輩汗顏。
我們的學生寫完作文,作為老師要善于歸納,給以短評,學習我們的語文前輩,有認真負責的精神,有崇高偉大的境界,語文老師應當以精當?shù)恼Z言進行準確的歸納,有水準的點評會點亮學生的心中之燭,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
參考文獻:
[1]陳必祥.《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發(fā)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黃定元,張希仁.《江西省教育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
[3]《二中校友回憶錄》南昌二中百年校慶籌備工作辦公室,2001年版
[4]王易.《中學國文教學之研究》,江西地方教育,1945年第6期
[5]易正倫.《初中國文教學法之商榷》,江西教育行政旬刊,1932年第1期
[6]潘硌基.《對于中等學校國文教學的意見》江西教育行政旬刊,1933年1期
作者簡介:
陳海燕,工作單位:江西廣播電視大學,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育。
注:江西教育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民國時期江西國文教育研究——以心遠中學為例, 批準號:15YB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