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維衛(wèi) 冉俐雯 董潔 馮果 蔣洪波 王興起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預警;情緒智力;社會支持
摘要:編制符合中國國情的心理健康狀況量表,不僅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而且對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礎性研究和干預性實踐探索至關重要。根據(jù)心理健康包含心理預警、情緒智力、自我概念、創(chuàng)新、職業(yè)價值觀的理論構想,采用文獻回顧、專家訪談和評定法以及問卷調查法,對387名大學生進行了初步施測,結果發(fā)現(xiàn):5個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系數(shù)在0.558~0.848之間,說明量表結構效度良好;5個量表與總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644~0.907,分半信度為0.637~0.772,且兩周后進行重測,重測信度在0.756~0.876之間,說明量表具有很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測信度。因此,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量表各項信、效度指標均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可以進一步大樣本施測,形成樣本常模,用于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實踐。
中圖分類號:B841.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7)05-0028-07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ntal Health and Early Warning Scale
NING Weiwei, RAN Liwen, DONG Jie, FENG Guo, JIANG Hongbo, WANG Xingqi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Counseling Center,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1756, China)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warn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ocial support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ental health scale that conforms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s essential not only to ou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to the extensive promotion of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the exploration of interventional practice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evaluation method, the questionnaire was worked out to compose five dimensions, namely psychological warn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lfconcept, innovation, and professional values, and was used to for a preliminary test on 387 college students by cluster samp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formal scale and the five dimensions ranged from 0.558 to 0.848 and the Cronbach α coefficients from 0644 to 0907, indicating satisfactory construct validity and criterion validity. Furthermore, the splithalf reliability (0637~0772) and the retest reliability after two weeks (0756~0876) also met the criterion. As a consequenc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is questionnaire has satisfactory psychometric features, indicating that it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arge sample of Chinese people and form the norm of evaluation.
幸福生活依賴于健康,而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人類健康不可或缺的兩個部分。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早在成立之初即指出:“健康不單指沒有疾病和身體不虛弱,而是一種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三個維度的完滿狀態(tài)?!眹H心理衛(wèi)生大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身體、心智和情感與他人保持一致不相矛盾,并能將個體的心境調整為當下最佳狀態(tài)。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還議定了心理健康的五條標準,即身體、智力和情緒三者協(xié)調;具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能良好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能保持謙讓;在職業(yè)工作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生活有效率〔1〕。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變遷,各群體感受到的心理壓力均與日俱增,目前心理健康狀況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人群中有重度精神疾病的患者人數(shù)高達1600萬,全年齡段人群中有將近70%處于“亞健康”心理狀態(tài);而大學生中也有16%~254%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因而廣泛開展心理健康基礎研究和實踐性探索,以進一步了解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從而達到有針對性的干預至關重要。endprint
心理健康是一個涉及心理、社會、醫(yī)學現(xiàn)象的復雜概念。西方學者強調個體自身特性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而中國學者則更多地采用整體性的認知取向,強調各影響因素之間,及各影響因素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3〕。在我國,大量心理健康研究著重于探討國民心理健康的基本特點和影響因素,而導致相對弱化了對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有效性檢測及預防。此外,通過CNKI檢索發(fā)現(xiàn),國內絕大部分心理健康研究均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作為心理健康篩查的工具〔4〕。但因CSL90量表自身的局限性,所測量結果僅能反映受測者最近一周的狀況,極易因特殊事件的波動而受到干擾,無法代表受測者的常態(tài)特征。且SCL90所測內容僅為精神和軀體癥狀,無法提供受測者與心理健康緊密相關的其他方面信息,如社會支持、自我概念等顯示測查人群自身恢復潛能的因素。鑒于此,開發(fā)適合我國文化和實際情況的心理健康測評工具迫不容緩。
一、心理預警與心理健康
編制體現(xiàn)中國人群特點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量表,主要目的是對廣泛人群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測量與心理預警。心理預警即心理危機預警,是指對危機心理狀態(tài)下相對獨立的特殊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通過測評和評估等方法,使其能夠被有規(guī)則地解讀,從而有助于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心理危機預警是對心理危機的一種超前管理,基于現(xiàn)有理論研究和實踐上的難點,更應該考慮預警過程中對象的針對性和方法的科學可操作性。
我國對心理危機的關注始于20世紀90年代,起步較晚,甚至對心理危機的界定尚不統(tǒng)一,一般將心理危機理解為:個體面臨與自身密切相關、且有重大影響的問題,如果現(xiàn)有認知圖示無法解決又無法回避時,心理所產(chǎn)生的一種失衡狀態(tài),即憑借“心理失衡”來詮釋心理危機〔5〕。心理危機主要體現(xiàn)為應激源的存在及其產(chǎn)生的應激反應(包括軀體和情緒等),而應激下的情緒反應主要有焦慮、抑郁、憤怒等。研究發(fā)現(xiàn):生活事件,尤其是負性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也可以間接地通過個體已獲得的應對方式〔6〕、個性心理特征等中介變量來影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社會支持也對生活事件起著積極的消解作用,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7〕。
目前已有的心理預警主要專注學校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的研究,更多的從個體發(fā)展狀態(tài)指標、人際交往指標、負性情緒指標等方面的信息進行分析,試圖通過信息預警來及時鑒別學生生活環(huán)境中已存在或隱含的危機因素,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并做出干預。而本文則希望結合癥狀自評量表(SCL90),在更廣大的人群范圍里,從受測者軀體癥狀、情緒狀態(tài)、自我評價等直接方面給出心理預警信息;同時,從受測者社會支持、創(chuàng)新意識、情緒智力等其他角度評估其相應的心理復原能力,從而形成中國人群心理健康與心理預警量表。
二、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
近年來,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情緒智力是指識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并利用這些信息來解決問題和調節(jié)行為的能力〔2〕。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情緒智力涉及到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緒的能力。一般認為,情緒智力包含對自我情緒狀況的覺察、對他人情緒狀態(tài)的評估,以及自我情緒管理三個方面〔8~9〕,因而高情緒智力對個體調節(jié)自我情緒、適應社會生活都起到積極的中介作用。高情緒智力的個體更傾向于采取協(xié)調的方式來處理自我和與他人之間的沖突,而相對更少采取消極退讓的方式〔10〕;相反,低情緒智力的個體則更可能消極回避自我情緒,無法察覺他人情緒變化而產(chǎn)生沖突,在沖突發(fā)生下不能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應對,而采取退讓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智力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心理健康。例如,情緒智力可以調節(jié)個體對壓力的知覺〔11〕,個體感知到的壓力會導致其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和心理困擾〔12〕,即出現(xiàn)消極心理狀態(tài)。另一維度上,情緒智力較高的個體在解決問題時采取的方式更為積極〔13〕,這樣他們出現(xiàn)消極心理狀態(tài)可能性更少,有更多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更可能表現(xiàn)出良好的社會適應〔14〕。基于情緒智力在幫助積極和消極情緒之間的轉換、維持穩(wěn)定一致的情緒狀態(tài)上所能起到的作用,情緒智力也被視為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10〕。因此,要調查中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并建立預警評估體系,很有必要引入情緒智力的因素。
三、影響心理健康狀況的其他維度
(一)自我觀念
自我觀念是指個體對自我的各個方面的總體知覺。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自我觀念也應當作為評估心理健康與否的一項重要標準,并將客觀自我評價、積極自我悅納和健全的自我形象作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自我觀念對心理健康起著積極或者消極作用,這取決于自我觀念的性質,即自我是屬于主動性或被動消沉性。例如,Loucks發(fā)現(xiàn)自我評價和自我觀念差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對建立和維持適當?shù)娜穗H關系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15〕。
國內關于自我觀念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的研究并不多,但仍有研究顯示,大學生自我觀念與心理健康呈較高的正相關〔16~17〕;黃希庭對老年人自我觀念與心理健康關系進行研究,顯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受其自我觀念的高低水平、自我觀念的不同因子的影響〔18〕。這些結果為自我觀念與心理健康關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礎,且充分證明了加強積極自我觀念的培養(yǎng)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創(chuàng)新
有關心理健康與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人們普遍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一種認為兩者之間呈負相關〔19〕。如很多具有豐富創(chuàng)造力的天才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包括抑郁癥、幻覺癥等神經(jīng)癥癥狀);另一種認為心理健康與創(chuàng)造性呈正相關。如“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能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提供自我?guī)椭保蚨趹脤用嫔?,對?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徑〔20〕。
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是一個相對本土化的概念〔19〕,目前其概念內涵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議。隨著研究的深入,一般認為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包括了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人格等內涵〔21~22〕。王極盛等采用其編制的“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量表”,并結合“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探討了558名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創(chuàng)新意識與學習壓力、抑郁、焦慮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23〕。endprint
(三)職業(yè)價值觀
職業(yè)價值觀也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且不同職業(yè)心理素質的內涵也存在差異〔24〕。目的性職業(yè)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的絕大部分因子存在顯著正相關。桑青松有關大學生職業(yè)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成就動機越強,其心理健康各個維度的水平也越高,因而在擇業(yè)時,成就動機較強的學生往往具有較高的人生理想,會以一種更積極的態(tài)度和勤奮的品質來應對生活和學習,而不會因階段性的挫折而過多地影響個人情緒和人際關系;并且,具有較強家庭維護的大學生,通常具有熱情、無私、關心他人情緒等優(yōu)秀品質,而這對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起到正向作用,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25〕。
四、研究問題及理論構想
綜上所述,為全面了解和測評中國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形成有效的心理預警,本研究擬從心理預警、情緒智力、自我觀念、創(chuàng)新和職業(yè)價值觀五個角度出發(fā),深入探討心理健康現(xiàn)象及其背后支撐因素,編制一份切合中國人實情的心理健康狀況量表,并以此建立一個有效的評估體系,既能直觀地反映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又能間接提供有效的、針對性的干預方向和措施。
五、研究方法
(一)問卷的形成
本研究探索中國文化背景下心理健康狀況的結構成分,步驟如下:
(1)運用專家訪談法對10名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和研究工作的心理專家進行了深度訪談。訪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討心理健康狀況的代表性內容及其潛在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因素。
(2)根據(jù)步驟1開放式訪談的結果,本研究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幾個方面進行了分類和匯總,并結合相關方面的已有研究,確定了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量表的內容結構,主要包括心理預警、情緒智力、自我觀念、創(chuàng)新和職業(yè)價值觀五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又包括若干維度,如圖1所示。
圖1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量表的構成
(3)為了驗證問卷結構的合理性,就問卷的五個分量表及其包含維度,本研究邀請了10位心理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教授或者博士)進行了單獨評定,并收集了評定建議和修正意見。
(4)對問卷內容進行反復修正,最后共形成包含66道題的正式測評問卷(其中含2道測謊題)。問卷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方式,針對題目中的語句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記為1~5分。
(二)問卷的施測
1.施測對象
施測對象主要是來自西南交通大學非心理專業(yè)大學生,采用整體隨機抽樣法選取樣本,然后以不同專業(yè)的通識課程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施測時間約30分鐘。施測時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介紹測試目的和填答要求,現(xiàn)場收回測評量表。本研究總共發(fā)放量表400份,收回量表387份,其中有6份量表因填答不完整無效,因此有效收回量表381份,有效回收率為9525%。其中,施測對象中男生占646%,女生占354%,獨生子女所占比例為577%,年齡分布為18~23歲。
2.研究工具
(1)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與預警評估量表
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與預警評估量表由66個項目組成,共包括5個分量表,分別為心理預警量表、情緒智力量表、自我觀念量表、創(chuàng)新量表和職業(yè)價值觀量表。項目內容主要為對自我軀體化、情緒、觀點等的第一人稱描述語句,要求受測者對所描述的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如“我感覺自己睡眠質量不好”。
量表采用1~5級的李克特量表評分方法,其中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比較不符合”,3代表“一般符合”,4代表“比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受測者在本量表上得分越高,代表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2)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
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共包含90個題項,總量表由10個因子分組成,具體是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9個癥狀因子和1個其他因子,被廣泛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篩查。
SCL90采用1~5級的李克特量表評分方法,從1~5分別代表“無癥狀”“輕度”“中度”“偏重”“嚴重”。被試在SCL90上得分越低,則表示該個體在一定時間段內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在本研究中,SCL90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經(jīng)分析為Cronbach α=0891。
3.研究程序
本研究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施測時間約為30分鐘。在測試過程中,由高校心理專業(yè)教師擔任主試。在第一輪測試兩周后,挑選其中一些班級進行重測,重測共124人,其中男生78人,重測問卷內容和方法與第一次施測一致。
4.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20.0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相關性分析等。
六、研究結果
(一)項目分析
本研究采用決斷值檢驗法分析各項目的鑒別度。將受試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總分按高低排序,選取前27%和后27%作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求得每個項目的決斷值,結果顯示,其中62個項目的決斷值(CR)均達到顯著水平(P<0001),因而刪除決斷值(CR)不顯著的4個項目。然后采用同質性檢驗法計算所有項目與量表總分之間的相關,進一步剔除掉與總分呈負相關和相關系數(shù)低于02的項目2個,剩余60個項目與量表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分布在021~061之間,均達到了統(tǒng)計顯著水平(P<001)。
(二)因素分析
運用球形檢驗(KMOBartlett檢驗)考察是否適合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得到KMO的值為0868,顯著性水平P<0.001,表明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隨后,采用通用的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抽取因子,并選擇最大變異(Varimax)進行正交旋轉,結果得到本研究結構中的5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39836%。endprint
(三)信度分析
為檢驗自編“心理健康與預警評估量表”的信度,本研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檢驗了其內部一致性信度,重測信度和分半信度。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07,分半信度為0772,兩周后重測信度為0816。5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和分半信度系數(shù)分別在0644~0907和0637~0772之間,而重測信度分別在0756~0876之間,表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容一致性信度和重測信度。
(四)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內容效度來檢驗量表是否可靠,自變量表的各個分量表及其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結果如表3所示。各個分量表與量表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在0.558~0.848之間,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為0.121~0.608之間,說明本問卷的結構效度較好。
考慮許多研究均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估,因此本研究在第一次測驗過程中也同時施測了癥狀自評量表,以此檢驗效標效度。結果發(fā)現(xiàn),SCL90的總分與總量表相關系數(shù)為-0279,與心理預警分量表相關系數(shù)為-0440,相關顯著,與其他分量表相關性均較低,相關系數(shù)在-0051~-0109之間。
本研究結果只有總量表和心理預警分量表與癥狀自評量表結果(SCL90)相關顯著,和其他分量表相關均不顯著,主要原因有:
首先,本量表為正向計分,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得分越高,而SCL90的總分恰好相反,因此與癥狀自評量表呈負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量表的檢驗效度。
其次,分量表與癥狀自評量表相關性較低,反映了本量表拓展了癥狀自評量表的內容范圍,在心理健康測評中引入了其他完全不同的內容維度。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總量表效標效度的有效性不足,本量表的最終形成還需進行大量的工作,如從各分量表出發(fā)依次考察其效標效度。
七、討論
本研究是對“中國人群心理健康狀況與預警評估量表”的編制。本研究采用整體隨機抽樣法選取了381名大學生樣本進行施測,結果表明本量表包含5個因子的結構效度良好,5個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系數(shù)處于0558~0848之間。總量表和5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r=0644-0907)、分半信度(r=0637-0772)和重測信度(r=0756-0876)均較好,表明量表的穩(wěn)定性較好。綜上所述,編制的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量表各項信、效度指標均較好的滿足了心理測量學的各項要求,可以進一步進行大樣本施測,收集中國人群廣泛年齡階段的大樣本常模,為心理健康基礎性研究和干預實踐工作提供科學工具。
與已有研究相比,“中國人心理健康狀況與預警評估量表”集中了心理預警、情緒智力、自我觀念、創(chuàng)新和職業(yè)價值觀五個維度,擴展了以往心理健康狀況評估的范圍,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首先,補充了我國心理預警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構建、基礎研究薄弱、缺乏本土文化特色的不足,且本量表的心理預警分量表可以適用于廣泛人群,而不再局限于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預警。其次,本研究的心理預警分量表可以從受測者情緒、軀體癥狀、應激源和社會支持〔26〕等方面有效地判斷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可能的繼發(fā)性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干預或診療措施。
本研究的心情緒智力和自我觀念分量表得分都與總量表分數(shù)呈高度正相關,這兩個因素的引入,一方面可以進一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和指導心理健康的傾向性教育方式,例如對情緒管理的培訓和自我認識的指引等。對國內樣本研究的元分析發(fā)現(xiàn),個體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水平(包括積極應對、社會適應和主觀幸福感等)存在顯著正相關,但與心理健康的癥狀學指標、感知到的壓力及消極應對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且這種緊密聯(lián)系存在長時期的穩(wěn)定性〔27〕。雖然情緒智力對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預測作用,但目前還很難得出明確的因果結論,其實際作用機制仍有待進一步驗證。自我觀念方面,許多研究已經(jīng)證明大學生自我觀念與心理健康呈較高正相關〔14〕。因此,在未來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以把培養(yǎng)積極、正向的自我觀念作為增加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也可作為有效預防和減少某些心理疾病、危機事件的關鍵手段。本量表可以適用于不同年齡群體,有助于進一步探討其他年齡人群中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關系。
此外,本研究最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狀況與預警評估量表”中引入了創(chuàng)新維度。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水平,而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可為學生提供多種途徑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在心理健康培育中納入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思路,并使之融會貫通,將是今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通過對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熱情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積極的樂觀精神,鼓勵開展多種創(chuàng)新活動,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總體而言,該量表已經(jīng)達到了初步編制的預期目的。但由于目前尚未有統(tǒng)一的、能夠針對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評判標準,這給本量表的編制增加了難度。例如由于問卷結構的創(chuàng)新,導致缺乏有效的效標效度等。因此,在以后的研究計劃中,本量表將進一步收集不同年齡群體、不同職業(yè)群體的大樣本數(shù)據(jù),形成常模樣本,使該量表具有更加廣泛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1〕
康釗.對心理健康標準的現(xiàn)代詮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2,(5):54-56.
〔2〕俞國良,董妍.我國心理健康研究的現(xiàn)狀、熱點與發(fā)展趨勢〔J〕.教育研究,2002,(6):97-102.
〔3〕姚本先,吳凌燕,陳美愛.中西方心理健康標準的比較與整合〔J〕.醫(yī)學與哲學,2008,29(7):43-44.
〔4〕黃艷萍,李玲.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Meta分析〔J〕.心理衛(wèi)生評估,2009,23(5):366-371.
〔5〕梁寶勇,王棟,主編.醫(yī)學心理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46-159.endprint
〔6〕羅鐘桓,關鐵峰,王麗敏,等.某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其與自尊、應對的歸因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4):364-366.
〔7〕程素萍,張潮,賈建榮.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35-37.
〔8〕Peter S,John M.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Cognition,and Personality,1990,9(3):185-211.
〔9〕郭婷婷,崔麗霞,王巖.情緒復雜性:探討情緒功能的新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7):993-1002.
〔10〕孟凡杰,張崗英.員工情緒智力、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1):1667-1670.
〔11〕Vergaram B,Smith N,Keele B.Emotional Intelligence,Coping Responses,and Length of Stay as Correlation of Acculturative Stress Amo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ailand〔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10,5:1498-1504.
〔12〕傅納,夏培芳,周霞.大學生壓力、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年紀差異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3):365-367.
〔13〕Mavroveli S,Petrides K V,Rieffe C,etc.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Peerrated Social Competence in Adolescent〔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25(2):263-275.
〔14〕崔毓婕.中學生元情緒及其與自我和諧、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0:1-2.
〔15〕李傳銀,許燕.孤獨心理研究回顧〔J〕.社會心理研究,1999,99(3):1.
〔16〕陳衛(wèi)旗.自我概念、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4):212-215.
〔17〕樊富珉.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2):76-77.
〔18〕黃希庭,陳傳鋒,余華.老年人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4):222-225.
〔19〕徐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育大學生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心理研究與咨詢中心,2007:11.
〔20〕Isaacs A.F.How to be Personally Creative:Selfhelp to Good Mental Health〔J〕.Creative Child and Adult Quarterly,1986,11(1-2):119.
〔21〕洪波.拓展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空間——學生第二課堂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的認識與實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25-28.
〔22〕朱瓊瑤.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的結構芻議〔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2,18(2):23-24.
〔23〕王極盛.中學生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與相關因素的綜合研究心理科學〔J〕.2003,26(4):599-602.
〔24〕寧維衛(wèi),董潔,王雅靜,等.鐵路交通一線員工安全心理素質評估初探〔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2):60-66.
〔25〕桑青松.大學生職業(yè)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關系〔J〕.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2013,5(6):71-74.
〔26〕肖水源.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7,1(4):183-185.
〔27〕羅榛,金燦燦.中國背景下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元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6,32(5):623-630.
(責任編輯:陳艷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