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誤區(qū)1:
不善烹煮,質(zhì)地太硬造成胃腸不適。
全谷雜糧很難用電飯鍋,按照烹調(diào)白米飯的程序來制作。它們或者需要預(yù)先浸泡兩三個小時,甚至需要浸泡過夜,或者需要一個壓力在1.5個大氣壓以上的電壓力鍋。目前市售電壓力鍋多半有雜糧飯、雜糧粥專用程序,只需按照說明操作就可以。如果是可調(diào)壓力的電壓力鍋,把壓力調(diào)到60千帕以上,保壓時間15~20分鐘就可以了。只要烹調(diào)得法,雜糧粥雜糧飯都能做得質(zhì)地柔軟。
誤區(qū)2:
急于求成,添加時沒有循序漸進。
對于消化能力較弱的人來說,一下子把所有食材從白米白面換成全谷雜糧,可能造成消化系統(tǒng)的不適應(yīng)。這種情況不難解決,只需要先小比例添加,比如3份大米配1份燕麥或雜豆。讓腸道菌群逐漸改變,能夠處理更多的膳食纖維、低聚糖和抗性淀粉。這時,提升到2份大米配1份全谷雜豆的比例。再過一段時間,再增加到一半白米一半雜糧。
誤區(qū)3:
只喝稀粥,導致谷物總量不足。
由于全谷雜糧烹調(diào)時煮粥方便,很多人用雜糧粥替代白米飯。由于雜糧粥飽腹感較高,人們往往以為一碗吃夠了。對于那些原來不打算減肥的、運動量又比較大的人,如果主食吃少了,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精力不足,臉色發(fā)黃。
解決方案很簡單。一是煮成雜糧飯。用電壓力鍋,一半白米和一半雜糧煮出來的飯很好吃。二是喝雜糧粥,但做稠一點,喝兩碗。
誤區(qū)4:
只吃少數(shù)一兩種全谷雜糧,營養(yǎng)單一。
很多人心目中的“粗糧”就是玉米和甘薯,其他都不吃。有些人頓頓蒸紅薯蒸紫薯,有些人天天啃玉米吃窩頭。但是,雜糧也需要多樣化,不能只盯著一種吃。建議去超市雜糧柜臺,好好看看有多少種食材可以使用。
誤區(qū)5:
烹調(diào)放糖、放油太多,影響健康效果。
有些朋友在吃雜糧食材的時候,總感覺這是小吃,喜歡放點油放點糖。比如吃八寶粥、紫米粥,就要加白糖;吃蕎麥面、莜面卷,要加好多油的鹵子來配著吃。
誤區(qū)6:
加工得太細,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打折扣。
如果是消化不良者食用全谷雜糧,打成糊糊、煮得軟爛,甚至烤后打成粉,都是合適的做法。糖尿病患者和其他血糖控制障礙人群,適合整粒烹調(diào),不要打成粉末煮成糊糊。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谷物的天然物理結(jié)構(gòu),能夠更好地延緩餐后血糖血脂的上升。
誤區(qū)7:
沒有吃夠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食品。
全谷雜糧不能替代魚肉蛋奶豆制品等優(yōu)質(zhì)蛋白食物供應(yīng)蛋白質(zhì)、鐵、鋅等成分,也不能替代它們供應(yīng)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由于全谷雜糧食物含有能夠延緩消化吸收的植酸,更需要配合適量肉類食物,以便提供不受植酸影響的血紅素鐵和容易吸收的鋅元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