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銘
(天津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 天津 300240)
優(yōu)秀女子10000m運動員速度分配特征的研究
——以第九屆全國大運會女子10000m跑為例
肖銘
(天津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 天津 300240)
本文綜合運用測量法等研究方法,對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女子10000m比賽運動員速度分配的特征、分段計時成績、速度變化趨勢等進行系統(tǒng)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女子10000m比賽前八名運動員400m各段速度總體變化為先慢后快,前5000m成績低于后5000m,前后半程的速度差值較小,呈現(xiàn)速度變化整體趨于平穩(wěn)的特征;運動員起跑后加速段的跑速較快,前后差值僅1s,整體速度較快;途中跑段的分段速度要低于加速段和沖刺段,名次越靠前的運動員速度波動值越小,速度也越快;前三名運動員沖刺能力均強于第4~8名;女子10000m比賽前八名運動員可分為兩種不同的技術類型:第一種為均衡型指前三名運動員,第二種為后快型指第5~8名運動員;均衡型跑法的運動員各分段成績差值較小,體力分配較均勻,持續(xù)高速度跑的能力強;后快型的運動員表現(xiàn)出前半程速度較慢,后半程速度相對較快的特點,前后1000m分段差值較大。
女子10000m 優(yōu)秀運動員 速度分配
長跑屬于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目,隨著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比賽中競爭愈發(fā)激烈,對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0000m項目屬于典型的周期性運動,由于長跑項目比賽持續(xù)時間較長,在比賽中如何節(jié)省能量,如何控制軀干核心能量的泄露,確保步長與步頻的最佳結合,使途中跑技術的更加經濟性和實效性,延長運動員適宜跑速的距離,以達提高跑速和專項運動成績。運動員在比賽中要想戰(zhàn)勝對手,取得優(yōu)異成績,奪取金牌的關鍵在于比賽前戰(zhàn)術安排的是否合理以及比賽過程中戰(zhàn)術的實施,戰(zhàn)術安排的核心內容就是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速度分配,這是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和理想比賽名次的關鍵。為此,本文綜合運用測量法等研究方法對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女子10000m比賽運動員速度分配的特征、分段計時成績、速度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找出我國大學生10000m項目速度分配的特征與規(guī)律,旨在為我國大學生長跑訓練和比賽提供一些參考。
以第九屆全國大運會女子10000m跑前八名運動員成績?yōu)檠芯繉ο蟆?/p>
通過CNKI網(wǎng)站查閱與中長跑比賽速度分配有關文獻資料,對獲取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為本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根據(jù)研究的需要,實地測量了本研究所需的不同跑段的分段成績,為本文研究提供有效的第一手資料。
運用相關統(tǒng)計軟件對采集的分段成績進行統(tǒng)計處理,并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結果制作所需圖表。
運用運動訓練學等相關專業(yè)知識,對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歸納與分析。
根據(jù)10000m項目比賽的特點,本研究將運動員10000m全程比賽距離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加速段具體指起跑后400m,第二階段為途中跑段指400~9200m,第三階段為終點沖刺段指9200~10000m。
圖1 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10000m比賽全程速度變化示意圖
從圖1中可以看出,第九屆全國大運會女子10000m比賽前八名運動員400m各段速度總體變化為先慢后快,前5000m成績低于后5000m,前后半程的速度差值較小,呈現(xiàn)速度變化整體趨于平穩(wěn)的特征。從分段成績看運動員前1000m始終處于加速狀態(tài),進入途中跑階段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勻速狀態(tài)。比賽中在加速段迅速加速,搶占有利位置,避免與其他運動員碰撞,這是取得一場比賽勝利的關鍵,同時也為途中跑段合理實施賽前布置的戰(zhàn)術奠定基礎。從圖1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成績越好的運動員,單圈速度越趨于平穩(wěn),也就是說,在途中跑段采用勻速跑是比較科學的方案。由于10000m跑的途中跑段的距離最長,用時最多,勻速跑的方案就體現(xiàn)在一定的距離內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跑速,良好的勻速跑的能力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前提。
表1 女子10000m跑加速段速度的統(tǒng)計表
在女子10000m的比賽中,加速段的跑速是決定本場比賽是否獲勝以及取得優(yōu)異專項成績的重要因素。從表1中可以看出,運動員加速段的跑速較快,前后差值僅1s,比賽十分激烈,運動員爭相搶占有利位置,整體速度較快。運動員在1000m比賽的加速階段跑速要逐漸增加,以適應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肌肉的快速收縮的同步工作,避免導致運動員的需氧量大于供氧量,造成乳酸堆積和疲勞的提早出現(xiàn)。
表2是途中跑段每400m分段速度的統(tǒng)計,途中跑段距離最長,用時最多,途中跑成績的好壞對比賽名次至關重要。從中可以看出,途中跑段的跑速低于加速跑段和終點沖刺段。呈現(xiàn)出比賽名次越排前的運動員跑速變化波動值越小,速度也越快的特征。
長跑是一項時間長強度大、以有氧供能為主的耐力性運動項目。由于10000m比賽的項目特點,強調動作的經濟性,最大限度的節(jié)省體力,經濟的分配體力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因素。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女子10000m跑前八名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相差不大,運動員們交替領先,競爭十分激烈,這使得運動員不能采用絕對的勻速跑戰(zhàn)術,但是運動員要想取得優(yōu)異成績,就必須使速度維持在較高水平下并盡量減小速度波動。這也是名次靠前的幾名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制勝關鍵。
表2 女子10000m途中跑段每400m速度的統(tǒng)計表
從表3中可以看出,終點沖刺跑段是全程中跑速較快的分段,前三名運動員的沖刺能力強于第4~8名運動員。速度水平以及速度耐力水平決定了運動員最后的沖刺能力。在激烈的比賽中,最后沖刺能力往往能使運動員在勢均力敵的比賽中脫穎而出,取得最后的勝利。終點跑段呈現(xiàn)出比賽名次越排前的運動員跑速相對越快的特征。
從圖2可以看出,女子10000m比賽前八名運動員可分為兩種不同的技術類型:第一種為均衡型指前三名運動員,第二種為后快型指第5~8名運動員。均衡型跑法的運動員各分段成績的差值較小,表現(xiàn)出很強的持續(xù)高速度跑的能力。而后快型的運動員表現(xiàn)出前半程速度較慢,后半程速度相對較快的特點,前后1000m分段差值較大。由于長期的中長跑訓練使這些選手具有較強的“速度節(jié)奏”控制能力,在途中節(jié)省體力、減少能耗、對創(chuàng)造優(yōu)異運動成績是極為有利的。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中應注重加強速度練習,增加高原、丘陵、山坡的訓練,以此來增強運動員的心肺功能及腿部力量,提高自身的競技水平。
表4是我國第九屆大學生女子10000m項目前三名運動員每400m分段速度的統(tǒng)計。從中可以看出,要想在10000m跑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加速段和沖刺段必須要比途中跑段的速度快,且前后400m的差值最好保持在1~8s之間,這說明合理均勻的分配體力是關鍵。我們還發(fā)現(xiàn),10000m跑成績越好,沖刺段越早出現(xiàn)且速度越快。前三名運動員第一個400m都跑到了80s以內,這說明加速段的跑速也是影響運動員全程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每400m的速度分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jù)運動員的自身特點合理安排。
表3 女子10000m沖刺跑段的速度比較
圖2 女子10000m跑運動員每1000m分段速度的示意圖
表4 前三名運動員每400m速度分配的統(tǒng)計表
通過實地觀察,我國大學生女子10000m跑前八名運動員大多采用步頻較快而步長相對較小的高頻技術,高頻跑技術特點表現(xiàn)為,運動員在跑的過程中軀干穩(wěn)定,重心運動軌跡波動差小,節(jié)奏感強,擺臂自然放松,能量泄漏少。兩腳落于同一條線上,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身體由著地到騰空位移較快,重心投影點與著地腳距離較近,因而很適合長距離的途中跑技術。高頻跑的不足之處在于單步實效性較差,不利于發(fā)揮速度,比賽中對手突然加速時或者最后沖刺階段速度的發(fā)揮受到限制,揭示出我國大學生女子長跑運動員普遍沖刺能力較差的結癥之一。因此,我國長跑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比賽中應保持較高步頻的條件下,適當增加步長,特別是逐漸掌握途中跑、變速跑、沖刺跑等幾種不同的技術,以適應各種大型賽事的需要,而使我國大學生女子長跑的水平跨上新臺階。
運動員所制定的比賽戰(zhàn)術,必須根據(jù)比賽任務、條件、對手情況以及本人的運動水平來制定,運動員要想取得較好的運動成績,就必須從運動員自身的競技能力考慮,運動水平高或者耐力好的運動員,則首先考慮領先跑或者勻速跑的戰(zhàn)術;從運動員個人訓練的水平考慮,速度較好的運動員則應運用跟隨跑戰(zhàn)術以及加大最后沖刺能力。
運用比賽戰(zhàn)術應遵循以下幾點基本原則:首先,起跑后要力爭搶占有利位置,為進入途中跑階段有效實施戰(zhàn)術奠定基礎;比賽跑進應選擇最短的賽程路線;途中跑的步長要相對穩(wěn)定,節(jié)奏較快,跑速平穩(wěn)變化較小,盡量節(jié)省能量;超越對手應在直道進行;頂風跑時,最好不采用領先跑戰(zhàn)術;提前獲取運動員參賽成績信息,以便選擇適合的跟隨選手,在運用跟跑戰(zhàn)術時,如賽前沒有針對性的預案,可采用嘗試性的跟隨跑方法;進入沖刺跑段前,應緊緊靠近對手,最后立足跑在領先集團[2]。
目前我國大學生女子長跑運動員的技術狀況:長跑技術的訓練與要求是與其專項特點決定的,由步長、步頻兩個因素來體現(xiàn)。過分強調步頻或步長都會使訓練誤入歧途。我國女子長跑運動員多采用高頻跑技術,根據(jù)我國運動員的形態(tài)、生理、解剖學、機能等特點,經過中長跑界幾代運動員的嘗試和探索,在水平一步步提高的同時,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因此,總結高頻跑技術的特點、分析和改進其不足,才能推動我國女子長跑技術更趨經濟合理、完善。
綜上所述,在長跑項目的訓練中應始終貫徹以速度為核心的訓練模式,大力發(fā)展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提高其抗乳酸能力,這是今后中長跑訓練的發(fā)展趨勢。主要采用以速度訓練為核心,以速度耐力訓練為基礎,以力量耐力訓練作保證的訓練模式,合理的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科學的營養(yǎng)安排,這些都是保證我國中長跑運動水平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第九屆全國大運會女子10000m比賽前八名運動員400m各段速度總體變化為先慢后快,前5000m成績低于后5000m,前后半程的速度差值較小,呈現(xiàn)速度變化整體趨于平穩(wěn)的特征。
(2)運動員起跑后加速段的跑速較快,前后差值僅1s,整體速度較快;途中跑段的分段速度要低于加速段和沖刺段,名次越靠前的運動員速度波動值越小,速度也越快;前三名運動員沖刺能力均強于第4~8名。
(3)女子10000m比賽前八名運動員可分為兩種不同的技術類型:第一種為均衡型指前三名運動員,第二種為后快型指第5~8名運動員。
(4)均衡型跑法的運動員各分段成績差值較小,體力分配較均勻,持續(xù)高速度跑的能力強;后快型的運動員表現(xiàn)出前半程速度較慢,后半程速度相對較快的特點,前后1000m分段差值較大。
(1)建議在10000m跑比賽中,加速段和沖刺段必須要比途中跑段的速度快,且前后400m的差值最好保持在1~8s之間,要合理均勻的分配體力。
(2)要根據(jù)訓練水平來選擇比賽速度,無論在比賽中采用何種戰(zhàn)術,都應與自身的訓練水平相適應;為提高我國大學生女子10000m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和技戰(zhàn)術水平,在比賽中運動員應合理的分配速度。
(3)要根據(jù)賽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對手的實力來安排賽程的速度比率;運動員要根據(jù)比賽中的變化來控制速度,充分發(fā)揮臨場應變的能力;要提高“重點區(qū)域”的加速能力以及最后階段的沖刺速度。
(4)建議在長跑項目的訓練中應始終貫徹以速度為核心的訓練模式,大力發(fā)展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提高其抗乳酸能力。
[1]謝慧松,袁榮凱,周鐵民.對我國優(yōu)秀女子長跑運動員1000 0m跑分段速度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6):846-847.
[2]張艷平,翟豐.馬拉松運動員的速度訓練與速度分配特征[J].遼寧體育科技,2002(8):13-14.
[3]文超.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2版.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4]連佑群.對中外優(yōu)秀女子10000米運動員速度分配的解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2):65-68.
[5]王港,劉仁盛.中外女子長跑項目當前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405-407.
G804
A
2095-2813(2017)10(b)-0015-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