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波
摘 要:開放式教育要求學校沒有“圍墻”,課程沒有“邊界”,教學不是“灌輸”,兒童就是“兒童”。作為一個教壇新人,開放式教育是源頭活水,給我源源不斷的滋養(yǎng),我將奉行開放式教育理念,在教書育人的康莊大道上穩(wěn)步前行。
關(guān)鍵詞:開放;實踐;創(chuàng)造
對于我們新老師來說,一開始就接觸到開放式教育我覺得是受益無窮的,因為在我們腦海里還沒有形成老套的、固定的、低效的教育觀念,開放式教育能在很大程度給我們的教學指明方向。讀完張云鷹校長的《開放式教育》,我頗有感悟,現(xiàn)行的學科教學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弊病,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里走著一條又艱難、成效又低的道路?!堕_放式教育》為我們撥開云霧,促進了我教學觀念的成長與轉(zhuǎn)變,我明白了學生不是觀賞教案上演的觀眾,而是課堂以及生活的體驗者。學生只有自主參與、獨立思考、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書中有深刻的教育理論,更有一個個鮮活的、生動的教育案例,讓我看到這些充滿教育智慧的做法讓所謂的“問題學生”散發(fā)出屬于自己的光芒。我也希望在我今后的職業(yè)生涯中,能夠成為如此的老師。
張云鷹校長在《開放式教育》中提出的“兒童就是兒童”深深打動了我的心,回想我們是孩子的時候,也多么希望有人能替我們發(fā)聲,替我們喊出:“他們只是個孩子??!”曾幾何時,我們被規(guī)范、模式狠狠地壓抑、束縛著,如同一只羽翼尚未豐滿,卻被鐵籠囚禁的雛鷹,時間長了,便忘卻了如何飛翔。如今張云鷹校長卻提出:教育的本質(zhì)是追求兒童心靈的解放,讓孩子更有尊嚴地生活。學生不是機器,切忌千人一面,開放式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合唱”,盡量為每個學生私人定制,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合作、交流。傳統(tǒng)的應(yīng)試教育以考試成績論英雄,學生學習似乎就是為了應(yīng)付考試,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對探索生活的渴望。而老師教學為了出成績,考什么就教什么,重智育輕德育,培養(yǎng)出一批批考試的機器,這樣的教育,實則關(guān)閉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大門,鎖上了孩子生動、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思想。我很贊同坪洲小學所營造的“學起于悅,活而有序”的學風,孩子因為興趣,因為自身需要而學,為了自身發(fā)展而鉆研、探究,這比老師任何形式的教都有用得多,這樣的教育才能讓人更有尊嚴地生存和發(fā)展!我想,坪洲小學正在張云鷹校長的帶領(lǐng)下,奉行這樣的教育理想逐步前行。坪洲小學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坪洲小學的老師更是幸運的!
我來到坪洲小學一年,對開放式教育也有了一些體會以及實踐。比如剛過去不久的我們?nèi)昙壍拈_放式測評,試卷占的僅是40%,而聽說讀寫用加起來占60%,注重從多方面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評價,而不是以片面的、單一的分數(shù)來評價孩子的能力,這是開放式的一種體現(xiàn)。并且邀請家長一同參與測評,我認為這也是對家長的一種開放,使家長能夠切身參與到學?;顒优c學生能力測評中來,也提高了家校合作程度。
我們初來乍到,就有幸接觸到張云鷹校長的開放式教育,并且努力將理念轉(zhuǎn)化為行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同時也是一種機遇。為何這么說呢?對于我們來說,能將常態(tài)課上好,都需要下一番功夫,而我們卻要力圖上好新常態(tài)課,更是不易。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思考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嘗試通過閱讀《開放式教育》《開放式活動課》《開放式習作》來尋找解決辦法,但很慚愧,我還未真正、深入地理解這幾本書,尚還停留在借鑒、模仿的階段,但我嘗試在我的課堂上作出改變,比如我在上《風箏》這一課時,采用“讀寫結(jié)合式”的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讀與寫的能力。有些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庇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一讀這句話,談?wù)勛x后的體會。
預設(shè)一: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學生感受到孩子們很傷心、很難過。
預設(shè)二: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學生從垂頭喪氣這個詞語感受到孩子們很沮喪。
……
精心做的風箏不見了,我們能不傷心嗎?所以——
我們的“幸福鳥”飛走了,我們能不著急嗎?所以——
我們找了半個下午也沒有找到,所以——
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讀,讓他們體會伙伴們心情的變化,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變化寫具體的,感受童年的童趣童真。
又如結(jié)尾部分:孩子們四處尋找失落的風箏也沒找到,但是仍不甘心,最后他們把目光鎖定在村子的水磨坊那里。他們找到了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預設(shè)一:找到了,因為他們太愛“幸福鳥”。
預設(shè)二:沒找到,因為“幸福鳥”飛得實在是太高了。
預設(shè)三:最后是省略號,有很多種結(jié)果,說明文章還沒有寫完,還可以繼續(xù)寫下去。
通過預設(shè),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他們無比興奮。寫起來得心應(yīng)手?。▽W生開始寫作)
由此,我嘗到了開放式教學的甜頭。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若能更多地理解和運用開放式教育,并將其內(nèi)化為我的教學理念,我將受用無窮!
參考文獻:
張云鷹.開放式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