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甜
詩詞之意新與語工
黃小甜
北宋詩人梅堯臣曾對歐陽修說:“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率意”即是詩家應用真性情寫詩,寫眼中見、心中想?!耙庑隆碑斎皇菓行碌牧⒁狻⑿碌囊饩?、新的構思?!罢Z工”,即要求所要表達的作者的情意、意境之用語不僅是合律,更要準確、達意,還要有詩境,并要把不易刻畫的景象,寫得生動,猶如在讀者目前;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意、意境,應含蓄在形象里傳達給讀者,使之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此方才可言:功夫到家。
詩要意新,詩便要有奇趣,而詩人就必須好奇,要滿懷興致地去觀察生活,不僅要看到令我們整個民族都為之驕傲或為之共憤的國之大事,也要滿懷興致地去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等平凡小事、瑣事,并從中發(fā)掘詩意,令俗為奇、以故為新。其意新不僅寫前人所未道者,還要求把讀者引向所狀目前之境況之外去,不著痕跡地傳達出不盡之意。而一首好詩,必是“意”與“語”之兼善者也。
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新疆師范大學教授星漢先生寫了一首《游盧溝橋感賦》,這可說是一首應制詩,可列入詩壇討伐的“三應詩”之首。我們看他是如何寫的:
石獅依舊對蒼蒼,親見八年烽火狂。
此地夕陽西下后,朝朝帶血起扶桑。
提到盧溝橋,大家都會聯(lián)想到“盧溝橋事變”,前兩句寫盧溝橋上的石獅子見證了日寇“虜騎所至,燒殺奸淫搶掠”的無惡不作!見證了中華民族“地無南北人無老幼奮起殺敵”的民族覺醒、抗日救亡!立意、選材、構思匠心獨運,前兩句開門見山,從表象直接引入深入探究的境況;第三句轉折“此地夕陽西下后”含蓄雙關,末句“朝朝帶血起扶?!?。扶桑,古代神話傳說海外東邊的大樹,據(jù)說太陽是從那里出來的。舊時,“扶?!敝溉毡?。作者借用了這個傳說。因那太陽是從扶桑起來,所以那紅色無疑是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那是對日寇侵華的血淚控訴!這詩中沒有一句套話,沒有一句口號,而對日寇的憤怒、控訴可謂入木三分。展卷讀之痛快淋漓,掩卷思之含蓄深刻。此乃“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也。這便是意新與語工之絕妙之作。
詩人星漢后來在說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時談到:“詩作不能重復古人,不能重復他人,不能重復自己。不能重復自己,我自己心里有數(shù);不能重復他人,我未見他人有此類詩作;不能重復古人,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圓的,自然寫不出這樣的詩來,竊以為,此詩能在大獎賽中僥幸奪魁,除評委們的謬賞外,即在于‘前無古人’,求一個‘新’字罷了?!?/p>
這樣的“三應詩”好嗎?當然好。作者以情感的飽滿、思維的縝密、噴薄而出的高濃度的寓情于景的情感傾瀉,使得情景相融,情理相通??芍^妙極!
酬唱詩在形式藝術上的特殊性在于要“奉和”,嚴則要求每韻必步原韻;寬則可依原韻部,不必同字;當然也可和其意而不依韻的;也有同題擇某句詩之字為韻的……總之增加了其限制,增加了難度。但,寫詩的創(chuàng)造性樂趣,除了詩意的深化等苦心經(jīng)營之外,形式藝術的從難從嚴,更能從中找到真趣。實際上也是對作者能否達到“意新”與“語工”的磨練和考驗。如同我們登山,本來攀登已艱辛,可又恰遇狂風暴雨,不僅疲憊倦怠,更兼狼狽不堪,可一旦到達山巔,振衣送目,一覽那寬廣而全新的境界時,那種愉悅、那種神清氣爽,瞬間便豪懷頓生,而這在山腳下卻是無法體會的。
下面看看兩首情意真摯的酬唱詩:
喜迎林從龍、歐陽鶴、梁東吟長
鐘家佐
相攜八桂覽山川,小住西山酌乳泉。
初漲詩情連粵海,更乘豪興上云天。
時空變幻千般景,夢覺迷茫一縷煙。
長憶清茶盈笑語,同珍明月幾回圓。
作者鐘家佐先生與林從龍、歐陽鶴、梁東先生當時都將近八十高齡,四位志同道合的耄耋詩人同游廣西桂平西山,作為東道主的鐘老不禁詩興大發(fā):“相攜八桂覽山川,小住西山酌乳泉。初漲詩情連粵海,更乘豪興上云天?!毕嗑鄣臍g欣、相投的雅趣、醉人的乳泉、老驥的心胸、登山的快感……以游蹤為線索,逐步展開,層層遞進,愉快地抒發(fā)著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豪興……
“時空變幻千般景,夢覺迷茫一縷煙?!彪S著登山的腳步,景色的變化,歷盡滄桑的老人于景中融入了他人生的感悟:人生不也就是變幻莫測的一道道風景嗎?有險峻、有荊棘、有迷茫、有蒼涼、有豪雄、有艷麗、有坦途、有坎坷……然而,這一切又都像夢一樣,像塵世間飄過的一縷輕煙,轉瞬而過,真乃“人生如夢,去日苦多”。此時工整的流水對的運用增加了詩意連綿的如蒙太奇般的幻象,美而令人沉思,不盡之意已蘊藏其中。
“長憶清茶盈笑語,同珍明月幾回圓。”既然人生如夢,那么我們且珍惜當下,歡聚雖短暫,但我們會常憶起這西山之行,當共同珍惜我們歡聚的時光。詩人對友人,意篤情深,萬般珍惜!
此間自是隱含了詩人飽經(jīng)滄桑,而今所云,可說已到了佛家之第三種“看山還是山”的境界。
再看梁東先生的和詩:
蘭言傾蓋枕清川,幾度西山醉醴泉。
些許童心常論道,蓋憑老氣欲摩天。
夢中慣作詩家態(tài),歸去猶吞世上煙。
我有鷗盟林下約,柳梢明月缺還圓。
“蘭言傾蓋枕清川,幾度西山醉醴泉?!边@一二句回答,爽快而真誠,我們志趣相投,一見如故的朋友來到這山清水秀的地方,我們曾幾度相攜于桂平西山共品乳泉,陶醉其間。
“些許童心常論道,蓋憑老氣欲摩天?!比穗m老,然童心未泯,童真仍在,論詩談詞率性由真。正因如此,故雖已兩鬢霜侵仍登高“欲摩天”。對仗何等的精妙。
“夢中慣作詩家態(tài),歸去猶吞世上煙?!贝诵心耸窃娙嗽~家之旅,酬唱吟哦不亦樂乎,可謂雅興悠然,童趣盎然,幻若飄仙。然而,“人有悲歡離合”,當我一旦離開這如夢如幻的美妙境地,當我“歸去”后,此“詩家態(tài)”便掉回繁瑣的塵世間,便柴米油鹽、超市菜場、紛繁人事……各式人間煙火,不可或缺?!皻w去猶吞世上煙”太妙了。
“我有鷗盟林下約,柳梢明月缺還圓。”就算是離別了,但我與家佐兄有約,我還會再來,月亮缺了還會圓,我們離別了,還會相聚?!霸掠嘘幥鐖A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p>
詩人平和的心態(tài),不凡的氣度,錘煉語言的功力,令人嘆服!
這一唱一和,沒有陳詞濫調,沒有模山范水,格調之高雅,布局之有序,可謂意新而語工。
剛才說的都是所謂的“三應”之作,但卻都可稱之為佳作。所以,詩的好與不好,不在于是什么題材,而在于作者的素養(yǎng),在于“意”與“語”兼善與否。
那么,既然不在于什么題材,在懂得了詩詞曲的基本格律之后,如何創(chuàng)作?如何成就一首(闋)好作品呢?
同樣的世間萬物,因看的人不同,攝取的點不同,閱歷不同,感受不同,各自當有各自的一番感受。若是詩人,就應各有一番新意,也就是欲要表達對其事、其物、其山、其水或其花、鳥、蟲、魚等的難狀之景,不盡之意,便要令由此而碰撞到的發(fā)散性思維這一點靈光,促成好的創(chuàng)意、成就好的作品,這靈感的展現(xiàn)便有賴于語工的成全。意新是作品的靈魂,語工是作品的骨和肉。
意新與語工,我們做個比喻:猶如一個“人”,若沒有靈魂,便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若沒有骨肉支撐的靈魂,落不到實處只能四處游蕩。他們之間少了誰都不能成其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人”。故,意新與語工二者不可偏廢。
再看有關愛國的作品。
中國的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就具有憂國憂民精神,具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品格,以詩心話滄海桑田,以詩意說天翻地覆,在沉重下飄揚詩的韻味,在枯燥中煥發(fā)詩的情趣。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中國知識分子,在一生的風風雨雨中,現(xiàn)實生活對他們的種種不公、對他們的磨難,都改變不了他們那刻骨銘心的對祖國的熱愛。這是許多今天的年輕人難以理解的。有一位知識分子林葉萌先生,在建國初期,當知道祖國經(jīng)濟建設急需人材,便帶著全家滿懷深情地以拳拳赤子之心毅然離開了生活優(yōu)裕的香港,投身到祖國的懷抱,欲以平生所學貢獻于祖國。誰會料到,祖國建設的巨輪橫遭顛簸,歷次政治運動,十年浩劫,使其壯志雄心遭到了殘酷帶血的礪磨。請看林葉萌先生的詞《南鄉(xiāng)子》:
立意上歸舟,夙愿多年一旦酬。獻盡青春終不悔,何求?無愧于心即便休。
作者用通俗而溫婉的語言,流水行云般地傾訴著自己倔強而博大的赤子之襟懷,既無盛氣凌人的自負,更無矯情惡心的媚態(tài),襟懷磊落。意境、語言之從容自然恰到好處。
她寫的另一首《鷓鴣天·燈蛾》:
結隊成群勁撲燈,光明每認作知音。投奔卻被燒飛翼,何負虔誠一片心?知遺憾,賦清吟,盆中水里悼蛾沉。生生世世還如此,足見癡情向往深。
此詞用常見之物象,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寄托于其中的不盡之意,令人耳目一新,具有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眼前之物運用的別具匠心,結構和詞牌的選擇、陳述的巧妙,都與所寓之意結合得天衣無縫,果然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我們看到像林葉萌先生這樣受盡磨難的中國知識分子,盡管“投奔卻被燒飛翼”,仍任性地“生生世世還如此,足見癡情向往深”。這“癡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而令人敬佩!
詩人艾青說:“為什么我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p>
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此詩家之率意,果得前人所未道者,至“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芍^意新與語工兼善之典范也。
如何在日常生活之小事、瑣事中發(fā)掘新意?請看星漢先生的《高壓鍋》:
終生經(jīng)水火,日日忍熬煎。
潛沸積于腹,長吁仰向天。
平時飽酸辣,過節(jié)染腥膻。
有氣不得出,粉身驚玉筵。
這里句句不離高壓鍋這個“物”,但讀者馬上會悟到這樣一個道理:對任何事物都要理順關系,有氣要讓它出,否則,它會來個“魚死網(wǎng)破”,那么那高高在上待享受“玉筵”的食客將會不死即傷!
星漢先生的《西江月·沿頭屯河賦河卵石》:
曾帶一身棱角,乍離千載山丘。細磨幸遇眾良儔,方免濁流沖走。但望澄清河水,暫教顯露珠球。人言圓滑總無由,自有堅心如舊。
這“河卵石”又別出新裁: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出身低微,在社會上長期磨練而又堅韌不拔的人群。
星漢先生的《足球》:
終生受氣氣添胸,踢來踢去無定蹤。
已是雙方腳下物,卻教何去與何從。
這首詩寫的是足球,但我們一看就會領悟到作者的雙關意。這分明就是對小人物任人擺布的人生境遇的不平之鳴。
這三首詠物詩詞所詠之物,用的都是極不起眼的物件,然卻表達了新奇而生動的意象,有聲有色,鍛字煉句非常準確而精警,真切、細致動人。所狀之物,窮形盡相,含蓄有味,一樣是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當然無愧為意新語工的精品。
通過前面的例子,我們知道,好的作品,定要達到意新語工。這里要補充的,還包含詩詞特有的音樂節(jié)奏、旋律。一首好的詩,猶如一支震撼心靈的樂曲,那些深藏于格律形式之下精湛(語工)的起伏,隨時都應出人意料,其能量可釋放于聽者的習慣被“拉伸”的瞬間,使之撼人心弦(意新)。那聽上去不管是雄健寬闊或是婉約柔情的作品,往往出現(xiàn)對答旋律節(jié)奏的相錯、和聲的若即若離,或舒曼、或激切、或喧嘩、或冷寂等等,它們在細處無時不充盈著作者的生命,好比奔涌的血流營養(yǎng)著毛發(fā),不肯茍且。好的作品,不管是詩、詞、曲、賦,皆應傾訴著這樣的生命存在。
(作者系中華詩詞學會培訓中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