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浩
陳浩的散文詩(四章)
陳 浩
迎著仲春的春風(fēng)、春雨、春光,我撐開了江南的絲竹雨傘,隨著海內(nèi)外蜂擁而至的游客,走進了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五星級旅游勝地,走進亞洲的抗日名鎮(zhèn)——奉化溪口武嶺。
走進了江南民間第一鎮(zhèn),去品讀蔣氏故里的二十多處神奇景觀,抗日烽火的人文歷史,去感受五嶺公園不同的民國文化,抗日文化、國共合作文化、山水文化、佛教文化,去祈禱露天第一大佛彌勒佛和平福音。
當(dāng)你登上妙高臺,眺望萬木崢嶸的雪竇山,吹來陣陣松風(fēng)云浪,使人回憶起了七十五年前,抗日烽火歲月中,日本侵略者派來強盜飛機,對溪口的武嶺蔣氏祖宅墓地——豐高房,蔣宋別墅文昌閣,蔣公出生地,玉泰鹽鋪,蔣氏父子的青白磚瓦房,實施最野蠻的狂轟亂炸,最殘暴的法西斯獸行!日本鬼子的野蠻轟炸,激起了中華全民抗日的怒火,全民抗日舉起刀槍,高唱起義勇軍進行曲——起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nèi)f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高聳巍峨的龍鳳樓閣,天一閣頂起了江南半邊天,樹立了中華古文明的歷史豐碑,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藏書樓閣,天一閣歷經(jīng)十三世而千年不倒,欲知千古事,須讀天一閣。
天一閣是寧波范氏宗族十多代人,遵守先祖遺訓(xùn),保藏萬卷書,史圖千年之證。嚴格的家教,鐵律的收藏管理,傳代不分書,藏書不出閣。諸子千家羅萬卷,百科四庫集三秦。
范氏嚴管六個不得入閣——往來無白丁,煙酒不登樓,無故不得入,閣內(nèi)不留客宿。書庫門鎖多房子孫保管,一家一人不得進入書閣。讀書人須以愛書飽讀之名聲,愛國愛鄉(xiāng)之心切,才能敲開這座寶庫大門??滴?2年(1673年),大學(xué)士黃宗羲經(jīng)范家四世孫范光燮特批,才被允許登閣看書,尋找史籍圖文著書立說。
??!天一閣,金字塔——你是華夏第一座知識寶庫,集五千年諸子百家文經(jīng)史書之大成的寶庫。天一閣——范氏宗族為祖國保藏的文化遺產(chǎn);天一閣——濱城寧波光芒萬丈的金字塔。多少中外游人仰閣浩嘆。百代諸子千家文史藏書閣,五千年華夏文明知識的殿堂。
詩壇泰斗艾青是20世紀中國最優(yōu)秀的詩人;是一位歷經(jīng)滄桑、百折不撓的杰出詩人;是一位豁達大度、才華橫溢、幽默樂觀的詩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彼矣谥泵鎽K淡人生,堅持實踐的真理,創(chuàng)造了精神的財富。
艾青畢生像工蜂一樣勤勞,忙碌在生活的海洋里。采來百花釀蜜后,滋潤人間日月長。他在命運多舛的歲月,無論生活多么坎坷,都堅持寫作。一顆心似火,三寸筆如槍。一生勤于筆耕,創(chuàng)作了兩千多萬字的詩文。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艾青說:“為什么你們永遠不安?一種比什么都強烈的愛情在人們心中涌動,我寫作、寫作,第三個還是寫作。人生在我的活動里多么有意義。我生活著,故我歌唱……”
華夏大地留下了行吟詩人的足跡,大江南北的讀者呼喚著艾青。
人民心中緬懷:他是真誠的記憶,歌唱母親的詩篇,將會永遠流傳。
1991年初春,艾青以80高齡,坐著輪椅,應(yīng)柯藍會長之邀在北京給中國散文詩筆會講課。
艾青風(fēng)趣地說:“什么是散文詩爭論的利害,是魯迅的《野草》,當(dāng)我沉默的時候,我感到充實,我行將開口又感到空虛……
火的冰,冰的火,火的美酒中燃燒著詩的靈感……
是柯藍的《朝霞短笛》一半是月亮一半是太陽,照耀著大地……
有的說中西文學(xué)嫁接的混血兒,是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郁》……
我說散文詩是真、善、美,是統(tǒng)一在人類意志里的三種表現(xiàn),詩是他們之間連接的橋梁。
真,是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對未來信賴的夢想,善,是對社會的公德,是眾享的福祉的行為。
作家是一個民族的感覺器官,思想神經(jīng),智慧的瞳孔,作家從精神情感思想的活動上,守衛(wèi)著他的祖國和民族忠誠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