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露川
(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
蔣氏世以儒史稱,不以文藻為事,唯伸及係子兆有文才,登進士第,然不為文士所譽。與柳氏、沈氏父子相繼修國史、實錄,時推良史,京師云《蔣氏日歷》,士族靡不家藏焉。〔1〕
蔣氏世禪儒,唯伸及係子兆能以辭章取進士第,然不為文士所多。三世踵修國史,世稱良筆,咸云“蔣氏日歷”,天下多藏焉。〔2〕
由上述兩段文字可知:《舊唐書》點校本將蔣氏日歷視為一部確實存在的專書,故稱《蔣氏日歷》;《新唐書》點校本將蔣氏日歷視為一個專用名詞,故稱“蔣氏日歷”。前一種看法在學術界也有反映,如:謝貴安教授認為,《蔣氏日歷》是一部反映蔣氏家族歷史的著作〔3〕;英國學者杜希德則在其著作中指出,《蔣氏日歷》是一部私家著述的編年記錄?!?〕
從兩《唐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關于蔣氏日歷一詞理解上的訛誤,其根源蓋出于《舊唐書》。所謂“良史”可作三種理解:倘指史家或史家的志向而言,下文不當成為“蔣氏日歷”一書,更不可成為士族的“家藏”;若指史書而言,則專記皇帝起居言行之“日歷”,既不當冠以私家姓氏,更不可能成為“士族彌不家藏”之書。前二者于語義不通,后者于法制不通。而《新唐書》在修撰過程中,其作者似發(fā)現(xiàn)文字表述上有點問題,而將“良史”改為“良筆”,但因受《舊唐書》影響,沒有完全解決語義上和邏輯上的不通,從而沿襲了這一訛誤。
筆者認為,蔣氏日歷一詞,似系時人為贊揚蔣氏在修國史方面的突出貢獻所表達的贊譽之辭,既非一部實際存在的蔣氏私家著作,更不是以“蔣氏”冠名的國史文獻“日歷”。
理由如下:
其一,從修史制度來看,“日歷”作為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官修編年體史書,出現(xiàn)于唐朝中后期,與實錄、起居注等同為唐代國史修撰所依據(jù)的基本資料。五代時期,日歷成為朝廷修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宋代設立“日歷所”,是為宋代撰修日歷的專門機構?!?〕日歷自產生以來,本是朝廷官修史書的一種形式?!短茣酚?
貞元元年九月,監(jiān)修國史、宰臣韋執(zhí)誼奏:“伏以皇王大典,實存簡冊,施于千載,傳述不輕。竊見自頃已來,史臣所有修撰,皆于私家紀錄,其本不在館中。褒貶之間,恐傷獨見,編紀之余,或慮遺文。從前已來,有次乖闕。自今已來,伏望令修撰官,各撰日歷,凡至月終,即于館中都會,詳定是非,使置姓名,共同封鏁。除已成實錄撰進宣下者,其余見修日歷,并不得私家置本,仍請永為常式。”從之?!?〕
上述文字表明,唐代日歷是先由史臣各自編纂后,每月送至史館,為撰修國史提供材料,并不得私藏副本。蔣氏父子參與修國史實錄,或許曾承擔撰寫日歷的工作,但其所修日歷必須按要求送至史館,不應流傳于史館之外,更不可能以一部專書的形式存在于私家,以至于“士族靡不家藏”、“天下多藏焉”?!?〕
其二,從“日歷”本身的性質來看,蔣氏日歷尤其不可能視為《蔣氏日歷》?!端问贰に囄闹径酚诰幠觐愔浺浴叭諝v”名書者多種,即:
《唐天佑二年日歷》一卷;
《宋高宗日歷》一千卷;
《孝宗日歷》二千卷;
《光宗日歷》三百卷;
《寧宗日歷》五百一十卷,重修五百卷;
《理宗日歷》二百九十二冊,
又《日歷》一百八十冊;
《顯德日歷》一卷(原注:周扈蒙、董淳、賈黃中撰)?!?〕
由上述著錄可知,中國古代“日歷”多冠以帝王廟號或年號,是朝廷官修史書的一種形式。所謂“《蔣氏日歷》”以“蔣氏”冠于“日歷”之前,于制度、于情理均難成立。
其三,從義興蔣氏在修國史實錄方面的貢獻,可以說明蔣氏日歷一詞的指向。蔣一族先后有四人參與撰修實錄:
此外,蔣係子蔣曙,字耀之,曾任起居郎,延續(xù)了蔣氏的修史工作,是以《新唐書》記載蔣氏“三世踵修國史”。
唐代的實錄是在起居注和日歷及其他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刪改修訂而成的,唐代史館史官的主要工作一是修前朝史,二是修國史和實錄。蔣氏作為中晚唐時期的史學世家,先后參與撰修五部實錄,在官修史書的工作中貢獻突出,為唐中后期史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從兩《唐書》關于蔣氏的記載可知,蔣氏父子在歷史撰述方面的造詣在當時就得到了廣泛認可。蔣氏父子參與撰修實錄,與日歷關系密切,“時推良史”、“世稱良筆”,時人以“蔣氏日歷”為喻稱贊蔣氏一門的史學成就,當合于情理。
最后,順便提一下,《新唐書·藝文志三》小說家類著錄“劉軻《牛羊日歷》一卷(原注:牛僧孺、楊虞卿事。檀欒子皇甫松序)。”〔15〕此書是一部唐代傳記小說,寫的是關于“牛李黨爭”的一些民間傳聞,見于清代繆荃孫所編《藕香零拾》一書?!?6〕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入“傳記類”,稱其“不遜甚矣”。〔17〕兩《唐書》提到蔣氏日歷,稱其“良史”、“良筆”,顯然是指蔣氏在歷史撰述上的造詣。故不可以《牛羊日歷》的存在而旁證《蔣氏日歷》一書的存在。
注釋:
〔1〕〔9〕〔11〕〔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九《蔣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4028-4029頁。蔣本名蔣武,憲宗元和五年自請改名,“臣名于義未允,請改名義”,后名蔣。根據(jù)兩唐書本傳記載“長慶元年卒,年七十五”,推測其生卒年為747年至821年。
〔2〕〔10〕〔12〕〔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二《蔣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4534-4535頁。
〔3〕謝貴安:《中國實錄體史學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404頁。
〔4〕〔英〕杜希德:《唐代官修史籍考》,黃寶華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0頁。
〔5〕王盛恩:《宋代〈日歷〉纂修考》,《史學史研究》2006年第2期。
〔6〕〔北宋〕王溥:《唐會要》卷63《史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294-1295頁。關于韋執(zhí)誼奏請時間,據(jù)王盛恩考證,應以王應麟《玉海》所記“永貞元年九月”為準。參見王盛恩:《宋代〈日歷〉纂修考》,《史學史研究》2006年第2期。
〔7〕有研究者認為,唐末因政局動蕩等因素,使史臣所修《日歷》得以在民間流傳,且包括“蔣氏日歷”在內。參見趙貞:《唐五代〈日歷〉雜識》,《史學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33頁。按:就“蔣氏日歷”而言,似不應包含其中,一是不可以私家姓氏冠于“日歷”之前,二是退一步說,在唐末的歷史形勢下,流于民間的“蔣氏日歷”,亦難得“天下多藏焉”。據(jù)此,前說尚可商榷。
〔8〕〔元〕脫脫等撰:《宋史》卷二百三《藝文二》,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5088-5091頁。據(jù)研究者指出,從后周建元紀年的情況來看,《顯德日歷》一卷,所記為后周世宗朝的時政和史事。參見趙貞:《唐五代〈日歷〉雜識》,《史學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33頁。
〔13〕《五代會要》記:“(晉天福六年)四月,監(jiān)修國史趙瑩奏:‘……咸通中宰臣韋保衡與蔣伸、皇甫燠撰武宗、宣宗兩朝實錄,又光化初,宰臣裴贄撰僖宗、懿宗兩朝實錄,皆遇國朝多事,或值鸞輿播越,雖聞撰述,未見流傳。’”參見〔宋〕王溥撰:《五代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95頁。
〔14〕兩《唐書》關于《文宗實錄》撰修時間的記載不一致,《舊唐書》記載為“咸通年間”(卷149,第4029頁)?!缎绿茣酚涊d為宣宗大和八年(卷132,第4535頁)?!短茣肪砹缎迖贰窏l記:“(大中)八年三月,宰臣監(jiān)修國史魏謩修成《文宗實錄》四十二卷,上之?!眳⒁姟脖彼巍惩蹁?《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295頁。又實錄為修國史的基礎,文宗在武宗、宣宗前,故《文宗實錄》應修于《武宗實錄》、《宣宗實錄》前,所以此處遵循《新唐書》說法。
〔15〕〔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卷五十九《藝文三》,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543頁。
〔16〕〔清〕繆荃孫編:《藕香零拾》,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104-105頁。
〔17〕〔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