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篤文
(新華社 貴州分社,貴州 貴陽 550004)
儒佛兼融的陽明詩文
周篤文
(新華社 貴州分社,貴州 貴陽 550004)
陽明詩文是陽明心學的藝術(shù)化之體現(xiàn),儒釋兼融賦予其作品以頑強的生命力與巨大的美感效用。弘揚陽明詩文有助于陶冶人們的心靈與凈化社會風氣。
仁民愛物;空靈禪意;轉(zhuǎn)識成智
王陽明(1472—1528)是儒家的圣者,文武之全才與歷史的完人。他的近二百萬字的《王陽明全書》是儒學的高峰、治國的寶典,所收七百多首詩歌與約八百篇文章無不閃爍著哲理的奇光與藝術(shù)的魅力,值得我們努力繼承與發(fā)揚光大。王陽明創(chuàng)建的以“致良知”為核心的心學,溝通了“心”與“物”的森嚴壁壘,充分發(fā)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他隨機處事,料無遺策,真正做到了“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習不慮,出之自有天則”的化境。他自承“自經(jīng)宸濠忠泰之變,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難、出生死。所謂考三王、建天地,質(zhì)鬼神、俟后圣無弗同者”。他深信“致良知”三字,“真圣門正法眼藏……實千古圣圣相傳一點滴骨血也”。正是借著他所悟出的“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理論指導,成就了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偉業(yè),從而開創(chuàng)了五千年來文明史上得未曾有的奇跡。
王陽明之所以獲得超凡入圣的成就,是同他立足儒學而兼融佛理有很大關(guān)系的。正德十年(1515)八月,武宗皇帝采納了太監(jiān)劉允的建議,以七萬鹽引為路費,派烏思藏等人,擬遠涉萬里迎取印度高僧來華布道。此事引起朝廷大臣一致的反對。王陽明卻因事納忠,寫了《諫迎佛疏》一文,從另一角度肯定了迎佛的動機:“乃陛下圣智之開明,善端之萌孽。”“發(fā)求其本,斯堯舜之圣可至,三代之本可復?!辈⑶椰F(xiàn)身說法地自承臣亦切嘗學佛,最所尊信,自謂吾得其蘊奧。在《朱子晚年定論》中更說:“早歲業(yè)舉,溺志詞章之習,既乃稍知從事(儒學),而苦于眾說之紛擾、疲苶,茫無可入。因求諸老釋,欣然有會于心,以為圣人之學在此矣。”盡管陽明進諫的終極目的是勸正德皇帝回歸于儒學正道,但他卻指出了儒佛相通,由佛而得圣道的參修過程?!笆ト酥?,吾性自足?!边@是他在貴州龍場開悟的靈光爆破,實乃慧能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的翻版。龍場開悟所印證的,其實就是“徹通人我物我之界限,而為人生宇宙之大本的仁心真體。”雖然他在“倫?!眴栴}上對佛學有異議,但對佛學的尊敬是終身不懈的。他在《答張元沖舟中問》說:“二氏與圣人之學所差毫厘。謂其皆有得性命也……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吾之用,是之謂大道。”湛若水在《奠王陽明先生文》中更云:“兄言迦聃,道德高博。焉與圣異,子言莫錯?!庇衷疲骸靶植恢^然,校勘仙佛。天理二字,豈由此出。明確指出佛道與圣學同高,天理之說與參修仙佛有關(guān)。”正是這種開放兼融的思想境界,成就了王陽明的偉大事業(yè),也賦予了陽明詩文高遠弘大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
陽明詩文的主要特點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第一,仁民愛物的慈悲心性。收入《古文觀止》的《瘞旅文》就是一個顯例。正德四年(1509年)八月初三的傍晚,一個滿臉愁容的老年吏目帶著一子一仆路過龍場驛站,寄宿于土苗家中。王陽明還沒來得及與他絮談,翌日一大早就上路了。中午時分便傳來了他死于蜈蚣坡下,傍有兩人哀哭;薄暮時,又傳來坡下已死二人;明日又獲知三人積尸道傍的悲慘信息。陽明念其暴尸無主,帶二仆埋于山麓,作瘞旅文悼之。其尾歌云:“吾茍死于茲兮,率爾子爾仆來從予兮。吾與爾遨以游兮,驂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鄉(xiāng)而噓唏兮。吾茍獲生歸兮,爾子爾仆,尚爾隨兮。無以無侶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離兮,相與呼嘯而徘徊兮。餐風飲露,無爾饑兮。朝友麋鹿,暮猿與棲兮。爾安爾居兮,無為厲于茲墟兮!”設(shè)身處地,同病相憐,字字是淚。這種民胞物與的大愛與佛氏悲憫情懷交相融合,刻骨銘心,令人不忍卒讀。
正德十二年(1517年)陽明奉詔出剿南贛汀漳之盜匪。他憐惜民命,改剿滅為招安,公布了《撫諭賊巢》的政令:“不忍殺其子者,乃父母之本心也;聞爾等辛苦為賊,所得苦亦不多……若能聽吾言改行從善,吾即視爾為良民,撫爾如赤子,更不追咎爾等既往之罪?!瓎韬簦∶裎嵬?,爾等皆吾赤子,吾終不能撫恤爾等而至于殺爾,痛哉痛哉!興言至此,不覺淚下。”云云。諭文藹然哀憐無辜之情,使匪首黃金巢、盧珂等率眾來投,并效死以報,后來還累立大功。一場血肉紛飛的廝殺,就這樣被消解了。陽明晚年抱病出征思、田,平息土司造反。他力主棄剿滅為招撫。宣揚朝廷威德,盡撤守兵,令各部土司率部歸順,不咎既往。諭令一出,群夷感泣歡呼,旬日之間,自縛來歸者一萬七千。悉放之還農(nóng),兩省以安。乃勒石思田,凱旋以歸。他在《與方獻夫書》云:“當喜遠人知向望,卻慚無術(shù)救瘡痍。從來勝算歸廊廟,恥說兵戈定四夷?!薄盎囊奈幢叵嚷暦?神武由來不殺難。想見虞廷新氣象,兩階干羽五云端?!毕M敵尉富实勰苄Хㄋ次韪善菀詰讶嵊忻缰e。王陽明自正德十二年(1517年)巡撫南贛汀漳盜賊開始,到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思、田土司之亂,十余年間平息了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以及湖南的亂局,使經(jīng)濟民生大為好轉(zhuǎn),對維系明朝政局影響深遠,為嘉靖萬歷近百年的和平與中興的局面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王陽明的歷史貢獻,應當予以肯定。
陽明治軍治民以仁德為先,因而深受百姓愛戴。嘉靖六年(1527年)奉命征思、田,所到之處,萬民空巷拜迎。十月至南昌:“父老軍民俱頂香林立,填途塞巷,至不能行。父老頂輿遞入都司。先生命父老軍民就謁,東入西出……自辰至未而散?!碧茍虺紘@曰:“比見擁謁,驚曰三代后安得有此氣象耶?!比拭竦抡绱烁腥?,真可謂是以風雷手段行菩薩慈悲了。
第二,空靈超邁的禪意棲居。陽明之于佛教殆有宿緣?!睹魇繁緜鳌贩Q“祖母夢神人自云中送兒下,因名云。五歲不能言,異人(僧)拊之,更名守仁,乃能言?!笔粴q隨祖父就養(yǎng)北京。游金山,適逢詩會,即席口占:“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一座盡驚,嘆為神童。妙高臺,宋僧佛印鑿巖而成,乃與東坡唱和之地,最為佳勝,從此也與陽明結(jié)下了詩緣,但過金山必有佳作。晚年有《金山贈野閑欽上人》之作:“江凈如平野,寒波浸綠苔。地窮無客到,天迥有云來。禪榻朝慵起,松關(guān)午始開。月明隨老鶴,散步妙高臺。”可謂散淡空靈、深腴道心之作。
陽明現(xiàn)存詩作中,關(guān)涉僧禪者約八十首,占十分之一強。陽明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舉進士,立朝剛直敢言。正德元年(1506年)以為南京言官戴銑脫罪,忤劉瑾。廷杖四十,下錦衣衛(wèi)獄。尋謫貴州龍場驛丞。赴謫途中,取道錢塘,發(fā)現(xiàn)劉瑾派人跟蹤,將加害于己。乃偽裝投水而遁。遇臺風,飄向福建。為賦《渡?!吩娫疲骸半U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痹诒诲\衣衛(wèi)追殺、生死攸關(guān)、前程未卜的當口,能如此鎮(zhèn)定從容,真可謂風流人豪。一個“滯”字,下得何其灑脫,“何異”二字又何等邁往而又有力度。把性命交關(guān)、生死一發(fā)的劫難,當作一片輕飄飄的浮云過眼。一派光風霽月的心態(tài),著實令人嘆服。陽明酷愛煙霞山水,游蹤所至,好與釋子詩筒往返。鴻泥雪爪,每多勝義高情。如其《憶龍泉寺》:“我愛龍泉寺,寺僧頗疏野。盡日坐井欄,有時臥松下。”其《覺院寺》云:“老僧丘壑濩,古顏冰雪好。霏霏出幽淡,落落見孤抱?!苯愿咂婀诺蝗纠w塵。另如“雪嶺插天開玉帳,云溪環(huán)碧抱金城。懸燈夜宿茅堂靜,洞鶴林僧相對清”(《杖錫道中》)與“絕壁倒翻銀海浪,遠山真作玉龍騰。浮云野寺春前動,虛室清香靜后凝”(《瑯玡山中》二首),匪為屬對工煉,尤賞其寄興清虛,令人有一緣不起之快。另一首《有僧坐崖石三年,詩以勵吾黨》云:“莫怪崖僧木石居,吾儕真切幾人如……年來奔走成何事,此日斯人亦起予?!睂ι说目葑虻赖亩Γl(fā)出了由衷的贊嘆。這是見賢思齊、精猛上進的獅子吼。陽明心學堅忍不拔的宗風,也由此可略窺端倪。
此外,陽明為高僧大德寫了不少偈贊文字,尤能表現(xiàn)其峻烈狂放、不拘一格的禪性品格。如《題和尚偈》:“不向少林面壁,卻來九華看山,錫杖打翻老虎,只履踏破巉巖,這個潑皮和尚,如何容在世間,呵呵!會得時予你一棒,會不得時,且放在黑漆桶里偷閑?!币约啊妒趾蜕匈潯罚骸皬膩聿恢忾W閃氣象,也不知圓陀陀模樣。翠竹黃花,說什么蓬萊方丈??淳湃A山里金地藏。好兒孫,又生個石庵和尚。噫,那些兒妙處,丹青模樣?!痹圃?,真是喜笑怒罵,皆成妙諦了。此等禪性的棲居,真可與摩詰、東坡、山谷居士把擘入林,各極其致了。
陽明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以疾劇,上疏告疾還鄉(xiāng)。疏入不報。十一月二十五日,門人周積問疾。先生曰:“疾勢危殆,所未死者元氣耳?!倍湃?,召積入。久之,開目視曰:“吾去矣?!狈e泣下,問:“何遺言?”先生微哂而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表曋?,瞑目而逝?!按诵墓饷鳎鄰秃窝浴卑俗?,可謂先生辭世偈語,光風霽月,何等灑脫、從容。這正是其人格道心的完美體現(xiàn)。朱熹評曾點氣象云:“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欠缺。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胸次悠然,有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之語?!笨芍^與陽明同一境界。風流人豪之王陽明的禪意棲居,竟是如此灑脫從容,鎮(zhèn)定圓滿,令人景仰無盡。
第三,轉(zhuǎn)識成智的度厄典范。正德三年(1508年),陽明初至龍場。與瘴癘為伴,蛇虺同居,困苦之極。有思州太守之差人到此,挑剔百端,侮辱陽明。周圍的夷人憤而不平,痛毆差人。思州太守聞之,大興問罪之師,令其前往叩頭請罪。守仁雖為貶謫罪人,卻凜然不服,復書云:“廢逐小臣所守待死者,忠信禮義而已?!薄安钊藪秳萆猛翘怪?。龍場諸夷與之爭斗,此自諸夷憤恨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則太府固未嘗辱某,某亦未嘗傲太府,何所得罪而遽請謝乎?”書上,思州守慚服??芍^轉(zhuǎn)識成智,以弱制強一例也。又水西宣慰使安貴榮,一日以象祠序為請。陽明曰:“毀之乎,新之也?”曰:“新之?!标柮髟唬骸昂缓酰坑锈刂?,唐之人蓋嘗毀之。象之道,以為子則不孝,以為弟則傲。斥于唐而猶存于今。毀于有庳而猶盛于茲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于是王陽明乃從人皆有善性,無不可化之人的觀點出發(fā),引《尚書》《孟子》的記載,證明象被舜帝感化,改惡從善后,派到貴州,主治苗鄉(xiāng),竟大有功德,受苗民敬愛,至今不廢。陽明因而論定:“唐人之毀也,據(jù)其始也。今諸夷之奉也,錄象之終也。斯義也,吾將以表于世,使人知不善如象焉,猶可以改。而君子修德,及其至也,雖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笨芍^截斷眾流、獨標高義之千古宏論,是陽明心學化民成俗的理論支柱,不愧為轉(zhuǎn)識成智的千古榜樣。陽明此文不僅立論高絕,而且還把西南文化的開發(fā)史提前了一千七百多年。自來言貴州文化,多以漢武帝遣唐蒙使夜郎談及夜郎與漢孰大為據(jù),事在公元前145年左右。另有楚莊矯從沅水涉貴州烏江而入滇為王之說,也不過在公元前350年左右。今據(jù)《尚書》“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可知舜封象于苗疆,在夏禹之前,距今約四千一百年。則貴州文明開發(fā),大大提前。
陽明靈機活法、轉(zhuǎn)識成智之事例甚多。據(jù)《兵略纂聞》云:“王守仁與宸濠戰(zhàn)于湖上,賊勢尚銳,值風不便,我兵少挫。守仁急令斬取先卻頭。知府伍文定等立于銃炮之間,方奮督各兵殊死戰(zhàn)。忽見一大牌立:寧王已擒,我軍毋得縱殺。一時驚擾,賊兵遂大潰。次日賊既窮促。宸濠思欲潛遁,見一漁船隱在蘆葦中。宸濠大聲叫渡,漁人移棹請渡,竟送中軍,諸將未知也?!痹瓉順渑婆c藏舟,皆陽明之奇謀妙計。急中生智,遂以弱兵力克強敵,料事如神,真可謂天縱大智也。陽明仁者,其不得已而用兵,以保國安民為主,從不貪功擅殺。其《書草萍驛》詩云:
一戰(zhàn)功成未足奇,親征消息尚堪危。
邊烽西北方傳警,民力東南已盡疲。
萬里秋風嘶甲馬,千山斜日度旌旗。
小臣何爾驅(qū)馳急?欲請回鑾罷六師。
又:
千里風塵一劍當,萬山秋色送歸航。
堂垂雙白虛頻疏,門已三過有底忙。
羽檄西來秋黯黯,關(guān)河北望夜蒼蒼。
自嗟力盡螳螂臂,此日回天在廟堂。
兩朝開濟之心,生民休戚之念,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令人感佩無盡。
陽明詩文乃其偉大生涯的投影,極為生動豐富。隨舉一例,皆令人振撼稱奇。如其《書佛郎機遺事》:
見素林公,聞宸濠之變,即夜使人范錫為佛郎機銃,并抄火藥方,手書勉予竭忠討賊。時六月毒暑,人多道暍死。公遣兩仆裹糧,從間道冒暑,晝夜行三千里以遺予。至則濠之擒七日。予發(fā)書,為之感激涕下。蓋濠之擒以七月二十六,距其始事六月十四僅月有十九日耳。世之君子當其任,能不畏難巧避者鮮矣。況已致其事,而能急國患逾其家如公者乎?蓋公之忠誠根于天性,故老而彌篤。身退而憂愈深,節(jié)愈勵。嗚呼!是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嘗欲列其事于朝,顧非公之心也。為作佛郎機私詠,君子之同聲者,將不能已于言耳矣!
佛郎機,誰所為?截取比干腸,裹以鴟夷皮;萇弘之血釁不足,睢陽之怒恨有遺。老臣忠憤寄所泄,震驚百里賊膽披。徒請尚方劍,空聞魯陽揮。段公笏板不在茲,佛郎機,誰所為?
這是一篇忠憤填膺、浩氣塞天的文字。他歌頌了一位退休家居的老臣心憂國難,趕造利器,冒暑送來的動人故事。佛郎機炮,是葡萄牙剛發(fā)明的超級利器。而關(guān)心國防的林公見素,居然掌握了這種技術(shù),鑄造出先進的火炮,助陽明殺敵。這是何等難得的義舉?。£柮靼堰@門火炮比作古代忠烈將軍。他們是比干、伍子胥(鷗夷)、萇弘、睢陽(張巡)、段秀實(段公)的化身,它凝聚著英雄的血肉,千古的浩氣。詩用擬人化的手法,凸顯出林公此炮巨大威力與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精神,可謂開千古得未曾有之奇的詩作。據(jù)現(xiàn)有文獻記載,此類新武器嘉靖三年(1522)始由葡萄牙從澳門傳入中國。而此詩以實物證明早在三年之前,就由林公仿制送達王陽明的手上了。如此迅捷的汲收仿制的能力,真令人驚嘆。
王陽明的詩文博大精深,領(lǐng)奇拔異,值得我們深入地發(fā)掘整理、學習繼承,箋箋小文,權(quán)當引玉之磚,望海內(nèi)通識,不吝賜教為幸。
[1]黃宗羲.姚江學案[M]//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5.
[2]王陽明.王陽明全集新編本[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3]王陽明.王陽明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4]蔡仁厚.王陽明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5]張英,王士禛.淵鑒類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李劍波
2016-12-17
周篤文(1934— ),男,湖南汩羅人,新華社原中國新聞學院教授,現(xiàn)任《中華詞賦》理事長。研究方向為古典文獻、詩詞理論與創(chuàng)作。
I207.2
A
1006-2491(2017)03-0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