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軾黃州、嶺海時期詩歌中“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淺析

2017-11-13 12:09◇王
中國蘇軾研究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價值觀念黃州悲劇

◇王 艷

縱觀蘇軾現(xiàn)存的二千七百余首詩,風(fēng)格多有變化。南宋劉克莊《后村詩話·前集》卷二:“坡詩略如昌黎,有汗漫者,有謹嚴者,有麗縟者,有簡澹者。翕張開合,千變?nèi)f態(tài)?!钡谶@些風(fēng)格不同的詩中,卻多能體現(xiàn)一種“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

所謂“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冷成金先生認為:“中國主流文化的價值架構(gòu)的起點和動力來自于人要‘活著’的內(nèi)在親證,這種內(nèi)在親證在本質(zhì)上不屬于理性范疇,而是屬于感性的范疇和情感,即人的最原初的情。在這種情的基礎(chǔ)上,人以自證的方式來選擇行為方式和建構(gòu)價值觀念,這個過程是一種理性活動。但由此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念是具有他律的強制性,并不一定為人的情感所認同;只有當(dāng)人的境界進一步提升,這些價值觀念內(nèi)化為人的內(nèi)在自律的情感選擇時,這次價值建構(gòu)才算完成,而此時,這些價值觀念已經(jīng)內(nèi)化為人的生命情感,又會(上升)到了感性的范疇,又是情,這就是‘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在這一價值建構(gòu)理路中,其表現(xiàn)形式是復(fù)雜多樣的,其中的‘理’不一定直接或顯豁,在很多時候是用藝術(shù)的方式喻示出來的,其中的‘情’也會出現(xiàn)在生命—生活的不同層面?!?/p>

同時,筆者以為,對于作家創(chuàng)作而言,“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不僅有表現(xiàn)形式上的多樣性,亦有時間上的過程性。在人生與萬物的變化中,作家的生命情感、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也在變化,作家作品的“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也因之而變化。換言之,即作家作品中的“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并不是在一個時期內(nèi)簡單完成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蘇軾詩中的“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即經(jīng)歷了一個發(fā)展演變的過程。

“在四十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活中,蘇軾貶居時期的十多年,比之任職時期的三十多年,無疑取得更大的成就。蘇軾在臨終時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這句自嘲的反話,用來評價他的文學(xué)‘功業(yè)’是十分恰當(dāng)?shù)??!庇^蘇軾一生,其貶居期主要有二:一是被貶黃州時期;二是被貶惠州、儋州等地時期,簡稱嶺海時期。在這兩次貶居期,蘇詩中的“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變化明顯,接下來筆者將對其進行簡單分析。

一、黃州時期

“烏臺詩案”后,從元豐三年二月到元豐七年四月,這四年多時間中,蘇軾都在黃州過著流放生活。觀蘇軾在此期相關(guān)詩作中的“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可更細膩地窺知其謫居黃州時意識流動的軌跡、內(nèi)心沖突的復(fù)雜以及努力消解悲劇意識的曲折歷程。經(jīng)分析可知,此期蘇詩的“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主要涵蓋以下兩種類別:

第一,“理”指向?qū)Ρ瘎∫庾R的消解,并由此建立了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內(nèi)化為生命情感后,升華后的“情”能夠暫時消解悲劇意識,但同時更凸顯出現(xiàn)實人生的悲劇真相,詩人主體的悲劇意識在消解后又立刻興起,詩人的心靈沒有獲得解脫。另外,從時間上看,這類詩主要是蘇軾初貶黃州時期(元豐三年)所作。

例如,《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fēng)轉(zhuǎn)良夜。參差玉宇飛木末,繚繞香煙來月下。江云有態(tài)清自媚,竹露無聲浩如瀉。已驚弱柳萬絲垂,尚有殘梅一枝亞。清詩獨吟還自和,白酒已盡誰能借?不惜青春忽忽過,但恐歡意年年謝。自知醉耳愛松風(fēng),會揀霜林結(jié)茅舍。浮浮大甑長炊玉,溜溜小槽如壓蔗。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閉門謝客對妻子,倒冠落佩從嘲罵。

此詩于元豐三年二月蘇軾初到黃州所作?!坝娜藷o事不出門,偶逐東風(fēng)轉(zhuǎn)良夜”,詩人初貶黃州無事不出門,但或許為了排遣內(nèi)心的憂傷,偶爾還會出門散步。一出門便遇到了美好夜晚,“江云有態(tài)清自媚,竹露無聲浩如瀉。已驚弱柳萬絲垂,尚有殘梅一枝亞”,舒朗清新的自然景色,讓詩人生出些許歡樂之情。但現(xiàn)實處境不允許詩人長久地沉醉在這歡樂中?!扒逶姫氁鬟€自和,白酒已盡誰能借”,如此良辰,沒有好友相伴,詩人只能獨吟、獨飲,顯出凄涼寂寞之情,悲劇意識興起。詩人試圖消解這種悲劇意識?!安幌啻汉龊鲞^,但恐歡意年年謝”,詩人認知到美景易逝的自然萬物發(fā)展之理,但并不為此而遺憾。他所擔(dān)憂的是歡意減少,所想要的是歡樂長存,這是人要“活著”的內(nèi)在親證的表現(xiàn),激起了詩人要為自己建立價值的動力。

于是詩人嘗試建立一種能夠讓歡意長存的價值觀念,即“自知醉耳愛松風(fēng),會揀霜林結(jié)茅舍”,也就是順從本心、曠達自適的價值觀念。“浮浮大甑長炊玉,溜溜小槽如壓蔗”,則是對這種價值觀念的深情體認,表現(xiàn)出瀟灑自如之情。詩人的價值得以建立,悲劇意識暫時得到消解,情感境界到達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但在面對外部現(xiàn)實時,升華后的瀟灑自如之情,卻更凸顯出人生的悲劇真相。詩人或許是想到不久前的“烏臺詩案”,不禁感到“醉里狂言醒可怕”,只能“閉門謝客對妻子,倒冠落佩從嘲罵”,悲劇意識又即刻興起。

再如,《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材深物暗曉光遲,日暖風(fēng)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此詩與前詩同作于元豐三年二月?!敖堑卣无菽荆挥忻嘤莫殹?,黃州處濕熱之地,草木生長旺盛,只有海棠一株為幽獨而苦。詩人在嘆息海棠身世之時,亦是自嘆身世之飄零,悲劇意識已然興起。于是詩人嘗試用一個普世性真理來消解悲劇意識:“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痹娙税押L某霈F(xiàn)在空谷的原因,歸于造物主用心細膩的結(jié)果,這其實也是詩人對自己被貶遭遇的開解。接著,詩人敘述海棠的姿態(tài),并由寫海棠而敘及詩人自身,以自證的方式,建立了“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即順從本心、逍遙自在?!安粏柸思遗c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則是詩人對順從本心、逍遙自在的價值觀念的深情體認,詩人的悲劇意識在此刻得以暫時消解。

但詩人雖與海棠同居黃州這種偏僻之處,海棠卻是“絕艷”,而詩人卻是“衰朽”,在這種對比之下,詩人的悲劇意識又重新興起。于是在第一次思考基礎(chǔ)之上,詩人開始第二次理性思考?!奥詈翁幍么嘶?,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海棠到此處的現(xiàn)實原因是什么?詩人先認為是好事者移植,但隨即結(jié)合地理因素進行否定,認為是鴻鵠銜來花籽而致海棠現(xiàn)于此處。第二次理性思考的結(jié)果,使詩人體會到自己和海棠都有著流落天涯的身世,并產(chǎn)生了“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價值觀念?!盀轱嬕婚赘璐饲保菍@種價值觀念的深情體認,但這只能片刻消解詩人的第二次悲劇意識?!懊鞒菩堰€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詩人開始想象海棠花落的悲傷場景,這其實也是詩人對自己未來境遇的深情感慨,表現(xiàn)詩人對未來不定的悲傷之情,悲劇意識又一次興起。

此詩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興起了三次悲劇意識,展開了兩次理性思考,表現(xiàn)出“情—理—情—理—情”的形式。詩人在第一次理性思考后,建立了順從本心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其悲劇意識得到暫時消解,情感境界也得到升華。但詩人在第二次理性思考后,其第二次興起的悲劇意識得到片刻消解后,又第三次興起悲劇意識,詩人的心靈無法獲得最終的解脫。

與此詩類似的還有作于元豐三年四月的《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薩泉見餉二首》(其一),其亦表現(xiàn)出“情—理—情—理—情”的形式。詩人由“酴醾不爭春,寂寞開最晚”興起悲劇意識,但面對酴醾花的高妙風(fēng)姿,詩人理性思考后,認識到“無風(fēng)香自遠”的道理,即事物可以憑借內(nèi)在品質(zhì)建立價值的道理,詩人悲劇意識暫解。然而“凄涼吳宮闕,紅粉埋故苑”的現(xiàn)實,又使詩人悲劇意識興起,詩人展開第二次理性思考,產(chǎn)生了“余妍入此花,千載尚清婉”的價值觀念,即有價值的事物不會被歷史埋沒,但這種價值觀念只能片刻消解詩人的第二次悲劇意識。“昨宵雷雨惡,花盡君應(yīng)返”,現(xiàn)實的悲劇讓詩人的心靈無法獲得解脫。

第二,“理”指向?qū)Ρ瘎∫庾R的消解,并由此建立了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內(nèi)化為生命情感后,升華后的“情”能夠?qū)κ朗氯松M行審美超越,實現(xiàn)悲劇意識的消解,詩人的心靈獲得一定層次上的解脫。另外,從時間上看,這類詩主要是蘇軾貶謫黃州中后期(元豐四年至元豐七年)所作。

例如,《東坡八首》其六:

種棗期可剝,種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計亦已愨。十年何足道,千載如風(fēng)雹。舊聞李衡奴,此策疑可學(xué)。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遺我三寸甘,照座光卓犖。百栽倘可致,當(dāng)及春冰渥。想見竹籬間,青黃垂屋角。

此詩于元豐四年作于黃州。“種棗期可剝,種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計亦已愨”,在東坡上種上棗樹和松樹,期待未來能有所收獲,表現(xiàn)詩人對未來的憧憬之情。同時,這也是人要“活著”的內(nèi)在親證的表現(xiàn),激起了詩人的悲劇意識,詩人意識到光陰易逝的道理:“十年何足道,千載如風(fēng)雹?!钡娙瞬⑽匆虼硕^多悲傷,他嘗試著利用歷史來消解這種悲劇意識。“舊聞李衡奴,此策疑可學(xué)”,詩人希望能夠像歷史上的李衡一樣通過種樹而使家人生活自足。借助歷史,詩人建立起了自給自足的價值觀念。“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百栽倘可致,當(dāng)及春冰渥”,則是對上述價值觀念的深情體認?!跋胍娭窕h間,青黃垂屋角”,在建立積極價值觀之后,詩人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即順從本心的生活方式,并用其對抗時間易逝的悲劇,表現(xiàn)出怡然自得之情。詩人的悲劇意識得以消解,心靈獲得了解脫。但這種解脫是有限的,詩人追求的生活方式還只是對未來的憧憬。愿望是美好的,但未來能否實現(xiàn),則是不可知的。

再如,《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此詩作于元豐五年正月二十日。“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敘詩人對美好自然的追尋之情。但詩人在上年正月二十日來女王城,在今年正月二十日又來女王城,時間上日期的相同,空間上地點的一致,讓詩人意識到一個人事道理:“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的事情就像春夢一樣,最終會歸于無痕,悲劇意識興起。不過,詩人雖然用理性撕開了人生如夢的悲劇真相,但并未放棄對現(xiàn)實人生的體認,而是建立了積極的價值觀念?!敖前拙迫墸袄仙n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恨,故人不用賦招魂”,詩人選擇以酒消解悲劇意識,并與朋友約定好,年年來此尋春,并希望故人不必設(shè)法將其調(diào)回朝。這既是對本真生活的選擇,又是對過去人事的割離,表達詩人隨遇而安的曠達之情。詩人的悲劇意識得以消解,心靈獲得了解脫。但進一步深入思考,這種解脫卻是有限的。因為詩人主動對過去的割離,同時也暗示著詩人并未忘卻過去政治生活中的人事。詩人想起過去,必然會想起曾經(jīng)遭遇的“烏臺詩案”。

又如,《孔毅父以詩戒飲酒,問買田,且乞墨竹,次其韻》:

酒中真復(fù)有何好,孟生雖賢未聞道。醉時萬慮一掃空,醒后紛紛如宿草。十年揩洗見真妄,石女無兒焦谷槁。此身何異貯酒瓶,滿輒予人空自倒。武昌痛飲豈吾意,性不違人遭客惱。君家長松十畝陰,借我一庵聊洗心。我田方寸耕不盡,何用百頃糜千金。枕書熟睡呼不起,好學(xué)憐君工雜擬。且將墨竹換新詩,潤色何須待東里。

設(shè)置車輛的速度為一個從10 km/h到120 km/h的變化范圍來評估3中不同路由算法的3個度量指標(biāo),即:包的遞交率,端到端的平均延時以及數(shù)據(jù)包的平均跳數(shù),實驗結(jié)果如圖3、圖4和圖5所示.

此詩作于元豐六年?!熬浦姓鎻?fù)有何好,孟生雖賢未聞道。醉時萬慮一掃空,醒后紛紛如宿草”,由酒的作用寫起,酒雖能在醉時讓人暫忘萬般憂慮,但醒后憂慮依舊在。詩人于此處承認了人生的悲哀,惆悵之情隱于內(nèi),悲劇意識興起。但人要“活著”的內(nèi)在親證,讓詩人引入佛理,并試圖從佛教中尋求解脫?!笆昕匆娬嫱疅o兒焦谷槁”,常常拂拭洗滌能夠見真妄,浮生就如同石女無兒,如同焦谷干枯,眾生無須牽掛塵世間種種煩惱。但世間煩惱總在,“此身何異貯酒瓶,滿輒予人空自倒。武昌痛飲豈吾意,性不違人遭客惱”,寫出人世的無奈。不過詩人已參悟佛理,世間雖有諸多煩惱,但總有消解的方式。于是,詩人執(zhí)著現(xiàn)實又超越現(xiàn)實,建立了“君家長松十畝陰,借我一庵聊洗心。我田方寸耕不盡,何用百頃糜千金”的追求本真生活的價值觀念?!罢頃焖舨黄?,好學(xué)憐君工雜擬。且將墨竹換新詩,潤色何須待東里”,則是對上述價值觀念進行深情體認,表現(xiàn)出詩人悠閑自得之情。詩人的悲劇意識消解,心靈得以解脫。不過,這種解脫是有限的,“聊洗心”和“且將墨竹換新詩”是有些許勉強之情在內(nèi)的。

綜上可知,在整個黃州時期,蘇詩中的“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中的第一個“情”,可由日常生活小事、細景或詩人本體情感激發(fā)。而由于人要“活著”的內(nèi)在親證,其“理”則均指向?qū)Ρ瘎∫庾R的消解。但因黃州時期的詩人是處于成長之中的,所以由“理”構(gòu)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對詩人所產(chǎn)生的作用有很大不同。初貶黃州時期的詩人,被迫幽居,內(nèi)心多有不平,無法淡然處之。詩人雖用“理”勸說自己要自在地生活,但內(nèi)心深處仍飽含著憤懣之情。具體表現(xiàn)在“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的詩中,即其上升后的“情”反而更會凸顯人生的悲劇真相,使詩人悲劇意識在消解后再次興起,無法獲得心靈的解脫。而貶謫黃州中后期的詩人,在躬耕的歲月中,不斷地探索新生。詩人不再過多地因被貶之事而郁郁不平,而是對現(xiàn)實生活深情體認,展現(xiàn)出執(zhí)著而超越、樂觀而堅強的人格。具體表現(xiàn)在“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的詩中,即其上升后的“情”消解了詩人的悲劇意識,使詩人獲得了心靈的解脫。但要注意,這種解脫是有限的,詩人在詩的世界中尚未達到完全的自由。

總而言之,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州時期的蘇詩中的“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有明顯的變化。通過對變化的“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進行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詩人初貶謫黃州時期與貶謫中后期的心態(tài)差異與詩人的成長。

二、嶺海時期

與黃州時期一樣,蘇軾在嶺海時期也是處于貶謫狀態(tài),其“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之詩亦表現(xiàn)了詩人意識流動的軌跡。但不同的是,蘇軾謫至黃州是由于“烏臺詩案”,因文字獲罪的遭遇在蘇軾心中顯然留下了一些陰影,所以其在黃州時期的“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之詩極少直接談及政治或反映社會問題。而在惠州、儋州時期,蘇軾流放之地生存環(huán)境雖遠比黃州惡劣,但經(jīng)歷了官場沉浮,遭受了“三改謫命”(《赴英州乞舟行狀》)的迫害后,詩人內(nèi)心已經(jīng)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他更加關(guān)懷宇宙自然,積極地融入當(dāng)?shù)厝藗兊纳?,深情體認現(xiàn)實生活,勇于反抗或超越現(xiàn)實,達到了清安、澄明、與天地同化的境界。因此,相比黃州時期,蘇軾此時期的“情—理—情”的價值建構(gòu)理路之詩既能展現(xiàn)個人行藏與對宇宙情懷的體認,又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問題。經(jīng)分析可知,蘇軾在此時期的“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之詩,主要涵蓋以下兩種類別:

第一,“理”指向?qū)ΜF(xiàn)實生活的體認,并由此建立了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內(nèi)化為生命情感后,升華后的“情”指向?qū)ΜF(xiàn)實的反抗或超越。

例如,《荔支嘆》: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顛阬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龍眼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fēng)枝露葉如新采。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永元荔支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游。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fēng)調(diào)百谷登,民不饑寒為上瑞。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此詩為紹圣二年蘇軾居于惠州貶所時作。“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至“永元荔支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句,從歷史事件說起,以稍顯夸張的手法,書寫自漢至唐進貢荔枝帶給人們的災(zāi)難,表現(xiàn)詩人對帝王奢侈生活的不滿之情。面對此種歷史悲劇,人要“活著”的內(nèi)在親證引發(fā)詩人轉(zhuǎn)向?qū)ΜF(xiàn)實生活的體認。“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游”,詩人痛恨李林甫的腐敗,可惜現(xiàn)在卻無人像唐羌(字伯游)那樣敢于進諫。“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fēng)調(diào)百谷登,民不饑寒為上瑞”,詩人希望上天憐惜老百姓,不要生出像荔枝這樣的珍稀物品給人民帶來災(zāi)難,希望各種谷物都豐收,人民不為饑寒所迫才是最大的祥瑞。這既是社會得以發(fā)展的規(guī)律,又是詩人在理性活動后所建立的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念,簡言之,即指人們幸福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熬灰娢湟南吽诹Q俊敝痢翱蓱z亦進姚黃花”句,寫現(xiàn)實中進貢新茶和姚黃之事,是詩人對帝王奢侈生活的源頭的探討,并把矛頭直接指向“爭新買寵”的官僚。這不僅是詩人對其所建立的價值觀念的深情體認,也是其對現(xiàn)實中帝王奢侈生活的反抗。而且,詩人在此處不局限于批評帝王的腐敗生活,而是直接揭露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官員諂媚取寵,從而升華了對帝王奢侈生活的批判之情。

再如,《雨后行菜圃》:

夢回聞雨聲,喜我菜甲長。平明江路濕,并岸飛兩槳。天公真富有,乳膏瀉黃壤。霜根一蕃滋,風(fēng)葉漸俯仰。未任筐筥載,已作杯盤想。艱難生理窄,一味敢專饗。小摘飯山僧,清安寄真賞。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誰能視火候?小灶當(dāng)自養(yǎng)。

此詩為紹圣二年蘇軾居于惠州所作。“夢回聞雨聲,喜我菜甲長”句至“未任筐筥載,已作杯盤想”句,通過對雨后清新美景的刻畫和天降雨露的歌頌,寫出詩人雨后親自行至菜圃的喜悅之情,這是人要“活著”的內(nèi)在親證的表現(xiàn),并引發(fā)詩人對現(xiàn)實人生的體認?!捌D難生理窄”則是詩人體認現(xiàn)實后所得出的人生真理。但生存雖然不易,詩人卻并未因此消沉,而是選擇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小摘飯山僧,清安寄真賞”,想要與山中僧人共享清凈安適的喜悅,體現(xiàn)出追求本真生活的價值觀念?!敖嫠{如菌蕈,脆美牙頰響。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則是對這種價值觀念的深情體認?!罢l能視火候?小灶當(dāng)自養(yǎng)”,表面上所寫雖仍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但這種日常生活其實已經(jīng)融入了追求本真生活的價值觀念,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審美超越,表現(xiàn)詩人安享本真生活的樂觀之情。

作于元符元年九月的《和陶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與《雨后行菜圃》詩相似,詩人由“蓬頭三獠奴”寫到“晨興灑掃罷”、“早韭欲爭春”等農(nóng)耕生活的場景,表現(xiàn)出人要“活著”的內(nèi)在親證,并引發(fā)詩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認。經(jīng)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認,詩人認知到“美好出艱難”的人生真理,并建立起“早知農(nóng)圃樂,豈有非意干?尚恨不持耝,未免騂我顏”的價值觀念,即追求本真生活的價值觀念?!按诵钠埼唇?,何適不間關(guān)”,則是對這種價值觀念的進一步體認?!靶萑?fù)歇去,菜食何所嘆”,雖仍需要面對儉樸的菜食生活,但此時的詩人內(nèi)心已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超越,其所在意的是追求并享受本真生活。

第二,“理”指向宇宙情懷,并由此建立了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內(nèi)化為生命情感后,升華后的“情”指向?qū)ΜF(xiàn)實世界的超越。

例如,《寓居合江樓》:

海山蔥昽氣佳哉,二江合處朱樓開。蓬萊方丈應(yīng)不遠,肯為蘇子浮江來?江風(fēng)初涼睡正美,樓上啼鴉呼我起。我今身世兩相違,西流白日東流水。樓中老人日清新,天上豈有癡仙人?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

此詩為紹圣元年十月蘇軾初至惠州時所作?!昂I绞[昽氣佳哉,二江合處朱樓開。蓬萊方丈應(yīng)不遠,肯為蘇子浮江來”,詩人從海上之山寫起,抒寫其面對壯麗之景時內(nèi)心的喜悅與豪爽之情?!敖L(fēng)初涼睡正美,樓上啼鴉呼我起”,由美景寫及詩人初至惠州時自由自在的生活。以上皆是人要“活著”的內(nèi)在親證的表現(xiàn),并激起詩人對身與世的思考?!拔医裆硎纼上噙`,西流白日東流水”,暗含了天地間的法則與對宇宙情懷的體認。將“身”和“世”分別比喻為在天空中向西運行的太陽,和在大地上向東奔流的河水,寫兩者“相違”,其實正是寫身與世的“相忘”。身和世的關(guān)系,就如同太陽西行與河水東流,是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這樣,與“世”無關(guān),保持“身”,即保持自我,是符合天地間法則的。在對宇宙情懷的體認下,詩人開始在宇宙間尋求保持自我的方式?!皹侵欣先巳涨逍?,天上豈有癡仙人”,詩人首先選擇求仙,但發(fā)現(xiàn)求仙渺茫。又繼續(xù)追詢,最終建立了“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這既是對本真生活的追求,又展現(xiàn)出詩人在理性活動后情感境界的提升?!耙槐杜c羅浮春”,雖表面上仍是極為日常的現(xiàn)實生活,但實質(zhì)上這種生活卻是經(jīng)過宇宙情懷開拓后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審美超越,表現(xiàn)出詩人澄明的心境,詩人于此處找到了自身的價值歸宿。

再如,《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庇X而遇清風(fēng)急雨,戲作此數(shù)句》:

四州環(huán)一島,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此生當(dāng)安歸?四顧真窮途!眇觀大瀛海,坐詠談天翁。茫茫太倉中,一米誰雌雄。幽懷忽破散,永嘯來天風(fēng)。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安知非群仙,鈞天宴未終。喜我有歸期,舉酒屬青童。急雨豈無意,催詩走群龍。夢云忽變色,笑電亦改容。應(yīng)怪東坡老,顏衰語徒工。久矣此妙聲,不聞蓬萊宮。

此詩作于紹圣四年六月底。“四州環(huán)一島,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全詩從地理形勢寫起,詩人沿著海南島的西北部行走,如同沿著月亮的半周行走。“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登高北望中原,唯見積水茫茫,中原已在視野之外。面對如此奇?zhèn)邀惖淖匀?,人要“活著”的?nèi)在親證引發(fā)詩人的迷茫之情,并對人生歸宿進行追詢:“此生當(dāng)安歸?四顧真窮途!”但詩人并沒有被“真窮途”困住,反而轉(zhuǎn)向在宇宙自然中尋找價值歸宿?!绊鹩^大瀛海,坐詠談天翁”,詩人放寬心胸,像談天翁鄒衍一樣眇觀大海。在對宇宙自然的體認下,詩人思索到一個關(guān)于世界萬物生存空間的宇宙真理:“茫茫太倉中,一米誰雌雄”,在茫茫宇宙中,眾生、中原或儋州,都不過如同太倉一粟,人無須為歸往何處而煩惱。于是,詩人“幽懷忽破散,永嘯來天風(fēng)。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在意識到宇宙萬物生存的真諦后,詩人幽懷破散,活著本身變成一種可喜之事,表現(xiàn)出人生在世的喜悅?!鞍仓侨合?,鈞天宴未終”至“久矣此妙聲,不聞蓬萊宮”,在瑰麗的神仙世界中,仙人們對衰老的詩人能夠?qū)懗鼍钊A妙的詩歌感到驚訝,詩人最終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世界中尋找到了價值歸宿。到此時,詩人之前的消沉之情全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高潔、樂觀的情感。

綜上可知,在嶺海時期,蘇詩的“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的兩個類別,雖然其“理”指向不同,一個類別指向“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認”,另一個類別指向“對宇宙情懷的體認”,但其在理性活動后升華的“情”卻指向?qū)ΜF(xiàn)實生活的反抗或超越。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詩人在嶺海時期,其精神境界已經(jīng)成熟。具體來說,即無論面對何種現(xiàn)實情境,詩人通過理性思考,在詩歌世界中均能實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超越和心靈的完全解脫。

三、總結(jié)

通過上文可知,在黃州時期,詩人的精神境界處在不斷成長中;在嶺海時期,詩人的精神境界已經(jīng)成熟。具體到蘇詩中的“情—理—情”價值建構(gòu)理路,即表現(xiàn)為:在黃州時期,詩人的第一個“情”主要是由詩人日常生活之細景或小事而引發(fā)的個人感情,“理”則主要指向消解悲劇意識,升華后的“情”在初貶黃州時期和貶謫黃州中后期有所不同,且詩人始終無法獲得心靈的完全解脫。在嶺海時期,除了日常生活之外,詩人的第一個“情”還多由壯闊之自然景色或社會問題而引發(fā),“理”則主要指向?qū)τ钪媲閼押同F(xiàn)實生活的體認,思考深度有明顯提高,升華后的“情”則使詩人在詩歌世界中獲得心靈上的完全解脫??傊扒椤怼椤弊鳛樵姼璧囊环N審美類型,通過對其價值建構(gòu)理路的分析,能夠更加明顯地觀察到詩人內(nèi)心的沖突變化和精神境界的層次。

[1][宋]劉克莊撰,王秀梅點?!逗蟠逶娫挕?,中華書局1983年版。

[2] 此一部分引用冷成金先生課上講義。

[3] 王水照《蘇軾傳稿》,中華書局2015年版。

[4]本文所引蘇詩均出自馮應(yīng)榴輯注《蘇軾詩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 關(guān)于此句詩意,參考了蘇軾《勝相院經(jīng)藏記》一文。

[6] 李之亮《蘇軾文集編年箋注》,巴蜀書社2011年版。

[7] 此段解釋參考了[日]山本和義《詩人與造物:蘇軾論考》,張劍譯,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3年版。

猜你喜歡
價值觀念黃州悲劇
楊優(yōu)秀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huán)悲劇
浣溪沙·游黃州遺愛湖
與高中諸學(xué)友聚會黃州
畫家的悲劇
論中國哲學(xué)經(jīng)世致用傳統(tǒng)
電影《老炮兒》的價值困頓
淺談高雅藝術(shù)對大學(xué)生的重要影響
混血家庭的悲劇
近視的悲劇
若羌县| 南川市| 镇巴县| 蒙自县| 大渡口区| 临安市| 秀山| 邵武市| 镇康县| 巴彦淖尔市| 文化| 莱芜市| 威信县| 五河县| 株洲市| 南宁市| 仁布县| 墨脱县| 门源| 贵阳市| 濮阳市| 苏尼特右旗| 沭阳县| 金昌市| 江永县| 淮南市| 普兰县| 吉林省| 茂名市| 旬邑县| 通化市| 神农架林区| 出国| 萍乡市| 陆丰市| 从江县| 卢龙县| 高安市| 乌拉特后旗| 牙克石市|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