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偉明
(中山大學 歷史系, 廣東 廣州 510275)
【歷史
】宋子良與廣東歸政中央后的財政整理
柯偉明
(中山大學 歷史系, 廣東 廣州 510275)
1936年7月,陳濟棠“反蔣”失敗后宣布下野,廣東開始歸政中央。為全面控制廣東財政大權(quán),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宋子良為廣東財政特派員兼省財政廳長,負責整理廣東財政事宜。在中央政府和廣東當局的大力支持下,宋子良采取多種措施,在籌集款項、廢除苛捐雜稅、整頓稅務官吏和機構(gòu)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于身體健康的原因,宋子良不得不離粵北上接受治療,所以在處理券幣比率、免征洋米稅以及營業(yè)稅課稅標準等重要問題時顯得有心無力,使其在廣東的事業(yè)留下了不少遺憾。宋子良整理廣東財政的實踐表明,國民政府統(tǒng)一“割據(jù)地方”的財政既依賴國家政治權(quán)力,也難免受所派財政長官個人因素的影響。
宋子良; 廣東; 財政整理; 歸政中央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后,致力于統(tǒng)一全國財政,但因地方實力派的軍事割據(jù),不少地方長期處于獨立或半獨立狀態(tài),以致中央財政改革在這些地方無法施行??箲?zhàn)全面爆發(fā)前,蔣介石以武力為后盾,采取多種手段,對地方割據(jù)勢力逐個擊破,并將其納入統(tǒng)治范圍。歸政中央以后,中央如何對這些地方的財政進行整理,這是民國財政史領域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1929—1936年,廣東處于陳濟棠的主政之下。1936年7月,陳濟棠“反蔣”失敗后宣布下野,廣東開始歸政中央。為全面控制廣東財政大權(quán),中央任命宋子良為廣東財政特派員兼省財政廳廳長,負責整理廣東財政事宜。作為整理廣東財政的關鍵人物,宋子良做出了哪些貢獻?有哪些不足?這是現(xiàn)有研究當中尚未關注的問題。
宋氏家族是近代中國非常顯赫的一個家族,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而且與廣東財政有“不解的淵源”。吳景平教授探討了宋子文在廣東革命政府時期的理財主張和實踐。張曉輝教授論述分析了宋子良在不同歷史時期整理廣東財政的種種措施。然而,對于廣東歸政中央后宋子良整理廣東財政問題卻未能得到學術界足夠的重視。事實上,相對于宋氏家族其他成員(如宋子文、宋慶齡、宋美齡等),關于宋子良的資料甚少,這是相關研究難以展開的最主要原因。最近筆者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民國報刊對宋子良入粵整理廣東財政頗為關注,并進行了詳盡報道,留下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本文正希望借助這些有限的資料,探究廣東歸政中央后宋子良整理廣東財政的貢獻與不足,以期為民國時期廣東地方財政史和宋氏家族史等相關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補充。
1929—1936年,廣東處于陳濟棠主政之下,特別是經(jīng)過1931年的“胡漢民事件”后,陳濟棠與蔣介石的關系不斷惡化。廣東實際上處于半獨立的狀態(tài),中央各項政策無法在粵施行。1936年6月,陳濟棠聯(lián)合西南地方實力派舉起“反蔣抗日”大旗,史稱“兩廣事變”。后因蔣介石實行分化政策,陳濟棠精銳部隊相繼倒戈。陳濟棠被迫于1936年7月18日晚離粵赴港。蔣介石則給予陳濟棠出洋考察的名義。以此為標志,廣東開始歸政中央。對于中央政府來說,如何盡快全面接管廣東軍事、行政、財政大權(quán)是當務之急。為全面控制廣東財政經(jīng)濟命脈,鞏固國民政府在廣東的統(tǒng)治,行政院長蔣介石和財政部長孔祥熙決定派員南下徹底整理廣東財政。早在7月16日下午,蔣介石在看完《兩廣財政問題之報告》后便發(fā)出如此之感嘆:“李白與陳濟棠之野心,有苦我兩廣人民如此,尤以廣東之番攤賭餉收入……為最可痛心者也?!?/p>
1936年7月20日,財政部公布了新任廣東省中央稅收機關重要人員:派宋子良為廣東財政特派員,調(diào)江海關監(jiān)督唐海安代兩廣鹽運使,調(diào)贛財廳長吳健陶代粵桂閩區(qū)統(tǒng)稅局長。同時,孔祥熙提請行政院派宋子良兼任廣東省財政廳長,負責整理廣東財政金融事宜:“從廢除苛捐雜稅,減輕田賦附加及確立地方預算著手,進而改革小洋制,實施真正法幣政策,成立隸屬于發(fā)行準備管委會之廣州分會,以期安定金融,而謀粵民匯兌上之便利。”從孔祥熙的這番談話中可以看到,他交給宋子良的任務有廢除苛捐雜稅、減輕田賦附加、確立地方預算、改革廣東幣制等項。在孔祥熙的大力支持下,7月21日上午,行政院召開第271次例會,決議派宋子良兼代廣東省財政廳長職務。對外界來說,宋子良到廣東任職一事極為突然,因為就在財政部公布任職命令的前兩天,身為中國建設銀公司總經(jīng)理的宋子良還在董事會議上作了該公司半年來營業(yè)狀況的報告。也許出于整理廣東財政的迫切需要,中央高層才臨時決定派宋子良南下。甚至連蔣介石都認為孔祥熙任命公布太早,擔心會引起廣東方面不滿:“廣東財廳等職發(fā)表時間太早。今既發(fā)表,則切囑子良等對粵中文武人員,應事事以謙和協(xié)商,不使粵人有中央爭奪權(quán)利之感為要。”
為便于宋子良更好地完成其使命,孔祥熙派財政部次長鄒琳及秘書陳汝霖等代表其隨宋赴粵視察,另派中央銀行國庫局副局長李調(diào)生、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jīng)理貝祖詒、交通銀行總經(jīng)理唐壽民三人赴粵協(xié)助。在孔祥熙看來,這些人員“過去對粵財政均有相當經(jīng)驗,故抵粵后,即與林云陔洽商妥當,擬具體辦法”。孔祥熙強調(diào)此次整理廣東財政的原則為:“恢復粵民經(jīng)濟元氣,并使其原有建設更能發(fā)展,務使供求相應。”當然,要徹底整理廣東財政必須得到廣東地方當局的支持和配合。7月20日,孔祥熙電廣東省政府主席林云陔和廣東綏靖主任余漢謀,告知中央整理廣東財政的人員安排:“茲派宋子良君為財政特派員兼財政廳長,即日隨鄒次長乘機來粵,一切諸君洽辦為荷?!弊鳛閺V東地方最高的行政和軍事長官,林云陔和余漢謀均表示擁護中央的決定。余漢謀特于7月21日電孔祥熙,請鄒琳、宋子良盡快啟程,先到韶關商洽整理財政事宜。
行政院任命公布后,為做好赴粵各項準備,宋子良于7月21日上午先到中國建設銀公司辦理交接手續(xù),隨后邀請財政部次長鄒琳、中央銀行理事葉琢堂、中央銀行業(yè)務局局長席德懋、交通銀行總經(jīng)理唐壽民、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jīng)理貝祖詒等一起商談整理廣東財政金融和設立中央銀行分行事宜。由于此次赴粵任務重大而艱巨,宋子良定于7月22日乘中國航空公司專機飛粵,計劃抵粵后,先詳細調(diào)查廣東財政現(xiàn)狀,然后北返復命,再定期赴粵。臨行前宋子良對記者講:“粵省為吾之故鄉(xiāng),此次奉政府派往整理財政種種,膺命自所樂從。惟余乃幫忙性質(zhì),滬上建設銀公司國貨銀行等方面職務,尚未擺脫,將來仍須返滬?!睆乃倪@番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宋子良一方面非常樂意接受中央交付的任務,同時也表達出自己具有過渡性的身份,待廣東財政步入正軌后很有可能回上海繼續(xù)任職。盡管孔祥熙的期望與宋子良的想法存在某些差異,但這都不影響中央高層對此次派員入粵整理財政的重視。7月21日晚11時,孔祥熙趕乘快車離京來滬,次日清晨抵滬后,立即接見宋子良、鄒琳、唐壽民、貝祖詒、李調(diào)生等人,“指示甚詳,并慰勉有加”。
7月22日上午8時,宋子文、鄒琳等乘專機離滬,中午12時飛抵韶關,與余漢謀商談后續(xù)飛廣州,下午3時抵達空軍機場。在賓館稍作休息后,宋子良隨即出席各界歡迎會。宋子良、鄒琳一行的到來引起廣東各界高度關注。眾多記者紛紛前來探詢中央整理廣東財政的意見,宋子良僅交中央社記者一份書面談話。這份書面談話首先指出了廣東的重要地位,“廣東為革命策源地,且系濱海重要口岸,對外貿(mào)易之發(fā)展,于國際上實占有相當?shù)匚弧?。宋子良進而強調(diào)整理財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非政令統(tǒng)一,無以救亡圖存”,“財政金融,允關命脈,整理不容稍緩”。宋子良同時坦誠地向廣東各界說明了此次來粵任職的主要計劃和目的:“到粵伊始,財政金融應如何籌定整個計劃,徹底整理,當先將詳細情形調(diào)查確切,各具方案,分別請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核定逐步施行,總期于國計民生,兩有裨益,毋負國人之望也?!?/p>
1936年7月23日上午,宋子良正式就任廣東省財政廳長。就職后,宋子良、鄒琳等隨即赴省政府謁見林云陔主席,協(xié)商廣東財政金融整理事宜,并轉(zhuǎn)述中央對整理廣東財政的大體要旨。在取得林云陔主席的同意之后,宋子良即對財政廳主要人員進行改組:委任董仲鼎為第一科長,唐雪文為第二科長,李湯生為第三科長,馬慶蓀為第四科長,謝永年為第五科長,慕容清為第六科長;同時,委任吳健陶為高等顧問,董仲鼎兼秘書,李鳳耀、郝重光為秘書。整理廣東財政事關重大,需要召集各方開會,集思廣益。7月25—26日,宋子良與鄒琳、唐海安、唐壽民、貝祖詒及沈載和等十余人開會,商議整理廣東財政金融的辦法。會議決議通過了整理廣東財政的初步計劃:(1)先行調(diào)查廣東財政金融狀況;(2)詳細查核國省庫收支情形;(3)著手進行整理稅收;(4)集中白銀存貯;(5)積極穩(wěn)定外匯;(6)籌設中央分行。會后,鄒琳、宋子良等分別向林云陔主席和余漢謀總司令報告會議結(jié)果,并得到兩人的贊同和支持。廣東地方軍政當局的支持是宋子良整理財政的關鍵。
財政部長孔祥熙非常關心宋子良到廣東任職,特于1936年7月25日給宋子良、鄒琳發(fā)去三個電令,強調(diào)整理廣東財政的任務和目標??紫槲踉诘谝粋€電令中要求宋子良,“對于中央所定國地稅制之劃分統(tǒng)一辦法,應即恪守奉行,一切稅務之征收積弊,應即徹底剔除,庶幾上有以裕國庫之收入,下以輕人民之負擔”??紫槲踉诘诙€電令中要求宋子良抓住廣東歸政中央的有利局面,“將所有苛捐雜稅,徹底廢除,申中央之德意,拯粵民于水火”??紫槲踉诘谌齻€電令中要求鄒琳、宋子良盡力統(tǒng)一廣東幣制:“整理金融,統(tǒng)一幣制,尤為當務之急……迅即查明詳細情形,會同中中交三行派往人員,妥商具體整理辦法,呈復核定施行?!币陨想娏钪饕袃蓪雍x:一是向宋、鄒強調(diào)劃分國地稅收、廢除苛捐雜稅和統(tǒng)一幣制是整理廣東財政最重要的內(nèi)容;二是向廣東地方當局及社會各界宣示中央整理廣東財政的決心,為宋子良等在廣東貫徹執(zhí)行中央政策提供依據(jù)和掃清障礙。
為中央進一步控制廣東軍政大權(quán),行政院于1936年7月28日在廬山召開第272次例會,會議決定改組廣東省政府,并任命黃慕松、王應榆、宋子良、劉維熾、許崇清、李煦寰、羅翼群、蕭吉珊、劉紀文為省政府委員,其中,黃慕松兼主席,王應榆兼民政廳長,宋子良兼財政廳長,劉維熾兼建設廳長,許崇清兼教育廳長;同時任命林云陔為蒙藏委員會委員長。7月31日下午,新任蒙藏會委員長林云陔赴京就職,在新省政府主席尚未到任期間,廣東省政府公務由財政廳長宋子良暫時代理。由此可見,憑借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宋子良入粵后在不到十天的時間便奠定了其在廣東省政府中的特殊地位,成為廣東政壇中僅次于余漢謀和黃慕松的“第三把手”,為其整理廣東財政打下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在中央政府和廣東地方當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宋子良等入粵后迅速掌控廣東財政大權(quán),并采取了多種措施整理廣東財政,特別是在籌集款項、廢除苛捐雜稅、整頓稅務官吏和機構(gòu)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受局勢影響,廣東原有財政紊亂,加之陳濟棠、區(qū)芳浦等出走時,私自攜去大批存銀及稅款。據(jù)時人估算,“陳濟棠出賣省幣準備現(xiàn)金三千萬元,攆走省庫存銀六七百萬元,毫洋紙幣七百萬元,港洋紙幣三百萬元,同時在香港的省分行提走港幣八十萬元?!彪m然此項估算未必準確,但從一個角度反映出新廣東省政府面臨的財政困難。要整理廣東財政,必須有比較充足的資金支持。為解決這一問題,宋子良就任財政廳長后,即與中央銀行業(yè)務局副局長周守良、國庫局副局長李惕生、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jīng)理貝祖詒、交通銀行總經(jīng)理唐壽民商量對策,最終商定由廣東省政府向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借款600萬元,作為整理廣東財政之用,以廣東省地方稅收為擔保: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各借240萬元,交通銀行借120萬元。在宋子良的主持下,經(jīng)各行負責人大力協(xié)助,1936年7月底廣東省政府即與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廣州兩分行簽訂借款合同,而中央銀行借款則委托中、交廣州兩分行代為辦理,“由兩分行直接繳解財政廳”。宋子良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成功借到這筆巨款實屬不易。
然而,600萬元的借款尚未能彌補整理廣東財政的資金缺口,為此宋子良不得不于1936年9月初向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鹽業(yè)銀行、中國國貨銀行、國華銀行等八家銀行商借200萬元。經(jīng)宋子良與各銀行廣州分行經(jīng)理洽商,此筆借款以廣東省煙酒稅、印花稅收入作為擔保,月息為九厘,期限為一年。經(jīng)向上??傂姓埵竞藴屎螅縻y行廣州分行與廣東省財政廳簽訂借款合同。根據(jù)借款合同,各行借款數(shù)目如下: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各借27.5萬元,中國國貨銀行借60萬元,國華銀行借20萬元,上海銀行借25萬元,中南銀行借15萬元,鹽業(yè)銀行和金城銀行各借12.5萬元;借款辦法則由以上各銀行廣州分行直接解于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歸政中央以后,各項事業(yè)的建設均需要大量支出,宋子良向各銀行先后所借800萬元仍不敷用。為籌集更多款項以推進財政金融改革,在宋子良的大力推動下,國民政府于1936年9月17日正式公布了《民國廿五年整理廣東金融公債條例》。根據(jù)條例規(guī)定,10月1日起發(fā)行整理廣東金融公債12 000萬元,票面額分10元、100元、1 000元、10 000元四種。此次整理廣東金融公債的用途主要為充實毫洋券準備金,年息四厘,每年3月31日及9月30日各付息一次;期限為三十年,前二十年每年還本百分之三,后十年每年還本百分之四;指定廣東區(qū)的統(tǒng)稅收入作為還本付息的基金,并由中央銀行辦理還本付息事宜。宋子良將金融公債的一部分向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抵押現(xiàn)款,作為整理粵省財政之用。經(jīng)宋子良與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負責人商定,公債發(fā)出時即撥款。可以說,宋子良正是憑借其特殊的身份,得到金融界的大力支持,才能夠籌集到如此大筆的資金,為整理廣東財政金融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民國時期苛捐雜稅名目種類繁多,普通商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嚴重影響地方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各界要求廢除苛捐雜稅的呼聲此起彼伏。在1934年5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上,廢除苛捐雜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會議決議通過了廢除苛捐雜稅的具體辦法和步驟。根據(jù)規(guī)定,“不合法稅捐各款,統(tǒng)自民國二十三年七月一日起至二十三年十二月底止,分期一律廢除”。出于減輕民眾負擔以鞏固統(tǒng)治根基的需要,陳濟棠不得不分批裁撤厘金及部分廢除苛捐雜稅,至1935年厘金徹底退出了廣東的歷史舞臺,但各種苛捐雜稅仍層出不窮。宋子良就任財政廳長后,非常重視財政部長孔祥熙交付的廢除苛捐雜稅的任務。廣東苛捐雜稅當中,煙稅和賭稅收入最多,如果貿(mào)然將其廢除,勢必影響政府財政預算。經(jīng)宋子良向省政府請示,1936年度預算內(nèi)所列賭餉1 400萬元,“即行刪列”,“其他苛雜,則分別緩急,凡違法病民,擇要先禁”。宋子良在廢除苛捐雜稅時并沒有“一刀切”,而是根據(jù)廣東實際情形,分“主次”、“緩急”逐步推行,這樣既能夠盡可能地減輕民眾的負擔,又能夠最大限度地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
在宋子良的親自主持下,1936年8月10日成立“廣東省裁廢苛捐雜稅審議委員會”,并制定《廣東省裁廢苛捐雜稅審議委員會簡章》呈請省政府備案。根據(jù)簡章規(guī)定,該委員會聘請市商會、省商會聯(lián)合會、省政府、綏靖公署、兩廣鹽運使署、粵閩桂三省統(tǒng)稅局、市財政局及各團體代表及財政專家,定期召集審查會議,以集思廣益。經(jīng)各委員反復商議,廣東省財政廳確立了廢除苛捐雜稅的四項基本原則:一是征收手續(xù)簡單而收入確實者保留;二是帶有保護性質(zhì)而可以補助關稅壁壘者保留;三是稅率過重于平民生活有礙者酌減;四是妨害國民經(jīng)濟及中央稅收來源者裁撤。據(jù)此原則,廣東省財政廳于9月1日起將各縣房捐、漁業(yè)稅、士敏土附加、舶來廢爛膠輪稅、舶來機器稅、佛山戲院附加、臺山灰捐附加、臺山磚捐附加、連江生豬出口捐、瓊崖生豬出口捐、煤炭營業(yè)稅等十多種,妨害國民經(jīng)濟或損及地方收入的苛捐雜稅裁撤。
為徹底廢除苛捐雜稅,廣東省財政廳明令各縣市政府從速分別調(diào)查屬地苛捐雜稅種類范圍,且及時呈報,以便分別審議確定,并決定于1936年內(nèi)將全省苛捐雜稅種類調(diào)查完畢,自1937年1月起一律廢除。宋子良為如期實現(xiàn)裁撤苛捐雜稅的計劃,特飭財政廳所屬各科對各項稅捐進行詳盡調(diào)查。12月1日,據(jù)財政廳消息,“現(xiàn)各科已會同調(diào)查竣事,將本省捐稅較為苛細者十余種列表成冊呈宋廳長察核,決于周內(nèi)電呈中央財政部核準,由明年元旦起公布撤銷”。12月21日下午,在宋子良的主持下,“廣東省裁廢苛捐雜稅審議委員會”在財政廳舉行第九次會議,辦理結(jié)束該會事宜。至此,宋子良在廣東廢除苛捐雜稅的工作基本完成。據(jù)統(tǒng)計,廢除省屬苛捐雜稅37種,減免稅額達2 480余萬元;廢除縣屬苛捐雜稅347種,減免稅額87余萬元。廢除苛捐雜稅為發(fā)展廣東地方經(jīng)濟和改善民生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
要整理廣東財政就必須整治官吏,如果官吏不良,各種努力很可能付諸東流。宋子良到廣東任職后,非常重視稅務官吏的廉潔問題。1936年8月1日,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和省財政廳會銜布告:“經(jīng)征官吏,必須以廉潔為先,增裕稅收,首在清除積弊……現(xiàn)正秉承中央意旨,積極籌維,力圖改善。舉凡請托賄賂之污惡習慣,尤必切實矯正,掃除凈盡。凡屬在職人員,皆應潔己奉公,束身自愛。如有在外招搖,藉端需索,一經(jīng)發(fā)覺,定即依法嚴辦,絕不寬容。”財政部對宋子良在廣東整治稅務官吏也大力支持。1936年8月21日,財政部長孔祥熙電宋子良:“其經(jīng)征人員,應取具確實保證,如敢有營私舞弊者,應盡法嚴懲……倘有仍蹈故習,只便私圖者,或土劣痞棍,把持反抗,應即呈奉委員長核示,以軍法從事?!庇纱丝梢?,中央對整頓廣東稅務官吏的重大決心。
在廢除苛捐雜稅和禁絕煙賭后,廣東地方稅收入大受影響,財政收支預算難以確定。為解決這個問題,宋子良于8月11日與貝祖詒及秘書飛抵廬山向孔祥熙部長請示。經(jīng)商議之后,宋子良決定實行開源節(jié)流:(1)開源方面。盡快籌備開征所得稅及遺產(chǎn)稅,在全省普遍征收營業(yè)稅,籌備開征土地稅,確定各項專稅。(2)節(jié)流方面。削減軍費,暫停非生產(chǎn)性的建設事業(yè)費,撫恤救濟慈善等各費由指定??铐椣轮埽瑫翰辉黾咏逃M,縮減行政費,裁撤駢枝機關,其中財政廳縮減為三科:第五科并入第二科,第三科并入第一科,第四科改為第三科,原有第六科裁撤。在改革機構(gòu)的同時,宋子良大力壓縮廳內(nèi)人員,財政廳原有職員400余人,宋子良將其減至90余人,工役50余人;財政廳所屬部隊包括稅警團特務團二團、特務營二營,合計8 000余人,宋子良將二團二營裁撤,僅保留稅警2 000余人,每月節(jié)省經(jīng)費10余萬元,全年共省120余萬元。
為劃一和整理廣東全省稅捐,宋子良決定成立廣東省稅捐總局,“本省稅捐名目復雜繁多,在厲行廢除苛捐雜稅之際,以一股十余人主辦,實虞不及,非另設機關辦理不可。況本省稅捐既如是復雜,其中為商人及下級稅收人員中飽者不少,稅捐股人少,耳目不周,無法查察?!睆V東省稅捐總局成立后,廣州及各屬舶來農(nóng)產(chǎn)品專稅局、營業(yè)稅局一律裁撤,所有稅捐征收事宜均由該總局辦理??偩种?,在廣州、汕頭、江門、惠陽、韶關、高要、梅菉、??谠O八個稅務區(qū)局,稅務區(qū)局下設若干征收處:廣州區(qū)局設11個征收處;梅菉區(qū)局設7個征收處;汕頭、江門、高要區(qū)局分別設6個征收處;惠陽區(qū)局設5個征收處;??趨^(qū)局設4個征收處。經(jīng)此項機構(gòu)改革后,“稽征區(qū)域,漸次擴大,以便通籌,稽征機關,務求減少,以節(jié)靡費”。
宋子良在廣東任職期間,肩負了很重的任務,為處理各種事情而日夜操勞,以致身體健康出現(xiàn)問題,不得不離粵接受治療。1936年10月中旬,宋子良赴上海處理中國建設銀公司及國貨銀行等重要公務,并前往中央銀行晉謁財政部長孔祥熙,詳陳整理廣東財政經(jīng)過,后因操勞過度,肝病復發(fā),暫留上海接受治療:“(宋子良)近以操勞過度,致染肝恙,刻正留滬延醫(yī)調(diào)治,擬定下周離滬南旋?!苯?jīng)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和休養(yǎng),宋子良的病情才逐漸痊愈。11月7日,蔣介石電宋子良囑其盡快回粵任職:“即赴粵回任,勿再延誤為盼?!憋@然,蔣介石希望宋子良返粵后能夠繼續(xù)擔負起整理廣東財政的重任。在蔣介石的催督下,宋子良于11月14日上午與秘書莊永齡等坐郵船返粵。
然而,好景不長,1936年底再次傳出宋子良患病,并將請假赴京看病的消息,“粵財廳長宋子良,請假十天,飛京看病。”后因公務實在繁忙,一時無法脫身,宋子良唯有帶病繼續(xù)處理公務。蔣介石對宋子良的病情十分關心,特于1937年1月13日來電慰問,叮囑宋子良多加休息。直至1937年1月15日,操勞過度的宋子良,終因染患濕瘟癥,不得不向財政部請假北上接受療治。1937年2月中下旬,一度傳出宋子良病愈并即將返粵處理公務的消息?!白驌?jù)宋氏左右稱,宋氏患濕氣病……來滬入安思醫(yī)院診治,現(xiàn)已漸痊。再經(jīng)兩周休養(yǎng),即可南返銷假?!薄八问献匀牒甓麽t(yī)院診治后,現(xiàn)已痊愈,加之假期已滿……擬在滬稍留,即行乘輪南返銷假視事?!睂V東各界來說,這無疑是最好不過的消息,但事實上宋子良的病情并未好轉(zhuǎn),所以不得不再次向行政院請病假,由他人代理財政特派員和財政廳長職務。1937年4月6日,行政院召開第307次例會,決議準予宋子良病假三個月,令廣州市市長曾養(yǎng)甫兼代廣東省財政廳長職務。4月7日,財政部也發(fā)布命令,宋子良所任廣東財政特派員一職由曾養(yǎng)甫暫代。
1937年5月18日,行政院第313次例會決議改組廣東省政府,任命吳鐵城、宋子良、許崇清、徐景唐、李煦寰、胡繼賢、鄒敏初、歐陽駒為廣東省政府委員,其中,吳鐵城兼省政府主席,宋子良兼財政廳長;決議在宋子良未到任以前,由曾養(yǎng)甫代理財政廳長。在此次改組過程中,吳鐵城力主宋子良繼續(xù)擔任財政廳長一職,“為鞏固財政金融之基礎,及副人民之殷望計,即電謂宋氏繼續(xù)出任?!?937年6月2日,新廣東省政府委員會成立后,各方紛紛致電宋子良,希望其能夠盡快回粵任職。遺憾的是,6月中旬再次傳出壞消息:“粵財廳長宋子良,日前由天津抵北平,即入?yún)f(xié)和醫(yī)院檢驗身體,宋子良此來的一個目的是醫(yī)治足疾。”宋子良回粵的希望再次破滅。
總的來說,身為廣東財政特派員兼省財政廳長的宋子良為整理廣東財政事宜付出了諸多努力,在許多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由于健康的原因,宋子良不得不離粵北上接受治療,自1937年1月后,宋子良更是長時間請病假,并逐漸交出職權(quán)。值得注意的是,宋子良在整理廣東財政的過程中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使其在廣東的事業(yè)留下了不少遺憾。
第一,券幣比率問題。改革粵幣是整理廣東財政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廣東貨幣向來以毫券為本位,歸政中央以后,財政部試圖將粵幣改為大洋制,關鍵是確定毫券與大洋(中央法幣)的比率。廣州市商會要求加三(1元大洋法幣換1.30元毫券),各行商甚至要求平換。宋子良不得不前往廬山,謁見孔祥熙尋求解決之法。經(jīng)過慎重考慮,財政部規(guī)定廣東券幣比率不超過加五(1元大洋法幣換1.50元毫券)。在此基礎上,廣東省財政廳于1936年8月26日公布了《整理粵省毫洋券暫定辦法》。該辦法規(guī)定:“毫券折合法幣經(jīng)參照廣州近數(shù)月市值,定為每毫券一元四角八分,換中央法幣一元?!贝吮嚷饰茨芷较V東商界的不滿情緒,廣州市商會及各行商不斷向中央與地方有關部門請愿,請求券幣比率“不宜超過加三”。在廣東商界的強烈抵制下,券幣比率之爭愈演愈烈,中央政府不得不放緩改革廣東幣制的步伐。至1937年上半年,廣東物價迅速上漲,“凡一切日用物品,與夫油鹽薪炭,無不價格比尋常昂貴一倍有奇”。廣東社會各界認為漲價風潮與券幣比率有直接關系,于是爭議再起。廣州市商會聯(lián)合全市各界派代表晉京請愿:“以減輕物價,解除粵人痛苦。”同時,四路軍師旅長葉肇、李漢魂、莫希德、張瑞貴、鄧龍光等人也借司法院副院長覃振來粵之際,向中央反映券幣比率影響士兵伙食及請求降低比率:“從前(每人)每月六元可足,今增至七八元尤未足,故請轉(zhuǎn)陳中央將粵幣大洋比率降為不超過加三,則軍民兩利云?!睘槠较⒓姞幖氨M快完成廣東幣制改革,中央于1937年6月派全國經(jīng)濟委員會常委宋子文來粵,以財政部的名義宣布廣東幣制改革方案,最終規(guī)定券幣比率為加四四(1元大洋法幣換1.44元毫券)。其后廣東商界決定:“遵照明令法定比率,從此不再作爭議比率之運動?!敝链耍瑥V東券幣比率問題終獲解決,解決這一問題的并非宋子良,而是其兄宋子文。
第二,免征洋米稅問題。國家為保護國內(nèi)農(nóng)業(yè)發(fā)展,對進口洋米征稅,這本是應有之義。自歸政中央后,廣東出現(xiàn)了嚴重的米荒,米價居高不下,洋米商紛紛要求政府增加洋米進口和免征洋米稅,但并未能得到中央的準許。在此情形下,廣東省政府當局唯有另謀補救辦法。1936年12月9日,宋子良召集民政廳、建設廳及中央銀行廣州分行、交通銀行廣州分行、中國銀行廣州分行及廣東省立銀行代表或負責人開調(diào)劑糧食會議。會議議決組織民食調(diào)節(jié)委員會,集資500萬元購糧,由財政廳墊款100萬元,其余400萬由廣東省各銀行攤認借出。此次集資500萬元主要用以購買皖、湘米糧運廣東以調(diào)劑糧食,代替洋米輸入。為便于外省糧食運粵以緩解廣東米荒,宋子良提請設立廣東省國內(nèi)米糧營運處,專門負責糧食運輸事宜。對于如何從根本上救濟糧食恐慌,宋子良認為,須從救濟農(nóng)村著手,“以充裕農(nóng)村資金,使增加稻谷生產(chǎn),務達糧食足以自給為宗旨”。宋子良組織農(nóng)村合作事業(yè)委員會,派員分赴各鄉(xiāng)村,指導農(nóng)民組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領款貸出及主理農(nóng)產(chǎn)品抵押事宜。事實上,宋子良此項辦法并不能救急。1937年上半年,廣東米荒愈加嚴重,減免洋米稅的呼聲愈加高漲,患病在身在宋子良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處理這一問題。直至1937年5月,在新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吳鐵城的再三請求下,中央決定準予400萬擔洋米免稅運粵的優(yōu)惠。洋米稅免征問題終告解決,此時宋子良仍在上海養(yǎng)病。
第三,營業(yè)稅課稅標準問題。營業(yè)稅是地方的一個重要稅種,廣東在陳濟棠時期已經(jīng)開征營業(yè)稅,但征收效果并不顯著,主要由于課稅標準存在爭議。廣東營業(yè)稅以資本額為主要的課稅標準,在征收過程中,按商業(yè)牌照所載資本額計稅,因該項資本額未能反映商家的經(jīng)營實況,反而給政府帶來了巨額稅收損失。自宋子良就任財政廳長后,將改革營業(yè)稅作為革新稅制的突破口,“派員調(diào)查,規(guī)劃改善,以裕庫收”,其重點在于改訂營業(yè)稅征收章程。在宋子良的主持下,財政廳于1937年1月起實施新章程。新章程主要變化是將課稅標準改以營業(yè)額為主。廣東商界強烈反對新章程,紛紛向省政府、財政廳請愿。宋子良不為所動,堅決實行新章程,財政廳在批示中稱:“各行商對于法令所提意見,實多誤解之至,所請援照向例,以資本額為課稅標準一節(jié),礙難照辦?!睆V州各行商以120余同業(yè)公會名義組織“反對營業(yè)稅課稅新標準案聯(lián)合辦事處”,通告全省商店一致暫停申報營業(yè)稅。1月15日下午,各行商代表前往財政廳舉行“取消營業(yè)稅課稅新標準大請愿”。面對如此突變,身患濕瘟癥的宋子良不得不于15日飛往上海暫避風潮,并向財政部請示辦法。至1937年4月,經(jīng)廣東省財政當局與商界反復討價還價,最終政府在營業(yè)稅稅率上做出部分讓步,降低了部分行業(yè)的稅率,營業(yè)稅風潮才最終得以平息。解決營業(yè)稅課稅標準問題的并非在上海請假接受治療的宋子良,而是代理財政廳長曾養(yǎng)甫。
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一全國是一個艱難而曲折的過程,諸如廣東、廣西、四川、云南、山西等地方長期處于獨立或半獨立狀態(tài)。有的地方割據(jù)實力派名義上歸附中央,但其所掌控的軍事、行政、財政大權(quán)并未集中于中央,反而建立起與軍事割據(jù)相適應的財政系統(tǒng)。如果說地方軍事割據(jù)是國民政府統(tǒng)一全國財政的最大障礙,那么當這種障礙隨著軍事和行政統(tǒng)一而被清除以后,中央能否對原割據(jù)地方的財政進行有效整理?本文以歸政中央后的廣東作為切入點,重點論述分析宋子良整理廣東財政的政績與不足。在陳濟棠下野后,中央急需派員全面接管廣東軍事、行政、財政大權(quán),宋子良因有著特殊的背景,成為入駐廣東的重要人物之一。如前所述,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宋子良迅速在廣東站穩(wěn)腳跟,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整理財政,特別是在籌集款項、廢除苛捐雜稅、整頓稅務官吏和機構(gòu)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整理廣東財政期間,宋子良可以毫無障礙地與孔祥熙、蔣介石等中央高層溝通,并能夠得到有關部門的協(xié)助,這是他能夠在廣東做出一番事業(yè)的根本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整理廣東財政的決策并非由宋子良制定,而是經(jīng)過中央與地方反復博弈后,最終由中央政府確定,再由宋子良貫徹執(zhí)行。宋子良在執(zhí)行中央政策和協(xié)調(diào)中央與廣東地方關系的過程中顯示出較強的能力,但他在處理券幣比率、免征洋米稅以及營業(yè)稅課稅標準等重要問題時顯得有心無力。究其原因,一方面,當時廣東商界通過商會、各業(yè)同業(yè)公會等商人團體已經(jīng)形成一支強大的社會力量,致力于維護商人的利益,政府在制定和實施財政政策時必須與其進行反復較量;另一方面,由于身體健康的原因,宋子良不得不離粵北上接收治療,甚至長時間請病假,根本無法全身心投入到整理廣東財政的事務當中,最終由他人代理廣東財政特派員和財政廳長之職,使其在廣東的事業(yè)留下了不少遺憾。宋子良整理廣東財政的實踐表明,國民政府統(tǒng)一“割據(jù)地方”的財政既依賴國家政治權(quán)力,也難免受所派財政長官個人因素的影響。如果宋子良身體健康,廣東財政整理的結(jié)果會有何不同呢?這是一個值得回味的問題。
2016-10-12
柯偉明
(1981—),男,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歷史學博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華南抗戰(zhàn)歷史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批準號:16ZDAl3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近代中國工商稅收研究”(批準號:16ZDA13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民國時期營業(yè)稅制度研究”(批準號:16CZS048)。
K26
A
1000-5072(2017)10-0102-10
[責任編輯
王
桃
責任校對
李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