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北”在古代常常被人們作為打敗仗的代稱,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被用來泛指在各種競爭、競賽(如體育比賽、競標(biāo)、競選等)中失敗。那么,“敗北”一詞究竟何義?是戰(zhàn)敗后往北逃跑嗎?為什么不能稱為“敗東”“敗西”“敗南”呢?
古代稱戰(zhàn)敗為“敗北”,是因為“北”是“背”的古文?!氨薄痹诠糯鷿h語中的本義為“背”或“相背”?!墩f文解字》:“北,背也,二人相背?!庇纱?,“北”引申為人體的部位,與胸相對的背部。古人說:敗北,意思是打不過轉(zhuǎn)背而逃。
古時兩軍交戰(zhàn),若一方敗退則以“背”對勝利的一方。所以“北”就有了失敗的義項。《孫子·軍事》:“佯北勿從?!边@里的“北”,即是“敗”或“敗逃”,意為“敵人假裝敗逃,不要盲目追趕”。《史記·項羽本紀(jì)》中也有“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西漢初期的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及的“追亡逐北,伏尸百萬”,其意也為“追殺敗逃的敵軍”。
故而,“敗北”與向北方逃跑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也不能稱為“敗東”“敗西”或“敗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