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西茲尉·班西死了》是南非當代戲劇家阿索爾·富加德的一部現(xiàn)實代表作,它集現(xiàn)代藝術和現(xiàn)代關懷于一體,集中反映了受壓迫的無產(chǎn)階級群眾和非洲黑人的悲慘遭遇,將影像藝術和逝者影響結合起來,于“生死翻盤”中展示當代非洲社會的種種現(xiàn)實問題。
【關鍵詞】《西茲尉·班西死了》;生死翻盤;逝者影響
中圖分類號:I10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9-0038-01
阿索爾·富加德是當代非洲的代表人物,是為數(shù)不多為非洲黑人發(fā)聲的少數(shù)白人之一。作為一位為黑人寫作的白人戲劇家,他目睹了南非種族隔離時期黑人的種種遭遇,對人性的深度探索和現(xiàn)實關懷給予了他極其豐富的寫作靈感。作為獲得托尼終身戲劇成就獎的劇作家,他的作品在當代國際戲劇評論界影響巨大,穿透力十足,值得我們做深入研究。
富加德的作品幾乎每部都涉及到了暴力和死亡,雖然死亡的方式不一而足,但是通過對作品中人物身臨其境的感悟,讀者就能看出劇作家對于人生的探索,對于生死的思考?!段髌澪尽ぐ辔魉懒恕愤@部作品里生存和死亡的主題很是明顯,一方面劇作家希望主人公西茲尉·班西取代死去的羅伯特·茲威林西瑪成為一個能為家庭提供物質幫助的人,而且主人公自己也能做個有社會地位的上層知識分子。另一方面,劇作家通過主人公西茲尉·班西本人之口道出了自己對于不公正的南非社會的控訴。
一、生之艱難——西茲尉·班西的兩難選擇
對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來說,生活都不容易。而在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生存就變得愈發(fā)艱辛。一方面,黑人要面對資本主義的剝削,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概率極低,而且資本家不停地壓榨他們的剩余勞動,得到的酬勞卻還是只夠溫飽。另一方面,他們遭受著種族隔離政策的荼毒,在能找到工作的城鎮(zhèn)卻要被迫遣返回到自己不能找到工作的家鄉(xiāng)。雙重生活的重擔讓西茲尉·班西處于一個兩難的抉擇,是拋棄自己的身份,遺棄自己故鄉(xiāng),用一個連自己的妻兒都倍感疑惑的新身份重新與他們建立聯(lián)系,還是保持清高、回到故鄉(xiāng)、沒有工作沒法養(yǎng)活妻兒直至家庭分崩離析,不管是選擇何種,西茲尉·班西都處于兩難的境地。是選擇精神的高貴還是選擇現(xiàn)實的屈服,西茲尉·班西很矛盾,但是他的矛盾在那個生存空間如此艱澀的時代沒有絲毫的選擇余地,他只能為了家人委屈自己的精神而成就自己的生活。
二、死之暗淡——彭杜的偷天換日
劇本中羅伯特·茲威林西瑪是個沒有任何交代就死亡的角色,劇作家特意用這種方式來表達當時南非社會的混亂。一個人可以如此輕而易舉地被殺死而且可以毫不引起別人的注意,彭杜作為這個偷天換日角色的策劃者,他洞悉這個社會的現(xiàn)實,明白西茲尉·班西所處的困境。當生命的質量低到一個不可接受的水平,生命就不值得過下去了。[1]他知道只有偷換羅伯特·茲威林西瑪?shù)纳矸莶拍苷嬲龓偷轿髌澪尽ぐ辔鳎m然沒有任何壞心思,但是死亡在彭杜眼里變成了一個很正常的現(xiàn)象,這是一個非文明社會的標志。他設計出來的偷天換日之計表面上是幫了西茲尉·班西,但實質上更透露出這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
三、生死翻盤——隱形逝者影響
生和死,本是一墻之隔,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都是生死定律,沒有人可以真正的超脫于生死大事上。然而劇本中西茲尉·班西和羅伯特·茲威林西瑪卻并非如此。西茲尉·班西表面上看起來是活著,但是當他冒用別人的身份生活的時候,他已經(jīng)拋棄了自己的存在感。而與他不同的是,羅伯特·茲威林西瑪就死得有點不明不白了,不知道被誰殺死,也沒有人去追查兇手,生命的基本保障更是沒有。最可慨嘆的是,他死了還要被人以瞞天過海的姿態(tài)盜用身份,這本身就是一種掠奪。但是,他的死亡已經(jīng)成了一個既定的事實,當事實沒法更改之后,被盜用身份的另一個他也能同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他的死也是光明正大的生。正所謂死者未必死,生者也未必生,用在羅伯特·茲威林西瑪和西茲尉·班西身上那是恰如其分。只要我在時間中絕對地思考、行動和愛,那么不死的絕對性就是不爭的事實。[2]當西茲尉·班西和羅伯特·茲威林西瑪調換身份之后,整個生存天地和精神天地也會大有不同,這何嘗不是一種自然的生生滅滅。死者在默默地改變著生者,令還在世的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未必不是一件功德圓滿的事情。
四、結語
阿索爾·富加德的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歌和挽歌,生活在南非的人也是只能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掙扎在苦難的邊緣。沒有生命安全保障,沒有給予豐盈的物質,連尋找工作的地點也被隔離,迫不得已作出的選擇也如走鋼絲般難以為繼,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也是人間的悲劇。但是,千千萬萬南非人依然在努力尋找自己的一方凈土,雖然很難,但是他們在努力掙脫這一枷鎖。劇中人物的生死翻盤就是沖出時間枷鎖的最好明證,他們的生命力之頑強也是不容置疑,死者影響著生者,生活著的人更應該珍惜活著的機會,這才是生命應該有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金壽鐵.面對死亡的生存態(tài)度-卡爾·雅思貝爾斯的死亡觀[J].求是學刊,2017(1).
[2]李亞明,李建會.死亡的尊嚴:儒家和西方觀點的比較[J].世界哲學,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