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衛(wèi)華
【摘 要】 長期以來,數學教學一直停留在知識型的教學模式上。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已有不少教師認識到數學教學的本質應是“數學思維活動過程”的教學。在這一“活動過程”的教學中,應暴露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及方法的思考過程等。要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主動參與中,通過操作和實踐,由外部活動逐漸內化,完成知識的發(fā)展過程和“獲取”過程,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
【關 鍵 詞】 數學教學;暴露式;主動參與
一、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
在概念教學中,我首先暴露概念提出的背景,暴露其抽象、概括的過程,將濃縮了的知識充分稀釋,便于學生吸收。
例如,“體積”概念的教學,就應緊扣概念的產生、發(fā)展、形成和應用的有序思維過程來精心設計。
1. 首先讓學生觀察一塊橡皮擦和一塊黑板擦,問學生哪個大,哪個???通過比較,學生初步獲得物體有大小之分的感性認識。
2. 拿出兩個相同的燒杯,盛有同樣多的水,分別向燒杯里放入石子和石塊,結果水位明顯上升。然后引導學生討論燒杯里的水位為什么會上升,讓他們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物體占有空間的表象。
3. 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為什么燒杯里的水位會隨著石塊的增大而升高。在這一思維過程中,學生就能自然地得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體積”這一結論。
4. 接著我又讓學生舉出其他有關體積的例子,或用體積概念解釋有關現(xiàn)象,使體積概念在應用中得到鞏固。
“體積”概念的建立過程,是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遞進、主動參與了這個“從感知經表象達到認識”的思維過程,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認識并掌握了數學概念,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學到了獲取知識的方法。
二、規(guī)律探索過程的教學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是為了誘導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識,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這對學生加深理解舊知識,掌握新知識、培養(yǎng)學習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教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征”時,課始,我就很神秘地請學生考老師,讓學生隨意說出一些分數,如……我很快判斷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并讓兩個學生用計算器當場驗證,結果全對。正當學生又高興又驚奇時,我說:“這不是老師的本領特別大,而是老師掌握了其中的規(guī)律,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呢?”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從而創(chuàng)設了展開教學的最佳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學生在知識內在魅力的激發(fā)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認知沖突,主動地投入到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中,嘗到了自己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樂趣。
三、結論推導過程的教學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的邏輯性強,首先反映在系統(tǒng)嚴密、前后連貫上,每個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是舊知識的發(fā)展,又是新知識的基礎。遵循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推導新的結論,才能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教學《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時,啟發(fā)學生:我們已學過長度單位,知道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就是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等。那么,現(xiàn)在學習面積單位,它們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一數學結論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凡新舊知識間有聯(lián)系的,我都要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結論,通過自己的思考,推導出新的數學結論。
四、方法思考過程的教學
思考過程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過程,我不僅要求學生勤于思考,更還要善于思考。
例如,教學《分數除以整數》時,當講完分數除法的意義后,出示例題“把米鐵絲平均分成2段,每段長多少米?”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后,列出算式:÷2。這是一道分數除以整數的算式,怎么計算呢?我并沒有把方法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小組通過集體討論后,選派代表上講臺介紹各組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方法都是正確的。接著又引導學生對這三種方法進行觀察、分析、比較,看哪種方法較為科學、簡便,具有普遍性。
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了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克服了思維定式,激發(fā)了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廣泛聯(lián)想,適當引申,大膽猜想,探索化歸的途徑,終于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探索精神。
【參考文獻】
[1] 任勇. 探索數學教學的藝術[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4.
[2] 林武.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行與思[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3] 李善良. 現(xiàn)代認知觀下的數學概念學習與教學[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