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潛力。
一、巧設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在恰當?shù)臅r機,提出合理的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途徑,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赤壁之戰(zhàn)》這課時,我就抓住黃蓋的聰明與曹操孤傲輕敵的特點,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曹操生性多疑,可為什么黃蓋的一封信就讓曹操深信不疑呢?黃蓋的信上說了什么?”這一下,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了,他們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拔覟闁|吳賣命,可周瑜小兒小人得志,竟無緣無故地打得我皮開肉綻,我若再待在那里,肯定會被那小子害死的?!薄安軐④娔邪耸f大軍,周瑜才有三萬,這不明擺著是死路一條嗎?”“周瑜是個一意孤行的家伙,我可不愿意替這個莽夫去送死,我情愿效忠曹將軍您!”“曹將軍如果肯收留我,后天早晨我會趁著濃霧,帶著數(shù)十只大船和糧草,來投奔曹將軍?!蓖瑢W們從不同角度模擬了黃蓋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接著,我又請同學們想象曹操收到黃蓋的信后的表現(xiàn)。一名同學說:“曹操點著頭說‘黃蓋對形勢的分析是完全正確的。雞蛋哪能碰石頭!可這樣淺顯的道理,孫權、周瑜都不懂,那就只有去死了?!绷硪粋€同學說:“曹操會手摸胡須哈哈大笑地說‘赤壁很快就是我的了!”還有一名同學說:“曹操會對手下說‘黃蓋有先見之明,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像這樣的問題,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又深化了對歷史人物的認識。
二、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課堂上,教師要深挖教材,借助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凡卡》一文中,九歲的凡卡在圣誕節(jié)之夜給爺爺寫信,訴說自己悲慘的學徒生活。當他懷著甜蜜的希望把這封信寄出后,結局會怎樣呢?教材中故意留下想象的空間。為此,我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郵局分發(fā)員看了一下凡卡的信封,自言自語地說,‘鄉(xiāng)下在哪里?‘凡卡又在哪里?說著,便把信封扔進了廢紙簍。”有的說:“爺爺收不到信。但凡卡總是懷著甜蜜的希望,站在門口等爺爺接他回去,可總不見爺爺?shù)挠白?。終于有一天被凍死在街頭”……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很符合實際。
三、利用省略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有許多文章用了省略號。它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空白。要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就是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去填補這些空白。例如《窮人》一課,當桑娜把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抱回家后不知如何向丈夫解釋,這一部分內容用了好幾個省略號。這些省略號反映了桑娜當時的矛盾心理,體現(xiàn)了桑娜對丈夫擔負生活重擔的理解,又不知如何向丈夫解釋。我讓學生想象:“桑娜當時心里想什么?她是怎樣進行思想斗爭的?”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四、抓住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他們深厚的文化功底,淵博的知識,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如《窮人》一課,最后一段寫桑娜懷著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訴給丈夫,試探丈夫的態(tài)度。丈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來撫養(yǎng),并催桑娜快去。這時,桑娜拉開了帳子。西蒙的幾個孩子怎樣?我引導學生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想象,學生暢所欲言,說得非常生動感人。其中有一個同學這樣說道:“一轉眼,七個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有一天,漁夫興高采烈地跑了回來,‘桑娜!桑娜!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開始了,只要革命成功,咱們窮人就能翻身。漁夫和大兒子決定參加革命。經(jīng)過艱苦的斗爭,革命終于成功了,全國人民歡呼雀躍,共同慶祝勝利。但漁夫卻再也沒有回來,他為祖國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此,所有的窮人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边€有像《賣火柴的小女孩》結尾,小女孩在美好的夢想中死去,后面還有哪些故事,值得深思。我就讓學生以《新年的第一個早晨》為題寫作,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五、注重題目,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題”的本義是額頭,而“目”是眼睛。一篇文章,往往可以從題目知其內蘊,窺其文義。例如《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讓學生抓住為什么叫“草船借箭”而不叫“草船騙箭”呢?課文內容明明是指“騙”箭,但題目卻為什么叫“借”箭?通過討論,學生懂得:“文章旨在表現(xiàn)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如用“騙”箭就達不到這一主旨,就會貶損諸葛亮的品格,所以用“借”箭好!
六、利用圖畫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階段,大部分課文都配有插圖。教師要借助畫面,教給學生讀畫的方法,理解畫的內容,還要想到畫外之景,聽到畫外之音,變無聲為有聲,達到“畫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路雪琴,甘肅正寧縣山河小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