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州
摘 要:方東美生生之德的哲學理念實際是融合生命的哲學,在他的詩詞中亦顯其義。從其詩詞不僅可以見到哲人的詩才與情懷,還可以發(fā)現(xiàn)生生之德跟生命美學的印證。因此本文擷取其片詩英華聊作探究,從生命哲學到詩詞殿堂,從家國破碎到文化生命的承繼,讀詩品思,以求發(fā)現(xiàn)方東美的哲學與詩詞之美。
關(guān)鍵詞:生生之德 融合 堅白精舍 生命哲學 情理
“一代詩哲”與“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皆是對方東美的贊譽。方東美常講:“To be human is to be divine.”(做人要完成人的神性){1}。他自幼家學儒家,但氣質(zhì)上,卻受老莊道家等的影響,后來方東美求學之際又受伯格森、懷特海的生命哲學啟發(fā),這些喚醒了他的生命哲學。因此,詩人常將自幼熟稔的古典詩詞作為詩化的語言,以此表達自己生命的哲學。譬如《堅白精舍詩集》中哲學與詩學的融合,讀之往往令人心折。
一、生生融合哲學
(一)生生之德 方東美的哲學是從生命出發(fā),以開啟“沖虛中和”的宇宙世界,并且在人性論與道德觀上重視生命的關(guān)懷,進而體貼出現(xiàn)實的價值。也就是說,他的詩歌都是在生命的創(chuàng)造精神上體貼出來的。義理上則是受伯格森和懷特海的生命哲學啟發(fā),從《周易》生生之德發(fā)展的。正如《中國人的人生觀》中所講:
從“體”來看,生命是一個普遍流行的大化本體……若從“用”來看,則其大用在時間之流中……它在奔進中是動態(tài)的、剛性的,在本體則是靜態(tài)的、柔性的。{2}
生生本能被生命本體極大擴張,它“奔進”——非但能育種成性、開物成務(wù)、變化通幾,而且能綿延不朽“普遍流行”。生命本體的“愛”是生命精神的別名,具有六相四義。它肯定剛?cè)嵯嗪系挠钪骊庩栔缽娜赵隆㈥庩?、雌雄、男女等落實人情倫理。因此方東美主要是從愛的生命發(fā)揚來統(tǒng)攝易理。從其生命的流行創(chuàng)造言是有機的,即非物質(zhì)與精神二分或心與生命打斷?!坝钪嫫毡樯笔且磺械谋举|(zhì),是它灌注到一般生命的存在,在此際詩與人的關(guān)系便賦予美的本質(zhì)義,或言“方東美構(gòu)造的是‘普遍生命基于‘普遍生命大化流衍以創(chuàng)造一切生命這一基本認識來架構(gòu)其生命本體論哲學體系”{3}。可見超越的創(chuàng)造力上溯形上的至善,再由形上流向現(xiàn)實即“踐形”。
(二)生生融合 從方東美與懷特海的相似處看,“把‘實體化作功能性和動態(tài)性的處理。要言之,方氏講的生命、美感和宇宙是為三位一體的”{4}?!兑捉?jīng)》:“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鄙扑潦堑?,如此善是生命落實的存在,善在“生生之德”中被實踐。這足以說明方東美在生命中感知宇宙的存在就是對美的哲學解讀。另外,方東美以自己的“早熟”悟見儒的圣者氣象、道的詩藝化境,以及佛的靈明內(nèi)照。事實上,他是在廣大圓融境界通過個體的精神生命涵容道德之行、宗教之誠、哲學之思融合成生命之證的“雅儒”。
生生之德的融合,透出方東美對文化生命的承繼。首先是儒道佛三家會通,其次是修養(yǎng)西方哲學,最終在五十二年的人生教行上踐行融合生命智慧美感的哲學。其弟子傅佩榮總結(jié)其師是無限開展的人生。如同方東美以古稀之齡在1969年參加東西哲學家會議闡釋人生的九層境界:自然人、行動人、理智人;藝術(shù)人、道德人、宗教人;高貴人、神性人,不可思議的神明境界。{5}將人之發(fā)展從物質(zhì)認知的理性面向道德宗教的追求,最后超越對人的束縛,使得“人人如龍”的潛質(zhì)開發(fā),塑造無限人生的希望于未知,展現(xiàn)出生命之真、善、美融合。
二、方東美之詩詞
哲人寫詩易失美質(zhì),以詩寫哲更難。蓋詩體限制哲理之蘊奧,哲理難發(fā)詩人之情感。方東美卻不以單純之哲思套弄詩歌體裁,在詩詞上他將自家才情鋪瀉,因此不難理解,他自期學者與隱逸者,將自己生命的精神融合于研究的純粹無用心,成就詩與生命融合。
(一)家國破碎、心憂天下 人生識字憂患始,“吾生逢世難,未見太平時”?,F(xiàn)實生命憂患是開啟哲學思考的誘因,方東美參加少年中國學會,在抗戰(zhàn)前,利用電臺向全國大學生談中國人生哲學。他在《中國人生哲學》的演講中追述前代哲人“總是要發(fā)揮偉大深厚的思想,培養(yǎng)廣博沉雄的情緒,促我們振作精神,努力提高品德,他們抵死要為我們推敲生命的意義,確定生命的價值……”{6}這可以說是呼吁中國人失卻的生命精神,他為人作詩的濟世情懷,似噴薄的生命,一發(fā)不可收拾。
方東美面對山河破碎、虜難摧殘,慨嘆“道術(shù)人間裂,烽煙宇內(nèi)悲”。一方面,方東美秉承祖賢風范(方以智),分析時事,推究時人,針砭時弊,譏諷腐敗。抗戰(zhàn)時多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達官,也多有徒然敵襲便倉皇間笙歌不記的顯貴??梢哉f是“鴻雁亂行寇虐時”偏偏詩人自陳“攘夷存魯吾曹事,驃騎難紓?cè)f代憂”(《酬意瑰兄見寄六首》)。意愿有還世間清明,擔當“吾曹事”多散見詩集,志愿“盡驅(qū)狂虜大江東”(《喜耀民甥從戎》)更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對舉生命的愛護,詩人憎恨敵人“風雨縱橫龍一嘯,萬靈赴海滅東胡”(《急雨江漲》),贊嘆赴難國士同胞“死職忠魂綏國難,涂車香泛自由花”(《行都活毀,吊死難同胞》)。針對時政腐敗,發(fā)出嘶吼“世相猙獰豺虎斗,文心■赫肺肝披”(《酬仲蘇見和詠月思遠之作》)。其間志氣若牛斗生光,胸中浩氣似吞合宙宇,縱橫不羈,因此,詩中以氣養(yǎng)志,志不離心;以心養(yǎng)氣,氣自浩然。
方東美之詩的高明,實言即處憂患而秉人文的生命哲學精神。當時金甌殘缺,家鄉(xiāng)哀鳴,賊患親離,并痛喪書稿“骨肉音書無處寄,傾河注海淚難量”(《倭陷桐城,二兄無消息》)。當他憶起亡女“筆架山前春寂寞,嬌癡稚女獨眠情”(《蜀中夢亡女天煦》),愛女不在,詩人徒憶為悲。《還家》中言:“歸來痛哭還癡笑,殺伐摧殘到樹顛……十年腸斷宜春里,萬疊愁縈寶劍篇??芘案尕濏晨啵胰鐟翼嗨既缛??!睍迨?,愛女失,家國失,詩人只能在生命中聽到、看到“鳥啼”“啼鵑”“娟魂”,因而詩人淚從中發(fā),果然時時泣血。但最后,詩人毅然從啼血杜鵑中掙脫出來,超拔出詩情生命的不竭功用,“歡心聳出玉芙蓉。無言相對,其樂也庸庸”(《臨江仙》),此中拔出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生命精神,從自己的生命哲學中為現(xiàn)實的憂患而振奮。他希望“城郭摧頹何足惜,山川壯麗必收回”(《行都毀于寇火,感賦長句》),因此,國難加劇中,他不斷正視生命的脆弱,企圖恢復(fù)文化精神的生命力。這也是其情感生命最豐富暴露的時期,并致力學問在義理中尋求突破(由西方轉(zhuǎn)回東方{7}),以期從哲學中尋求治愈家國困境的方法。endprint
(二)以情理入詩,以文化生命融合 方東美在自己的詩中塑造藝術(shù)人、道德人、宗教人的形象,將義理與宗教,道德與生命融合。就詩詞講“歷代詩詞……上古就有的人文精神則世世承傳,發(fā)揚光大。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不變者為民族最核心的精神品格、氣質(zhì)情操;變者為藝術(shù)體式和風格流派增多,是詩詞生生不息、美富日新的發(fā)展規(guī)律”{8}。方東美直中關(guān)鍵,一是對文化生命的承繼,一是對個人生命的直觀。可以觀見他的“自我顯現(xiàn)歷程”必須有功夫與方法,也唯有提升生命精神,方可體會本體存在,并顯現(xiàn)于詩中。如同方東美強調(diào)藝術(shù)精神要“提其神于太虛”,要升騰至“寥天一”。唯其如此,個體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精神才可以冥合大道,與真宰為一,與宇宙生命同流,即是莊子“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9}。他是將個體的“真”落實到生命的情理,表現(xiàn)在哲詩的領(lǐng)域即通天地之理,內(nèi)化為超越物質(zhì)生命的慧命。并且這一融合的生命精神是貫穿方東美一生的。如果說自然之美的天人合一,是美學的高峰,那么它本身又是真善美的生命顯現(xiàn)。似錢鍾書語:“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觀相無相,立說無說,所謂冥合圓顯?!眥10}方東美憂國的情懷,顯露出現(xiàn)代人生命責任的承擔,恰如屈原之“雖九死其猶未悔”。同時期哲人馬一浮慨嘆“遺憾逃文字,余生戴骷髏”。詩人無力回天由遺憾至悲憤,也是由苦悶甚至悲哀的寫照,但最終“益加立志為學,絕意仕進,遠謝時緣,閉戶讀書”{11}。方東美也是將時代的苦痛轉(zhuǎn)為生命的動力,將易學文化的生命承繼,提攜至精神與天地融合。在方東美的哲詩中,其物象涵詠,理趣滋養(yǎng)。以情生理,清剛鮮妍,透露出的生命元氣是在“大化”中不竭無盡的生生之道?!皳]毫續(xù)物命,生生做主宰”(《草蟲篇贈伍叔儻》),“揄揚國命臻無極,元氣淋漓大化中”(《次魯實先生朱海四絕韻》),皆為寫照。
可以說,生生融合包容生命的理性與直觀。故其詩透過直觀以感覺悟性傳至內(nèi)心,隱隱然以詩境之情入詩理之天地。再加上“清剛鮮妍之美”(朱光潛評)的詩詞,足以見其生命之能,生命之理,生命之息,酣暢間透出無障無礙。若“大化安排有我,干元統(tǒng)貫無前”(《西江月》),此生命之境,仄韻之聲,直觀而理性,從生生之德會為天人合德。“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泵罹w外顯,又大義內(nèi)斂,萬物一體。
從哲詩看,在方東美詩人情懷下詩境無垠,又能止于至善。品詩情,通詩理,悟詩境,三者一貫,莊肅咸宜,將生生融合的哲學在詩中融合,故而生命力也分外充盈。
首先,方東美富哲人之睿,多詩人之情。從詩詞的自然之美上承繼天人合一的審美傳統(tǒng),調(diào)恰詩文哲理。若白居易寫詩平白易懂,就是遵循道法自然。而方東美善于去捕捉,如同善居一地,山性自露,胖瘦咸宜,清秀隨意,可謂遠觀近取,皆得真靈。詠物詩中似“瓦瓶一天地,詩思養(yǎng)梅魂?!螛吮╉崳袄L月波痕”(《瓶梅》);“青松老更狂,勁節(jié)一身藏。雪澡龍筋瘦,風培鶴骨昂。貞心常傲古,耿性自凝香?!保ā端伞罚┍憩F(xiàn)出非凡的物象詩韻之妙,借梅與松的“魂、韻、狂、勁、昂、貞、耿”顯示胸懷志節(jié)的生命真體。因此,方東美的生命哲學在做內(nèi)在的詩境凈化,而重視入世修持卻表現(xiàn)出貫通生命的哲學目的,故而是詩化人生的哲學。
其次,對方東美而言,莊子的影響巨大?!洱R物論》澄明雜染心,化去機心,因此“機心去盡無機事”是隱逸者的審美之真?!赌相l(xiāng)子》:“元氣憂縱橫,詩意禪心自混凝。大美不言天地寂,生生。眾妙之門綰六情。道體更無名。感應(yīng)隨時與化成。方外獨標齊物論……”其元氣釋放“定位揮元氣,流行合大和”,其禪心洞曉“微云淡掃天心遠,邕邕隹鳥曲動詩禪”,還有大化齊物“扶夢詩心妙,含情物色新。……大化相尋繹,窮神樂最真”(《野望》),從流行大化中欲達至窮神知化的境地。若莊生夢蝶之妙,這毋庸置疑是詩學、美學、哲學的結(jié)合。詩間動靜出入間雜一切法,卻又獨出其上,不傷染詩境,即成就生命之本,歸結(jié)人文,生生融合。詩詞的著眼處即造自然心,上“放曠”下“尋幽”“合化天人做地仙”,或者“華嚴失境界”皆是處處賦予靈性,達至古典經(jīng)子哲學中發(fā)揚的美學存在感,并至“曉對云天、大風飆舉”,“大化有我、乾元統(tǒng)貫”。儒家易理、道家逍遙、佛氏慈悲即時贊揚,故而這也是三家學說融合之詩。
同樣,律詩寫作中方東美承轉(zhuǎn)無縫,還多用生僻字,若“犇泉”“■”等,又多寫“狂”字。另如譯寫《水仙》,贊其姿色,不僅融通作者之心,而且在結(jié)語中含蓄間驟然爆發(fā)出“舞共水仙狂”的吼聲,將生命再次提攜,贊嘆不已,也是其詩作獨然高于他人之處。
對方東美言,真正的哲學從不離人世,他選擇的生生融合的“踐形”是墾荒涼地,陶自然心,是將生命美學進入松竹慧蘭,凌梅寒菊,亦進入江河大地,國家危亡。如同他死后骨灰入海,不僅是對遙遙隔望大陸的深情,更是象征詩人生命終結(jié)的真實歸宿。
作飄零舟、異鄉(xiāng)人的他對詩詞把玩,是將哲學之理性,詩情之感性,步步纏繞?!墩軐W三慧》中“無名之指”是生命與世界的根源衍生出“情理二儀”,這種人類的本體智慧,拋卻虛妄,終究融合生命真善美的組合是偉大的。無“情理”則難有易簡功夫體貼生命,個體便難此直觀映照,將智慧生命透徹出來的。禪宗講“明心見性”活潑本體便是沒分別的。這時第六意識第一剎那的意根現(xiàn)量便在內(nèi)心顯現(xiàn)空性,詩人體之便作之為詩。
《我自空中來》:“我自空中來,還向空中去。空空何所有,住心亦無處?!狈綎|美將生命的融合達于“空”,主體自證的本來便自性“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可以說三家融合的哲學歸于生生融合的天地,而這至理又是當下生命的呈現(xiàn)。
方東美在晚年《病中示問疾者并謝親友盛意》言:“眾生未病吾斯病,我病眾生病亦痊。病病惟因真不病,重玄妙法洽天然?!北娚鷮嵅?,愚而不知,詩人是以宗教人層次的悲心看人,寄希望己病眾生愈,若大菩薩維摩詰居士,自然生命的詩畫不過是一顯現(xiàn)。
三、結(jié)語
方東美臨終前囑:“不發(fā)訃聞,不發(fā)喪,不收禮。沒有任何形式的事體?!惫腔以嵊诮痖T海域,一切都清清爽爽地結(jié)束。他融合三家精義作為自己的人生憑借,解放了一生的文化使命與歸國情懷。可能生死的噩夢還未至前,“痛苦”卻已成為他生命的永恒問題?;蛟S就在堅白精舍,戰(zhàn)火空襲,生死臨門,他回歸傳統(tǒng)直觀到生命的本體。在此之中,詩人認識生命,透過認識觀照到生命實體必然是生生不已。樸素生命的自我超拔,與回歸的心靈一體,所以他清清爽爽地結(jié)束。就如同星空雖然讓人敬畏,但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讓人震驚的首先是生命的短暫!生命如詩如歌,狂舞之余,以個體生命承接文化生命的精髓。圣義難尋,唯有在此詩詞如潮、理凈徹悟下,看到他對傳統(tǒng)文化生生融合的承繼,才能知其人、知其詩吧。
{1} 汪學勤:《拜讀浮山》,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頁。
{2}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23—124頁。
{3} 蔣國保、余秉頤:《方東美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頁。
{4}{8} 宛小平、伏愛華:《港臺現(xiàn)代新儒家美學思想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49頁,第225頁。
{5} 方東美:《生生之德》,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19頁。
{6} 方東美:《什么是中國先哲的人生哲學》,載《中國人生哲學概要》,臺灣黎明文化事業(yè)公司2005年版,第49—50頁。
{7} 方東美著,汪茂榮點校,劉夢芙審定:《安徽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堅白精舍詩集》,黃山書社2011年版,第9頁。
{9} 錢鍾書:《談藝錄》,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31頁。
{10} 烏以風:《馬一浮先生學贊》,(未曾正式出版),第2頁。
參考文獻:
[1] 劉夢溪主編,東方美著,黃克劍,王濤編校.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經(jīng)典·方東美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 方東美著,汪茂榮校,劉夢芙審定:安徽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堅白精舍詩集[M].合肥:黃山書社,2011.
[3]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M].北京:中華書局,2013.
[4] 汪學勤.拜讀浮山[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