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育超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成為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
筆者作為一名常年工作在農村初中的歷史教師,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的農村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往往都是低效的,甚至有時候是無效的:教師的上課只是為了簡單應付差事,學生在歷史課堂的學習或是沉悶不語,或是寫其他學科的作業(yè)、看課外書等。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一是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歷史在中考所占的分數很低,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都不重視歷史這門學科;二是歷史教育觀念陳舊落后。從傳統(tǒng)上來看,我們在歷史教學中習慣于“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以接受為主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歷史教學,除了應付考試,沒有任何用處,很難讓學生感受到“歷史是人類的精神故鄉(xiāng),是人類生命力的水源頭”。三是歷史教學方法手段的單一化,缺乏藝術性和趣味性,造成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歷史課上會講的教師也是以自己為中心,講述時間過長,學生主要是聽教師講,處在被動地位的現(xiàn)象還比較普遍地存在。其結果是,學生對歷史課不感興趣,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真正提高。為了真正提高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益,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更新歷史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社會學發(fā)展表明:一個人不懂歷史,表明這個人無知;若是一個民族不懂歷史,那么等待這個民族的將是被滅亡。歷史學科的價值不僅存在于其傳授歷史知識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產生的巨大的育人價值?!镀胀ǔ踔袣v史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边@說明,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僅關注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結合歷史這一學科以及農村中學實際的情況,我們應該定出符合實際的導向目標——以學生為本、學生為發(fā)展中心的理念為指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交流、探究、實踐等學習途徑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競爭觀、科學的發(fā)展觀,培養(yǎng)學生形成具有知識、情感、價值三者結合的良好人格。
二、更換教學方法與手段,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打造現(xiàn)代化的高效歷史課堂
農村初中歷史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師忽視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很多教師使用的是新課本,但是卻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就是在講臺上講課,學生被動去學習。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貫穿到了整個教學活動當中,學生只是記住了教材的內容,學習歷史的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記憶力,他們很少參與一些活動,學生沒有質疑的機會,沒有找到學習歷史的樂趣。這些都很大地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性,影響了課堂學習的效率。新課程下,啟發(fā)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是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同時,合適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歷史教學,也應是新課程下,教師教學方式的重要轉變之一。歷史學科較其他學科有不可比擬的豐富素材:歷史圖片、影視作品、考古成果、史料、遺跡,都是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好素材,歷史教師整合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比較真實的環(huán)境,增強歷史的直觀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三、注重學法指導,授人以漁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比魧W生學歷史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事倍功半。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茖W的學習方法為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為了教學生會學歷史,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
四、課前精心準備,課后積極反思
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chuàng)造高效的課堂,就要充分用好每節(jié)課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而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jié)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jié)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指出: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長期堅持教學過程的反思與教學效果的反饋,對于提高課堂效率非常重要,這也是目前被許多教育工作者忽略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主要通過教育學生、教師自己本身進行反思、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通過反思自己一節(jié)課的成功之舉、失誤之處,總結經驗得失,能迅速使自己查漏補缺、揚長避短,達到精益求精。學習過程的反思,對學生有意識地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極為有利,對老師明了教學得失,抓住時機及時補救提供機會。
總之,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并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我們積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備課,革新教學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探索興趣,課后及時反思,讓學生在在體驗歷史、感悟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真誠善良、積極進取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情趣,這才是高效課堂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