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教材簡解】
《夾竹桃》是小學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這篇課文以優(yōu)美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表達了對含蓄內秀、執(zhí)著品質的贊美。
【目標預設】
1.充分感知課文,認識夾竹桃的外形特征與內在品性。
2.學會字詞,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讓學生受到夾竹桃精神的感染,激發(fā)審美情感。
【教學重難點】
由“形——性”引導學生充分感悟夾竹桃的特點。
【設計理念】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評價建議”部分提出的“第三學段側重考察對文章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的了解領悟”,努力實現(xiàn)從注重對內容的理解向對表達方法的領悟的轉身。在課堂中探索師生之間的協(xié)商合作,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要求,保證學生主體地位,促進教學民主。
【設計思路】
語文教學要從課文的主題本位、內容本位向言語的能力本位、品質本位轉化。出示作家卡片——季羨林:季羨林,當代著名語言學家……他的散文,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出示一組詞語和句字,在讀中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初看夾竹桃的花、葉
引出課題:夾竹桃。
認讀課題。
二、回顧欣賞,認識形貌
1.再次觀察。
(1)葉:圖上的葉有什么特點?(細長、翠綠、如竹葉……)
板書:葉如竹。
(2)花:用語言描述,或用詞語概括(艷麗、迷人、如桃花……)
板書:花如桃。
2.指點:有了這樣的外形特征,人們就給它起了形象而好聽的名字:夾竹桃。
3。出示明代翰林學士的詩,吟讀加深認識。
妾容如桃萼,郎心如竹枝。
桃花有時謝,竹枝無時衰。
4.出示夾竹桃實物,看一看,摸一摸,增強感性認識。
5.引入課文第二小節(jié)對花的描述。
6.小結概括:夾竹桃真是一種(
)的花。
7。比較課文第1小節(jié)作者的看法。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質疑:究竟是什么最值得作者留戀與回憶呢?你們想更深入地了解夾竹桃嗎?
三、聽課文朗讀(錄音)
注意生字讀音和易讀錯的字,并思考上面的問題。
四、檢查初步感知
1.與詞語“對話”(逐行出示)。
融洽花團錦簇滿院生輝五彩繽紛
熏透美不勝收一墻之隔迎風吐艷
衰敗無不奉陪毫不含糊葉影參差
一嘟嚕微風乍起
(學生自讀、試讀、領讀結合)
2.是什么讓作者愛上夾竹桃?
出示最后一小節(jié):“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齊讀)。
五、把握重點,品悟韌性
1.課文的哪一小節(jié)著重突出了夾竹桃的韌性?
2.出示第4小節(jié)內容。
(1)哪些語句你特別有體會,能感受到夾竹桃的韌性呢?(鼓勵,有發(fā)現(xiàn)就舉手)
(2)相機出示相關語句。
①“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p>
認識:在逆境中頑強生長(板書:生命力強)。
有感情地朗讀此句。
A.比較句子練習。
春天、夏天、秋天,夾竹桃都開花。(比較原句體會表達)
B.體味“無……不……”、“無不……”的作用。
練習改句子:
例:a.翁建平同學熱愛體育,注重鍛煉,每一次比賽都名列前茅。(無……不……)
b.大家聽了好書記孔繁森的事跡報告后,沒有一個人不激動萬分。(無不……)
②“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結合欣賞圖片,認識花期長、生命力旺盛。
體會讀這一句。(讓學生再自由讀,關注課堂生成的契機,靈活把握)
(3)指點:這就是韌性,你覺得韌性就是指怎樣的精神呢?(不屈服、敢于進取、頑強……)
(4)自由體會讀,表現(xiàn)出這樣的精神。
(5)指名讀(師注意有新意地評價)。
(6)師示范讀,互動評價。
(7)學生再體會讀。
(8)出示劃出重點詞的這段,學生齊讀,注意突出這些詞。
六、總結課文
現(xiàn)在你愛上夾竹桃了嗎?愛它的什么?
七、布置課外作業(yè)
1.根據本課的所知所得,用“我喜愛的夾竹桃”為題,向他人介紹(還可查閱有關資料,以求全面了解)。
2.背誦課文第4小節(jié)。
八、板書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