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要:大學貧困生認定及資助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貧困生認定工作既要保證評選過程的高校、制度規(guī)范有序、程序化,又要保證個體差異性及人文關(guān)懷。本文通過一個案例分析總結(jié)高校學生管理部門對貧困生個例幫扶工作的工作重點。
關(guān)鍵詞:貧困生;資助;案例分析
貧困生的認定過程如此基礎(chǔ)與重要,而又因為牽涉到人的感情而變得如此的復雜和困難。整個過程需要前期的詳盡的政策、文件精神的宣傳,對貧困生認定小組成員的規(guī)則、導向培訓,對貧困生申請人循循善誘的消除心理壓力和自卑情緒的談話疏導。但在群體程序正義之外,也需要對群體與個體進行區(qū)分和分別加以著力,通過群體個體兩向發(fā)力,讓貧困生庫內(nèi)外的同學都能感受到整個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
一、案列簡介:
群體:貧困生認定及國家獎助學金評選是輔導員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相當棘手的一項工作。作為山區(qū)高校,貧困生比例過大,而國家獎助學金名額有限,這就造成了一定的矛盾,如何使得貧困生評選公平公正,讓最需要幫助的同學獲得資助極為重要。
個體:A同學是學院大三年級的學生,來自國家級貧困縣,而且家里是單親家庭,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收入微薄。該生日常表現(xiàn)為學習十分刻苦,經(jīng)常沒日沒夜的看書,希望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意識十分強烈。但是該生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過分自尊以及敏感,有嚴重的自卑心理,過分的自我封閉,不愛與人過多交往。爭強好勝,生活中的瑣事都要壓人一頭。在衣著打扮上舍得花錢,打扮的不落人后,以貧困為恥,但是代價是節(jié)衣縮食乃至營養(yǎng)不良。有受害者心理,班級的各項評比和資助,只要榜上無名就認為有黑幕,輔導員或者班委有偏私,在同學們面前表達對老師的不滿以及攻擊。
二、解決理念與理論依據(jù):
群體:依據(jù)羅爾斯的分配正義理論,正義即公平,正義不依賴于功利主義分配(即把助學金分割,平均分配),也不依賴于直覺主義(貧困生庫的同學與非貧困生庫的同學的直覺差異),而依托于公平。羅爾斯認為:正義即公平的相對穩(wěn)定性。在起點正義無法保障的情況下,保證程序公平,就能保證貧困生評選中最大的正義。
個體:平視是最大的尊重,換位思考是最必要的角度,多方位幫扶是最需要的手段,潤物細無聲是最好的效果。
三、處理方法、過程:
群體:
1、原則:貧困生庫的評選:多層次審核、全方位調(diào)查、差異化陳述、動態(tài)化管理、心靈式觸動
2、過程:前期政策宣傳;貧困生認定小組的專項培訓;貧困生申請同學的心理正向教育;詳細而差異化的申請材料;認定小組詳盡的走訪調(diào)查;申請人自我陳述;貧困生認定小組投票
3、細節(jié):要完善貧困生認定相關(guān)表格的內(nèi)容,突出差異化:《湖北醫(yī)藥學院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中加入各地最低生活保障線以及親友及其資助狀況、社會資助情況。要加強貧困生認定小組素質(zhì)培養(yǎng):細化學生區(qū)域代表,對燙頭發(fā)、有否電腦等引起爭議的評選標準要有確定的標準。
個體:
1、充分的觀察與了解:通過與班委、同寢室的同學的談話了解A同學的基本情況,通過翻閱其檔案以及其貧困生入庫申請、助學金申請、學院小娟愛心基金申請等各種情況,了解到該同學家庭確實相當困難,父親早亡,和母親相依為命,而母親收入也相當微薄。母親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使得A同學具有極強的上進心,也有些過于急功近利,希望一觸而就的解決其家庭困境。對于關(guān)乎個人利益相關(guān)的事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2、平視就是最好的尊重。不論是貧困生評選過程還是日常生活中,一直向所有同學強調(diào),貧困如果不是因為懶惰造成的,就沒有必要羞愧,只要有努力改變現(xiàn)狀的強烈愿望和實際行動,就值得尊敬,對于貧困生并不過分的特殊對待。給其安排了辦公室的勤工助學崗位,經(jīng)常能夠碰面,時不時不動神色的到吃飯點了邀請她一起吃飯,幫助她改善伙食。
3、學會融入群體。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文體活動以及有趣的班會,營造團結(jié)互助友愛的班級氛圍,要求班委特別是她寢室的同學活動或者生活中多帶著她一起,讓她在小集體和大集體中都能感受到融入的感覺。
4、授人以漁。通過給與其辦公室勤工助學崗位,以及幫助其聯(lián)系可靠的家教等等手段讓其自力更生解決自己的生活費用問題。根據(jù)其膽小而對接觸社會心生畏懼的心理,在前幾次安排家教經(jīng)驗豐富的同學和她一起給家教對象教授不同的課程,讓她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
5、解決現(xiàn)實困境。多運用國家、省、學校以及學院的各項資助政策,在可行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解決其現(xiàn)實困境。特別是多次用班費預支的方式,保證其現(xiàn)實吃飯問題。同時多進行感恩教育,要求她擔任班級班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多為同學們和集體作出自己的貢獻。
四、處理效果:
該生不再和以往那樣過于敏感,不再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購買不符合自己經(jīng)濟狀況的服飾而節(jié)衣縮食,逐漸接受了非懶惰而造成的貧困并不可恥的觀點,對外界的資助抱有感恩之情。更加積極的參加學院和班級的活動,愛說愛笑。
五、經(jīng)驗與啟示:
1、對于貧困生評選,要做到程序正義,多調(diào)查、了解、走訪,制定細則,培訓評選小組成員,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應(yīng)該在班級渲染關(guān)心貧困生、尊重貧困生的氛圍,通過各種形式開展貧困教育,形成不以非懶惰形成貧困為恥而以懶惰為恥的觀念。
2、對于所有貧困生同學,要有平視的態(tài)度。實際上大部分的貧困生同學心理是健康陽光的,只有少部分貧困生表現(xiàn)的內(nèi)向、自卑、敏感。面對貧困生群體,要做到程序正義,扎實做好貧困生評選工作。面對個體,幫助其改善問題,完善自我。
3、對于性格過于敏感的同學,要時刻注意維護其自尊心。要明確了解其個性特點與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采取側(cè)面、多面引導。整體幫扶。
4、對貧困生的幫扶要有耐心、細心、真心,作為一項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作來抓,不要指望一觸而就。
參考文獻:
[1]王珺君,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的貧困生界定辦法之探究[J]時代教育,2012,(17)
[2]鄭永廷.現(xiàn)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和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畢鶴霞,沈紅.貧困生判定的難點與認定方法探究[J].高教探索,2008,(5):42-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