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5—6世紀拜占庭史料中君士坦丁大帝的形象分歧

2017-10-14 00:25武鵬
古代文明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拜占庭莫斯基督徒

提 要:拜占庭帝國的首位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在同時代歷史學家尤西比烏斯的作品中呈現(xiàn)出完美的個人形象。然而,對他的形象的描述在5-6世紀的拜占庭史料中卻出現(xiàn)了重大分歧。這種分歧與該時期拜占庭帝國和地中海世界的重大轉(zhuǎn)型密切相關(guān),集中體現(xiàn)在基督教化、皇權(quán)專制加強以及帝國中心東移三大問題上。不同立場的歷史寫作者根據(jù)自己的個人傾向,在記錄大致相同的歷史事實時,給予了君士坦丁不同的價值判斷。

關(guān)鍵詞:5-6世紀;拜占庭史料;君士坦丁大帝;形象分歧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7.04.006

恰如其分地評價歷史人物是史學研究者面臨的一大難題,這種困難源于我們進行研究的依據(jù)——史料。首先,史料在漫長歲月的傳承中不斷佚失,距離我們越遠的歷史人物,能夠留下的記載就越有限。其次,那些有幸保存至今的史料,因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有意的遺忘或無意的忘記,也難以展現(xiàn)當時歷史發(fā)展的全貌。最后,即使有幸擁有多種史料,可以相互佐證,然而不同背景的創(chuàng)作者也往往對同一歷史人物及其參與的歷史事件給出截然相反的評價,這樣的對立往往在處于變革時代的關(guān)鍵人物身上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

拜占庭帝國的開國皇帝君士坦丁1(Constantine the Great, 324-337年在位)就是這樣的關(guān)鍵性人物。他率先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并提供保護,有效地將其變成了統(tǒng)治帝國的工具;他加強皇權(quán)專制,建立了以皇帝為核心的統(tǒng)治體制;他興建新都君士坦丁堡,開始將帝國的中心轉(zhuǎn)移至東地中海世界。正是這些舉措,奠定了之后拜占庭帝國一千余年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并形成了不同于羅馬時代的特征。

在涉及君士坦丁的史料之中,4世紀歷史學家尤西比烏斯(Eusebius Pamphilus)的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2然而,尤西比烏斯把君士坦丁塑造成了一個近乎完美的皇帝形象。例如他時常稱頌君士坦丁是“上帝的朋友和被保護者”,3是“最偉大的勝利者、在各方面都擁有虔誠的美德”等等。4此類的話語將君士坦丁的形象過度美化并籠罩在虛幻的迷霧之中。

到了5-6世紀,君士坦丁大帝的所作所為依然是史家關(guān)注的話題。以左西莫斯1(Zosimus)為代表的多神教歷史學家和以索克拉特斯(Socrates)、索卓門(Sozomen)和埃瓦格里烏斯(Evagirus Scholasticus)為代表的基督教史家都在作品中用大量篇幅記載了他的事跡。這些作者無法像尤西比烏斯一樣得到最直接的資料,而是主要借助前人的成果進行寫作。綜觀這些史家的作品,盡管很多時候描述的是相同的事件,但是其筆下君士坦丁大帝的形象卻與尤西比烏斯的描述有著重大的分歧。因此,這種不同立場的歷史寫作者對史料進行不同詮釋的現(xiàn)象值得進一步研究。2

通過對史料中君士坦丁形象爭議及其歷史背景的研究,能夠豐富對這位歷史人物研究的范疇,拓展研究的空間。君士坦丁大帝在5-6世紀基督教與多神教歷史學家作品中的不同形象體現(xiàn)了該時期拜占庭帝國和地中海世界發(fā)展的某些重要特點,同時,也讓我們對史料的真實性問題有所思考。

一、兇手抑或圣徒:

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的爭議

多神教和基督教作家關(guān)于君士坦丁個人形象的第一個重大分歧在于,他究竟是一個殘忍的兇手還是一個完美的圣徒。這涉及了拜占庭歷史上著名的“君士坦丁殺妻殺子事件”。按照多神教徒的觀點,君士坦丁犯下了殺害妻兒的不赦之罪,而這樁罪行是他最終選擇皈依基督教的原因。5世紀中后期的歷史學家左西莫斯是這一看法的支持者,他在其《新歷史》(New History)中旗幟鮮明地提出:

他罔顧天理人倫殺害了兒子克里斯普斯,只因懷疑后者與他的繼母弗斯塔通奸……之后他把弗斯塔關(guān)在溫度極高的浴室之中,直到她喪命。因為深知自己的罪行和背信棄義,他找到了祭司尋求解脫之道,但是他們卻說沒有任何辦法能洗刷他的罪行。一個來自西班牙的埃及教士來到羅馬……他向君士坦丁保證皈依基督教可以免除他的罪過……君士坦丁相信了這種說法,于是放棄祖先的宗教,接受了那個埃及人傳播的信仰。3

然而,在基督徒的筆下,他們認為這種說法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同時代歷史學家索卓門就在其《教會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中寫到:

我知道一些異教徒說君士坦丁在殺害了一些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尤其是兒子克里斯普斯后,悔悟了自己的罪行……成為基督徒。然而我認為編造這個故事的人是為了誣蔑基督教……4

與索卓門一樣,6世紀的教會史家埃瓦格里烏斯也在作品《教會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談到了對君士坦丁的這一指控:

左西莫斯是一個信仰可憎和罪惡的希臘異教的作家……他還指控君士坦丁殘忍地殺害了兒子克里斯普斯,并且將妻子弗斯塔關(guān)在一個極熱的浴室中,最終導致她死亡……然后左西莫斯就侮蔑他放棄了祖先的信仰,并且走上了不虔誠的道路。5

為了證明左西莫斯的說法是徹頭徹尾的謬論,他在接下來的一節(jié)中繼續(xù)針對這一問題為君士坦丁展開了辯護:

讓我們來看看潘菲魯斯之子尤西比烏斯的歷史吧,他是君士坦丁和克里斯普斯同時代的人,并且和他們有密切的關(guān)系……他是如此記載的:“君士坦丁和他的兒子克里斯普斯同為上帝所鐘愛。后者在各方面都像他的父親一樣,他理所當然地是東部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庇任鞅葹跛贡染刻苟』畹脮r間要長,如果克里斯普斯被他的父親所殺,那么尤西比烏斯就不會用這種方式贊揚他了。1

埃瓦格里烏斯引用尤西比烏斯作品為君士坦丁撰寫的這段辯護詞在今日看來顯然是不夠準確的。因為眾所周知,尤西比烏斯的《教會史》結(jié)束于公元324年,而所謂的君士坦丁殺妻殺子事件發(fā)生于326年。因此尤西比烏斯在作品中稱頌克里斯普斯并不能證明“殺妻殺子”事件不存在。

然而,如果不考慮君士坦丁是否真的殺死了自己的妻兒,我們會提出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么君士坦丁身后1-2個世紀的作者依然會對這一事件如此關(guān)注?肯定或否定君士坦丁殺害親人究竟有什么重要的價值?endprint

事實上,這一爭論與基督教取得現(xiàn)有地位的合理性密切相關(guān)?;浇虒W者認為,希臘羅馬的多神教是一種不道德的宗教,它最終必然被基督教取代。例如埃瓦格里烏斯將希臘神話中的一些傳說作為對多神教諸神的批評論據(jù)。他站在基督徒道德觀的立場上痛斥這些神“墮落”的行為,并羅列了一些希臘眾神的“惡行”:

對于這個高貴的山羊皮膚的弄雷者,他們也賦予了他令人畏懼的行為。他放逐了生育他的父親克羅諾斯,這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極惡的罪行。這個家伙是烈酒的發(fā)明者,事實上他經(jīng)常酩酊大醉,此外他還是宿醉、變味的殘渣以及接下來發(fā)生的丑事的發(fā)明者。他們編造了一個叫做阿弗洛狄忒的神,這個從海貝里出生的塞浦路斯神將謙虛視作污穢和一件古怪的事情,但是卻對淫蕩和一切下流的行為情有獨衷。正因為她,阿里斯使自己不潔,赫淮斯托斯則蒙羞被眾神所嘲笑……2

他進而在同一章節(jié)中指出,多神教徒之所以要堅持對眾神的崇拜只是因為“通過認可這些神,就可以給他們自己放肆的行為提供一個可原諒的理由?!睆亩噲D否定多神教的信仰基礎(chǔ)。

但是按照左西莫斯等多神教歷史學家的觀點,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并非因其道德高尚,而完全是因為對于本身罪孽的恐懼。羅馬人信仰的多神教不能夠原諒他殺害至親的罪行,相反,基督教教士卻承諾,皈依之后可以讓他不必為此惶惶不安。這實際上就等于提出多神教比基督教具有更嚴格的道德標準,由此影射基督教并非是一個合乎道德的宗教,進而否定了其成為帝國國教的合理性。這種觀點顯然是基督徒不能接受的,因此基督教學者才會竭力對此說法加以駁斥。左西莫斯的《新歷史》結(jié)束于公元410年,這與埃氏創(chuàng)作《教會史》的時代已有1個多世紀之隔。埃瓦格里烏斯依然用大段篇幅引用他的記載并嚴厲批駁,這從側(cè)面表明在他所處的時代這種觀點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依然是基督徒與多神教徒爭論的一個焦點問題。

5-6世紀的基督教學者們極力維護君士坦丁圣徒般的完美形象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因為在通過提出君士坦丁殺妻殺子皈依說質(zhì)疑基督教取得現(xiàn)有地位的合理性之外,多神教徒對基督教還有另一項指責,即基督教導致了羅馬人事業(yè)的衰落,從而試圖徹底否定其在帝國內(nèi)存在的意義。

多神教徒們的這一指控是建立在一定現(xiàn)實基礎(chǔ)上的。公元5世紀時羅馬人的帝國,尤其是西

地中海世界存在著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統(tǒng)治失靈、社會混亂、經(jīng)濟凋敝和蠻族入侵等給當?shù)厝嗣裨斐闪藰O大的困擾。而410年阿拉里

克率領(lǐng)哥特軍隊攻陷羅馬城這一事件更是對帝國上下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震動。盡管當時的羅馬

城早已衰朽不堪,但是作為羅馬國家的標志,其象征意義依然是巨大的。它的淪陷即使在基督徒

中間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拉丁教父圣哲羅姆就在一封信中寫到:“羅馬陷落的這一巨大災難讓我如此彷徨失措……我良久之后依然不能言語,并且意識到,這是一個值得哭泣的時刻?!?

多神教徒對于羅馬的陷落除了悲痛和震驚之外,還有與基督徒完全不同的感受。在他們的心目中,羅馬這座偉大的城市是早年帝國光榮的體現(xiàn),而它的陷落則完全是因為帝國接受了基督教的結(jié)果。左西莫斯是這一觀點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堅定地認為“只要這些(多神教的)儀式還在,羅馬帝國便能延續(xù)不絕”。1

對于這一指控,西地中海世界的基督教學者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抗辯。例如,5世紀馬賽的薩爾維安(Salvian)就提出基督教本身并無問題,羅馬帝國之所以遭受厄運是由羅馬社會本身的邪惡造成的,這種邪惡甚至比蠻族的統(tǒng)治過猶不及:

多數(shù)人被少數(shù)人所壓迫,那些人將苛捐雜稅看作自己的特權(quán)……不僅貴族這樣做,甚至最低階的官員也是如此;不僅法官敗壞法紀,連他的下屬也對其效仿……所以窮人遭受劫難,寡婦只能嘆息,孤兒備受欺凌。到了最后,那些出身并不卑賤且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們?yōu)榱颂颖軌浩戎荒芴拥搅藬硨Φ男U族那里。2

在這一問題的辯論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最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是圣奧古斯?。ˋugustin)。他在著作《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中為基督教進行辯護,進而建立了自己的神學體系。奧古斯丁為基督教的辯護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首先,他提出并非是基督教導致410年羅馬城的淪陷,相反的是,城市淪陷后許多民眾幸免于難恰恰是基督的恩典?!斑@些人能夠保住性命,完全是因為蠻族人尊敬基督,所以才饒恕他們。但是他們卻不歸功于我們的基督,反而認為是自己的好運所致?!?隨后,奧古斯丁進一步指出,羅馬人之前信奉的多神教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好運,例如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中“漢尼拔的軍隊沿途劫掠,將意大利洗劫一空。這場戰(zhàn)爭是多么血腥和持久!多少羅馬人被不斷消滅!多少城鎮(zhèn)被敵人占領(lǐng)和毀滅!這是多么可怕的戰(zhàn)爭啊,有多少羅馬人被擊敗并在漢尼拔的劍下喪失了光榮!”4最后奧古斯丁認定,羅馬人的榮耀不是由異教諸神所賜,而是要歸功于上帝的恩典:“我完全同意他們的意見,即幸福是他們不知道的某位神的恩賜……這位神不是他們所說的朱庇特。”5

對于東地中海世界的基督教學者們來說,雖然他們所處世界較之西部更為繁榮穩(wěn)定,但是多神教徒的這項指責依然是他們不能回避的問題。他們對“異教徒”的反駁更多是從正面來證明基督教能夠給羅馬人的統(tǒng)治者帶來好運。因

此,作為第一個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完美形象至關(guān)重要,他絕不能以“兇手”面目示人。例如,埃瓦格里烏斯系統(tǒng)批駁了左西莫斯關(guān)于基督教使羅馬人的事業(yè)衰落的這一說法。他

認為“從基督教出現(xiàn)那時起,羅馬人的各項事業(yè)就開始黯淡并且喪失了”的觀點是因為他(左西莫斯)“沒有讀過之前作家們的著作,或者是因為故意歪曲事實?!彼M而提出,不信仰基督教的羅馬皇帝都遭受了悲慘的命運。而只有信仰基督教才能得到上帝的眷顧。非基督徒的羅馬皇帝,在埃瓦格里烏斯眼中命運都是悲慘的:

難道第一個君王愷撒不是被刺身亡的嗎?難道不是一些軍人用他們的劍刺殺了提比略嗎?難道尼祿不是被自己的家人殺害的嗎?難道伽爾巴、奧托和維提里烏這三個皇帝不是一共只統(tǒng)治了16個月,然后遭遇了相同的命運嗎?難道圖密善不是毒死了他自己的哥哥提圖斯之后才當上皇帝的嗎……在伽列努斯被謀殺以及卡里努斯被殘殺后,政權(quán)才交到了戴克里先和他選定的共治者手中。這些人中的赫丘利·馬克西米安和他的兒子馬克辛迪烏斯以及李錫尼也被徹底地消滅了。6endprint

與此相反,埃瓦格里烏斯認為信仰基督教的皇帝都能得到上帝的眷顧,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君士坦丁大帝: “從那時起,萬人景仰的君士坦丁掌握了政權(quán)……這之后除了你們異教的祭司長朱利安皇帝,只要遵守教義,虔誠祈禱,還有誰被自己的人民和軍隊毀滅呢?”7

按照基督教史家的觀點,正是因為接受了基督教,君士坦丁使羅馬人,尤其是羅馬統(tǒng)治者的命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因此多神教徒所謂的基督教使帝國衰落的說法是一種誣陷。在他們的筆下,在取得了讓羅馬人長治久安的豐功偉業(yè)之后,君士坦丁最后以一種幸福而又光榮的方式離開了人間。這樣一個圓滿結(jié)局是基督教的勝利,同時使君士坦丁“上帝的朋友和受保護者”的形象更為突出。5世紀的歷史學家索克拉特斯就在他的《教會史》中如此描繪了君士坦丁最后的日子:

察覺到病情加重后,他前往尼科米底亞,在郊區(qū)住下,他在那里接受了基督教洗禮。在洗禮之后,他的心情愉悅舒暢。他立下遺囑,指定他的三個兒子繼承了他的帝國。正如他在世時做出的安排那樣,他分配給他們每人一塊領(lǐng)土。1

皇帝的遺體由合適的人選放置在一具金棺之中,然后被運往君士坦丁堡。他得到的尊崇與生前別無兩樣……他的棺槨被榮耀地安葬在圣使徒大教堂的皇家墓地里。2

由此可見,多神教與基督教作家關(guān)于君士坦丁“兇手”形象的爭論實則是拜占庭帝國和地中海世界在4世紀之后快速基督教化的產(chǎn)物。通過對最有影響力的一位基督徒——君士坦丁的或褒或貶,反映出雙方不同的宗教情感,也體現(xiàn)了基督教成為帝國國教后,逐漸取代多神教曲折漸進的歷史過程。

二、暴君抑或保衛(wèi)者:

君士坦丁加強皇權(quán)的爭議

君士坦丁大帝在5-6世紀拜占庭史料中的第二個典型形象差異在于,他究竟是一位獨裁的暴君,還是“人民的保衛(wèi)者”。與之前“兇手”與否的爭論相比,雙方對歷史事實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即爭論雙方都承認君士坦丁帝國唯一統(tǒng)治者的地位,卻對其形象進行了不同的詮釋。例如在描述君士坦丁最終統(tǒng)一帝國時,同為5世紀作家的左西莫斯和索克拉特斯記載的史實相差無幾,但是表現(xiàn)的感情色彩卻截然不同。左西莫斯在《新歷史》中寫到:“現(xiàn)在整個帝國都歸君士坦丁一個人所有了。最終他不再需要隱藏自己的邪惡本性,而是可以依靠沒有限制的權(quán)力為所欲為……當他來到羅馬時,他渾身充滿了傲慢之氣……”3而索克拉特斯卻在《教會史》中記載:“君士坦丁成為了唯一的統(tǒng)治者,進而被宣布為‘獨一的皇帝。他再次尋求促進基督徒的福祉,并用很多方式加以實現(xiàn),由此給他們帶來了牢不可破的和平……”4從兩則記錄來看,索克拉特斯強調(diào)君士坦丁成為帝國唯一統(tǒng)治者后給基督徒帶來了福祉。那么是否是這個原因?qū)е伦笪髂古饩刻苟 盀樗麨椤蹦??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這一推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隨著基督教獲得合法地位并成為國教,立即受到國家的保護,并逐漸侵蝕了其他宗教原有的利益。在左西莫斯生活的5世紀,多神教不但不再是國家官方的信仰,并且多神教徒原有的合法權(quán)益也逐漸喪失。信仰基督教的拜占庭統(tǒng)治者一再頒布法令對其進行限制和打擊。

392年11月8日,塞奧多西聯(lián)合其子阿爾卡迪烏斯頒布了明令禁止多神教崇拜活動的法律。在法令中,皇帝規(guī)定:“凡宰殺犧牲并通過觀察動物內(nèi)臟占卜者,將身犯重罪,并得到相應(yīng)的懲處……凡焚香供奉偶像或獻祭者,則犯背教罪,將會被沒收家產(chǎn)……”5除了嚴格禁止崇拜活動外,拜占庭統(tǒng)治者還通過立法等方式剝奪多神教等其他宗教的教產(chǎn)。

399年,阿爾卡迪烏斯和西部皇帝霍諾留就聯(lián)合頒布法令:“鄉(xiāng)村地區(qū)所有的神廟都要被毫不猶豫地拆除,因為拆除了這些東西,迷信活動就無所遁形了?!?在阿卡迪烏斯之子塞奧多西二世統(tǒng)治時期,他繼續(xù)聯(lián)合西部皇帝瓦倫提尼安頒布對多神教徒極其嚴厲的法令:“我們命令,各地方官員應(yīng)毀掉所有迄今還保持完整的神殿、神廟和神壇等設(shè)施。并且為了使這些地方保持純潔,在那里要建立可敬的基督教建筑……任何抵觸這條法律的人,將被判處死刑?!?這些法令可以被視為392年法令的延續(xù),按照它們的規(guī)定,多神教的宗教崇拜活動不但受到了嚴格的限制,更逐漸失去了其賴以存在的物質(zhì)基礎(chǔ)。

如果左西莫斯是因為多神教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遷怒于君士坦丁,這種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與5世紀的拜占庭統(tǒng)治者們相比,君士坦丁在宗教政策上更為寬容。他在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后,也不忘特別申明“其他人也有權(quán)力實施自己的崇拜……每個人都應(yīng)該自由選擇自己的信仰,因為我們不想消滅任何一種信仰的光榮?!?甚至連左西莫斯自己也記載了君士坦丁在新都城修建眾多多神教神廟的情形。3同時,盡管臨終受洗,但是他還一直保有多神教“大祭司長”的頭銜。因此,宗教迫害不應(yīng)該是左西莫斯視君士坦丁為獨裁暴君的唯一原因。

如果我們從更宏觀的歷史背景考慮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左西莫斯所處的時代在今日被我們看作拜占庭帝國形成與奠基的時期。然而在他看來,則是羅馬國家的衰落時代??v觀左西莫斯的《新歷史》,這樣一種厚古薄今的態(tài)度貫穿始終。在政治制度上,他尤其懷念羅馬共和時代的光榮,對君主政治持有一種反感的態(tài)度。他在記載屋大維的勝利之后曾經(jīng)用一段很長的文字闡明了自己的政治觀點:

他們選舉屋大維成為唯一的統(tǒng)治者,將整個政府交付他一人決斷……如同擲骰子一樣將所有人的希望,以及這樣一個廣袤的偉大帝國置于統(tǒng)治者個人心血來潮的念頭和權(quán)力之下……如果他不顧君主政治的約束變成了一位暴君,將政府置于混亂,忽視世間的罪行,任意出賣公正并將他的臣民視作奴仆——除了極個別皇帝,其余大多數(shù)皆如此——那么單一統(tǒng)治者不受約束的權(quán)力勢必會造成全世界的災難……4

顯然,在左西莫斯看來,君士坦丁也是“大多數(shù)皆如此”暴君中的一個。他不顧羅馬貴族共和的傳統(tǒng),肆意按照自己意愿統(tǒng)治國家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加速了羅馬國家的衰落。在這樣一種情緒的支配下,左西莫斯很難公正評判君士坦丁的政策。例如,在談到他一項重要的軍事改革時,《新歷史》是如此記載的:endprint

他還徹底將古代流傳下來的官制搞得一片混亂。先前有兩位總司令官共同執(zhí)掌軍隊。他們不但能夠指揮宮廷衛(wèi)隊,并且能夠掌控守衛(wèi)城市和邊疆的軍隊??偹玖罟俦徽J為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君士坦丁顛覆了這個聲名赫赫的制度,并且將總司令官一分為四……上述改革無論在和平還是戰(zhàn)爭時期都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害……簡而言之,帝國現(xiàn)在衰敗如此,君士坦丁是始作俑者。5

左西莫斯盡管陳述了君士坦丁軍事改革的事實,但是卻并沒有正確地評估其作用與影響。事實上,君士坦丁所采取的軍事改革是加強皇權(quán),穩(wěn)固統(tǒng)治的重要措施。在羅馬帝國中后期,手握重兵的軍官們或操控朝政,或干脆取皇帝而代之,給帝國政壇造成了極大的混亂。為此,君士坦丁后來對總司令這一官職做出了調(diào)整。他將帝國的主要軍事力量一分為五,分別由五位司令官執(zhí)掌。他們之間互不統(tǒng)屬,各自直接對皇帝負責,皇帝擁有最高的軍事權(quán)力。6這樣一種劃分無疑有利于皇帝控制全國的軍隊,同時可以避免軍事力量過度集中在某位將領(lǐng)手中而增加對皇權(quán)的威脅,這顯然是對先前軍事制度中弊端的有效糾正。

然而,出于自己的偏見,左西莫斯無視君士坦丁這項改革的成效。事實上,即使他能認識到這項舉措有利于皇權(quán)的穩(wěn)固,也不會將其視為優(yōu)點。就其本心來說,他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制度是《新歷史》中反復提到的貴族共和政體。按照羅馬的政治傳統(tǒng),奧古斯都的統(tǒng)治權(quán)理論上來自于羅馬人民。他由軍隊、元老院和人民推舉。如果他變得不稱職或不受歡迎,那么他就會被這些選舉他的人推翻。而積極加強皇權(quán)專制的君士坦丁顯然與這一傳統(tǒng)背道而馳,因此在左西莫斯作品中他成為這種“理想”政體對立面的“暴君”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對于該時期的基督教史家來說,左西莫斯心中念念不忘的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光榮既與他們無關(guān),又是他們并不感興趣的異教徒的歷史。他們對羅馬人的共和政體也不會有左西莫斯這種極深的情感。對于基督徒來說,君士坦丁的統(tǒng)治是基督教產(chǎn)生后最好的時代。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并最終成為國教完全是在君士坦丁開創(chuàng)的新時代完成的。一個保護基督教的強勢君主與該時期基督徒的利益是一致的。

從《圣經(jīng)》中對大衛(wèi)、摩西和亞倫等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對于早期基督徒來說,他們愿意接受一位和神有特殊關(guān)系的統(tǒng)治者。如“在上有權(quán)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quán)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權(quán)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quán)的就是抗拒神的命??咕艿谋刈匀⌒塘P”1等論述也體現(xiàn)了他們并不排斥世俗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在君士坦丁大帝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后,基督教的神學家們更是盡其所能地給予了他十分熱忱的回報。他被尊為基督教會的“第十三位使徒”。尤西比烏斯將君士坦丁皇帝比作上帝在現(xiàn)實世界的映像,是在凡人中上帝的代理人。他在為君士坦丁大帝撰寫的頌詞中寫到:“我們?yōu)樯袼姁鄣幕实?,他的?quán)力來自于上帝,并且通過上帝,他像神在人間的映像一樣掌管世間事務(wù),這仿佛是神在天國統(tǒng)治的人間翻版?!?尤西比烏斯宣揚的這一理論為之后的基督教神學家們接受,他們開始將基督教神學和拜占庭皇帝統(tǒng)治的神圣性與合法性結(jié)合在一起,為日后拜占庭皇帝宣揚“君權(quán)神授”的觀念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成為拜占庭帝國早期政治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

作為“神在人間的代理人”和帝國唯一的帝王,拜占庭君主也需要履行自己的義務(wù)。首要的問題便是對臣民提供保護。對于基督教學者來說,這種義務(wù)更直白地表述為保護基督徒。在他們的作品中,君士坦丁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保護者。例如,索克拉特斯在《教會史》中就記載了君士坦丁是如何制止李錫尼迫害基督徒的:

他的共治者李錫尼堅持自己的異教信仰,憎恨基督徒。雖然他懼怕君士坦丁皇帝而避免公開實施迫害,但暗地里對他們策動陰謀……然而,這些暴行不可能長久瞞住君士坦丁,當?shù)弥刻苟榇藨嵖畷r,李錫尼通過道歉得到了寬恕……他發(fā)下許多誓言,承諾不再像暴君一樣行事。3

而同時期的教會史家索卓門也在作品中描述了相似的內(nèi)容:

曾經(jīng)敬重基督徒的李錫尼改變了他的觀點……因為同君士坦丁的分歧,他深深地遷怒于基督徒……此外,他還懷疑教會在終日祈禱并且熱切盼望君士坦丁成為最高統(tǒng)治者……最終,他和君士坦丁的矛盾以一場戰(zhàn)爭告終。因為君士坦丁得到了神的助祐,因此他得以在陸地和海洋都贏得了對敵人的勝利……4

對于尚處在基督教化進程之中的拜占庭帝國來說,基督教學者們認為像君士坦丁這樣擁有絕對權(quán)力,同時又傾向于基督教的皇帝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基督徒的安全。

總之,對于左西莫斯和基督教的歷史學家來說,君士坦丁成為帝國唯一皇帝的事實帶給他們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對于前者來說,君士坦丁背離了羅馬光榮的傳統(tǒng);而對于后者來說,意味著他們得到了一位真正有實力護佑他們的統(tǒng)治者。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君士坦丁同時以“暴君”或“保衛(wèi)者”出現(xiàn)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揮霍者抑或建設(shè)者:

君士坦丁建設(shè)新都的爭議

5-6世紀的拜占庭史學家們對于描繪君士坦丁大帝形象的最后一個重大分歧在于,在他們的作品中,君士坦丁究竟表現(xiàn)為一個肆意耗費帝國財富的揮霍者,抑或一個偉大的建設(shè)者。

左西莫斯在《新歷史》中直截了當?shù)嘏u君士坦?。骸昂翢o必要地把國家的收入浪費在不值得的事以及無用之人上……因為他把揮霍等同于慷慨?!?綜觀《新歷史》涉及君士坦丁的部分,最能體現(xiàn)他所說的“浪費”之事便是君士坦丁修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君士坦丁堡。

左西莫斯在記錄君士坦丁修建新都的動機時并沒有過多探討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等因素,而認為是他的個人原因:

由于無法忍受幾乎每個人對他的詛咒,君士坦丁開始尋找一個可以媲美羅馬的城市,他不得不在那里給自己營建宮殿……他來到了拜占庭,對這座城市的位置很滿意,于是便開始盡力擴建,使其能成為符合皇帝身份的駐地。2

按照左西莫斯的看法,修建君士坦丁堡是因

為君士坦丁在羅馬不受歡迎,所以才不得不另覓新都。因此這座城市從誕生之初就是多余的,耗費巨資擴建它顯然是一種浪費。如果君士坦丁能夠遵循羅馬傳統(tǒng)的宗教和政治制度,那么他本來是可以繼續(xù)選擇“符合皇帝身份”的羅馬作為都城的。在這樣的基調(diào)下,左西莫斯之后談到君士坦丁堡的擴建工程時延續(xù)了這種負面的描述:“公共財富被用在那些最沒有用處的建筑上。同時他剛剛修建的一些建筑很快就被推倒,因為倉促的建設(shè)使那些房子變得極其不安全?!?在遷都君士坦丁堡后,君士坦丁給城里的居民建立了食物配給制度。因為對君士坦丁及其新都的偏見,這一本來頗為符合羅馬傳統(tǒng)的舉措在左西莫斯眼里也變成了一種揮霍:“當和平降臨之后,他便沉溺于享樂之中。他免費給拜占庭城的居民每日發(fā)放谷物,如此的舉措一直延續(xù)至今。”4最后,當君士坦丁堡成為帝國第一大城市之后,在談到他所在的新都現(xiàn)狀時,左西莫斯也把本來是建筑密集、人口眾多的繁榮景象描繪成令人厭惡的情景:“世界各地的閑散人等都被吸引到了這座城市……建筑之間彼此挨得過近,居民無論是在家中還是街道上都因為空間狹小而感到擁擠。因為有太多的人和野獸,因此在城市中徒步行走也是非常危險的……”5endprint

如果單純依靠左西莫斯作品的話,我們很容易得出君士坦丁出于一己之私肆意揮霍帝國財富,修建了一座并不必要,同時難以令人滿意的新都城這一結(jié)論。然而,《新歷史》中“揮霍者”形象的君士坦丁到了基督徒的筆下卻變成了一位偉大的建設(shè)者。在他們的作品中,君士坦丁的建設(shè)成果比比皆是。6尤其是談到新羅馬——君士坦丁堡時,更是充滿了溢美之詞。對于5-6世紀的基督教史家來說,他們所處的時代基督教已經(jīng)成為了帝國的國教,而君士坦丁堡便是這個基督教帝國的都城。正像埃瓦格里烏斯所言,“君士坦丁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并將它獻給了基督。”7這種由宗教感情引發(fā)的贊頌是非常自然的。

例如,在建城的動機問題上,基督教史家們不承認君士坦丁是因為在羅馬受到詛咒被迫興建新都。同時在新都的選址問題上,他們認為這是上帝指引的結(jié)果,與左西莫斯描繪的心血來潮改變主意的君士坦丁截然不同:

當他開始工程(特洛伊)后,在夜里,上帝出現(xiàn)在了他的夢中,并且命令他尋找一個新的地點。在上帝的帶領(lǐng)下,他來到了色雷斯的拜占庭,這里與比提尼亞的卡爾西頓隔海相望……為了遵守上帝的命令,他開始擴建這座之前被稱為拜占庭的城市。8

此外,在基督徒的筆下,這座以君士坦丁大帝命名的城市絕非如左西莫斯所言到處都是“不安全的房子”和“沒有必要的人”,并因“空間狹小”而讓人不快,相反,他們描繪的是一座建筑雄偉,人口眾多的繁華大都市:

(君士坦?。┯酶呗柕某菈Νh(huán)繞它,用大量的建筑裝點它。9他意識到原來的居民對于這么一座偉大的城市來說實在太少了,于是他在城區(qū)南部修建了很多富麗堂皇的住宅,讓那些來自舊羅馬和世界各地有身份的人遷居于此……他為城市的居民供應(yīng)食物,并盡力給城市提供一切的必需品。1

和前兩章描繪的情況相似,雙方再一次對同一歷史事件給出了截然相反的描述。對于左西莫斯這樣的多神教徒來說,拋棄祖先建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羅馬是一個難以接受的選擇,即使新都城更加壯麗輝煌,也只會加重他傷感的情懷。反之對于基督徒來說,一座坐落于他們世代生活的東地中海地區(qū)的基督教都城是完美無缺的選擇,為此他們也可以對左西莫斯作品中描繪的那些缺點視而不見。

作為處于中立立場的現(xiàn)代學者,我們自然沒有左西莫斯這樣的“遺民”心態(tài),同時也不會相信君士坦丁建立新都真的是因為神指引的結(jié)果。如何在這一問題上給予君士坦丁恰如其分的評價關(guān)鍵在于,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座新的都城,以及這座新的都城是否在后來歷史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正面的作用。當這兩個問題得以解答后,君士坦丁究竟是“揮霍者”還是偉大的建設(shè)者也就不言而明了。

羅馬帝國在經(jīng)歷了從公元96至161年涅爾瓦(Nerva)、圖拉真(Trajan)、哈德良(Hadrian)和安東尼·庇護(Antoninus Pius)皇帝統(tǒng)治的“黃金時代”后,從馬庫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統(tǒng)治末期開始出現(xiàn)了危機的苗頭。到了3世紀的時候,帝國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這樣一種混亂的局面波及了帝國全境,其中尤其是西地中海世界更為嚴重。甚至在帝國的核心區(qū)域意大利,衰落的表現(xiàn)也是隨處可見。意大利半島的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在該時期大大衰退,社會的財富也急劇減少。這最終導致意大利地區(qū)逐漸失去了在帝國內(nèi)經(jīng)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地位。

與此同時,蠻族的入侵也日益成為羅馬人需要面對的難題。在3世紀,逐漸強大起來的哥特人開始頻繁渡過帝國的多瑙河邊境,向南方入侵。此時,衰落中的帝國難以應(yīng)對這一危機,在與哥特人作戰(zhàn)時,曾經(jīng)驍勇善戰(zhàn)的羅馬軍團屢遭敗績。251年的一場戰(zhàn)役中,皇帝德修斯(Decius)甚至兵敗陣亡。危機的局面只是在269年后才暫時有所好轉(zhuǎn),克勞狄二世皇帝(Macus Aurelius Valerius Claudius)在該年擊敗了哥特人,延緩了后者入侵的進程。在此之后,284年戴克里先(Diocletian)即位后,暫時穩(wěn)定了帝國的形勢。但是,在長期的戰(zhàn)爭中,作為軍事領(lǐng)袖的皇帝不得不長期居住在邊境,尤其是東部前線,此時東地中海世界的戰(zhàn)略地位急劇上升,而羅馬的地位則相應(yīng)的處于下降的過程之中。

到了君士坦丁統(tǒng)一帝國之后,與長期居住在小亞細亞尼科米底亞的戴克里先一樣,他在選擇自己駐節(jié)地時也將目光投向了東地中海地區(qū)。君士坦丁最終選擇的拜占庭實際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和地理優(yōu)勢。城市三面環(huán)水,東臨博斯普魯斯海峽,南靠馬爾馬拉海,北依黑海,只有城市的西部能夠受到來自陸地方向的威脅。與此同時,它位于歐亞大陸的交匯之處,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讓其成為了古代眾多重要貿(mào)易商路的中轉(zhuǎn)站,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也讓城市的繁榮具備了重要的條件。

在新都的建設(shè)中,君士坦丁如基督教歷史學家們描繪的那樣首先關(guān)注城防建設(shè)。他將拜占庭古城的舊城墻改建為高大的皇城城墻,并重新在新城市的最西側(cè)修建了長約3000米的君士坦丁城墻。然而,盡管君士坦丁設(shè)計的新都面積已經(jīng)超過舊的羅馬城達10數(shù)倍之多,但是因為大量人口的遷入(如左西莫斯所說),到了5世紀初的塞奧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統(tǒng)治時期,出于防務(wù)的需要,拜占庭人開始對君士坦丁堡進行了第二次大規(guī)模的城防建設(shè)。新城墻——塞奧多西城墻的修建,將絕大部分城市設(shè)施,如重要的供水系統(tǒng)等都至于城防的保護之內(nèi)。至此,在最易受到威脅的城市西側(cè),拜占庭人已經(jīng)自西向東擁有了塞奧多西城墻、君士坦丁城墻和皇城城墻三道固若金湯的城防工事。

在日后的歷史中,君士坦丁堡堅固的城防工事屢屢挽救帝國于危難,讓時常與戰(zhàn)火相伴的拜占庭人的統(tǒng)治即使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也能得以延續(xù)。在冷兵器時代,君士坦丁堡高大的城墻多次阻擋了阿瓦爾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羅斯人和塞爾維亞人等敵對勢力精兵強將的進攻,讓其只得望城興嘆。如9世紀保加利亞汗王科魯姆(Klum)這樣的一代梟雄盡管實現(xiàn)了“把我的矛插在君士坦丁堡的黃金門上”這一夢想,1但是卻終其一生也未能再向前挺進一步??梢哉f,君士坦丁建立的這座新都城以其完善的城防設(shè)施,保證了帝國統(tǒng)治的安全。endprint

除了軍事建設(shè)外,君士坦丁還在新都建造了大量的民用建筑。柱廊、浴室和教堂這樣的公共設(shè)施是重點建設(shè)項目。這些建設(shè)直接促進了新都人口的增長和城市的發(fā)展。據(jù)現(xiàn)代學者估算,至索克拉特斯、索卓門和左西莫斯等人生活的5世紀中期,君士坦丁堡人口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10萬。2在埃瓦格里烏斯所處的查士丁尼統(tǒng)治下帝國的“黃金時期”,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人口一度超過了50萬,3可謂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隨著東地中海世界的安全形勢不斷鞏固,社會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4世紀末期東西地中海世界的地位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塞奧多西一世在臨終劃分領(lǐng)土時,命長子阿爾卡迪烏斯統(tǒng)治東部,而將西部留給了次子霍諾留。以奧斯特洛格爾斯基為代表的一些現(xiàn)代拜占庭史學家認為,這

樣一種安排體現(xiàn)了塞奧多西對東地中海世界重要性的清醒認識。4從5世紀后的歷史發(fā)展來看,塞奧多西一世重視東部地區(qū)的判斷是正確的,在

東部帝國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同時,西部帝國則加速走向了衰亡。至此,帝國將統(tǒng)治的中心牢牢地固定于東地中海地區(qū),尤其是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將這一傳統(tǒng)保持千載,直到帝國滅亡為止。

由此看來,君士坦丁大帝選擇拜占庭古城作為帝國新的首都,并不惜耗費巨資體現(xiàn)出卓越的戰(zhàn)略眼光。即使在建設(shè)動機上如左西莫斯所言部分出于私心,同時在建城過程中有“浪費”現(xiàn)象,但是這些都無法掩蓋這一選擇的正確性。從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庭帝國之后歷史進程中發(fā)揮的作用來看,這座城市的創(chuàng)建者——君士坦丁無愧于一個偉大的建設(shè)者的形象。

總而言之,君士坦丁大帝在5-6世紀拜占庭史料中的重大形象差異是該時期拜占庭社會重大變革的結(jié)果。歷史變革往往會在一定時期內(nèi)造成社會的分裂,并產(chǎn)生直接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在記載歷史時,雖然兩方陳述的大多是相同的事實,但對于變革及其主導者的價值判斷往往會不盡相同。從這一角度來看,眾多基督教歷史學家和以左西莫斯為代表的多神教歷史學家對君士坦丁的形象塑造分歧順理成章,并突出體現(xiàn)在基督教取代多神教、專制皇權(quán)加強和君士坦丁堡建立這三大關(guān)鍵性問題上。

通過君士坦丁形象差異的個案研究,還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思考歷史研究中“真實性”的問題。歷史作者在記載歷史事實時,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傾向和觀察問題的不同角度,這就導致雖然歷史事實本身是客觀的,具有絕對性,但史料中對歷史事實的描述卻是主觀的,不存在絕對的真實。當我們憑借這些史料去建構(gòu)歷史時,很難完全還原其真實面貌。盡管如此,歷史并非是完全不可知的。歷史研究本身是一個通過專業(yè)方法不斷接近真實的過程。例如在涉及歷史人物,尤其是歷史發(fā)展關(guān)鍵時期的關(guān)鍵人物的評價時,可以通過對不同史料的詳細解讀、對比,將史料置于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之中,結(jié)合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進行分析,從而相對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歷史貢獻,實現(xiàn)一種相對的真實。

[作者武鵬(1982年—),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天津,300350]

[收稿日期:2017年6月28日]

(責任編輯:徐家玲)endprint

猜你喜歡
拜占庭莫斯基督徒
追憶無冕之王 斯特林·莫斯爵士
大家來聽音樂會
德國版“007” 半個世紀的雙面人生
探究拜占庭鑲嵌畫的美學風格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前的東地中海世界
圣誕的中國往事
拜占庭之光
我們的老板
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及其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