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會??
摘要:宗教學校(Madrasa)作為巴基斯坦最古老的一項教育、宗教機構,在整個伊斯蘭世界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9/11事件的爆發(fā),宗教學校在西方的指責下,成為眾矢之的,被稱為“恐怖主義的孵化器”。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巴基斯坦政府開始采取各項措施來規(guī)范宗教學校的發(fā)展,逐步對宗教學校進行改革,并延續(xù)至今。但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改革并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本文介紹了巴基斯坦宗教學校的基本情況,概要分析了宗教學校改革的原因以及改革內容。
關鍵詞:巴基斯坦;宗教學校;改革
一、宗教學校的定義及基本狀況
“Madrasa”是阿拉伯語,即“宗教學?!敝狻W诮虒W校在包括巴基斯坦的伊斯蘭世界已經存在了近千年。第一所宗教學校出現于公元11世紀的巴格達,當時被稱為尼札米亞(Nizamiyah),由于尼札米亞實行免費教育,并且還提供食宿,因而在穆斯林世界得以迅速發(fā)展。19世紀以及20世紀初,隨著西方的殖民文化侵入,世俗教育機構一度取代了伊斯蘭世界中的宗教學校。但到了20世紀中期以后,大部分穆斯林國家掙脫了殖民主義的鎖鏈,伊斯蘭教作為一種久被壓抑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tài)重新煥發(fā)勃興。20世紀70年代,宗教學校在巴基斯坦、伊朗等國家振興起來。
作為穆斯林世界的教育機構,它提供的伊斯蘭教課程教學包括古蘭經,先知穆罕穆德的圣訓,法理學以及法律,但不僅限于此。[1]宗教學校在某些方面類似于基督教傳統中的神學院。宗教學校提供免費的教育,得到了很多低收入家庭的支持。在宗教學校學習的學生,需要學會如何朗讀、記憶以及準確的背誦古蘭經。[2]巴基斯坦宗教學校數量龐大,根據宗教事務部下面的省民政廳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4年12月30日,有13,000已注冊的宗教學校在俾路支省運營,16,000所在旁遮普省,3136所在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信德省和伊斯蘭堡各有2,800、401所宗教學校。 [3]
二、宗教學校改革的原因
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歷史悠久,數量龐大,在巴國基礎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來宗教學校遭到了眾多的指責,認為其是為基地組織培養(yǎng)后備力量,是潛在的恐怖主義的同盟軍,來自西方世界的指責尤為激烈。
(一) 來自西方社會的指責與壓力
2001年的9/11事件,不僅僅對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動蕩,對巴基斯坦造成的影響是最迅速也最嚴重的。美國將矛頭直指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認為它涉嫌與國際激進穆斯林組織勾結。美國官方911事件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將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稱為“恐怖分子孵化器?!盵4]更有學者認為這些宗教學校就是傳授“暴力”,與宗教完全無關。[5]2003年10月,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Rumsfeld指出,反恐的挑戰(zhàn)表現在,那些宗教學校和激進教士為針對我們而招募、培訓和部署的恐怖分子比我們每天逮捕、殺死、威懾和勸阻的恐怖分子多得多。
(二)宗教學校獨立性過大,脫離政府監(jiān)控
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為了維護自身的獨立性,并沒有接受政府的資金援助。宗教學校的資金來源多是外界捐助。第一種是來自穆斯林的捐助。眾多有經濟能力的巴基斯坦人會選擇向宗教學校提供資金援助,僅這一方面,宗教學校所獲得的資金就達到700億盧比(11億美元)。[6]第二種經濟來源,也是最大的經濟來源,是來自外國政府、公民以及巴基斯坦的移民。[7]第三種資金資源是來自圣地、商店等其他商業(yè)投資的收入。
經濟的獨立,使得宗教學校擺脫政府的控制,拒絕注冊登記,拒絕向政府上報財政情況。
(三)宗教學校成為國內國際不穩(wěn)定因素之一
在巴基斯坦,各個教派都有自己的宗教學校,教派本身所導致的差異,在宗教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各派都將自己的教派視為唯一的正統,在此過程中,不免對其他教派進行貶低、詆毀,最終導致各種矛盾甚至沖突?!皳{查,一個地區(qū)宗教的密度與教派仇殺的頻率成正比。”[8]“巴基斯坦一些政府官員和宗教學者也認為,宗教學校對遍布各地的教派沖突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9]
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除了在國內造成社會不安定之外,在地區(qū)甚至國際上也都是一個不穩(wěn)定因素?!案鶕突固箖日康墓賳T估量,大約有10%的宗教學校與國際恐怖主義有聯系?!盵10]這些伊斯蘭組織為宗教學校提供資金支持,而這些學校則為伊斯蘭組織培養(yǎng)提供后備人員。在2005年的倫敦“七七”爆炸案中,有三名襲擊者曾在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學習過。
三、宗教學校改革的內容
面對種種指責,巴基斯坦政府也積極尋求解決途徑。在穆沙拉夫政府時期,首先開始了一場對宗教學校較為全面的改革,主要從登記注冊制度、課程調整、資金支持以及接收外國留學生方面著手。2000年6月,巴基斯坦政府試圖讓所有的宗教學校登記注冊。政府新的授權方案包括,要求學校的課程包括現代學科,公開資金來源,獲準招收外國留學生,停止將學生送往軍事訓練營。政府對于愿意登記的學校沒有采取獎勵機制,對于拒絕登記的學校也沒有任何懲罰措施。[11]因而,收效甚微。
2001年,穆沙拉夫政府成立巴基斯坦宗教學校教育局委員會(Pakistan Madrasa Education Board),簡稱 PMEB。PMEB的任務就是建立模范的宗教學校,同時規(guī)范提升現存的并且得到學術委員會認可的神學院。PEMB最顯著的成就是建立了三所模范宗教學校,一所位于卡拉奇,另外兩所分別位于信德省的蘇庫爾和首都伊斯蘭堡。這些宗教學校初期招生大約300名,教授一些簡單正規(guī)的宗教學校課程,這些課程都是經過修正的,包括Dars-e-Nizami(一類宗教學校的課程,起源于印度次大陸),以及數學、科學、計算機和英語。[13]
2002年,穆沙拉夫政府又宣布了一項新的法案,即《2002年自愿登記和監(jiān)管條例》。
[14]改革的主要內容如下:endprint
1. “于2003年引入五年10億美元投入的計劃,目標在于包括對當代世俗科目的教學大綱改革,諸如數學;將宗教學校納入到教育部的監(jiān)管之下。
2. 2002年一項法律規(guī)定宗教學校需要審核資金和外國留學生,并向政府登記。自那以后,學生的數量從數以千計變成了數以百計,因為政府給宗教學生簽發(fā)、換發(fā)的簽證減少。
3. 建立模范宗教學校,提供當代有用的教育,去除對極端主義的提倡。[15]
同時,有一項措施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穆沙拉夫政府要求在2005年12月31日之前,宗教學校開除所有的外國留學生。然而,這一舉措遭到了伊斯蘭組織的抵制。[16]這一次的改革實際上是失敗的。
穆沙拉夫政府并沒有停止改革的步伐,啟動了宗教學校改革規(guī)劃(Madrasa Reform Project),簡稱MRP。同時,從公共部門發(fā)展項目(2002-2003)中撥款2.25億美元用以實施這一規(guī)劃。宗教學校改革規(guī)劃項目(MRP)遵循巴基斯坦教育政策的指導方針,保證巴基斯坦人民接受教育的憲法權利,并且制定出一套融合性的系統,縮小宗教學校與現代學校的距離。[17]這一規(guī)劃的目標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在8000所宗教學校教授正規(guī)的科目,在宗教學校和正規(guī)教育系統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第二,同控制宗教學校的烏里瑪(通常泛指所有得到承認的、有權威性的穆斯林教法學家和神學家)展開對話,從而將正規(guī)教育補充進宗教教育中,從國家與國際層面弘揚伊斯蘭價值觀;第三,通過在全國各地不同地區(qū)的研討會,提升這些宗教學校老師在正規(guī)教學方面的知識;第四,提供獎勵機制,為計算機、科學運動等科目提供教學設備;第五,給予宗教學校一次性補助,用以改進學校圖書館和建筑。
2004年1月,穆沙拉夫政府又宣布花1億美元來進行宗教學校改革,主要用來推行世俗教育。對于推行世俗教育,不需要登記注冊,不要求世俗教育的課程進行標準化,不要求監(jiān)管使用資金的流向。面對政府的規(guī)劃,五大宗教學校委員(宗教學校的聯合組織)會立即表示反對,拒絕在課程上有任何的變動,但是希望得到政府其他方面的支持,例如,提供免費的電、燃氣以及電話設施。[18]五年之后,宗教學校改革項目(MRP)再次失敗。
2005年,穆沙拉夫政府頒布了一項社會登記法令,即《宗教學校自愿注冊和管理條例2005》。作出如下規(guī)定:“第一,任何宗教學校不經過登記不得開辦經營。第二,每一所宗教學校都必須向登記員提交關于學校活動及表現的年度報告。第三,每一所已注冊的宗教學校都必須向登記員提交實際的收支報告。學校應安排審計師進行賬目審計,并提交審計結果。第四,不允許宗教學校教授或出版關于挑起戰(zhàn)斗、宗派主義以及宗教仇恨的文獻資料?!?/p>
[19]
直到2008年8月,穆沙拉夫下臺,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改革依舊沒有取得太多的成就。
2009年9月,扎爾達里執(zhí)政提出了一項新的教育政策,決定建立一個受內政部管轄的宗教學校監(jiān)管機構,以控制宗教學校。然而,這一決定遭到了Ittehad Tanzeemat-e-Madaaris Pakistan(ITMP)即巴基斯坦宗教學校聯合組織的反對。ITMP提出設立一個機構,處于宗教事務部的管轄之下。2010年10月,扎爾達里政府與ITMP達成一項協議,目的是為進一步在神學院以及中級課程中推廣現代課程。在扎爾達里政府出臺憲法第18條修正案后,宗教學校的改革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根據此修正案,伊斯蘭教育被轉移到各省,而各省政府對此毫無頭緒。除了注冊問題,在其他方面的改革毫無進展,新的改革機制尚未確定。在宗教改革這件事上,政府和宗教學校委員會僵持不下。宗教學校堅持要求政府承認它們的學位;然而,政府卻堅持對宗教學校的課程、資金以及反恐方面進行更大的控制。雙方達不成共識,改革的事業(yè)停滯不前。
2014年,侯賽因政府內政部頒布了《國家內部安全政策2014-2018》,再一次將巴基斯坦宗教學校的改革提上日程。
侯賽因政府主要的目的是打擊宗教學校內的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侯賽因政府首先肯定了宗教學校在為窮人提供免費教育機會方面所起的正面作用。在這一次的改革中,巴基斯坦將采取強制性的措施,迫使所有的宗教學校進行登記。侯賽因政府試圖在省級與中央層面,整合清真寺和宗教學校,與此同時,將花費一年的時間將宗教學校整合進主流教育系統中,通過讓人們了解、并接受現存的和新增的宗教學校和私人教育機構的方式完成。宗教學校在不斷拓展自身影響力的同時,絕不能處于國家內部安全的界限之外。至關重要的一點,在建設這些宗教學校的同時,必須去除外部不受管制的資金流。部分宗教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并不能滿足學生日后求職的需求,對于這些學校,有必要控制其資金來源。通過銀行、聯邦稅務局和稅務監(jiān)測部門來監(jiān)測資金流向哪些組織。[20]
結語
9/11事件的發(fā)生,使得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成為了焦點,無論在國內還是西方世界,鋪天蓋地的譴責接踵而來,巴基斯坦政府面對如此壓力,不得不進行改革。各屆政府先后采取了多種措施。改革之所以失敗,來自宗教學校強烈的反對是另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巴基斯坦政府并沒能真正地投入到改革,也沒有抓住改革的重點,缺乏應有的強制性手段。宗教學校不斷接受來自國內外伊斯蘭宗教極端組織的資金援助,與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糾纏在一起。所幸,巴基斯坦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一點,并且開始著手對其資金流的調查。這是巴基斯坦在改革宗教學校道路上邁出的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也是決定性的一步。如果巴基斯坦政府能夠實現對國內宗教學校的監(jiān)管,那么無論是對本國的教育事業(yè)還是社會穩(wěn)定,都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甚至于對大環(huán)境下的“反恐”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Christopher M. Blanchard. Madrasas: Background.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 forCongress, Islamic Religious Schools,2008.01.p2.endprint
[2] Saleem H.All,Islam and Educ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M]2009,p15.
[3] http://tribune.com.pk/story/825216/the-revolution-within/
[4] 9/11 Commission Report, 2004.
[5]劉軍.西方國家對巴基斯坦伊斯蘭宗教學校的指責、原因及巴基斯坦的應對,《東南亞南亞研究》,[J] 2009.04.第77頁。
[6]-[7]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Pakistan Madrassas, Extremism and the Military”, pp.14,15.
[8] H. Ali “ Islamic Education and Conflict Understanding the Madrassahs of Pakistan”, August 2005. http://www.uvm.edu/~envprog/madrassahs.html
[9] C. Christine Fair “Islamic Education in Pakistan”, March 21.2006. http://www.usip.org/events /2006/trip-report. Pdf
[10] Owais Tohid “Pakistan, US Take on the Madrassahs”, August 24,2004.http://www.csmonitor.com/2004/0824/P01S04-wosc.html
[11] [13] Sanchita Bhattacharya. Madrasa policy in Pakistan: Strategies from With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2009.07.184,185.
[12]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Asia Report, 2004,pp. 5-6.
[14]-[17] Peri, Sarada, “Madrassas Rising: Education, Security, and U.S. Relations with Pakistan”,The Subcontinent, 2004,2(5): 87,90,94,187.
[18] Societies Registration (Amendment) Ordinance,2005.2.
[19] Pakistan NationalInternal Security Policy, 2014-2018,pp.9-38.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