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國經濟建設中,有著這樣一支獨特的隊伍——農民工。這支隊伍的建設力量十分強大,但卻因為身份限制,在“農”轉“城”的過程中,受到了各方面的不公平待遇,使得權益受損。本文旨在從權益受損的現狀出發(fā),探索是什么導致了這些問題的發(fā)生,進而對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 新生代 農民工 權益保障 法制
作者簡介:衛(wèi)亞妮,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法務部。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266
在經濟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城市的優(yōu)越性越來越突出,而這種優(yōu)越性不僅僅是體現在某一單一層面上的,它幾乎涵蓋了整個人類社會。在農村經濟尚顯凋零的對比下,城市的優(yōu)越性強烈刺激了農民內心,而正是這種刺激,促使他們做出了有意識的選擇——進城,龐大的農民工隊伍由此形成。但是,這種隊伍的壯大,也大大增加了城市人民的危機感,使得農民工與城市的矛盾問題日益尖銳。
一、權利缺失現狀
(一)經濟權益
農民的經濟權益得不到保障,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擇業(yè)難、薪資薄、拖欠款、工作穩(wěn)定性差 。
首先是擇業(yè)難。農民工在進入城市之后,由于知識水平、人際關系等的欠缺,很難決定自己要做什么工作,一般都是“被決定”。而這種“被決定”從一開始就顯示出了某種不公平,農民工注定被城市排擠,遺棄在城市范圍外。因而,我們會發(fā)現,農民工的身影大多只是出沒在工作強度大、工作環(huán)境差的工地上。這種擇業(yè)的“被決定”,極大地損害了農民工的經濟利益。
其次是薪資薄?;谵r民工就業(yè)的“被決定”性,我們就可以看出城市對農民工的輕視和排擠。因而,出現農民工既得工資與實際勞動量不成正比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農民工在繼“被決定”工作內容和環(huán)境之后,再次“被決定”了工資報酬。這種被動性,也就決定了農民工在薪資方面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還有,拖欠款。由于農民工群體的知識水平普遍不高,他們在工作中經常會被“廉價”看待。體現在工資層面,既表現為工程負責人將農民工工資發(fā)放考慮在所有工作之后,經常使農民工在有效的時間內無法得到工資。
最后是工作的穩(wěn)定性。一般情況下,農民工在城市沒有固定的居所,他們隨著工作的變換不斷遷移,像是隨波的浮萍,始終無法扎根城市。這種工作的不穩(wěn)定性,也是造成他們經濟利益損失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權益
由于城市、農村的巨大差異,使得農民工在進入城市后,始終遭到城市的排擠。農民工的生活方式、言談舉止都與城市大相徑庭,這就引起了城市人的“排異心理”,且他們將這種行為差異冠之以“不文明”的帽子,嚴重打擊了農民工的自尊心。除此之外,城市對農民工的文化排異,還體現在受教育層面上。雖然農民工已經認識到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是苦于求學無門,提升無路,很多學校都對農民工拒之門外,這就嚴重損害了農民工的文化權益。
(三)社會權益
這部分的權益損失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第一,身體健康。之前提到,農民工的工作環(huán)境相當惡劣,且工作內容繁重,同時還面臨著超時超量的工作壓力。在這種高負荷的條件下,農民工的身體不斷受到摧殘,健康指數也一降再降。但是,這種付出并沒有得到相應的薪資回報,他們在高負荷工作之后,收獲的只有不公正的薪資待遇和無數的身體狀況。
第二,安全問題。在大多數城市人眼中,農民工屬于“外來人口”,他們的安全不值得關注。因而,很多用人單位只顧自己的利益,全然不注重農民工的安全問題,出了問題,只會將其歸結到農民工“素質低下”上,卻不考慮如何及時解決。
第三,社會福利。為了保證每個人都能“看得起病”,“進的起醫(yī)院”。國家對人民實行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例如:醫(yī)療保險等。但是,醫(yī)院的治療費用太高,盡管政府已經對這些費用進行了一部分報銷,但剩余部分對于農民工來說仍顯太重。同時,醫(yī)療保險的異地使用雖然已經實現,但各地的落實效果卻不盡人意,這就使得農民工仍然“看不起病”,“進不起醫(yī)院” 。且,報銷存在網絡風險,這也大大損害了農民工的社會權益。
二、權力缺失的原因
(一)法律漏洞
如果說道德是人們心中無形的“保護屏”,那么法律就是這道“保護屏”的實體化顯現。這也就是說,法律是保障人民權益最有效、也是最后的途徑。農民工背井離鄉(xiāng),進入城市,但卻遲遲不能融入其中。城市人基于排他心理,對農民工不斷排擠欺壓。想要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用道德來維護其權益實屬難上加難。因而,法律就成了保障其權益的最后屏障。
但是,在現今階段,我國并沒有哪一部法律是專門針對農民工而設置的,農民工想要讓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就必須要多方求助。這種求助過程不僅時間跨度大,還會遇到各種阻礙,更有可能面臨失敗的結果。歸根結底,這些都是因為法律存在漏洞。盡管社會在不斷關注農民工話題,也在漸漸重視其權益,有關部門更是嚴肅對待每一件農民工案件,但苦于法律本身的缺陷,并不能對涉法人員進行有效制裁。
(二)農轉非落實受阻
盡管在2016年,政府提出了“農”轉“非”戶籍制度,緩解了戶籍對農民工就業(yè)的制約,但是不得不說,在農民工龐大的群體基礎下,這種放緩速度實屬“遠水”,解救不了農民工就業(yè)的“近渴”。同時,很多農民工本身也不愿意接受這種戶籍轉換,認為城市生活節(jié)奏太快,自己很難適應,或者不愿意遠離農村的人情、風俗等。這些原因都使得農轉非進程過慢,農民工利益遲遲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異地報銷出現問題
將保障落實到每一個人民身上,是國家一直在努力的事情。發(fā)展到今天,這種落實確實實現了,但卻具有很大的限制性。最能體現這種限制性的就是保障的地域限制。雖然這種限制已在2016年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但方案落實的速度卻與農民工的增速成反比,很多人至今仍得不到這種福利待遇。同時,異地報銷必須依賴于網絡,這就為不法分子提供了乘虛而入的機會,使得農民異地報銷面臨風險,大大損害了其享受福利的安全性。endprint
(四)申訴漏洞
近年來,我們經常會聽到有關“某地農民工跳樓討薪”等新聞,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新聞,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農民工申訴無門或者有門難進。由于制度的缺失或者制約,使得有關部門面對農民工的申訴有苦難言,工作時虛與委蛇,始終不能有效解決問題。這就激發(fā)了農民工的憤怒,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引起人們關注,不僅對社會治安造成了威脅,還不利于自己的安全。
三、對策分析
(一)法律的“填空”和“補齊”
想要讓農民工享受正常社會待遇,就必須對其提供強有力的“實體屏障”保護,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個工作:
第一,法律“填空”。執(zhí)法部門在處理農民工的利益案件時,經常無法保證其工作的有效性,這是因為法律存在太多的“空子”。針對這種情況,國家要加強“填空”行動,讓法律真正成為一張全面的“保護屏”,不給投機分子任何“鉆空子”的機會。
第二,法律完善。農民工面臨的最大問題無非是就業(yè)和薪資,而出現這兩種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缺乏“屏障”保護。因而,政府一定要將這塊“屏障”補齊,切實保護農民工的經濟權益 。
(二)讓戶籍“動”起來
戶籍是每個人居住地的證明,一經確認,就沒有太大的轉圜余地。這種固定性是造成農民工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因而政府一定要讓戶籍制度變的“活”起來、“動”起來,加快“農”轉“市”進程。
農民工遭受各種排擠和欺壓的源頭就是戶籍問題。戶籍本來只是一個身份的證明,沒有優(yōu)劣之分,在農民工群體產生之后,竟然被賦予了優(yōu)劣性質。城市人認為農民工代表的農民階層,是“不文明”、“沒文化”的,是“低劣的”,這種認知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進程。在2016年,國家針對這一情況已經做出了改變,提出“農”轉“非”策略。因而,想要促進社會進步,政府就必須要加快戶籍轉換政策的落實進程,讓“農”轉“市”早日發(fā)揮作用。同時,政府也要做好農民的思想工作,幫助其正確認識戶籍轉換,讓其感受到農轉非的有利性和必要性。
(三)健全社會保障
想要充分保障農民工的利益,就必須需要以下幾個層面的共同努力:
第一,福利保障。政府為緩解農民工壓力,已經在2016年做出了政策調整,提出聯網異地報銷對策。在政策指引下,政府要保證落實的進程和效果,早日在城市和農村的待遇享受之間建起一座橋梁,讓農民工享受福利不再受地域限制、戶籍限制。同時,政府還要加強對網絡的法律監(jiān)管,減少異地報銷的網絡風險,為農民享受福利保駕護航。
第二,社會救濟。很多時候,政府對人們的福利待遇只能當作“錦上添花”,卻不能看作“雪中送炭”。這是因為,在遇到某些突發(fā)情況時,這些福利只能起到很小一部分的作用,至于剩下的部分,還需借助社會力量,這就要求政府合理運用這股力量,對這股力量進行制度保護。例如:農民工遭遇生命危機時,可以通過政府手段,借助社會力量,輕松籌得病款 。
(四)工會組織
這個組織,顧名思義,主體是農民工,組織原則是保障其成員利益不受損失??梢哉f,這個組織有效地緩解了“農”與“城”的尖銳對立局面,推動了其組織成員了解城市、走入城市、融入城市的進程 。作為重要性如此顯著的農民工組織,該組織必須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意見傳達。農民工因其認知限制,在遇到問題時,很難找到合理有效的解決途徑。因而,該組織應該發(fā)揮其中介作用和“軟化劑”作用,平復農民工的極端情緒,將其意見適時傳遞給政府,減少沖突發(fā)生的可能,讓維權變得合理有效。
其次,利益維護。這主要是指在薪資拖欠等情況下,該組織可以出面為其成員維權。由組織出面維權,不僅會減少極端行為的發(fā)生,還能保證維權的有效性。因而,該組織一定要合理運用其組織力量,真正讓組織成為農民工利益的“保護屏障”。
最后,爭議協商。在其組織成員和用人單位之間發(fā)生利益糾紛時,該組織要適時出面協商,爭取其成員的利益最大化。
四、結語
在今天,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城市化的建設,這不僅體現在城市的經濟發(fā)展層面,還體現在城市的人文建設上。但是,不管在哪個層面,農民工問題都占有重要地位。現如今,城市與農村的對立局勢逐漸緩解,農民工在二者之間的橋梁作用也越發(fā)顯著。因而,改善農民工問題,很大程度上也適應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要求。這就要求社會、政府共同努力,讓城市真正成為農民工的第二個家。
注釋:
張茂玻.淺析新生代農民工權益的法制保障問題.農業(yè)經濟.2015(10).118-119.
丁其兆.法治思維下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保障措施.河南農業(yè).2016(15).24-25.
趙銀紅.新生代農民工維護權益保障的特征及應對策略.長白學刊.2016(1).112-117.
張姍.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權益保障研究.教育.2016(7).238.
王立秋.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就業(yè)權益保障問題解析.人力資源管理.2015(9).92-93.
參考文獻:
[1]王一帆.新生代農民工薪酬權益保障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