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玉
(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 人文系,江蘇 南通 22600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究
陳 玉
(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 人文系,江蘇 南通 226006)
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占據(jù)了近五分之四的課時??墒俏覀兓ㄙM如此多的時間進行的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出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語文課程意識,變“教課文”為“教語文”,保證教學內容的少而精,以便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效率才會大大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內容
Abstract:In China's primary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accounting for nearly four fifths class hours.Although we spend so much time on it,the effect is not satisfied.The main reason lies in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Primary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have a language curriculum awareness,change“teaching text”into“teaching language”,and ensure the smaller quantity,better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o that students have sufficient time for language learning practice.Only in this way,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our primary reading class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reading teaching;teaching content
閱讀教學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形成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母語教學的主要載體??梢哉f,閱讀教學比重大、用時多,任務重,其教學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花費如此多的時間進行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前的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
幾年前,某個小語教研室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作了專題調查。他們到不同學校隨機選擇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讓他們在規(guī)定課文的教學之前和教學之后完成同一份檢測試卷。任課老師不知道試卷的內容,完全按照常態(tài)進行該課的教學。
調查的結果是:
表一:三年級正確率統(tǒng)計
表二:五年級正確率統(tǒng)計[1]
表中的數(shù)據(jù)讓我們異常清晰地看到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低下。我們的語文老師也滿腹疑問,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地備課,認認真真地上課,全身心地投入付出,為什么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閱讀教學效率的低下,究竟是何原因?
要想上好一堂課,無非要思考三個問題: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樣。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我認為教學內容(即教什么)更為重要。一堂語文課,如果教學內容有問題,那么不管這位老師教得如何精彩,這堂語文課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首先就得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語文意識。語文教師上課時沒有語文意識,乍一聽有點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然而現(xiàn)實中有些語文課,雖然在課堂中很忙活,師生對話也很頻繁,討論氣氛也相當熱烈,但稍一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堂課缺少“語文味”。
教學課例一:
某老師教學《月光啟蒙》,她的第二課時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抓住課文的重點——歌謠、童謠展開教學(15分鐘)。然后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延伸凸顯母愛(25分鐘)。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任課教師找了許多歌唱母愛的歌曲,先讓學生聽,接著又讓學生跟著唱,最后讓孩子選擇一首唱出心中對母親的愛。整堂課下來,真正讓學生通過文本來體會語言文字如何表達運用的時間非常少。
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可以整合音樂、美術、戲劇等學科的內容,讓學生能更輕松愉悅地學習語文。同時也能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讓學生的視野變得開闊,更能體現(xiàn)大語文觀。但是這種整合務必要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jù),以語文學習為主軸。
2011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進行了界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與其它課的本質區(qū)別就是我們的教學目標應鎖定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但可惜的是,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的語文教師往往把握不準這一教學目標,缺乏語文意識,結果只能是使語文學科丟失本性,異化本質。
教學課例二:
某老師在教學《愛如茉莉》的第二課時時,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和重點。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通過細節(jié)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愛,理解“愛如茉莉”的真諦。3.憑借課文的學習,力求讓學生提升在生活中懂得愛,學會愛,表達愛的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細節(jié)中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真愛,讓學生提升在生活中懂得愛、學會愛、表達愛的能力。
很明顯,這位教師在教學中把情感、審美、價值觀教育這些本應是基礎教育中各門課程共同承擔的內容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努力穿插了朗讀、詞語教學、認識人物描寫方法等語文知識,但這些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隨意添加,而且它們最終的目標指向也是為了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真愛。整堂課過于強調人文性,給人一種身處思想品德課的錯覺,缺少“語文味”。
因為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它具有綜合性。文學作品往往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道德觀、價值觀等方面具有較大的教育作用。如果不能把握語文課程“運用語言文字運用”這一本質特征,就很容易把語文課變成思品課。
針對語文課堂缺少“語文味”的現(xiàn)象,筆者常常這樣思考,語文課程作為一門獨立課程,應該具有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本質特征,也就是說語文課教的內容是其他課教不了的,是無法代替的。語文教師應該牢牢抓住語文課程的性質,把課程目標和內容主要聚焦在學習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上。
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道:“凡是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找,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竟有許多青年在學校學過好幾年國文,而文章還寫不通的。其原因也許就在學習未得要領。他們每日在教室里對著書或油印的文選,聽老師講故事,故事是記得了,而對于那表現(xiàn)故事的方法仍舊茫然?!保?](P5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精力不應該放在對課文內容的解讀上,而應該聚焦語言文字本身,實現(xiàn)“教課文”向“教語文”的重心轉移。
某老師教學《新型玻璃》時,是這樣設計的:本文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它們分別有著怎樣的特點、作用?小組合作,設計一個表格,然后充分地讀課文,自主學習了解新型玻璃,把不同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填在表格里。學生們很快就從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完成了表格的填寫。通過全班交流,同學們也了解到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但是在授課中,關于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說明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老師卻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感悟、理解、吸收、內化。
這位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僅僅讓學生感知理解了這篇課文的內容,而忽略了課文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負載信息的。長此以往,學生通過語文閱讀課學習獲知的是文本中包含的思想、情感、道德、文化等信息。如教學《中國石拱橋》時,就討論石拱橋的歷史、外形、結構等;教學《月光曲》時,就討論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教師的這種僅僅教課文的方式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并沒有幫助。這或許就是現(xiàn)在的許多學生雖然學過好多年語文,但作文仍然不會寫的原因。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教學《新型玻璃》一文中,是這樣設計的。第一課時,只是帶領學生認認真真地把課文熟讀,并對學生不懂的地方略作點撥,沒有進行任何繁瑣的分析;第二課時,于老師沒讓學生回答“新型玻璃有哪幾種,都有什么特點和用途”這些問題,而是把學生分成五組,分別給五種玻璃寫“自述”,要求他們把各自的特點、作用寫出來,還要有廣告效應。這一做法十分高明。于老師的教學不是只停留在對文本的理解這一層面上,而是引導學生將理解的文本(新型玻璃的種類、特點和作用)作為語言文字運用的素材,然后重新組織語言,把自己的理解思考表達出來??梢哉f,于老師的這堂課真正實現(xiàn)了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教學內容少而精,本來應該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但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中,一堂四十分鐘的課通常涵蓋了不下十幾種的語文教學內容。如修辭、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詞語表達效果、認識環(huán)境描寫、人物描寫的方法、理解段落結構方式,等等。當然,教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想盡可能地把更多的知識教給學生,但結果是否真如老師們設想的那般美好呢?
事實上,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東碰一下西摸一把,看似什么都講到了,實際上等于什么也沒有教、什么也教不會。比如一個小小的比喻,從小學一年級講到了高中畢業(yè),甚至到了大學還有涉及,結果卻是學生依然不太會使用。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教不會一個比喻,這只能說明教學效率實在低下。其實,每次上課碰到比喻都會講,但每次的課堂都還要包含其他的十幾個語文內容,所以教師們只能蜻蜓點水地提一下。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進行合理取舍,且須有側重點。
教學課例三:
先來看一位老師設計的《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1.學習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2.認識景物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3.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教學過程:1.聽寫詞語、理清脈絡。2.學習“飛鳥歸林”部分,體會古寺破敗。3.學習“夜幕降臨”部分,體會不怕吃苦。4.學習李時珍借著大好月色記錄部分,體會“認真嚴謹”。5.學習“月到當空”部分,體會景物描寫的好處。
值得肯定的是,這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已經(jīng)具有了語文意識,能抓住小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中要掌握的方法。但本堂課教學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還是顯得過多,學生往往是被“教過”而不是“學會”。文中如表現(xiàn)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三年級就已教過,學生已較熟悉。且本文中這些描寫也沒有鮮明的特色,教學價值不大,可以刪去。環(huán)境描寫在本階段是新的內容,課文通過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人物的品格,以景抒情,收到“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應該是本課較有教學價值的內容,從中可以提煉出一項語文技能。
筆者以為,本文在教學中可以進行如下設計:
教學目標: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2.認識景物描寫在表達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體會表達效果。3.能根據(jù)具體的語境,恰當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1.回顧課文內容。2.畫出景物描寫的句子。3.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4.回顧總結。5.遷移運用。
語文閱讀教學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學內容多而散。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了許多語文知識點和技能訓練點,如何從中選擇、確定具有教學價值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要知道一篇課文僅用一課時或兩課時教完,不可能解決很多的問題,能抓住一點或兩點做足文章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衡量一堂有效語文課的標準不在于教師教過了多少語文知識,而應是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掌握到了多少知識。同時,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所以,我們就應該在課堂中多多增加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機會。在第二個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讓學生找到并畫出景物描寫的句子,通過這個步驟,讓學生加深對“景物描寫”的了解;接下來通過品讀感悟,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然后老師設計了兩個小練習(“根據(jù)情境加上恰當?shù)木拔锩鑼憽薄白约簞?chuàng)設一個情境并加上恰當?shù)木拔锩鑼憽保?,讓學生嘗試運用景物描寫這個方法。如果授課教師僅僅帶領學生一起賞析文中的景物描寫,那么學生掌握到的只是抽象的理論。只有通過實踐過程,學生們才能真正學會這個描寫方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之所以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把握不準教學內容。語文教師應該具有語文課程意識,變“教課文”為“教語文”,保證教學內容的少而精,以便讓學生在課堂中能進行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效率才會得到大大的提高。
[1]吳忠豪,徐昕.關于語文閱讀課教學效率的調查[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9).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責任編輯:周靜)
G623.2
A
(2017)03-0018-04
2017-04-10
陳玉(1984-),江蘇南通人,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人文系講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注: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yè)建設工程一期項目“語文教育”[PPZY2015C249]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