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 重慶 400000)
地質雷達在公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的應用
彭世琥
(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重慶400000)
地質雷達法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的常用方法,能有效的探明隧道前方的地質情況,正確指導隧道施工,本文結合具體的工程案列,對探地雷達在公路隧道施工應用進行了分析研究。
地質雷達;隧道;施工
隨著高速公路的快速發(fā)展,公路隧道工程作為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在上世紀50年代取得長足的發(fā)展,當前,江西省有許多新建或在建隧道,盡管在隧道興建初期,對隧道選址進行了詳細的地質勘查,但這種地質勘查往往只能提供大區(qū)域的地質情況,不能滿足隧道的正常施工,在隧道施工的過程中,地質勘查資料不能詳細的提供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質情況,這樣就關系到隧道施工質量、進度、安全,同時給隧道坍塌埋下了隱患。因此,在這樣情況下下,超前地質預報工作在隧道施工中被大量應用,其中地質雷達能夠準確的探測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質情況,給隧道施工提供了有力的地質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隧道施工的安全。
地質雷達系列儀器由三部分組成,即地質雷達主機、控制和顯示單元、天線;其功能分別是,地質雷達主機:為系統(tǒng)提供電源、連接外部硬磁盤與外圍設備、對系統(tǒng)恢復初始設置條件以及連接兩個標準或四個任選傳感器??刂坪惋@示單元:是一個多功能筆記本電腦,它可以顯示和實時監(jiān)控測量結果,并且還有各種輸入、輸入的端口。天線:分單天線形式及多天線形式。單天線形式是利用一個天線發(fā)射寬頻帶短脈沖電磁波并接收來自地下介質的發(fā)射回波,多天線可同時接四個天線。
(一)工程概況
某公路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離的四車道高速公路特長隧道。該隧道的起訖里程樁號為:左洞ZK0+000~ZK1+992,長1992米,右洞YKO+000~YK1+982,隧道全長1982米,左右洞相距32米左右,隧道洞軸線為東西走向,隧道設計路面標高(黃海高程系統(tǒng))左洞為479.835(路線起點)~447.951米(隧道出口),右洞為480.075(路線起點)~448.380(隧道出口)米。左右線隧道整體位于直線段內。
本次對隧道右線進行了地質雷達探測。
(二)現(xiàn)場測試:
1.測線測點布置
使用地質雷達作超前預報時,以掌子面前方為探測目標,采用“二”字線性。
現(xiàn)場儀器采用SIR-20探地雷達系統(tǒng)對隧道進行了地質超前預報工作,并配備了100MHz天線和后處理軟件RADAN7.0等。目前隧道的掘進方法是臺階法和局部爆破的方式,本次探測采用點測探測方法,天線貼掌子面移動,每次移動距離10cm,采集一次數(shù)據(jù),首先進行1號探測路線,由技術人員站在臺車上,同時雙手拖著天線貼在掌子面上緩慢移動,重點探查拱頂前方的地質情況;其次進行2號探測線,同樣由技術人員抬著天線在隧道路面貼掌子面緩慢移動,同時避開掌子面碎渣的影響。天線向掌子面前方巖土體發(fā)射高頻脈沖電磁波,并接受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質體反射回來的信號波,然后通過電腦主機存儲記錄,得到一組信號。經(jīng)過相應的數(shù)據(jù)處理,然后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圖像結合相應工程地質情況,就可以推測掌子面前方的地質情況為隧道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此次地質雷達探測主要設計參數(shù)如下表格:
表1 地質雷達采樣參數(shù)設置情況
2.探地雷達預測結果與分析
此次地質雷達預報范圍里程段是右線YK0+030~YK0+060,掌子面里程為YK0+030,根據(jù)現(xiàn)場掌子面情況來看,掌子面揭露圍巖為黃褐色強風化混合花崗巖,敲擊可碎,掌子面發(fā)育一組節(jié)理:342°∠45°,節(jié)理間距40cm~120cm,局部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整體而言,圍巖較破碎,巖體自穩(wěn)能力差,掌子面局部地下水發(fā)育。
經(jīng)過數(shù)據(jù)處理后的地質雷達波列圖如圖1。
1號測線波形圖 2號測線波形圖
3.預報結果
在地質雷達探測右線里程YK0+030~YK0+060,結合現(xiàn)場掌子面地質反映情況和勘察地質資料及地質雷達探測的波形圖,前方圍巖主要為強風化混合花崗巖,掌子面前方30米范圍內反射波振幅較弱。
結語
地質雷達法是目前分辨率較高的探測前方地質情況的方法,廣泛地應用于工程質量檢測,準確的探測了掌子面前方的地質情況,為不良地質段隧道施工提供了較為準確的地質情況;但在探測之前,最好進行現(xiàn)場的場地調查,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因為地質雷達在采集數(shù)據(jù)時極易受到施工現(xiàn)場壞境的影響,尤其是金屬(錨桿、臺車等)。在進行地質預報的時候,必須結合地質勘查資料和現(xiàn)場對掌子面的勘查情況,才能做出合理,準確的預報。
[1]李二兵,譚躍虎,段建立.地質雷達在隧道工程檢測中的應用[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2(2):267-270.
[2]由廣明,劉學增,汪成兵.地質雷達在公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中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7,24(8):92-95.
彭世琥(1992.03-),男,漢族,江西人,研究生在讀,畢業(yè)院校重慶交通大學,就職于河海學院,研究方向隧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