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榮
【關鍵詞】 語文素養(yǎng);傾聽;閱讀;寫作;
大語文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6—0043—01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只有不斷積累語言,不斷熟悉語言,把那些值得我們儲存的語言精華在大腦中進行“氧化”,才能使其轉變?yōu)樽约旱恼Z言養(yǎng)料。那么,學生如何有效地積累語言,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多聽會聽,活躍思維
“聽話是憑借語言理解說話者所講的意思。聽的言語活動不是機械、被動地接受和簡單重復地反映信息,而是積極主動思考,重組語言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笨梢?,聽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人類獲取信息的途徑中,“聽”是僅次于視覺的,它是汲取知識、積累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聽話時,主體必須在一瞬間利用強化記憶儲存信息,并依靠快捷靈敏的直覺進行思維活動,在接收言語聲波的同時,理解語意并評判話語。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端正聽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多聽、會聽,在聽中積極感知,如此經(jīng)常練習,學生的語感才會不斷提高。平時,讓學生收聽廣播、看電視、聽別人辯論等,都能促進其邊聽邊思考,并從中有所收獲,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所以,重視培養(yǎng)學生邊聆聽邊思考一切“聲音”的習慣,能夠使其獲得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信息平臺。
二、多讀多記,儲備知識
閱讀是提高學生人文底蘊,提高語文能力,培養(yǎng)積累語感的有效途徑。多讀、熟讀、讀后深思,能有效地激發(fā)語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誦讀的效果。語文教學中有課內、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是基礎、是先導,課外閱讀是繼續(xù)、是擴大。在課內應該訓練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課外語文學習提供舉一反三的規(guī)律性指導。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廣覽,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有了速讀做基礎,廣覽也就好辦了。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魯迅先生曾有過形象的描述:“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钡拇_,只有廣泛涉獵,遨游于書山學海之中,才能使儲備充盈豐富,使見識廣博而深刻。特別是中學生生活經(jīng)歷不足,實踐經(jīng)驗有限,所以多讀勤記,儲備知識,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三、多寫多練,加強運用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要讓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把好詞好句好段落記下來并讀一讀,這是積累材料的重要途徑。長期堅持下來,收效肯定會特別好。寫還指寫作訓練,它是記憶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fā)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寫作是高層次的積累語言。讀過的文章或課外書,可以練練筆、寫一寫心得體會,或者選精彩片斷寫一寫。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勤動筆,多加練習,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語言材料的積累,而語言材料積累的過程,既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過程。
四、樹立“大語文”的意識
古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闭Z文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但要走出書本、課堂,還要注重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浸潤以及必要的社會實踐,也就是要樹立大語文的意識。大語文學習的材料應是廣泛、多樣、大量的,現(xiàn)有的教材只是這些學習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更多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開闊眼界,獲得多角度的知識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語文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知識來源于生活、社會、自然,如僅限于課堂學習,只是井底之蛙,所學有限。而大語文教學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與學校、社會、家庭、自然這個大環(huán)境結合起來,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在各種環(huán)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只有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長期發(fā)展,才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