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勤勤
摘要: 提高大學生生命教育層次和實效性,必須認識清楚生命教育本身的內(nèi)涵。本文從生命的時空維度、價值維度、本質(zhì)維度三個方面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引導大學生對生命本質(zhì)進行深入思考,提升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認識。
關(guān)鍵詞:大學生;生命教育學;維度
【中圖分類號】G641
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其實內(nèi)在地包涵了人生哲學的命題,大學生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個體生命的唯一性、有限性和不可逆性,從而認識個體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大學生生命教育要有新的視角和維度。筆者以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可以從生命的時空維度、價值維度、本質(zhì)維度三個方面來把握,對每個維度的深刻認識將提高生命教育的層次和水平。
一、生命的時空維度:時間、空間
第一個生命時空維度:時間
“人總是要死的”這種人對生命的終結(jié)意識,將促使人思考生命的意義、價值、歷程。人的生命從孕育、生長、成熟,直到死亡的過程,期間必定是通過時間來度量和劃分的。
個體的生命意識,首先表現(xiàn)在對時間的意識上。在人的幼年時,對時間幾乎沒有什么意識,對時間的感覺是緩慢的;但進入青年時期,對時間的感覺明顯加快了,開始有了自主意識,有了死亡意識,從而意識到時間對于生命的意義;人到中年,時間的緊迫感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人到老年時,生命的激情逐漸減退,時間的平靜感與落寞感同時產(chǎn)生,死亡的威脅也日漸臨近。
第二個生命時空維度:空間
人總是處在特定社會歷史關(guān)系中,個體生命意識取向也總是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因此人的社會性和地域性是生命載體空間性的突出表現(xiàn)。在人類早期的原始社會,個人的獨立性是十分有限的,人的生命價值在于維護部落的生存和獲取所必須的生活資料,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階級社會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尤其是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開始打破地域、民族和國家的限制,建立起普遍性的聯(lián)系。
二、生命的價值維度:真、善、美
第一個生命價值維度:真
生命的真實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人只有活著才能稱其為人,才是真實的存在,才能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才能體驗生命的快樂、痛苦,認識生命的真實在于珍惜生命、重視生命、敬畏生命。其二是人又具有對生命真理追求的強烈愿望。
生命要不斷完善,就要不斷地修養(yǎng),并在漸漸地探索、磨礪中走向真實。古來的圣哲們都盡畢生的精思與修養(yǎng)來挖掘生命中的珍貴的智性與德性,以擴充人生的真實價值,使生活更加美滿。
第二個生命價值維度:善
“可欲之謂善”,是我們的先哲最早對“善”的解釋和定義。善就是“可欲” ,就是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滿足;這概念已不再僅僅指羊多、食物多、有飯吃等等原始含義,而是已從食物對人的生存的支持,對人的食欲的滿足擴展到了一切事物對人的生存、生命的欲望的滿足。
人類對符合群體生存與發(fā)展的追求使生命能夠超越個體的存在而達到利他和利天下的高尚目的,這種對有限生命不斷超越的動力正是生命之善得以存在的理由。
第三個生命價值維度:美
生命對“真”、“善”的追求,本質(zhì)上是基于人類的實用性需求和價值取向上的追求。這種追求不能解決生命終極意義探究等這些非功利層面的問題,這只能在生命審美層面上進行生命教育,才有可能解決此類問題。
“美”是使人的感官和情感獲得一種健康的、積極的、愉悅的享受。只有遵循美的尺度,才能達到主體和客體、人的靈魂和肉體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美的極致才是生活的極致,唯有美才能使我們的生命得到升華。生命的審美追求,帶給生命無盡的動力和源泉,讓人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從而致力于人性的生成、擴展和人性境界的提升;生命的審美教育,超越功利讓人脫離低級趣味,走向神圣崇高的神性,從而致力于引導學生通過多途徑討論和反思人生的意義,使學生能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完善品格、提升精神境界。
人對生命審美的追求就是人對信仰、自由、創(chuàng)造、超越的需求,只有在生命審美意識下,人才能實現(xiàn)對物性或功利性的超越。正是通過這種超越,生命最終通過突破“自我”的內(nèi)核,體悟生命的秘密及終極意義??傊挥幸詫徝赖膽B(tài)度實踐人生,人才能實現(xiàn)生命的最高價值。所以大學生生命教育內(nèi)容中融合生命的“真”“善”“美”三個價值維度很有必要。
三、生命的本質(zhì)維度:偶然性、必然性、實然性
第一個生命本質(zhì)維度:偶然性
根據(jù)控制論創(chuàng)始人維納的看法,整個宇宙都是偶然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是偶然的。所以人們無法回避偶然性,也無法去否定偶然性。從個體生命看,每個生命個體都誕生于偶然性之中,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也具有偶然的機緣,例如個人的宗教信仰、職業(yè)選擇、愛情偶遇等等,也都極具偶然性。從社會實踐看,偶然性的作用也愈益突出。諸如美國911、非典疫情、空難、各種社會突發(fā)事件和事故,以及海嘯、火山爆發(fā)、地震等自然災害,都在提醒人們強化對偶然性的認識和關(guān)注,這些偶然性的出現(xiàn),極大地改變和塑造了某種歷史運動的進程,同時體現(xiàn)出生命的意義和光彩。
第二個生命本質(zhì)維度:必然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現(xiàn)實世界中必然性總是要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xiàn)出來,沒有純粹的必然性。生命的過程就是從無數(shù)的偶然中去把握必然,從而形成對社會、對個體生命的叩問和感悟,人類總是聚散有時、壽夭有定,這是生命的必然。人有生必有死,個體的死亡是人類種族得以生存、繁衍的前提和基礎。從生物學意義上看,死亡是對個體生命的否定;從哲學意義上看,正是因為人之大限——死亡的存在,個體生命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確定和追求自身的價值。生命死亡的必然性,使個體生命的價值和內(nèi)涵才得以體現(xiàn)。
第三個生命本質(zhì)維度:實然性
實然性是指事物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但不同于現(xiàn)實性(現(xiàn)實性指其有合理性和客觀性),相對應的是應然性,是指事物的理想狀態(tài)。生命的實然性是指人生的實際狀態(tài),生命的應然性是指依據(jù)人類的理想價值所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
個體生命總是要面對著一個先于他而存在的無可選擇的具體的歷史存在。生命是不能脫離這種具體的歷史存在而生存的,它對生命而言便是實然性。個體生命的發(fā)展離不開實然性的制約,但個體生命總是不滿足于其實然的存在狀態(tài),而要創(chuàng)造出一種“應然”,這種“應然”也就是理想中的“實然”。通過生命教育,使大學生接納已有的文化知識、道德規(guī)范,并在他們身上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性的潛力;使大學生能夠在已有的實然性中奮起,去追求新的自我、新的世界;使大學生能以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去面對、審視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實世界。
生命教育是大學生獲得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方式與途徑,生命教育要有哲學視野,這樣生命教育才能拓展空間,才能有多維度視野,才能具備更有深度的人文關(guān)懷,才能更好地把握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苗春霞,張萬紅.:大學生四維生命初解[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2(04)
2、王雁冰.:新媒體視野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詮釋[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3(09)
3、任永澤.:生命教育的哲學思考[J]. 課程教學研究. 2014(01)
4、黃培清.: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教育探索. 2011(05)endprint